泡泡网Lcd频道 PCPOP首页      /      Lcd     /      评测    /    正文

戴尔PK飞利浦 两款24吋广视角LCD对决

    泡泡网液晶显示器频道12月1日 在TN面板成功的将液晶显示器门槛降至普及甚至“泛滥”的标准之后,广视角液晶显示器终于在同质化现象严重的民用级市场中重见天日,先不深究到底是受到反应强烈的市场需求影响还是面板厂推广自身品牌过程中的一种销售策略,对于处在最终端的中国大众用户来说,能够等到1千多元的22吋广视角显示器和3千元左右的24英寸广视角显示器,已经是期盼已久,甚至称的上是振奋人心的事情。

    从面板厂商销售和推广的力度来看,08-09年最积极推广民用级广视角的面板厂商是LG Display(下文简称LGD)。在短短两年的时间里,通过e-IPS/eH-IPS面板的上市以及LGD针对广视角面板的大力推广,从戴尔22吋的2209WA到24吋的飞利浦240PW9,多款经济型广视角液晶显示器出现在我们面前。

    于是,LGD的品牌在专业显示领域的大放异彩之后,又得到了DIY发烧友乃至普通消费者的认可,这种亲民的行为自然免不了有消费者为之喝彩。在这种饥渴的市场环境和强烈的市场需求之下,LGD e-IPS/eH-IPS面板和这些“LGD IPS INSIDE”类液晶显示器,形成了风暴般的讨论热潮,成就了一个年代的标志。

 

 

 

 

 

    简单算算,除了在一年内推出传统16:10民用消费级的24英寸广视角的五家显示器巨头——戴尔、苹果、飞利浦、惠普、NEC之外,09年下半年,AOC、优派、易美逊等等品牌或计划或正式推出的21.5-23英寸广视角液晶显示器,也都无一例外的和LGD达成了合作意向。不得不承认,在民用消费级广视角液晶显示器领域,LGD不仅率先抢得了先机,而且目前来看还是多方受益,可谓名利双收。

    就目前这些采用LGD IPS类的经济型广视角液晶显示器而言,由于涉及到设计、推广、定位、自身成本等因素,虽然还达不到中国消费者能够100%满意的“平民”价位,但是相对于以往的广视角液晶显示器而言,价格下调的幅度还是十分喜人的。拿目前关注度最高、广视角产品类型最多的24英寸广视角液晶显示器来说,飞利浦240PW9和戴尔U2410的售价就已经让不少烧友和游戏玩家喜出望外。同比2008年的话,结果更是一目了然:在2008年3月份戴尔推出24吋广视角2408WFP的时候,上市报价还要超过6000元,而一年后推出的同品牌同类型的U2410不过3500元左右,近50%的折扣恐怕让不少梦想拥有一台24吋广视角的烧友都意想不到。

从2209WA到240PW9、U2410,LGD在一年内完成了广视角向民用迈进的一大步

  

今天的两位主角:飞利浦240PW9和戴尔U2410

    在这些在性能上足以令人动心,但售价却高达5000-6000元液晶显示器在一夜之间降到了3000-3500元之后,网友的认可和肯定已经从销量和人气中得到体现。所以即便2209WA卖到街知巷闻,但在泡泡网LCD频道的显示器总关注排行中,飞利浦240PW9却超越了2209WA排名首位,U2410也不甘示弱的紧随其后。

    要么一个都没有,结果飞利浦240PW9和戴尔U2410却不期而遇。针对两款产品来说,同样惊喜的价格和规格让处在高度关注之下的彼此成为了竞争对手。对比在所难免,网友更是乐此不疲。但无论谁在哪方面更胜一筹,LGD都是最终的赢家。

    言归正传,对于关注与广视角液晶显示器的泡泡网友来说,这两款显示器的直接碰撞是不可避免的。但必须说明的是,液晶显示器性能的好坏优劣,绝对不仅仅单纯的几项评测数据决定的。相对而言,评测环境是固定的,测试条件也是唯一的,但用户主观的使用感受却受到个人、环境、配置的因素所影响,所以即便我们可以通过评测数据和直观感受两方面进行评述,但整个结果对于网友而言,仍然是购买时仅供参考的客观素材而已。

