泡泡网新闻频道 PCPOP首页      /      新闻频道     /      动态    /    正文

“药驾”听说过吗?它的危害竟堪比“酒驾”!

“药驾”听说过吗?它的危害竟堪比“酒驾”!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几乎家家户户都以车代步,道路安全也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其中,“酒驾”的危害大家都已熟知,“喝酒不开车,开车不喝酒”的道理也已经深入人心。但近日有关“药驾”的新闻报道却频频出现在公众视线之中,就其造成的严重后果来看,危害性堪比“酒驾”。

近日,瑞昌市一名女司机王某在服用感冒药后驾车外出,却在行驶过程中昏昏欲睡,导致其所驾驶的汽车冲到左侧车道将站在路边的梁某撞飞,随后又撞到路灯发生翻车,最终导致梁某抢救无效死亡。

无独有偶,深圳市罗湖辖区布心路辅道翠竹派出所门口,一辆自西向东行驶的小轿车在如失控般撞向停靠在路边的三辆汽车后四轮朝天,翻倒在路中央。被撞汽车受损严重,碎片散落一地,所幸此次事故没有造成人员伤亡。警察事后询问得知,小轿车司机张某驾车前曾服用感冒药,导致其在开车过程中精神状态不佳,由此引发了本次事故。

image001

“药驾”也可引发交通事故(图片来源:图虫创意免费版)

造成以上两起事故的原因均是“药驾”,即服用某些影响驾车安全的药物后驾车,这对大多数人来说可能还是一个新的概念,但其实“药驾”早已是隐匿的“交通杀手”。国外一份有关致命性交通事故用药情况调查表明:吃感冒药驾车事故率达72%,吃镇静剂和抗抑郁药后驾车事故率更是达到97%,而酒后驾车事故率为87%,由此可知,“药驾”的危害绝不小于“酒驾”。对此,《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二十二条也有所规定“饮酒、服用国家管制的精神药品或者麻醉药品,或者患有妨碍安全驾驶机动车的疾病,或者过度疲劳影响安全驾驶的,不得驾驶机动车。”那么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了解“药驾”的相关知识。

image003

服用国家管制的精神药品或麻醉药品禁止驾车(图片来源:图虫创意免费版)

首先,“药驾”为什么会影响驾驶?

在驾车过程中,驾驶员处于人、车情报处理系统中,人在这个系统中要经过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驾驶员通过眼睛等感觉器官获得情报信息,第二阶段是大脑对所获信息进行判断,第三阶段是根据判断进行适当处置。这三个阶段中任何一步出现问题都可能导致交通事故,这就要求驾驶员在行车过程中保持感觉器官的高度灵敏性、注意力的高度集中性以及观察、判断和正确处理道路情况的能力,特别是出现异常情况时能够控制情绪并准确、迅速地采取措施从而化险为夷。要想达到以上要求,就需要大脑时刻保持清醒。但是,一些药物中含有抑制大脑中枢神经的成分,服用后会产生嗜睡、反应迟钝以及头晕等不良反应,从而影响驾驶员的驾驶行为,降低其反应能力和思维活动能力。因此,服用这些药物后驾车存在巨大的交通安全隐患。

image005

药物的不良反应影响驾车安全(图片来源:图虫创意免费版)

那么,影响驾车安全的药物具体包括哪些呢?

抗上呼吸道感染药 俗称感冒药,是最常见也最易引起驾驶事故的药物,驾驶人员更应引起注意。日常生活中最常接触到的,应用最广的药物如复方盐酸伪麻黄碱、复方氨酚烷胺、酚氨咖敏等服用后可能会引起头晕乏力、嗜睡等症状。另外,一些治疗上呼吸道感染的中成药剂,如VC银翘片、氨咖黄敏、感冒灵等含有抗组胺类药成分,服用后可引发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包括头昏目眩、视物模糊、嗜睡、倦怠、乏力、注意力不集中和反应迟钝等,这都将严重影响驾驶员的信息处理能力,因此,开车前应慎重服用。

组胺药 盐酸异丙嗪片、马来酸氯丁苯那敏片、赛庚啶等抗组胺药对中枢神经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因此常有嗜睡、眩晕和乏力等不良反应。如前所述,大部分上呼吸道感染药也均具有抗组胺药物成分。抗组胺药物之所以会影响驾车安全,是因为它的中枢抑制作用,降低了药物使用者的反应力,甚至还可引起嗜睡。

镇静催眠药 常用药物包括安定、苯巴比妥、司可巴比妥、异戊巴比妥等。研究证明,此类药物会降低驾驶员的反应时间、注意力分配等驾驶能力,损伤动态视力,同时还可使人头晕、困倦、焦虑、精神不振、疲乏、瞌睡、眩晕、神经错乱等。因此,驾车前及行驶过程中不得服用镇静催眠类药物。

