泡泡网泡美美频道 PCPOP首页      /      泡美美频道     /      动态    /    正文

移动硬盘最终将被取代?且看我的随身碟进化史!

移动硬盘最终将被取代?且看我的随身碟进化史!

移动硬盘最终将被取代?且看我的随身碟进化史!

前言

依稀记得当年还在读书的时候大老远从学校坐车到市区的太平洋电脑城买了一个 32M 的 U盘,当时大家还在用软盘我就用上了 U盘,虽然用得不多,但可真的好用,也赚足了面子,关键是十多年都过去了,这 U盘现在还能用,不过 USB 1.1 的速度还是算了。年轻人的第一个 U盘,留着纪念吧。

移动硬盘最终将被取代?且看我的随身碟进化史!

后来陆陆续续买过很多 U盘,然而借的借,丢的丢,基本能留下来的也没剩下几个了,而且不是做了系统安装盘就是 PE 启动盘,随身携带存数据的任务基本都交给了移动硬盘,而我第一个移动硬盘 WD Elements 500G 也因为 USB 接口坏而香消玉殒了,连一张照片也没有留下,话说坏掉的 WD Elements 500G 移动硬盘是原生 USB 接口的,就是 USB 接口直接做在硬盘 PCB 上面那种,接口挂了盘也就挂了,反正现在要选移动硬盘绝不选那种。

华硕 ZENDISK 移动硬盘

在我现役的随身存储里面,这个 2012 年购于香港的华硕 ZENDISK 移动硬盘是服役时间最长的一个。提起硬盘中的艺术品,相信大家会第一时间想起 LaCie 这个品牌,而华硕 ZENDISK 移动硬盘其实也是很有质感的一款,硬盘正面是铝合金材质,表面与华硕 ZENBOOK 超极本的A面一样经过同心圆拉丝工艺处理,质感非常细腻,灰黑色中透着淡淡的紫色。

移动硬盘最终将被取代?且看我的随身碟进化史!

这款 ZENDISK 的另一卖点就是薄,只有 10.8mm 的厚度只比 9.5mm 的 2.5寸硬盘厚一点。

移动硬盘最终将被取代?且看我的随身碟进化史!

然而最让我头疼的是硬盘背面的橡胶漆防滑设计,虽然防滑效果很好,但也太容易沾灰尘了,而且用了一段时间之后估计是硬盘的高温导致了橡胶漆融化,现在摸上去黏黏糊糊的,手感非常恶心。

移动硬盘最终将被取代?且看我的随身碟进化史!

鉴于这个盘几乎没有任何防震措施以及背面发粘的问题,后来给配了一个防震硬盘包,一次解决了两个问题,然而之前是冲着外观和超薄买的,现在都成了浮云。

移动硬盘最终将被取代?且看我的随身碟进化史!

硬盘包前面的小口袋正好用来收纳数据线。这款硬盘还有一个不好的地方就是原配的数据线太短了,跟我一起买的那个朋友最后自己买了根长的数据线换了。

移动硬盘最终将被取代?且看我的随身碟进化史!

总重 230g 的出行重量不算重,但也不算轻。

移动硬盘最终将被取代?且看我的随身碟进化史!

除了薄以外,内置一个 500G 7200RPM 西数黑盘使它成为当时性能数一数二的移动硬盘,虽然性能跟现在的大容量移动硬盘来说不值一提,但当时确实很难找到这样高性能的移动硬盘,当然,发热量大和震动大也是伴随高性能所产生的副作用。

移动硬盘最终将被取代?且看我的随身碟进化史!

移动硬盘最终将被取代?且看我的随身碟进化史!

易驱线+SSD

其实我的随身数据并不多,500G 的移动硬盘也就用了那么一小部分,加上手头上有固态硬盘闲置,因此后来逐渐用易驱线 + SSD 的组合取代了原先的移动硬盘。

移动硬盘最终将被取代?且看我的随身碟进化史!

这个方案的好处是速度快而且不怕震动,容量小其实不是硬伤,毕竟现在大容量 SSD 已经不是什么稀罕物,只要钱包不吃力完全可以用这个方案组合出大容量高速随身存储器。如果觉得易驱线 + SSD 的组合不太稳妥的话完全可以用移动硬盘盒去取代易驱线,只不过易驱线用起来更方便,可以随时更换其它的硬盘而已。

移动硬盘最终将被取代?且看我的随身碟进化史!

为了美观以及减少磨蹭,最后还是给它配了一个比较薄的硬盘包。

移动硬盘最终将被取代?且看我的随身碟进化史!

