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解惑:那些机器人抢不走的“铁饭碗”有哪些?
8月23日,在北京亦创国际会展中心,一场机器人领域的“盛宴”在此上演。惟妙惟肖的机器人钢琴家、主刀外科手术的手术机器人、“三头六臂”的智能协作机器人……酷炫登场,精彩纷呈。随着人工智能的飞速发展,机器人给人类生活方式带来的改变不容小觑。对此,有人充满恐慌;也有人欢欣雀跃。未来的智能科技生活到底啥样?思客为您带来前沿科技界专家们的思考和理解。
Q1:机器人会在哪里?
罗仁权:机器人的“脑袋”会因为AI技术而更加聪明。 新华网记者郭建伟/摄
罗仁权(台湾大学讲座教授、IEEE工业信息期刊总主编):
根据工业型机器人,我们可以想象,工业4.0时代甚至是工业5.0的时代指日可待,在计算机科学、云计算、通讯5G的技术加持下,机器人在智能工厂中的应用会大幅提升。
而服务型机器人也非常有前景。现在一提到服务型机器人,我们马上就能联想到对老人的照顾、健康医疗方面。对子女不在身边的老年人而言,他们非常需要有一个机器人能陪伴在自己身边。而机器人的“脑袋”会因为AI技术而更加聪明,它们也变得越来越灵活,并且很有力气,可以照顾老人们的日常生活,更好地陪伴老人。这些机器人不仅会存在于医院里,也可以进入每一个家庭。
像我实验室中的机器人,已经可以在我们看NBA球赛的时候,完成类似“去厨房拿一瓶水”这样的指令,因为它已经构建了家里的地图,已经学习过家里的各项设施,它也具备避障的能力。因此,它可以识别每个房间,从而找到厨房,到厨房找到水,并将其拿来。当然这种机器人还没有商业化。
未来,我还希望打造一个像我自己的机器人,它能了解我的脾气,我如何刷牙洗脸它都知道,了解我想看什么报纸、新闻、电视节目,知道我想吃什么食物,也了解我的朋友,这样可以让我的生活不用这么辛苦。也就是说,是克制化地复制一个自己,这个机器人不是完全的我自己,因为它不必长得像我,但它更了解我,能让我的生活更温馨。
Q2:哪些“铁饭碗”机器人抢不走?
王郸维:不用靠体力来吃饭,大家可以腾出更多的时间进行脑力的工作。 新华网记者郭建伟/摄
王郸维(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教授):
未来的生活会更方便,大家有更多的时间去享受生活。有些报道担心机器人会对我们的工作产生冲击,导致很多人会失业。其实会有这种事情发生,但是在人们失业过程当中,会有新的就业机会被创造出来,让大家腾出更多的时间来享受生活。你看工业界的发展,一开始都是手动的,而现在自动化已经普及了,大家并没有因为自动化而失业,反而腾出了很多时间享受更好的生活。不用靠体力来吃饭,大家可以腾出更多的时间进行脑力的工作,进行高级工作。
现在大部分的工作,都可能会因为人工智能的发展,受到或多或少的影响。之前有人做过统计,分析什么样的工作会受到的冲击最大,其实就是社会白领,因为现在白领很多是靠知识工作,比如说发文件,查阅文件。当人工智能普及了以后,阅读文件,进行分析、总结,就会变成很普通的一个事情,什么工作不能够被人工智能代替?小学老师,幼稚园老师,这些需要情感的工作。因为有些东西不一定是十分十分理智的,所以不能够完全用逻辑推理去分析,工作中还需要创造性工作。
萧静:机器人可以帮助人类实现梦想。 新华网记者郭建伟/摄
萧静(美国北卡罗来纳大学教授):
有些人可能担心,人类所有的事情都能够被机器人、人工智能代替了,这时候人做什么呢?人是不是会变得越来越懒、越来越低能?但我比较乐观,我希望看到的是,人能够从事更有创意的工作。
有人说,不是所有的人都能够做有创意的工作,我认为这时就可以让机器来帮助我们变得更有创意。比方说,学一门外语还是挺难的,但是现在有各种智能软件帮助我的话,我可以学得更快。机器可以帮我们实现梦想,让我们更容易发挥潜能,把时间用于做一些更有创意的事情,用于去想下面我们要做什么,怎么样让我们这个地球变得更适于人类生存,变得更和谐。(编辑:王俊景、吴亚博)
更多精彩!欢迎关注“科普中国-科技前沿大师谈”官方微信(kjqyd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