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fo知名品牌效应凸显新推“1元月卡”
8月16日,ofo正式推出“1元月卡”的用户福利活动,摩拜“2元骑行1个月”的营销则显得毫无吸引力,更多用户必将转投骑行体验更好的ofo。分析认为,ofo此举是发出了欲强势“收割市场”的信号,头部两强的“烧钱大战”也将随之升级。
自从共享单车开启下半场大战以来,第一阵营两大巨头之间的对战氛围愈加激烈。自从ofo在今年5月份超越摩拜登顶共享单车行业第一以来,两强之间的竞争格局也愈加明朗,ofo行业第一的品牌效应日益凸显。近日来,国内多家第三方数据机构推出的最新数据佐证了两强间的竞争趋势,ofo在各项用户数据指标方面皆以明显优势远甩摩拜,稳居共享单车行业第一,且全线数据仍保持增长态势。而摩拜在多项关键数据指标方面出现了一定幅度的下跌,与ofo的竞争差距正被拉大。
国内权威APP数据调研公司QuestMobile最新共享单车行业数据出炉。数据显示,ofo以明显优势领先于摩拜等其他品牌,位居第一。ofo月活用户增至3845万,排名行业第一,摩拜月活用户下滑至3432万,排名行业第二。ofo月活用户超出摩拜400多万,已经牢牢占据了领先优势。
据易观最新数据显示,在用户使用频次方面,ofo的用户总使用次数为70764.3万次,业内知名,较上月上涨20.45%;摩拜的用户总使用次数为60269.8万次,排名第二,较上月下跌34.3%,下滑幅度较大。
分析认为,月活用户与使用频次关乎着共享单车企业的用户黏性以及用户订单量,也就是直接关乎着实现盈利预期的周期。这两项数据的对比中,可以看出ofo已经大幅领先摩拜稳居共享单车行业第一位,且仍保持着旺盛的增长态势。而摩拜在这两项重要数据方面下滑,一方面无疑彰显了用户在流失,另一方面则呈现出用户黏性也在下降,后市的竞争中略显颓势。
ofo在用户拉新与用户黏性提升方面之所以能实现稳定的增长,这首先与其供应链产能优势、品牌推广密不可分。在创立之初,ofo就本着“不生产单车,只连接单车”的产业链理念,与飞鸽、凤凰、富士达等传统自行车制造企业进行技术、产品等层面的深度合作,建立了强大的供应链优势,占据行业70%的产能,开城速度与单车投放量无人可比。而在品牌推广上,ofo采用名人效应、牵手全球知名IP和推出新车型带动的多元驱动策略,使拉新能力和用户黏性提升方面远远超过摩拜。
摩拜在创业之初便一直采用自建工厂、自己造车的重资产模式。但是随着时间推移,这个模式固有的资金压力与有限的生产速度渐渐赶不上市场迅速扩张的需求,单车投放量很快便被ofo超过。而在品牌营销上,摩拜也缺乏亮点,吸睛能力明显不够,近期被远甩落后也是正常。
近期,ofo基于行业稳固的第一领先优势,再度放出一个超级大招——推出“1元月卡”,无疑呈现出要“收割市场”的势头。自8月16日起,凡ofo小黄车认证用户,正常缴纳押金(包含免押金用户)之后,只需1元即可抢购一张畅骑30天的月卡,月卡不限地区,全国通用。显然,通过超级实惠的“1元月卡”推出,ofo用户拉新能力与用户粘性将得到进一步提升,进一步抢占更多增量和存量用户,大部分摩拜用户也必将转投ofo。
作为共享单车的原创者和领骑者,ofo在全球连接的共享单车超过800万辆,日订单超2500万,为全球8个国家用户提供了超30亿次高效便捷、绿色低碳的出行服务。日前,ofo还被央视评选为中国的“新四大发明”,ofo也成为了共享单车的代名词。
在用户心中,ofo小黄车共享单车不再仅仅是出行工具,而是变成一种健康、低碳的新生活方式融入每个人的日常。纵观街头景象,每有10辆被骑行的共享单车,其中7辆就是ofo的小黄车。可见,ofo在低成本控制、供应链产能和用户规模优势下,共享单车两强格局未来或现ofo独大的马太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