● 飞利浦240PW9接口图赏:

  

● 戴尔U2410各种接口图赏:

  

    对于不少人来说,最简单的对比项目就是从规格和价格开始的。而飞利浦240WP9和戴尔U2410呢?如表所示,两款显示器的规格和价格差异是一目了然的。简单的说,U2410之所以贵,也是有迹可循不无道理的,接口配备更加丰富、支持外挂音箱、内置读卡器,这些扩展能力用300-400元的差价来换取是可以理解的。所以仅从规格对比来看,消费者在选择时就要面对一个问题,就是这些扩展功能是不是在现在或者在未来几年之内真正需要的,400元的差价对于自己来说到底值不值得。

    虽然240PW9和U2410的定位不像其它24吋广视角液晶般高高在上,但是产品风格反映出的定位和往常差异却并不大,无论在飞利浦还是戴尔官网上,两款显示器仍然定位以企业办公为主,所以在设计风格上并不像家用机那样花哨,但在调节功能上的设计却依旧严谨,产品易用和实用性设计依旧出色。

● 飞利浦240PW9各种调节同能图赏:

  

  

● 戴尔U2410各种调节功能图赏:

  

  

    就调节功能和支架、底座而言,两款显示器不相上下,在易用性上都好于多数家用型液晶显示器。但受到部分细节影响,距离完美的易用性设计差之毫厘。其中戴尔U2410最大的弊端在于缺乏软件支持,随机附送的光盘基本除了安装指南外只有icc值得使用,这就导致部分快捷的功能难以实现:譬如桌面无法跟随屏幕旋转而自动旋转,需要手动进驱动软件进行调节;无法软件调节显示器参数等等。反之240PW9虽然在软件功能上支持的很好,同样也配备了icc,但却疏忽了OSD菜单无法跟随转动,U2410则提供了这项手动功能。

    除了调节方式上的易用性设计之外,按键和菜单是用户调节显示器时最常用的两项设计。笔者在使用过两款显示器显示器之后,简单的针对按键和菜单系统进行了评分。

  

  

    从按键的使用情况来说,虽然U2410采用了前卫感大于实用度的触摸式按键设计,但是敏感度和反应速度还是非常出色的,易用程度在目前拥有触摸式按键的液晶显示器中算的上数一数二;反倒是240PW9的按键稍显生硬了一些,按钮也偏小,相比之下稍稍逊色于U2410。其实说到显示器按键和菜单系统,2209WA倒是一款值得一提的产品,从按键手感到菜单显示,都是堪称完美的一套调节系统。

  

    在菜单显示和功能提供上,U2410也同样略胜一筹。早在2709W上市的时候,我们就给与了这套堪称目前最完美的菜单显示系统很高的评价,如今U2410再次应用,不妨再提及一次。戴尔的菜单系统是目前能够同时显示项目最多(最多同时显示三级菜单或者两级菜单外加子选项数值),调节最方便(针对每个按键所对应的位置,U2410显示器菜单提供了不同按键在不同菜单下的作用)的系统。

    除此之外,在提供的调节选项上,U2410也多出了一些更富专业性的色彩调节,包括支持RGB偏移调节、支持RGBCMY 6色调节、支持sRGB模式下的亮度调节、支持Adobe RGB模式……最值得一提的是,U2410不在像2408WFP一样不支持中文菜单。所以无论从哪方面来说,在整套包含按键和菜单的调节系统上,U2410的设计考虑的更加周全。

    在这里还要针对飞利浦的SmartControl II代软件做一个简单的介绍,不少用户在使用时认为这种软件并不重要,但实际上它拥有一个非常实用的功能,就是存储不同显示器的亮度、色彩等调整之后的数值。这样一来在进行文本操作时,我们直接切换到自己设定好的文本模式;而在游戏和看电影时,我们可以切换到自己预设的高亮度高饱和模式,如此一来不但相当快速便捷,而且正好是切合自己使用所需。

    除此之外,飞利浦240PW9标配的Smart Control2还提供简单的手工校准等功能,界面人性化,操作简单,适合普通用户使用。从这个软件支持上,我们可以看到飞利浦多年来面向大众型液晶显示器累积下的深厚功底,看到在易用性设计上的精心之处。必须承认的是,这点是戴尔暂时还没有做到的。

