泡泡网Lcd频道 PCPOP首页      /      Lcd     /      新闻    /    正文

制造内幕起底:LCD你不知道的N个秘密

    液晶显示器已经成为市场主流,最便宜的液晶显示器不足700元就可以入手,如此廉价,不免会让人对液晶的科技含量有所怀疑。平时我们所看到的都是外观光鲜的液晶显示器成品,大家可否知道液晶显示器从无到有要经历哪些过程吗?笔者根据自己这三年来了解的东西,整理了大致的流程主线,与大家共同分享,如有错误的地方,还望大家指出。

    液晶显示器从无到有的整个流程,大致会经过“液晶面板生产制造、液晶显示器生产制造、终端市场销售”三个过程,这也是液晶显示器的最上游端到终端的一个过程。整个过程看起来似乎非常简单,但整个产业链的细节非常繁杂庞大,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吸金产业。

    在液晶面板的生产制造环节,是一个对资金与技术都有非常高要求的环节。一座液晶面板厂,除了需要数十亿元以上资金的支持,还需要有稳定的技术实力,此外,就是相应的产业配套设施。

    在液晶面板制造方面,日本掌握着大部分的技术,产量最大的还当属韩国的三星与LGD,而台湾地区的友达、奇美,也有不小的产能优势。这些面板巨头之间,既有竞争关系,也有合作关系,今天称兄道弟,明天反目成仇,是常有的事。

    中国大陆地区的面板产业才刚刚开始起步,但是举步维艰,除了大量的资金需求外,产线的落后、技术的匮乏以及运营模式思维的问题,一直限制着国内面板产业的发展。

● 繁杂的工艺:液晶面板制造简析

    液晶面板的产线是按世代数来划分的,代数越高,其单块玻璃基板尺寸就越大,可以切割更多的液晶面板以及更大尺寸的液晶面板。例如,5代线以下只适合切割显示器、笔记本、上网本、数码相框用液晶面板,而6代线以上,可以承担液晶电视用面板的切割任务。


液晶面板成品的结构(图片截自友达官网)

    面板厂生产液晶面板,其配件也是需要采购的,例如液晶面板用的玻璃基板,液晶表层的CF(彩色滤光片)、偏光片、增光膜、CCFL背光灯管或LED背光等等。这些配件都需要液晶面板厂根据自身产能的需求,对外采购相应数量,此外,如玻璃基板、彩色滤光片等重要组件的缺货,一方面会限制面板产能的发挥,另一方面会间接的引发面板价格的上涨。

    液晶面板的生产制造工艺非常复杂,工序也很繁琐,不过大致可以分为前段(Array制程、Cell制程)与后段(Module制程)。

    前段主要是液晶面板本身的生产制造,不包含液晶驱动以及背光部分。

    前段流程制作好的液晶面板会送到模组厂,进行后段制程,如液晶驱动部分的贴合,背光系统的整合等,这一环节完成,液晶面板成品就已经形成,可以供液晶显示器工厂直接采购。

    关于液晶面板详细的生产制造流程,请参考下面的视频(出自友达官网)。

● 偷梁换柱?液晶面板采购规则答疑

    液晶显示器面板占液晶显示器成本的80%左右,因此面板的价格涨跌直接决定显示器的价格涨跌,同时,液晶面板的品质在一定程度上也决定了液晶显示器的品质。在两年前,消费者不但对液晶面板是否广视角非常在乎,对液晶面板的品牌也非常在意,这导致了2006年末“面板门”事件的爆发。

    “面板门”的起因很简单,因为某品牌的某个热门型号由于在后面几批机型中,没有采用原先的自家面板,结果引起网络的热议,很多网友认为这是一种偷梁换柱的JS行为,其实这是网友不了解面板采购规则,误解的结果。

    液晶面板与液晶显示器制造是不同的环节,液晶显示器品牌商是液晶面板商的客户,即使两者属于同一集团旗下,但不是同一公司,仍然要秉承市场竞争的规则,采购条件不合适,坚决不要。

    这就像兄弟俩各开了一家公司,并且有业务往来,而哥哥因为经营不善,积压一堆不良库存,并且以亲缘关系为由,要求弟弟帮助消化,如果弟弟将事业放在第一位,那么就可以继续活下去,如果将关系放在事业上面,那么兄弟俩就可以一块去喝西北风了。

    道理很简单,液晶显示器制造商要面对多个面板厂,采购的选择更多,上游供应商之间有竞争,下游采购才能买到最合适的产品。因此,在市场上,同一品牌同一型号不同批次产品采用不同品牌的面板是非常正常的事情,而各品牌都有自己的品控机制,即使是不同面板厂的产品,按照同一品控机制筛选下来,品质差异小到几乎可以忽略。

