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文:倾心AMD终不悔 A饭是怎样炼成的
编者:本文系读者参加10年征文活动作品,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另外,获选发布的文章是否获奖的问题,请作者咨询相关编辑。
记得我在2000年以前,对计算机的认识就是一个字——白。是的,那时的我就是一个什么都不懂的“半文盲”,因为之前很少接触电脑。直到2000年10月,由于我上了中学,对于电脑的需求突显出来,才让父母肯掏腰包。
那一天,我和父母还有舅妈来到中关村海龙大厦(那时好像只有这一家吧,鼎好还没建成吧),在舅妈的引领下,我们来到一家联想的卖场,询问了一款叫做天禧系列的台式机的价格及配置。在短暂的交易后,我得到了生平第一台个人电脑(PC)。它的配置在当时是主流的:Intel Pentium III 800MHz,64M内存,20G硬盘(在现在看来很寒酸啊)。对了,忘了说了,主板是后来都很牛的Intel 865G,集成了显卡(性能相当弱,不过2D游戏和在2003年之前的3D游戏还好,之后的游戏就完全不行了)。
刚买回家,我就让舅妈帮我装好了,并且可以拨号上网。我对这台高科技的结晶是又爱又恨,爱是因为我终于拥有了自己的第一台PC;恨则是我根本不会用,甚至连如何进入系统都不知道。我通过几天的学习,终于掌握了一些基本的使用方法。可是限于知识水平的瓶颈,我在2003年之前,对PC的认识仅限于机器硬件+操作系统+应用软件,也没有很大的兴趣。
在上高中后,我对计算机越来越懂,并且迷上了微软和编程。在这些应用的时候,我感觉自己的机器太过时了,性能太差了,远不如Pentium 4,所以很想换机器。我求父母换一台,可是父母觉得够用就好,没必要,其实是不愿把钱花在这个上面。我还是不死心,一直关注PC的价格,当然还是以联想为主,毕竟先入为主吗。
那时中国的计算机正处于一个指数型增长期,电视广告很多,尤其是联想的广告。有一次在电视上看到了一条联想的广告,价钱很便宜,只有6000多元,可是采用了一个我从没听说过的处理器,好像叫AMD。那是我第一次知道了AMD,可是并没有任何其他感性的认识。(说起来可笑,我曾以为AMD是Intel推出的低端新处理器。)有一次路过中关村,我还和妈妈看了一家联想体验店,看到了传说中的AMD处理器的PC。我只是随意地问了下价钱和配置,听到说AMD很好,既便宜又好用。当时我并没有太在意,但是AMD的名字第一次在我的脑海中留下了印象,虽然不是太深刻。
十年征文经典:
终于在2006年,我说服了父母,自己攒了一台7000余元的主机,当然在当时是梦幻般的配置:Core 2 E6600,技嘉965主板,七彩虹GeForce 7600GS显卡。光处理器就花掉我3000元。我足足兴奋了一年,因为可是说我的机器在那一年是各家各户中是高端的。可是,当我了解了IT市场的规律,看到我的那款处理器已经降到2000元左右时,我才发现自己的愚蠢。最好的并不一定是最适合的。
就是从2007年起,我开始关注一个之前连瞥一眼都懒得看的公司——AMD。我发现他们的产品总是比我之前仰慕的,花了大价钱购置的,性能堪称一流的Intel的要厚道。我开始甚至怀疑是因为他们的产品是假的,是模仿的伪劣品。于是我带着这样一种既怀疑又好奇的想法,开始了网上漫游,以更多地了解这个神秘的“下等品”(至少在当时我对他们都是这个印象)。
我翻阅了大大小小的网站,有褒有贬的评论,屡战屡败的评测报告(在酷睿2最火时)。一开始,我只是不屑一顾地随便瞧瞧,可是随着了解的越多,我的态度也开始改变了,我开始对贬的文章产生反感,对不敌酷睿2的评测而怀疑公平性。但是,我并没有意识到自己的观念已经悄然改变,而是觉得我们应当一视同仁。直到那一次,我竟然花了20元,就为了买那个从前都不会关心的经济类杂志,只是因为那期特别介绍了AMD公司。从看完那个杂志后,我不但对鲁毅志先生很钦佩,而且我终于知道,我已经爱上了这家也是唯一一家还能和Intel公司形成竞争的企业。