    说完外部设计,就该说说两款显示器的核心部分——面板了。虽然在此次评测中,我们没有奉上拆解部分的图片,但是我们已经得到了两款显示器所应用的面板型号。截至目前上市的产品来看,240PW9采用的是LGD的LM240WU4(SL A1)、U2410采用LM240WU4(SL B1),两款面板最大的不同在于灯管数量和驱动部分。

戴尔PK飞利浦 两款24吋广视角LCD对决

注意:关于面板的命名,碍于LGD和NEC两种未统一的称呼方式,
,所以标注了两个名称

    如表所示,通过我们取得的LGD官方资料来看,SL B1的CCFL数量从U型6根加到了U型7根(等同于横向均匀并列14根灯管),这样做的最终目的,能够明显提高屏幕的亮度范围(这在后期的亮度和黑场评测中可以证实),当然这对IPS本身就偏弱的黑场表现也是一个有力的挑战。

    在戴尔针对U2410的广告语中,我们常常看到“10.7亿”的色深广告,也就是表示U2410搭载了10bit解析能力(210×210×210)的驱动芯片,从而拥有更高的色彩显示能力。在这里需要澄清的是,这里虽然表示它采用了采用FRC 10bit,但他并非拥有真10bit驱动芯片的解析能力,而是采用了补偿算法(在遇到无法表现的色彩信号时,通过周围多个像素点的平均化运算得到未知点的测算结果)来提高显示器灰阶表现力,从而达到理论上10.7亿色的显示器色深。当年普遍拥有6bit精度的TN面板也是通过同样手段来提高灰阶和色阶表现力进而达到16.2-16.7百万色的。但毕竟源10bit驱动芯片的成本较高售价不菲,而且随着驱动IC电压解析力的提高,DA转换器的电路面积也要随之增大数倍。相比“芯”宽体胖专业级液晶显示器,“娇小”的U2410是不可能实现的。

    截至目前为止,除了针对于专业用户的苛刻需求之外,低于万元的24-25.5吋宽屏液晶显示器普遍采用8bit驱动芯片(以及8Bit LUT色彩对照表),而8Bit+FRC的软10bit芯片模式未尝不是一个低成本提升性能的方法,尽管在显示色彩的数量和精度上无法比拟真10bit(并搭载更高的色彩对照表),不过作为一种适应过渡的廉价和高兼容性解决方案,倒也是个好办法。

    即便对于专业用户来说,显示设备的高精度彩显示标准,除了显示器的驱动芯片和色彩对照表之外,也需要从输入源、显卡本身、显示器内部处理到最后输出的整套设备一致性的高精度标准,否则即便拥有10bit乃至12和13bit驱动能力也无法充分利用起来,8bit精度的源驱动芯片对于目前的大多数显示器用途来说仍然已经足够。

    在比较过规格过后,我们接下进入评测项目的主题,通过在无光源的环境下用色度计测试两款显示器的部分常规数值,测试时所采用的仪器是TOPCON BM7。在未加以特别说明的情况下,两款显示器的色彩预设值为标准,即不开启动态对比度、色彩模式,不调整色温(默认标准均为6500°K)。

覆盖NTSC标准的106.37%

覆盖NTSC标准的107.46%

    由于都采用广色域CCFL背光系统,经过最终测试,240PW9和U2410都超过了标称的102% NTSC(基于CIE1931)色域范围,根据笔者测试出的三点坐标结果结合NTSC标准来看,240PW9的色域覆盖面积达到了106.37%(NTSC),U2410达到了107.46%(NTSC),两款显示器色域覆盖率接近,但具体到色彩范围会有一些不同。就广色域液晶显示器来说,目前可以通过在CCFL上增加涂层以及增加彩色滤光片的基色数量两种方法形成,如果在广色域液晶显示器加搭载高精度数驱动和LUT的话,更高的色深和广色域相辅相成,那么显示器的色彩表达会更加丰富而精准。目前U2410就采用了一种过渡式的8Bit+FRC加深色深。但一切显示器在校色之前,真正效果没有如此理想化。

