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AN十年锤炼,打造创新创业教育新引擎
北京2017年12月4日电 /美通社/ -- 11月25日,“2017第十一届iCAN国际创新创业大赛暨G·iCAN全球创新大会”在北京市三一产业园正式拉开帷幕。大赛主题:“创新人为峰”。大赛秉承“自信、坚持、梦想”的精神,引导和激励高校学生勇于创新,致力于推动高科技产业迅猛发展,为科技创新创业者们搭建更为便捷的国际交流平台。
大会开幕式上,iCAN国际联盟理事长、iCAN大赛发起人兼主席、北京大学张海霞教授等进行了热情洋溢的iCAN十年历史回顾和创新理念诠释。中关村科技园区昌平园工委书记、管委会常务副主任张劲柏表示,当前,在北京加快建设全国的科技创新中心背景下,昌平的未来科学城纳入全市重点打造的三城一区主平台,生命科学园也纳入了三城之一中关村的科学城。在科技创新方面,赋予了昌平更加重要的职责使命,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新的发展机遇。昌平“双创”扶持政策和科技服务体系进一步健全,不断优化创新创业的生态环境,“青年要勇做时代的弄潮儿,在实现中国梦的时代中放飞青春梦想。”
在11月25日下午举办的iCAN创新创业教育论坛上,教育部创新方法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大连理工大学教授冯林表示,只有创新创业教育才能够为国家提供人才支撑,而创新创业教育的内涵,是培养学生把价值想法变成行动和现实,引导学生找到创造价值的思维方法,这是一种源于创新教育、创业教育的思维方式。
所谓创新,就是大家要去面对、解决没有标准答案的问题,iCAN大赛秘书长郁中华在创新创业教育论坛上发表观点,中国的千里马很多,但是伯乐不常有,而iCAN正是这样一个经过十年锤炼,围绕创新创业教育,不断总结经验的实践平台,通过尝试跟国内学校合作,针对老师方面进行培养,随着国家 “双创”需求,培养出一批又一批既懂教育又懂实践的创新创业教育老师,引入更多行业里面走在前沿的人才,最终鼓励更多老师走上科研道路。
当大家都在为教育服务的时候,事实上它可能在重构知识空间,ReaIMax CEO余海表示AR创新让教育空间实现了可视化。信息化技术对于教育的改变是一个产业方向,为了更好地提升教育认知水平,把创新创业聚焦到这个方向,让教育更加简单高效。通过一些可穿戴设备,实现教育信息化、可视化,让教育理解快速形成规范,力求将认知过程的数据分享也变作可视,这就是用AR可以体现的创新技术。
iCAN诞生在民间,是少有的从中国走向世界的赛事。十年来,越来越多的企业向iCAN走来,希望能够为中国未来的教育提供多一些助力。Microchip中国大学计划高级经理刘晖表示,不管是来自国内还是来自亚太区,甚至来自全球别的地方都能够找到Microchip的支持,Microchip大学计划的目标很明确,叫做“放眼未来”,也就是为未来而投入,希望切实帮助教育部,将创新思维更好地与在校教学相结合。
北京教育学院STEAM中心主任周莹就基础教育发表了题为《怎样在学校当中做STEM教育的实践和方法》主旨演讲,演讲中周主任提到“STEM教育是一种深度学习方式,需要应用,能够解决问题,比直接记住一个知识点更难。但是,STEM学习过程中,需要发挥学生的创新能力,了解外界的市场和科技发展程度,给学生设计不只局限在课本和实验室的的真实情景,把STEM教育这样创新类的教育引入到基础教育领域当中,真正变成学生本土化的课程。”
iCAN走过了十年里程,去年更是做了一个课赛结合,创新工程实践课诞生,赛程如集市般热闹,但真正提升学生水平的仍然是教学与考赛的融合过程。合肥工业大学教授李鑫就课赛结合问题作出解释,通过iCAN比赛或创新创业智能教育,让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了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性及在全国范围内的影响,通过民间的推动,让全国许多高校参与进来,从课外活动第二课堂走进第一课堂,逐步变成日常教学体系的一部分,不以建立知识体系为目标,锻炼学生的思维方法,把技巧、工具相结合,以项目方式来表达,让学生在实践教学中学会独立思考,了解到自己真正喜欢的职业是什么,不再以就业为目的。
人大附中副校长王海玲就科技部与教育部整合问题表示,做科技创新教育,需要整合,不仅需要大学科研院所资源,更需要高新技术企业资源,将这样的资源以有效机制形式来推进,才能更好的为中小学生提供多方支持及科技创新培训。
iCAN中国联盟副理事长、iCAN中国赛执行副主席、山东大学邢建平教授主持了本次创新教育论坛及圆桌会议。他讲到:风雨之中一路走来,一路向前,iCAN已经成为一群人,一种烙印,一种情怀,一种境界和一种思想。而iCAN的思想就是传递君子之风,博爱灵魂之道,创新思维之法,否定判之能,他正在构建一种生态,成就更多人和故事。再一个iCAN十年即将开始, iCAN阳光始终在路上,哪怕风霜尽染,你我归来时仍是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