自从我开始了解了AMD的企业文化以后,渐渐地我对这种勇于创新,勇于挑战的精神所折服。我甚至开始觉得Intel显得是那么地霸道,颇有些“以大欺小”之嫌。用了一年时间的所谓的超级性能的Intel平台,也觉得并不是想象中的那样神奇(当然,比我以前的奔3要强很多,所以刚开始时才会惊叹)。
我后来陆续帮二十多人攒了台式机,都是AMD平台的,因为他们对性价比要求很高,所以AMD是不二之选。我开始还有些怀疑,AMD的平台是不是性能相对很弱,可是后来,通过我不断的“售后追踪调查”,我发现在日常应用中,根本没有太多差别。撑死了,也就是Intel平台的开机速度比AMD平台的快一两秒。除非是做大型的科学计算,否则没有任何人为的感官上的差距。反倒是,在运行多程序和玩游戏时感觉AMD的反应比Intel快一些,尤其是多程序之间的切换延迟要小很多。
这些都给了我一些启示,但限于当时我的学识不够,还很模糊(主要是还没有学习计算机组成原理和操作系统等计算机课程)。不过,我越来越向更多的人推荐AMD平台,甚至是笔记本。当时,有一个同学要买笔记本,他让我陪同他去市场看看(我对市场行情门清,所以经常有人找我帮忙做参谋)。
我和他去了中关村,他自己在网上看上了DELL 的一些机型,所以直奔专柜。但当时DELL的代理商少得可怜,根本没有几家,有的也都是非正规的居多。他显得很无奈,我就问他为什么一定要买DELL的。他的回答很业余——性价比高。我立即向他推荐了AMD平台的笔记本。他开始有些半信半疑,因为Intel的观念已经根深蒂固了。回去后,我就拿出了很多网上测评的证据给他看,说明AMD的平台已经很成熟,且价格比Intel的要便宜千元之多。他还担心,因为他想买笔记本拿来玩游戏,可是独立显卡又太贵。我就高兴地向他解释,AMD就是他的第一选择了。
当时,AMD平台的集成显卡主板有两家,NV和ATI,而前者有几款新产品很不错,集成显卡的性能已经大大超过当时的Intel平台的GMA 950。他于是相信了我,在网上挑选了一台ACER的AMD Athlon X2 TK-53,集成显卡是NV 7000M系列的笔记本。他一个看中了外观(ACER新研发的鹅卵石模具,当时可谓是时尚的转型之作),另一方面就是性价比(当时不过才5000元出头,和现在的主流价位差不多)。
我还告诉他这款处理器是AMD新推出的移动平台的速龙新系列,采用新的65nm SOI制程,发热量较以前有很大改善,不比Intel的节能差多少。他最后买了这款笔记本,提货回来的路上,他迫不及待地在出租车上就开机看了看。当时我们都觉得它太酷了,外观很漂亮,性能也不比迅驰差多少(当然只是小试牛刀,在大型的工程方面不得不承认还是Intel的性能强大,如图形和图片渲染、科学计算等)。
有了这一次的成功经验,我更加地喜欢AMD了,也因为如此,我有了现在的这台笔记本。所以我继续在网上大肆搜寻AMD平台的本本。找了很多很多品牌,有名牌、国内品牌和新进入国内市场的品牌。可是,这些品牌中鲜有出众的产品,不是采用的处理器太低端,就是价格不合适。我不禁感叹移动天下不是AMD的,是属于那个统治着整个PC行业的巨头——Intel。我失望了一段时间,甚至觉得自己是否还要继续坚持,坚持……
就在我犹豫徘徊在两家之间时,终于有一个好消息“传”来了。一天,我像往常一样在网上寻找AMD的本本,突然,我发现有一款惠普的商务笔记本6515b。我之前曾关注过它,觉得性价比不错,可就是配置太低了,尤其是CPU,最高的也是TL-52,而且都是90nm的落后工艺。一天,我在论坛上找到了一个帖子说,AMD Turion X2 TL-56、58、60等已经量产,很快就会用在惠普6515b上。我于是频繁上惠普的官网,看是否已经上市了。可是,我虽然发现了采用TL-56的笔记本,但不知道是不是65nm的(唯独TL-56、60有两个版本,65nm和90nm的)。我又在很多网站上寻找答案,也是两种都有。我无奈“微服私访”,销售人员还不如我呢,有的根本不明白这些数字代表着什么。