    接下来,我们通过图表来更加直观的表示240PW9和U2410部分测试内容的相关数值,并加以简单说明。

直观测试下:亮度及白色均匀性示意图
图左为240PW9,图右为U2410(下文同)

    240PW9和U2410标称的亮度均为400cd/m2,但实际不是超标就是不达标。在最大亮度和最大对比度模式下,我们选取了一副白色图像来进行测试,结果240PW9的最大亮度为387.1cd/m2,,未达到标称值。而U2410的最大亮度为480.2cd/m2,远超过标称的400cd/m2。毋庸置疑,两款显示器亮度的最大差异在于CCFL数量的不同,多了一根U型CCFL的U2410在最大亮度上要更高一些。不过这对于大多数用户来说无关紧要,我们显示器常用的亮度一般保持在100cd/m2-250cd/m2之间,最高到300cd/m2一般已经是普通应用的极限。当然由于视距问题,电视的亮度肯定需要更高一些,但作为液晶显示器来说,100cd/m2为一般文本、网上冲浪的亮度,200-250cd/m2一般为玩游戏、看电影时需要的亮度。两款显示器都已远超这个常用亮度数值。

    针对评测示意图,在这里需要简单的说明一下。因为240PW9的色温准确性略有偏差,导致了对比之下画面出现偏暖问题,这在后面的色温测试中会更加一目了然。对于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我们可以稍稍调高240PW9的色温选项,或者用校色器进行校色。但为了公平表现两款显示器的出厂预设表现能力(实际上大多数消费者都是这样应用的),所以我们并未进行校色。

    对于专业用户来说,对于黑场的要求一般要比对于最高亮度的要求高得多,纯净的黑色一直是不少专业显示器所用来炫耀的特点。在亮度菜单选项达到100的黑色图像下,我们得到了以下结果:

    通过标称最高400cd/m2的亮度和1000:1的对比度,我们能够算出两款显示器的标称黑场为0.4cd/m2。在这项评测中,240PW9与U2410在黑场差异就体现出来了,显然240PW9的黑色表现更好一些,而U2410连标称值都无法达到。

直观测试下:黑场及漏光示意图
图左为240PW9,图右为U2410(下文同)

    黑场一直不是IPS面板的强项,对于多CCFL的面板而言,同时达到一定亮度标准和同时拥有较低的黑场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如今能够达到0.35-0.46cd/m2已经算是比较惊人了,但对比采用S-PVA面板的民用级液晶显示器(譬如戴尔2408WFP或惠普22英寸LP2275W),还是稍稍差了一些。在同样的测试环境下,2408WFP和LP2275W能够保持在0.3cd/m2左右,但最大亮度基本也能达到400cd/m2左右。

在这里我们也奉上当时采用IPS面板的液晶显示器
对比某款采用S-PVA面板显示器时,S-PVA面板给我们留下的黑场表现
(图左为采用S-PVA面板的液晶显示器)

    不要质疑S-PVA面板的黑场表现,在当时针对采用IPS面板的液晶显示器进行对比测试时,我们选取过采用S-PVA面板的显示器进行过对比拍摄。通过上下图的参照对比,结果一目了然,而且通过三星面板厂提供的规格来看,该款显示器所采用的S-PVA面板同样是U型7 CCFL设计的,对比度达到了1300:1,可见其亮度和黑场比已经超过同规格IPS面板。

    当然,在此我们毫不质疑240PW9在黑场上的突出表现,0.35cd/m2的黑场数值已经让我们倍感惊喜,这是以往不少IPS面板无法达到的黑场表现。但是总的来说,IPS面板在这方面还是略逊于S-PVA,这主要在于IPS液晶本身结构影响了漏光控制。当然IPS的优势也不是没有,对比色彩的真实度上,IPS要优于S-PVA稍显夸张的色彩表现。

    通过亮度和黑场的对比,我们能够算出240PW9和U2410的真实对比度比值,结果如下表:

    两款显示器的最终结果都超过的标称值,但其中240PW9的亮度未达标称值,U2410的黑场未达标称值,但对于一般用户使用来说没有太大影响,都在可以接受的范围之内。对比两款产品而言,从理论上讲,240PW9的亮度、黑场和对比度范围更加符合准专业用户的口味。

