泡泡网新闻频道 PCPOP首页      /      新闻频道     /      动态    /    正文

郑永春:科普是科技创新的基础

郑永春:科普是科技创新的基础

编者按:
“科技创新、科学普及是实现创新发展的两翼,要把科学普及放在与科技创新同等重要的位置。”2016年5月30日, “科技三会”吹响了向世界科技强国进军的号角,也为我国的科普工作指明了方向。在2018年“全国科技工作者日”到来之际,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研究员、科普专家郑永春接受光明网记者采访,畅谈近年来我国科普工作发生的变化和对科普工作的理解。

近日,人文探索专题节目《小镇故事》在江苏卫视热播,“科普达人”郑永春亮相“智囊团”,将科普进行到底。直播、真人秀、讲座……其实,近些年,郑永春一直在拓展科普形式新的边界。郑永春认为,严肃科普是一种科普,娱乐科普也是一种科普,科普要加入更多娱乐元素,这样才会有人愿意看。
“越来越多科学家开始参与科普,认识到科普的重要性。”谈到近年来参与科普工作的感受,郑永春这样说。
科普是科技创新的基础。郑永春表示,我国科技水平的快速进步和公民科学素养偏低形成鲜明对比,有必要快速提升公民科学素养,提高公众对科技的兴趣,这样才能让尖端科技成果在更广阔的社会层面发挥作用。如果公民科学素养长期跟不上来,一定会拖科技创新的后腿。
第九次中国公民科学素质抽样调查显示,2015年我国具备科学素质的公民比例达到了6.20%,比2010年的3.27%提高了近90%,比2005年的1.6%提高近三倍,这表明我国公民科学素质水平已经进入快速增长阶段。
同时,我国公民科学素质提高很快,但发展不平衡,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差距仍然很大,特别是我国公民科学素质公共服务很不均衡,农民、城镇新居民、边远和少数民族地区群众机会明显偏少,随着互联网特别是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公众获取科普信息方式发生根本变化,科普还远远不能满足这种需要。
那么,如何才能提升公民科学素质?郑永春表示,关键在于科学教育。我国的中小学基础教育系统长期没有专业的科学教师,中小学教师、大学生等很多人对科学的理解还停留在科普知识层面,而对科学思维、科学方法和科学精神的理解还十分有限。郑永春认为,应该吸纳科学家、科普专家参与到中小学科学教材编写、中高考试题命题等工作中去,既可以促进教育的多元化,影响教育改革从以知识传授为主,转向创新教育为主,对教育产生良性影响。还可以让青少年对科学产生兴趣,学会像科学家一样思考,为国家科技创新事业奠定基础。
“科学不等于正确,科学家说的话也不等于正确,科学是可以被推翻的理论。”郑永春认为,相比向公众灌输科学知识,更需要让公众了解科学精神,掌握科学思维和科学方法,培育实事求是、独立思考、逻辑推理的理性思维,从而让社会更加稳定。科普本质上是一种文化,也是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
郑永春认为,做科普是科学家履行社会责任的方式,为此,他们发起成立了青年科学家社会责任联盟,目的就是倡导青年科学家群体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努力促进科学与社会的深度融合,让科学更好地造福社会。
人物简介
郑永春 ,博士,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研究员、青年科学家社会责任联盟理事长、中国科普作家协会副理事长、中国科学院青年创新促进会优秀会员。主要从事月球与行星地质的研究,在月球和火星土壤、行星资源就位利用、行星表面环境、月球与深空探测科学目标与未来发展战略等领域有新的认识与理解。他研制成功了国内首个模拟月壤,分析探月工程嫦娥一号、嫦娥二号的探测数据,获得了高分辨率的全月球微波图像,发现了200多个月球热异常区域。
2016年5月美国天文学会行星科学分会宣布其获得其中的卡尔·萨根奖。该奖项授予中国行星科学家郑永春,因为他“不知疲倦地向中国大众进行行星科学方面的科普,并向西方世界展示中国科学”。

0人已赞

关注我们

泡泡网

手机扫码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