于是就这样大二的新学年开始了。同学们陆续都买了台式机或是笔记本,我也按捺不住了。可是,我一年前买那个“高档Intel台式机”的时候已经向家人保证自己不再买笔记本了。这可怎么怎么办呢?我无奈把以前的那台奔腾3的“老爷”电脑请到了宿舍,可是没过多久就发现其性能根本不可能让我容忍,简直是蜗牛机。我于是跟父母最后一次“撒娇”,说在我工作之前不会再向他们要求购置大件了。
于是兴高采烈的我带着母亲去了中关村。我们找了很多家惠普专卖店,最后选定了鼎好的一家大型店面。可是问题来了,我怎么能知道处理器是不是新的65nm SOI制程呢?我想我很狡猾,之前在家里考了一个CPU-Z用U盘带着。不过问题还是出现了,由于当时装的都是Vista系统,而我又很少接触它,所以不会安装软件,总提示我错误信息。
这样我根本不知道到底是不是新制程。我犹豫了,于是又逛了一些其他品牌,比如华硕、宏基等。我在这些品牌的销售店面问了型号,令我失望的是都说没有我要的。还有一个知情人士告诉我,AMD的产品网上说的型号,一般在市场上很难找到,店面也不会大量上货,说是总店要求的。再多的,他也没有进一步透露。(后来我通过网上的资讯才知道是Intel的玩的把戏,不让OEM厂商大量销售AMD的笔记本,以此来控制市场)。
我终于在别的一家店安装上了评测软件,知道了是仍采用90nm工艺的产品。我又一次犹豫了,到底该继续等一段时间还是现在就下手,这是一个值得商榷的问题。由于我的强烈购买欲,加上我想起前一段时间在网上看到一个评测说新制程的65nm速龙双核处理器在性能上没有多大提升,只是功耗有所降低。虽然这是移动平台的炫龙双核处理器,可是在架构上应该没有太大差异,只是功耗较低,而且90nm工艺已经十分成熟。于是我做出了抉择,决定买下这款笔记本。我回到那家惠普的旗舰店面,交了钱,提了货,高高兴兴地回到了学校。
我向同学展示了自己以6000元的低价买来的“战利品”,想说明AMD的不仅价格低廉,而且性能也不比他们的8000多甚至上万元的迅驰(号称移动高端平台的象征)差多少。果然,在一些游戏方面的应用上,我的本比那些集成了GMA950的迅驰本强多了(甚至强于后来的X3100,以及像NV7100G这样的低端独立显卡)。
我在那一段时间深感到胜利的喜悦,庆幸自己选对了平台。而且,当时我也同时在台式机和笔记本上安装了虚拟机,来试验处理器的性能。AMD是AMD-V,Intel是Intel-VT。有业内的报道称,后者要领先于前者,可是我却觉得前者的性能更优,尤其是在内存延迟上,要小很多。况且我的笔记本比台式机要差不少,至少从价钱上就可以一目了然。
这样的好感并没有持续多久。大概半年后,我逐渐觉得自己的笔记本比同学的迅驰笔记本总有些不如意的地方,可是我也说不出来究竟是哪里不好。期间我经常用笔记本看电影,尤其是在宿舍熄灯以后。我的本本还不错,可以勉强坚持看一部两个小时以内的影片。随着我的应用需求的增大,我不得不升级了内存(当时内存价格极低)。性能有一定的提升,毕竟是集成了内存控制器嘛。同时,我也给台式机升级了内存,而且性能提升得还要多。
随着技术的不断革新,迅驰家族发展到了第二代(官方的正式称法)。看到了众多的新特性和其处理器强劲的性能,我似乎有些墙头草的倾向了。我本以为自己会坚持自己的立场,可是俗话说得好: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在我看到AMD的K10处理器的颓势以后,我更加倾向了Intel,而且似乎是一种“大势所趋”。我开始仰慕Intel的研发能力和产量,市场总会有其新产品。反观AMD,产能遭受质疑,工艺也落后Intel两年左右。唯一值得期待的就是新的移动平台——Puma。其实,我也造就知道其处理器的提升不会多大,比起迅驰2代,性能简直就是捉襟见肘。不过后来上市以后,通过看了一些评测文章,发现其图形和游戏性能很好,加上价格依旧公道,还是少有些许安慰。