    对比度变化主要考验在不同的亮度级别下,亮度和黑场的对比变化是相辅相成,对于对比度影响的程度大小:

    从测试结果来看,240PW9的对比度最高和最低比值差异达到了15%,而U2410达到11%,表现中规中矩,都算不上完美,但肉眼感觉的差异性并不是很明显。

    在测试均匀性时,我们将屏幕等分成9个区域,分别取屏幕内最高亮度区域和最低亮度区域,最后得出的比值为均匀性测试结果,黑场的测试过程的相同的,只是测试图像由白色变为黑色。理论上讲,亮度和黑场的均匀性测试以越贴近1越好,

    看来更高的亮度换来的不仅仅是难以控制的黑场,包括亮度和黑场均匀性也受到了影响,在同屏幕内的均匀性测试上,240PW9的差异更小,从数据理论上来看表现更加出色。

    亮度级别对比表现出显示器OSD菜单中不同亮度数值的对应亮度,理论上讲过渡越平稳,能表现出的范围越大越好。

    在全开对比度的状态下,我们选择了白色作为背景测试图,结果240PW9的亮度范围从76.0cd/m2 到387.1cd/m2,U2410从127.6cd/m2到480.2cd/m2

    在全开对比度的状态下,我们选择了黑色作为背景测试图来测试黑场级别,结果240PW9的亮度范围从0.08cd/m2 到0.35cd/m2,U2410从0.13cd/m2到0.46cd/m2

    从两条测试的曲线来看,240PW9的亮度调节过渡更趋于平稳,按照亮度级别测算,亮度调节范围达到了80%,而U2410在80亮度级别时亮度变化比较明显。按照亮度级别测算,U2410的亮度调整范围在73%左右。

    色温准确性是针对显示器预设值来进行测量,考验显示器的色温是否准确的表现在6500°K。

    240PW9标称的6500°K色温只有5621°K,误差率达到14%,在直观测试时出现的画面偏暖现象就不难理解了。而U2410相对好一些,至少肉眼看上去没有画面偏暖问题,误差率为4%,在用户未针对显示器校色之前,两款显示器都产生了一定误差,在此提醒对颜色敏感的用户根据自身条件进行校色。

    色温一致性是考验在不同灰阶画面下,色温的变化曲线:

    

飞利浦240PW9及U2410灰阶示意图

    在32级-192级灰度时,两款显示器表现的同样出色,差异仅仅保持在1%-2%之间,但是在接近白色的灰阶图像中,色温变化较大,240PW9和U2410的表现都差强人意。当然我们看到的情况只是由于240PW9趋于偏暖,所以肉眼会比较容易察觉到。

    对于采用广视角面板的液晶显示器而言,可视角度测试是它们的强项,在针对水平可视角度的测试中,在接近170度的极限角度下,U2410和240PW9仍然能够保持较高的对比度。在此项测试中,我们测量同样屏幕位置的黑白两色图像,从而得到亮度和黑场数值,最终得到对比度比值。

    当然从测试结果来看,U2410在极限角度下的对比度更高一些,但从实际肉眼的观察结果来看,两款显示器在170度的角度下仍然能够比较清晰的观赏画面。而对于喜欢倚靠在电脑椅或躺椅上用显示器观看电影的用户来说,U2410和240PW9也同样能够应付自如。

    为了清楚的表现出240PW9和U2410在可视角度上的变化差异,在此提供更加直观的图片,为了避免图像的单调,更换黑白测试图片为一张高清图片,以更加清楚直观的表达。从此项测试开始,我们也进入到用肉眼来检测的直观测试步骤。

● 240PW9的可视角度示意图:

   

  

● U2410的可视角度示意图:

  

   

    由于示意图是分别拍摄的,所以在角度上会有一些偏差,我们在直观测试中的主要目的是更直观的表现给网友看,并不会太过依赖于数据。简单的说,两款显示器的极限角度下的表现都称得上优秀。

    在通过测试仪器简单的测试过相关数据之后,接下来让我们用最直观的方式体验一下两款显示器的差异性。

 