大小刚合适,数据线从链条的缝隙中露出,用起来还算挺方便的。

移动硬盘最终将被取代?且看我的随身碟进化史!

相比之前的移动硬盘加防震包的组合轻了 100g 左右,其实重量不是最大的问题,防震效果好才是重点,毕竟平时干活的包都是到处乱扔的。

移动硬盘最终将被取代?且看我的随身碟进化史!

这个组合的性能除同时受到 SSD,易驱线以及 USB 接口三个因素影响,虽然速度跟 SSD 在 SATA 接口下面跑会慢了不少(接 SATA 接口读取可以超过 500MB/s,写入速度倒是差不多),但相比机械硬盘来说还是有很大的优势。

移动硬盘最终将被取代?且看我的随身碟进化史!

移动硬盘最终将被取代?且看我的随身碟进化史!

金士顿 USB3.1 HyperX Savage U盘

然而上次用过同事的闪迪 CZ80 U盘以后,我发现高性能U盘其实还是蛮方便的,速度用起来感觉跟我之前易驱线+ SSD 的组合也差不多,所以当时就考虑过入手一个高速U盘,然而在错过N次海淘好价之后我还是没有下手,最终竟然在某东 618 期间借金士顿U盘每满 100-20 之机撸了这个 HyperX Savage U盘。

移动硬盘最终将被取代?且看我的随身碟进化史!

U盘表面是黑色橡胶漆,红色的“X”部位是金属的,而这个“X”正好也形成了一个凹槽方便握持。

移动硬盘最终将被取代?且看我的随身碟进化史!

U盘尾部有容量标识以及蓝色的读写指示灯并带有挂线孔,这么贵的一个U盘丢了挺心疼的,所以平时总是爱丢东西的记得在后面拴上一个大东西。

移动硬盘最终将被取代?且看我的随身碟进化史!

其实我挺喜欢闪迪 CZ80 那种伸缩 USB 接口的设计,因为盖子不容易丢失,不过相比起来 HyperX Savage U盘这种设计有一定的防水作用,而且上盖可以扣在U盘后面,当然,如果U盘后面挂了绳子以后盖子就无法盖上了,所以平时用的时候还是要比较注意保护盖。

移动硬盘最终将被取代?且看我的随身碟进化史!

移动硬盘最终将被取代?且看我的随身碟进化史!

估计是因为U盘中间的红色部位为金属的缘故,整个U盘拿在手上挺沉的,不过相比前面两个,这个简直就不值一提了。

移动硬盘最终将被取代?且看我的随身碟进化史!

用 ChipGenius 查了一下,U盘用的是群联主控+东芝 MLC 颗粒。

移动硬盘最终将被取代?且看我的随身碟进化史!

128G 的盘,格式化之后还有 117G 的可用容量。

移动硬盘最终将被取代?且看我的随身碟进化史!

话说这盘使用 USB 3.1 Gen1 接口,然而在 USB 3.0 接口下面使用是没有问题的,性能也完全达到介绍中的速度。

移动硬盘最终将被取代?且看我的随身碟进化史!

移动硬盘最终将被取代?且看我的随身碟进化史!

巅峰对决

前面的测试已经大致了解过三个设备的读写速度,接下来使用 FastCopy 软件复制一个 20.2G 的文件夹(古墓丽影10游戏文件夹)到外部存储器中分别看看这三个设备的实际花费时间。

移动硬盘最终将被取代?且看我的随身碟进化史!

华硕 ZENDISK 移动硬盘用了 216 秒,平均速度为 95.75MB/s,与软件测试结果接近。

移动硬盘最终将被取代?且看我的随身碟进化史!

易驱线+ SSD 的组合用了 118 秒,平均速度为 175.06MB/s,同样与前面的软件测试速度接近。

移动硬盘最终将被取代?且看我的随身碟进化史!

最后是 HyperX Savage U盘,复制用了 71 秒,平均速度为 292.49MB/s

移动硬盘最终将被取代?且看我的随身碟进化史!

写在最后

目前这个U盘已经取代了前面两个前辈的位置,然而在使用中也会遇到一些尴尬的事情,比如说在只装有机械硬盘的机器上拷贝数据的时候,速度受制于机械硬盘而完全无法发挥出速度上的优势,另外就是这个U盘有点小贵,毕竟这个价格算上满减也几乎可以撸一个 480G 的 SSD 了,当然,跟黄思聪同款比起来也只是毛毛雨罢了。


0人已赞

关注我们

泡泡网

手机扫码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