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社心关爱基金与北京林业大学共建心关爱研究基地
近日,由中社社会工作发展基金会主办,京师博仁(北京)科技发展股份公司承办,人民日报社《健康时报》、北京林业大学心理系、辽宁师范大学心理学院等单位支持的中社基金会心关爱基金设立仪式暨“心关爱·进百城”公益工程专家论证会于北京举行。
原国家民政部副部长徐瑞新与中社心关爱基金执行主任孙啸海共同为中社心关爱基金揭牌
原国家民政部副部长、中社基金会荣誉理事长徐瑞新与中社心关爱基金执行主任孙啸海共同为中社心关爱基金揭牌,标志着中社心关爱基金正式设立。中社心关爱基金以“用心关爱·用爱关心”宗旨,立足公益,用爱心和专业的力量,汇集社会各方力量,开展优秀的公益项目,推进心理实务建设,为社会公益事业做出积极贡献。
中社心关爱基金执行主任孙啸海与北京林业大学心理系杨智辉主任作为双方代表签署合作协议
为保障“心关爱·进百城”公益工程顺利落实,中社心关爱基金与北京林业大学心理系签署合作协议,共建心关爱研究基地,旨在促进心理应用领域的研究与发展,共同探索心理应用行业的现实问题、理论创新以及人才储备和能力建设等问题,为中国心理应用发展的顶层设计提供决策参考,为构建社会心理服务体系提供专业科学可信赖的应用研究基础。
签约仪式结束后,北京林业大学心理系主任杨智辉做了发言,指出,随着国家对于心理健康的重视,心理咨询行业的改革刻不容缓。当前,由心关爱基金联合北京林业大学心理系这一专业团队制定了心理咨询师人才培养模式。该模式主要有三大特色。
其一,采用分级制。共分为四个等级,每一等级均详细地制定了所学课程,以及需要的个人成长、咨询、督导小时数的严格要求,并且每个等级都需要通过笔试、面试、模拟咨询等环节才可进入下一等级的学习。同时也规定了该咨询师达到某一等级后可以进行哪方面的咨询工作。杨教授特意指出,这一体系不仅仅在于评价、考核,更重要的是,这是一套培养体系,在受过完整的训练后,才进行评估。重点不在于发证书、认证咨询师,而在于培养专业的咨询人才,保证咨询行业的质量。
其二,采用分类制。分类制的优势体现在两方面,一方面是不盲目地培养所谓的全科医生,而是要求咨询师有自己擅长的领域,术业有专攻,另一方面则是经过对各类心理问题的系统分类,能够有效地规定不同级别的咨询师适合咨询的各类问题。
其三,采用导师组制。在一个导师组中,有导师、助理导师、初级咨询师、学员各个角色,包括对学员的学习进行系统地培养,对初级咨询师的咨询工作进行及时有效的督导等。这套培养办法由原来的来访者只与其咨询师有交流变成了来访者与整个导师组有交流,有效地对咨询流程、咨询质量进行了监控,保证了质量。既能使咨询师在专业的训练下成长,又能保证来访者的利益。
希望通过这套培养模式能够为我国的心理健康事业增砖添瓦,让我国的心理咨询事业、国民心理健康水平更上一层楼。
此外,会议期间,中社社会工作发展基金会赵蓬奇理事长阐述了中社心关爱基金的性质、宗旨和当前的十大任务,中社心关爱基金执行主任孙啸海先生提出了心理服务2.0时代即将来临。中社心关爱基金组织专家代表对“心关爱·进百城”公益工程进行论证,并向特聘专家代表颁发顾问证书。论证会现场气氛热烈,专家各抒己见,探讨可操作性的行动方案,为下一步工作开展奠定了基础。
原国家民政部副部长、中社基金会荣誉理事长徐瑞新,中社基金会理事长兼心关爱基金主任赵蓬奇,国际科学与和平周中国组委会秘书长陈一雄,京师博仁(北京)科技教育中心主任程爱理,中社心关爱基金执行主任孙啸海,辽宁师范大学心理学院原书记兼院长常若松,东北师范大学心理学院教授、心理健康教育研究所所长刘晓明,北京林业大学心理系主任杨智辉,火箭军总医院心理科主任史杰,东南大学应用心理研究所所长、教授马向真,北京回龙观医院心理测查室主任张东,北京市高校心理素质教育专家指导委员会副主任、首都师范大学蔺桂瑞教授等来自全国各地60多位专家代表出席了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