    如此前色域范围图所示,在相近的色域大小范围之内,由于覆盖的色域位置不同,再加上显示器设置和校色上的差异,导致最终色彩画面的差距还是很明显的。通过图片我们能够看出,240PW9的红色饱和度更高,U2410则受到亮度影响,三色的亮度都比较高。对比之下,虽然两款显示器诠释出的颜色并不相同,但通过肉眼对比来看,差异性较小,都没有明显的偏色现象,在未校色的前提下表现值得称道。

    在色彩过渡测试中,240PW9和U2410的色阶过渡都没有出现明显的纹路和过渡不均匀现象产生,但是要比起拥有高精度灰阶和色阶过渡专业级液晶显示器来,还是能够看出有一些差距的,主要表现在过渡的细腻程度没有达到肉眼无法彻底观察出的细微纹路。

   

    对比两者来看,笔者并没有发现U2410和240PW9的明显差异之处,几乎难以分出优劣,保持在同一水平线上。

     对于两款广视角液晶显示器来说,显示出2%为差异的灰阶表现并非难事,240PW9和U2410都能够清楚的显示出灰度差异。

   

飞利浦240PW9灰阶示意图

  

戴尔U2410灰阶示意图

    但是通过图片细节不难看出,由于两款显示器的色温准确性有待校对,色温在不同级别灰阶表现出的变化,通过对比之后现象较为明显。相对而言,在针对U2410进行的色温一致性测试时,出现了同样色温变化的问题,但由于本身色温贴近6500°K,再加上变化也同样是向6500°K靠拢,所以肉眼感觉并不明显。直观的说,尽管两款显示器的色温变化曲线数据表现都不算好看。

    结束直观又简单的灰阶和色阶测试之后,让我们来看看再复杂的色彩场景中的暗部细节表现。这部分是综合考验显示器能够表现出的色阶和灰阶能力,当然主要是针对暗部细节的还原。

  

  

  

图左为240PW9微距拍摄,图右为U2410微距拍摄
(如果网友看不清此图片差异,不妨点击放大,并
适当调整自己显示器的亮度或对比度)

    在上一页的灰阶测试结束之后,我们得到了一个亮暗部表现能力兼顾的对比度数值,这个数值同时保证一定程度上的亮部和暗部都能够比较清楚的显示出来。在这个最为平衡的对比度下,U2410凭借在暗部表现中略胜一筹,通过水波纹和树林的细节抓图,我们能够清楚的看到U2410的灰阶过渡部分更强一些,在暗部过渡的把握上也更加出色,这一方面来源于其拥有较高的亮度,另外驱动芯片提供更高的色深也会形成这种更高精度显示的现象。

    在以下这些高清图片对比示意图中,由于相机适应度、本身色域空间不同、以及观看者显示器的相关显示设置有不可避免的差异性,所以我们并不建议网友完全对比原图观看,以下图片仅供客观参考。

原图

屏摄图

原图

屏摄图

    通过高清图片显示,我们不难发现240PW9在偏红色显示范围内表现出了较高的饱和度,U2410虽然同样拥有广色域的背光系统,但是红色表现并不过分夸张,而理论上240PW9在绿色和蓝色表现上比较收敛,更贴近原图的色彩范围。

    以下图片为第二组高清示意图:

原图

屏摄图

原图

屏摄图

原图

屏摄图

    相比240PW9,U2410则在亮度方面要更加抢眼,碍于相机适用度有限问题,多张图片拍摄结果已经显得有些过曝。但是通过最后一张花朵的图片来看,U2410在亮度表现上并不过分夸张,色彩还原也比较到位,黑场表现也算尚可,和240PW9只有些微差距。相比原来的图片而言,240PW9和U2410的广色域特性将颜色的饱和度提高了不少。

    对于专业级液晶显示器来说,由于电路和芯片部分的复杂化,温度控制也成为了重要的一项,尤其是面板的温度更是会影响画面色彩与面板寿命。而相比较普遍采用2-4CCFL TN面板的液晶显示器来说,采用广视角面板的液晶显示器也是一台高温机器……

  

240PW9温度测试

  

U2410温度测试

    在室内温度26℃的环境下,240PW9和U2410的屏幕最高温度点达到了52℃,而最低温度点也基本都在40℃左右。对于采用6-7CCFL的广视角液晶显示器来说,这个温度属于正常的范围之内,两款显示器在散热方面没有问题。