    换个角度,即使是技术实力最强的日系面板厂,同一块玻璃基板切割下来,也有品质好坏之分,好的加钱卖,差的便宜点,这样就可以互补了,但重要的还是面板厂工艺的提升,让面板的良率保持较高的比例。

    所以,对于同一型号更换面板用不着大惊小怪,但也不排除小部分不良品牌的缺德做法。

● LCD组装不复杂!前期准备是关键

    液晶显示器的制造相对要简单很多,基本就是一些组装的工作,将显示器模具、液晶面板、驱动IC、电源整合在一块,一台完整的液晶显示器就完成了。不过在做这些组装工作之前,有很多准备工作要做,如产品设计(包括外观结构设计、成本设计、软件设计)、采购(包括面板、模具、驱动IC、供电模块)。

    产品的成功与否,并不是“踩地雷、中彩票”,需要前期进行详细的市场调研、消费群定位、消费习惯分析,将这些数据整理之后,产品研发部门,需要针对新产品的预算进行成本优化,而这项工作又要结合显示器各项部件的采购细节进行,这是一项很有学问的工作。成功产品的背后,不知道倒下了多少失败的产品。

    显示器这种对外观有很大依赖性的产品,设计团队的好坏,在一定程度上,已经决定了产品的好坏。在外观方面,除了显示器的构造、线条以及人性化设计要能吸引人之外,材料的灵活应用,也能事半功倍,如采用TOC工艺的三星“绝色”系列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另外,产品的设计还需考量自身品牌的定位与产品线的布局。市场不仅仅需要靓丽外观、性能强劲的高端机型吸引网友关注,最重要的还是销量和利润,这就需要一些低价产品冲在市场卓越线,这类产品做了最强的成本简化,将一切不必要的东西都去掉,如外观的设计与材料简化、面板品质降低、接口简化等等。

    低价机型销量高,但是利润低,而且经销商也卖得很幸苦,不过这类机型销量的提升可以占据市场份额,占据有限的渠道流动资金,不让其他品牌扩张地盘,一些品牌为了把渠道流动资金更充分的吸收,甚至推出超廉价的机种。

● 品牌授权!显示器市场的新玩法

    索尼在2006年就早早的退出了液晶显示器市场,而这一年对于国内液晶显示器来说,正是市场上升期,不过对于靠技术实力的日系厂商,对“薄利多销” 的方式一点都不感冒。

    退出市场,但又想从此市场获利,比较好的方式就是品牌授权,最典型的例子就是,NEC与冠捷的合作。NEC在高端专业机种方面,仍然按照一流的专业水准去打造,而在普通的消费市场,则将品牌授权给冠捷,由冠捷方面来操作NEC普通产品线的运营,包括产品设计、制造与营销。这样一来,冠捷方面可以通过NEC这个知名品牌打开新的市场,而NEC方面也能获得相应的品牌授权费用和其他合作费用,这是一个两方都有好处的合作方式。

    在家电方面领先的海尔,在IT市场也想拥有自身的一个位置,不过不同的市场,有不同市场规则,上游资源、渠道等等都是问题,如果靠自身从零做起,成本高,投入产出比不佳,因此选择合作的方式,是非常好的选择。


海尔集团计算机本部OEM经营体总经理王锦奇先生(左)与
深圳索美特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朱贺先生

    2009年3月,海尔携手深圳索美特科技有限公司,正式加入液晶显示器市场。索美特在上游资源以及显示器制造方面的优势,为海尔加入显示器市场提供了诸多便利。

    除了上面说的“品牌授权”例子,市场一些销售渠道庞大的代理商,也可以向工厂下单,成立自己的品牌,通过自身的渠道去消化。这类品牌的产品以低价为主,经销商容易操作,对渠道的依赖性极大,相反,对品牌宣传和产品优势没太大依赖,如Meleio

● 显示器代工行业:高风险低利润

    对液晶显示器有需求的不仅仅是我们市场上所见到的这几个显示器品牌,还有许多整机厂商以及行业定制,比如联想、惠普、戴尔等等,而这些品牌没有自己的液晶显示器工厂,产品全部都是委外代工。