抗过敏药 常用的抗过敏药包括盐酸苯海拉明、扑尔敏、克敏嗪、盐酸异丙嗪(非那根)、盐酸赛庚啶、息斯敏等。服药后可出现嗜睡、头痛、头昏、颤抖、乏力、耳鸣和幻觉等症状,开车前慎用。

抗生素类药物 影响身体机能的抗生素类药物主要包括氨基糖苷类药物、抗病毒类药物、喹诺酮类药物等。

氨基糖苷类药物 如链霉素、庆大霉素、卡那霉素等会损害耳蜗神经和前庭神经,表现为耳聋、耳鸣、听力减退、眩晕、平衡失调等;抗病毒类药物如金刚烷胺可刺激大脑中与精神相关的多巴胺受体,服药后可引起失眠(或兴奋)、眩晕、共济失调等症状;喹诺酮类药物包括环丙沙星、诺氟沙星、氧氟沙星等可引起头疼、失眠、烦躁、头晕、焦虑等。

image007

药物可引起头晕、头痛等不良反应(图片来源:图虫创意免费版)

镇咳药 常用药包括可待因、克咳敏、咳必清、美沙芬等,服用后会出现嗜睡、头晕等症状,过量服用还可引起烦躁不安、兴奋,从而影响驾驶安全。

解热镇痛药 常用的有阿司匹林、氨基比林、安乃近、布洛芬、苯噻啶、吲哚美辛等。过量服用阿司匹林、安乃近、氨基比林等药物,可引起眩晕、视听力减退、耳鸣、大量出汗,严重时还可出现虚脱等副作用;服用布洛芬后偶见头晕、头疼症状,少数人会出现视力降低和辨色困难;服用苯噻啶后可引起嗜睡、疲乏、困倦等症状;服用吲哚美辛后可有头痛、幻觉、眩晕、精神抑郁等症状,这都将严重影响驾驶员的判断力和反应能力。

抗心绞痛药 常用药包括硝酸甘油、双嘧达莫(潘丁生)、戊四硝酯、派克昔林(心舒宁)、硝酸异山梨醇酯(消心痛)等。此类药的副作用有头昏、头痛、视力模糊、眩晕、乏力、心动过速、体位性低血压等。

抗糖尿病药 常用的降糖药有胰岛素、消渴丸、甲苯磺丁脲等。若摄食减少、服药过量、服药后未及时进餐或进行较剧烈活动,均可引发低血糖反应,出现疲乏、心悸、头晕、共济失调等症状,严重低血糖还可导致惊厥、昏迷和意识模糊等。

抗高血压药 主要包括硝苯地平(心痛定)、普萘洛尔(心得安)、利血平等。服用后可出现嗜睡、乏力、头晕、幻觉等症状。开车前禁用此类药物。

抗焦虑药 常用的有安定、利眠宁、硝西泮(硝基安定)、盐酸羟嗪(安泰乐)、氟西泮(氟安定)等。常见不良反应有头痛、乏力、心悸等。

抗抑郁药 包括丙咪嗪、马普替林、氯丙咪嗪等。常见不良反应为疲乏、视力模糊、反应迟钝、肌肉震颤、嗜睡等。

治疗消化性溃疡及胃炎的药 如雷尼替丁、甲氧氯普胺(胃复安、灭吐灵)、法莫替丁等。服用后可引发头晕、头痛、耳鸣、乏力、共济失调、颤抖等症状。

其实,世界卫生组织(WHO)也早就明确规定服用以下7大类药物后禁止驾车,即对神经系统有影响的药物;催眠药物;有恶心呕吐反应或变态反应的药物;止痛类药物;兴奋剂;治疗癫痫的药物;抗高血压药物。

image009

WHO规定七类开车禁服药(图片来源:图虫创意免费版)

既然如此,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应该怎样避免“药驾”?

首先,上车前4小时不宜服药或服药后6小时再驾车。其次,驾车前千万不要饮酒或含酒精的饮料,因为酒精实为一种中枢神经抑制药,饮用后会增强安眠药、抗精神病药、镇静药的毒性。另外,对已知有不良反应但又离不开的药物,可在上车前减半服用,休息时再补全足量。对于前文所述易产生嗜睡或可导致昏迷的药物,非常好的服用时间为睡前0.5小时,这样既能减少对日常生活所带来的不便,也能促进睡眠。至于常用的抗感冒药,有些分为日片或夜片,如日夜百服宁片、白加黑感冒片,其日片中不含抗过敏药,极少引起瞌睡,因此建议白天应尽量服用日片。

image011

服药应注意时间(图片来源:图虫创意免费版)

当然,避免“药驾”的最好的做法就是在服用了上述药物后不开车,这既是对自身安全的负责,也是对道路安全的保障。

image013

共同保障道路安全(图片来源:图虫创意免费版)

0人已赞

关注我们

泡泡网

手机扫码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