    虽然LM240WU4的面板响应时间已经破天荒的提高到灰阶5ms,但是高速直线运动的小汽车仍然毫不留情在显示器上留下些微的印记,通过肉眼我们能感觉到拖影的存在,最终通过高速抓拍,结果更加清晰明了。

 

    当然在我们测试了一些游戏项目之后,譬如优品飞车、CS和War3等传统游戏,这种拖尾现象就不复存在了。我们不可否认广视角液晶显示器甚至采用TN面板的液晶显示器在响应时间上的问题不可避免,但是如今12ms以下的响应时间已经不影响我们使用,在99%以上的日常使用环境中,用户感觉不到液晶显示器在响应时间上与CRT的差异。

    在功率测试中,由于U2410较高的亮度表现和数量多于240PW9的CCFL,注定了其在“最大亮度”下会更加耗电。

  

OSD亮度选项达到100时

  

OSD亮度选项为50时

    通过测试结果来看,U2410在最亮状态下的最大功率达到了91.53w,而飞利浦240PW9为81.57w,此时两台显示器的亮度分别为240PW9 387.1cd/m2,U2410 480.2cd/m2,而关机功率240PW9为0.54w,U2410达到0.50w。

显示器类型

能效等级

1

2

3

能源效率/

关闭状态能耗/

能源效率/

关闭状态能耗/

能源效率/

关闭状态能耗/

cd/W

W

cd/W

W

cd/W

W

CRT

0.18

1

0.16

3

0.14

5

LCD

1.05

0.5

0.85

1

0.55

2

    通过简单的能效公式计算,我们计算出了两款显示器的能效等级。一般来讲,广视角液晶显示器由于较大的亮度和较高的CCFL数量,达到三级能效标准是比较常见的。但由于U2410异常高的亮度表现,让我们得出了二级能效标准的结果,所以相比之下,U2410的能效比更高一些。也就是说如果在同样的亮度数值下,U2410所消耗的功率更小一些。

    通过一系列对比测试结果来看,采用了新IPS面板的240PW9和U2410液晶显示器在性能表现上还是值得肯定的。除了传统可视角度上的优势之外,在亮度、均匀性、漏光、对比度、色阶和灰阶表现上都要优于传统家用型TN液晶显示器。然而针对于240PW9和U2410一一来说,缺点也是一目了然的。其中240PW9的主要问题在于色温准确性误差较大,导致画面色温过于偏暖。

   这个问题通过调整色温能够简单解决,而有校色仪的用户最好还是能够进行一下校正工作,这样准确度会更高一些。而U2410在整个测试过程中没有出现较明显的问题,综合图片下的灰阶和色阶过渡能力也要稍稍优于240PW9,只是黑场表现略逊一筹。就色彩准确性来说,出厂校色状态的240PW9和U2410表现都比较一般,其中在U2410附送的出厂测试中,部分色彩Delta E数值普遍处在3-5之间。通过直观对比,U2410在未校色之前的默认设置下,色彩准确度表现略逊于240PW9。

  

    如果要结合面板规格来看的话,其实对240PW9是并不公平的。毕竟240PW9的实际年龄几乎比U2410大了一岁。U2410则作为后来者采用了与240PW9截然不同的面板,通过CCFL数量的增加和驱动芯片的改变,我们在仔细比较后看到了极其细微的差异性,可以说在灰阶和色阶的表现能力上,U2410更胜一筹。

    对于3-4K的液晶显示器来说,我们目前还不可能奢望能够做到如此专业化,索性这部分用户也没有如此高的要求。所以今天我们在使用广色域广视角液晶显示器时,高色域范围带给我们的仍然是直观色彩上的高饱和度现象,当我们真遇到所见即所得的问题时,切换到240PW9和U2410同时支持的sRGB模式就好。不过在从这一方面的易用性考虑,U2410还是要做的更完善一些,它支持针对sRGB模式的亮度对比度调节,并且还支持Adobe RGB模式。