    群创、冠捷是规模非常大的显示器代工企业,很多品牌的显示器,都是出自这两家代工。此外,还有长城、宝成、唯冠等等。

CBIR:AOC坐稳第3季度显示器市场亚军

    大的代工厂,由于规模效应,在面板采购上,具备很强的价格优势,再加上成熟的管理机制,其代工产品的品质与成本都会有较好的体现。

    而这些代工厂的客户多种多样,如戴尔、惠普、宏碁、联想都属于大客户级别,每年的需求量非常大,工厂会尽最大可能满足这些客户的需求,不然订单可能就会跑到竞争对手那里。

    显示器代工是一个超薄利的行业,需要通过规模的扩大,来提高盈利,这也意味着行业的高风险,产业链的变动以及管理不当,都容易造成较大的损失。

    因为高风险低收入的原因,一些代工厂退出,如去年的光宝。不过,全球整体的液晶显示器需求并没有出现倒退迹象,这意味着一部分代工厂的退出,空出了很多订单,对于一些企业来说,这是一个机会。长城除了近几年在自有品牌方面有所建树之外,从去年也开始加强了代工方面的业务。

    据称,今年全球的液晶显示器出货量能达到1.2亿台,仅中国大陆以及台湾地区的代工量绝对无法满足这个需求。在东欧、东南亚、南美等一些发展中地区,也有不小的代工力量。

● 必不可少!上市前的宣传造势

    液晶显示器完成生产制造之后,产品就已经可以上市了,接着显示器厂商就会通知各区总代理下订单,然后工厂发货,到达总代理处,再由总代理分销到各经销商手里,这样就完成了市场终端铺货,不过在这之前,仍然有工作要做。

    可以说,一款产品成功与否,最关键的一步就是:宣传推广。笔者曾经见过很多非常优秀的产品,但并不是成功的产品,有的是因为成本没有控制好,而大部分则是输在了推广手法上。

    宣传推广主要分为两部分:硬广和软广。硬广主要是指硬性宣传的纯广告,如卖场的宣传海报、彩页或者墙体的大字报,以及网络上的FLASH页面、弹窗,具有产品宣传特性的图片等等。一些重量级产品即将上市时,会有相关的宣传海报、彩页到卖场分发,与厂商有合作的相关网站上也会出现相应的FLASH广告窗口。

    而软广告要柔和一些,通过植入的方式,将广告加入到文章、影视以及其他具备同类性质的作品当中。产品上市前、上市中、上市后,都会有不同形式的软广告进行配合,例如文章、论坛、活动等等。

    软广告需要读者的主动了解,不像硬广告是被动接受,此外,软广告可以承担很多的信息,同时对用户群体也有较高的针对性,还能引导“购买舆论走向”,尤其是一些高人气的博客或者论坛ID与厂商合作,很容易做到这一点,但软广告有一定的局限性,因此软硬搭配才是健康的宣传政策。

    在显示器市场,走销量的低价产品,本身没有什么特点,基本不会吸引网友的注意,主要靠渠道推广。品牌需要长期的宣传积累,除了特定时期的“点”来吸引用户关注,一些特色产品的上市,也能起到推动品牌上升的作用,这也要精心包装。


上半年火爆的戴尔E-IPS广视角液晶2209WA

    除低价走量机型之外,中高端产品上市之前都需要宣传,这时,大家可以看到各IT媒体会有相关的产品新闻报道。作为新产品,会得到一些网友的关注,如果这款产品非常有特点(如广视角,价格劲爆等),则会形成网友出于兴趣的自主宣传,如在论坛上发帖,周围朋友的口头宣传,网络上会形成相关讨论群体,戴尔2209WA、瀚视奇HG281D就是比较鲜明的例子。

    前期宣传非常重要,如果没有这一环节,很多优秀的产品,网友根本就不会知道,也不会了解,更不用提后期的火爆、热卖。

    新闻曝光之后,紧接下来就是产品的相关评测,这是厂商让消费者直接了解产品细节的重要环节,厂商对文章质量非常重视,优点需要突出,缺点表述要委婉(谁让人家是客户呢)。其实这也跟做人一样,别人说自己优点时,自己心里比谁都甜,别人在公众面前把你糗事或缺点捅出来,相信没几个人能坐得住的,谁又能保证自己从没犯过错、没缺点,没糗事呢?所以大家发表评论时,望能换位思考,包容一些。

    待产品上市之后,行情报道、专题、试用活动、线下活动、论坛舆论导向等等宣传活动会相应展开,而这些宣传的持续进行,对相应产品的销量提升有着很大帮助,宣传效果还能辐射产品线的其他产品。接下来,就是网友通过去市场或者网上商城购买产品。

    至此, LCD产业各环节已经介绍完毕,笔者将媒介宣传这块加进来,其实有自己的考量。很多网友会抱怨,就是因为我们的存在,才有那么多枪文,那反过来说,没有媒介的存在,大家又从何了解IT资讯?怎样了解到新产品?怎样知道如何选购?……

    这就是市场,没有对与错,只有竞争!<

0人已赞

关注我们

泡泡网

手机扫码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