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国外创业冷眼旁观:两锅热汤 沸点不同
国内国外创业冷眼旁观:两锅热汤 沸点不同
“以前总觉得创业必须带着资本、技术,但是和大学生‘创客’代表交流,才发现1994年出生的学生,在上大二的时候就都能把创业项目做得很好,还带动了很多人就业。”西班牙人文社科(中国)学者学人联合会主席段炼觉得,这对留学海外的青年也是一种激励。
8月3日~10日,在团中央学校部、全国学联组织下,来自16个国家的24名中国留学生组织代表,开启了“华夏心·双创行”2017年“海外学子华夏行”的参访之旅。活动范围涉及北京、深圳、浙江、上海四地,考察内容涵盖国内最具代表性的国际交往平台、自由贸易园区、高科技园区、优秀“创客”青年交流、留学人员归国政策等八大方面。
国内创业——当激情与活力遇上“天时地利”
“我们太需要这个服务了,如果可能,欢迎你把业务拓展到柏林,或者我们可以考虑合作嘛!”在上海大学,听了上海纸鸢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兼CEO林志的介绍,德国柏林自由大学中国学生会副主席王翠有些激动,“在国外,如果也有准时将可口的早餐送到家门口的服务,那就太好了。”
2014年,林志创立上海纸鸢信息科技有限公司,2015年,林志的“时光店”开业,这是一个从早餐切入做C2M预订的电商平台。
生于1994年的林志虽然离开校园不久,却已经在创业道路上摸索了5年多。“时光店”团队核心成员,也都有丰富的校园项目经验。
“在韩国也有很多做饭好吃的同学会通过微信等方式售卖一些自己做的美食,但真正把它做成一个创业项目的几乎没有。这一点,国内青年的创业激情和行动力要更强一些。”对比林志的创业项目,全韩中国学人学者联谊会秘书长董方晓的观点是,创业的意识就在生活的各个角落,只要有一双发现的眼睛,创新创业就不是不可逾越的山峰,“技术含量小但能够给人们生活带来便利的,也是一种创新创业。”
上海溯回工业设计有限公司的合伙人模式让美国普林斯顿大学中国学生学者联合会外联部部长钟耀锋眼前一亮。“可以说他们创造了一种新的可能性,公司没有领导和员工的上下属关系,作为合伙人,每个人会将自己的工作付出和公司的发展前景更紧密地结合起来,大家的获得感会更强一些。”
在与北京高校学生代表举行的“双创”座谈交流中,加拿大中国学生联合会文体部部长张翼飞得知,国内很多学校都有创客空间,这个在国外是没有的。同为90后的张翼飞也有自己的创业项目,他知道这其中有多不容易。“在国外,不像国内有地儿、有想法、想创业、有激情的人可以聚在一块儿交流,有政府提供资金或者政策支持,我需要的一切资源都要靠自己去找。”
国外创业——注重科研“三思而行”
瑞士苏黎世中国学生学者联合会主席张璐西在此次参访中发现,国内大学生“创客”会更多关注于一些概念、互联网方面的创新,对于高新技术方面的创业则比较少。
“这些概念性的创业很难有一个有力的技术支撑,容易被模仿,只要别人有资金优势,那么你这个项目就很难再继续下去。”她的观点得到张翼飞的认同,在他周围,大一大二创业的学生并不是很多,更多时候参加创业大赛的都是研究生、博士,他们也会选择将自己的科研成果转换成产品。
张璐西和同学曾做过一个调查,发现在瑞士的中国留学生创业整体以技术创业为主,他们将学到的世界顶尖技术进行产学研结合,投入到实际应用中去。在她看来,最终成功的创业项目正是因为他们能够运用核心技术与创新能力解决实际问题。
“创业不仅是空有梦想,要拥有真材实料,更需要脚踏实地的努力。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出来创业未必是最好的,毕竟各方面的知识并不是很扎实,没有管理公司的经验,不懂得如何更好地扩张。”张璐西比较认同参访中一个企业管理层的观点,“毕业后该工作就工作,等有过硬的知识和能力的时候再回过头来创业未必不是一件好事。”她也觉得,这样可以大大降低大学生创业的失败率。在她看来,现在很大一部分大学生更多是怀着一腔热血,在赶创业的风口。“有热情、有激情,但是并没有足够的能力去支撑这样的梦想。”
未来发展——寻找学成归国的非常好的契合点
在上海与“80后创客”溯洄工业设计有限公司创始人徐霍成的交流让王翠激动不已。“作为一家从事精分工艺设计的公司,能够在企业转型期从90多家客户缩减到15家专注顾客,根据中国市场情况提出‘领先半步’的模式,为了设计一款满意的工艺产品动用数百名设计师、耗时两三年……”在快节奏时代里静下心来专注于一款产品的设计研发,这让王翠想起了德国的“工匠精神”,每一个小细节都能被精心考虑到,从而让一款产品发挥最大的经济及社会价值。
“在瑞士的中国留学生创业集中于生物与新医药、新材料等国内技术需求较大的高新技术领域。有别于国内一些创业项目的同质竞争,他们拥有先天的技术壁垒和独特的竞争优势,也因此有更高的可靠性、存活率和成功率。”张璐西觉得,这样的创业项目不但可引进率高且有其独特性。
段炼则将关注点放在了非物质文化遗产方面,喜欢传统文化的他,还将茶具带到了西班牙。他的“小目标”是下半年能够在西班牙成立一个非物质文化遗产体验馆,将我们的音乐、故事带到国外,“在海外的人对自己的文化特别自信,每一个留学生会自觉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大国声音。”
为了营造创新创业氛围,弘扬创新创业潮流,提升大家的“双创”水平,促进科技成果转换,岳裕丰所在的新加坡中国学者学生联合会,去年在使馆的指导下首次开展了“留学梦,创未来”中国留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就是为了量身打造服务留学生‘双创’的系列活动,考虑到不同层次和不同阶段的创业者,大赛还设立了创业计划赛和创业实践赛的双轨制赛制。”
其间他们还举办了无人驾驶、3D打印等高科技论坛,邀请一些在高新技术科研领域颇有建树的人参加。“其实他们的这些成果如果产业化,会有非常好的前景,而且社会是很需要的。”在岳裕丰看来,这实际上是带动培养大家的一个过程,引导应用学科非常强的人,产生一种创业意识。“以后我们每年都会举办一次,目的就是营造一个华人的‘双创’生态圈。”
“我们每年会举办就业创业交流会,国内各地,比如深圳市人才交流服务中心就会直接找到我们,介绍一些人才引进的优惠政策。”全日本中国留学人员友好联谊会副会长张希西介绍,在日本,除了参加创业大赛,他们还会组织创业成功的前辈和大家交流、分享经验。“在创业的大环境下,大家又处在一个小圈子里,彼此的资源、信息都可以共享,有了前辈手把手教,收获会更大。”
近年来,教育部和科技部定期举办的“春晖杯”中国留学人员创新创业大赛,成为海外留学人员走向创业的“入场券”。在承办这一大赛的基础上,越来越多的海外中国留学生组织开始举办具有各自特色的“双创”交流活动,搭建平台,帮助留学生寻找学成归国后创业的契合点。记者 杜沂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