    另外面对广色域液晶显示器搭配高精度的驱动IC的解决方案,长远的看是一种质的进步。不过就目前的情况来讲,这种情况还有些理想化。从图像拍摄的器材色彩精度、显卡所支持的色彩精度、接口信号精度、图像输入的系统精度、处理软件的色彩精度、再到最后输出设备的色彩精度,整个输入输出过程的标准不统一性,让广色域技术和显示设备高精度驱动IC在专业领域的发展趋于迟缓。当然就专业级显示器厂商来说,目前NEC、Eizo、HP等针对这种现象都联手校色软件根据每款机型设计了一整套专业的校色软硬件,并提供配套的色彩管理文件,以求在色彩显示的准确度和输入输出水品上同时达到一个新的高度。而针对U2410和240PW9,我们只能惊喜于色彩的饱和范围提高了,在玩游戏、看电影、看照片时,起到一个有益的增强效果。

    综合来看,对于这一级别的液晶显示器而言,U2410体现出的用户兼容度比240PW9更广。尽管前者价格更高,但是结合菜单设计、规格、接口配置等几方面考虑,它虽然不像专业级液晶显示器般拥有精准的色彩还原能力,但特点却是在非专业级的液晶显示器基础上,提供了趋于专业化的色彩设置和预设值,并且在功能和接口上进行了强化,从而把应用范围兼顾的更广,定位的用户群体也更多,这些特性其实正是这一级别用户所追求的。

    当然公平的说,在性能表现上,240PW9和U2410其实是处在一个水平线上的,只是在我们极为挑剔的测试项目和环境中,才出现了细微的性能差异。如果结合个人需求来进行购买建议的话,对于仅用于连接PC使用的用户来说,240PW9在性价比上是要完全胜出U2410的,并且从配备软件的细节上,我们能够看到240PW9针对普通用户的细心之处。当然如果用户对于颜色追求更高的话,那么也不需要在240PW9和U2410的选择上感到头疼,因为两台显示器的色彩准确度都有或多或少的差异,实际上都还是需要进一步校色的。

    回顾2009年的液晶显示器市场,我们不难发现一个现象,广视角液晶显示器的数量明显增多了,涉及的显示器品牌也更广泛,显示器厂商对此的重视程度和推广力度越发加大,但这类型显示器的售价却越来越低,并且逐渐向平民化发展。最为重要的是,通过e-IPS/eH-IPS和C-PVA面板的出现,我们看到面板厂商也乐于推广更加经济的广视角面板。

    其实正是在上游面板厂商的带动下,在越来越多的消费者期待液晶显示器品质能够提升的前提下,最终形成了这次广视角液晶显示器的集体爆发。不是不到,时候未到。在中国传统消费观念的影响下,在CRT逐渐向LCD转换的LCD初步普及环境中,以往面板厂和液晶显示器厂商更乐于推广成本更低的TN级液晶显示器,而在TN面板成功的将液晶显示器门槛降至普及甚至“泛滥”的标准之后,在TN面板脱离小尺寸的成本优势之后,对于显示器“质”的提升不可避免的出现了。

    在这里需要额外提出的是,普通广视角液晶显示面板制造成本并不算高,大多数只是因为销量和成本比重不及TN面板,以及显示器成品定位的缘故,才使得以往广视角液晶显示器价格居高不下。在24英寸左右的面板尺寸上,广视角面板的实际成本差异与TN面板在20%以下,而且随着尺寸的增大,广视角面板与TN面板的制造成本差距越小。

    一招鲜吃遍天,抓准稍纵即逝的时机先行于人对于一个品牌的推广和利润创收是十分重要的。在2008年的冬天,我们看到了飞利浦240PW9装载着新IPS面板与广大消费者见面;2009年的春天,我们看到了堪称世纪经典的戴尔2209WA霸占了各大显示器论坛;2009年的夏天,我们看到了期待已久戴尔U2410的出现;2009年的冬天,我们即将看到AOC if22的出现……在这一个个惊喜的背后,都是LG Display在积极的行动着……

    在未来的几年内,民用级液晶显示器市场也逐步向两极化发展,WLED的出现逐渐继续为面板和显示器厂商带来低成本解决方案;而无论对于建设显示器品牌还是推广面板品牌,在兼顾利润和销量的基础上,同时拥有实惠和品质的广视角液晶显示器都是不二之选。■<

0人已赞

关注我们

泡泡网

手机扫码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