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硬”兼施为乡村振兴提供科技支撑
乡村振兴战略为新时代农业农村改革发展指明了方向、明确了重点。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农业科学院党组书记陈萌山认为,在乡村振兴中,科技要从“软”“硬”两个方面发挥作用。
“软”主要是指要有科学的规划统筹、科学的发展结构和科学的评价体系。要研究制定乡村振兴战略的长远规划,统筹乡村振兴的战略设计。就发展结构而言,城乡间要加快破除二元体制,实现土地市场价值化和资本等生产要素双向自由流动,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和新型城镇化;农业内部要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夯实乡村振兴的基础。
“硬”主要是指要有先进适用技术,包括创新农业基因调控及分子育种、农作物抗逆机理、生物固氮机制、植物纤维裂解机理等一批重大基础理论;突破农产品质量安全、农业智能装备、节能减排、节本增效、种养循环、空间信息、智能制造等一批颠覆性前沿技术;攻克全基因组分子设计育种、个性化营养功能性食品制造、天空地数字农业等一批关键技术;集成组装一批绿色提质增效的技术模式;转化一批技术含量高、发展潜力大的新品种、新肥料、新兽药、新疫苗、新农药以及农业机械等新产品;推广一批绿色高产高效、重大病虫害绿色防控、畜禽重大疫病防治、农机农艺结合等技术。
陈萌山委员建议,首先要以管理创新推动农业科技创新,深化农业科技体制机制改革。按照事业单位分类改革要求,充分考虑农业科技“公益”特性,以“三个面向”为指导,优化农业科研机构改革方案,加快建立现代农业科研院所制度。充分发挥多元创新主体作用,加快构建顺应新一轮科技革命态势、符合农业农村现代化要求的国家农业科技创新体系。
其次要立足现代农业发展要求,增强农业科技供给能力。进一步明确中央、省级、地市级农业科研机构的功能定位,克服科研力量分散重复问题。建立一批现代农业产业科技创新中心,统筹不同渠道资源,引导和资助科技创新团队开展重点攻关、持续研究。
第三要加大投入支持力度,提高农业科技工作保障水平。针对农业科研基础性、公益性、社会性和长期性的特点,进一步提升中央和地方财政对农业科技的倾斜强度。支持国家和省级农业科技创新联盟扩大规模、提升层次、丰富内容。吸引企业、金融机构、风险投资、社会团体等与科研院校紧密合作,联合开展乡村振兴科技支撑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