那段时间,我疯狂地追逐Intel的脚步,对新的处理器Core i7可以说是十分佩服。因为Intel也开始在CPU中集成内存控制器,而且性能比AMD要出色不少,那么这回AMD真的没有一点颜面和挽回的余地了。一方面,AMD常年巨额亏损,另一方面,其工艺水平依然相当落后,让我不无怜悯。但是,AMD凭借着不断刷新的价格底线,依然还在坚持,占据着市场中的一个位置。
但是,AMD在后来的一系列动作让我看到了希望,并且重新找回了我自己的信仰。AMD终于在2008年底,发布了45nm工艺的新一代羿龙II处理器,主频直标3GHz,性能提升明显,比起Intel的上一代四核处理器互有胜负(同频率的)。当然,和i7系列的还是没有的比,唯独就是功耗低一些,再有就是价格了。得益于45nm的新制程,很快市场上就出现了新款处理器,速龙II等等,性能提升十分明显。
另外,在ATI领域,加大了追赶NV的步伐,扩大了市场占有率,凭借其对最新的DirectX 10.1的支持,赢得了市场和玩家的信赖。我又开始关注AMD了,像以前那样,搜寻各道消息。终于在ComputeX上,我知道了AMD的最新移动平台计划,在2009年即将推出新一代Tigris平台,搭配最新的45nmCaspian处理器,北桥芯片也会采用最新的R880G,提供的集成显卡性能非常值得期待。而在2010年,四核处理器也会现身于移动领域,会有很大的性能提升。
我最近在我的笔记本上安装了微软最新的Windows 7 RC版操作系统,感觉非常不错,尤其是对其电源管理能力的认可非常好。由此在新的平台上我的电池续航能力达到了三个小时。也许AMD的CPU节能的能力只能达到C4模式,不及Intel的Penryn的C6模式,但是,AMD的整个平台功耗更加出色,可以很好地进行节能。我很期待新的45nm平台,希望其拥有更新更好的节能特性,可以让移动平台达到更长的使用时间,超过迅驰的水平。
在不久的将来,我们还会看到更多的AMD的新技术和新平台。即将发布的服务器领域的代号为Istanbul的六核心处理器一定会在虚拟机和数据库领域大展鸿图。拥有更低廉的价格和更贴近用户的设计理念必将会取得更多用户的信赖和拥戴。这里,我还想奉劝以下广大的朋友们,如果你们不是专业的计算领域的研究用途,不是为了跑各种评测软件而取得高分,不是贪图Intel的品牌形象而满足虚荣心,不是为了面子上好看,为何不抛弃Intel的垄断,支持AMD呢?谁都不想看到Intel一家独大,垄断市场,随意定价,技术止步不前。我们希望能有另一个巨人站起来对抗它,不断竞争,使市场更加健康、合理、充满机遇和挑战。
也许AMD的工艺水平依然落后,也许AMD的CPU的计算能力依然处于下风,也许Intel会凭借其霸主地位继续控制市场和OEM厂商,可是AMD不会放弃,它将继续致力于新技术的研发,继续为扩大市场而退出新的高性价比产品,继续为我们带来新的计算体验,继续和Intel艰难而勇敢地斗争下去!■
编者:如果有读者对征文感兴趣,欢迎来稿,有机会获得大奖,详情请见《10年IT经历征文 拿三星LCD显示器大奖》。
泡泡网十年 我们和你在一起 读者调查 泡泡网到现在已经走过十个年头了,相信这十年来也为网友们留下不少美好的回忆,伴随大家一起成长。在此我们特别设置了一个调查,希望能够了解每一位网友对泡泡网的印象。此外参加调查的网友还有机会获得我们准备的十周年纪念精美礼品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