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缓存”的电源!TPQ 1200全国首测
泡泡网机箱电源频道2009年12月3日 Signature系列是Antec电源顶门立户的产品。不过在市场中可以买到的最大功率是850瓦,虽然SG1200已经通过了80PLUS金牌认证,离买到还有一段时间,所以在千瓦以上电源中Antec拿得出手的看来只有我们今天评测的主角TPQ1200。
鲜红色的包装
这款产品的线材上有玄机:电力缓存。它对电源的性能有确实的提升,文章中我们将揭示它的部分作用。此外这款电源通过了80PLUS银牌认证。
电源外观
Antec的TPQ系列的特征就是F1跑道式的外壳,有红黑、黄黑条纹。TPQ是True Power Quattro的意思,True Power和Antec实瓦实标的做法一致,Quattro借取奥迪Q系列车(四轮驱动)的概念,代表了强劲动力。
电源风扇
身长20cm只用了一枚8cm双滚珠风扇,内部设计一定得考虑好散热,不过Antec不少电源都采用了这种散热设计。
这里要简单介绍一些这款产品宣传的卖点:“电力缓存(PowerCache)”,工程界有句老话“Cache is cash”,当然那是指着可以高速存取的缓存的昂贵而言,这款电源的Cache实际是一颗电容。
电力缓存
如果Antec不做解释,真以为这里只是套了磁环了,具体的结构看下面。
“缓存”结构
在所有12V输出的接口(显卡与CPU供电)都使用这样的方式接入缓存,在其中一根地线和一根12V线材上接了一枚2200uF的电容。而SATA和大4PIN供电的线材上也加了缓存,没那么大,只有220uF。
电力缓存
我们拍了一根PCIE的模组化供电线,缓存是一枚日本化工KZE系16V耐压,2200uF的电容,那么它有什么作用呢?请看下页。
“缓存”的作用主要体现在:稳定负载时大幅度减少纹波噪音;快速变化负载时大幅度削减电压的下冲与过冲。
一般来讲,电流的突然增加首先会导致输出电压的下降,之后经过电源PWM的反馈,电压还会上调,但上调时也会恢复过头。下降过程被称为下冲,恢复过头被称为过冲。不论怎么变化,都应该保持在电源规范(对12V来说为11.4V-12.6V)。
电流增加的动作在实际使用中常见于游戏,游戏中功耗的幅度有可能有100-200瓦的变化。在输出电流快速变化的情况下,电压有时可能会下冲很低,导致自动关机,但如果过冲太高的话也许会损坏其他板卡。
对比图一
对比图二
采用Power Cache时满载的纹波 卸下Power Cache时满载的纹波
前面两张图用图表的方式展现有/无Power Cache时,电源从120瓦负载到1200瓦负载时,12V的纹波数值。最后又放上了1200瓦时两者的纹波输出波形。
使用原装线材时,电源的负载从120瓦-1200瓦变化中,12V其中一路满载时输出纹波最大只有37.6mV,拆掉这个电容后纹波增加了一倍还多。这是在负载相对稳定时电力缓存的作用:大幅度降低纹波噪音。
动态响应的提升
这对图来自Antec官方,图中左侧是使用原装线材的情况,右侧是没有“缓存”的情况。绿色的曲线是电流的变化,红色的曲线是电压的变化。图中看不出瞬态变化经历了多久的时间,应该是毫秒级别或者更小。
这些解释清楚后,各位可以看到在电流增加的那一段时间里,使用“缓存”后电压只下降了少许,之后恢复的初期略微超过均值。而右侧没有使用“缓存”的表现要差一些:电流增加的一霎那下冲的幅度是前者的三倍,之后恢复时过冲的幅度更是超过了10多倍。
由于我们没有电流探头,负载设备也控制不了如此短暂的瞬态变化,所以只能借助Antec的官网信息做一些描述。
一个电源的好坏从标签上就可以看出端倪,这款电源名称中的数字和额定功率一致,实瓦实标,值得提倡!
电源参数标签
12V输出分了6路,每路限流38A,联合输出功率1200W,这和他的额定功率相等,很不错的配比!经过实际测试,12V输出的限流是30A,并没有参数标签上那么大。
3.3V和5V联合输出功率170瓦,限流分别为25A和30A,此外还详细标注了交流输入的电压、电流、频率参数。多国安规标志说明它将在世界各地销售。
模组化接口
模组化线材
电源线材表
1200瓦的电源,线材列表比从前任何电源的列表都长。这款电源可以支持4张显卡供电,EATX主板供电(两个CPU供电口),8个SATA和8个大4PIN接口。所有线材都使用了尼龙网保护,有些线材使用的是16AWG的规格,在线材方面可称完美搭配。
在电测试前放一些游戏测试的内容,首先声明这是TPQ1200 OC版的游戏测试,测试中使用TPQ1200 OC分别带了两套平台中的四张显卡。
测试平台
两套平台一个是X58 RIG,另一个是P55平台,显卡我们凑近来看,TPQ1200 OC版给X58 RIG这套平台完全供电,多余出的供电口插在另一套平台的两张显卡上。
满载跑起来了
两套平台分别用小球让显卡高负荷工作,用Prime95让CPU满载。
这是两张GTX295
一张GTX295,一张9800GX2
另一套P55平台使用海盗船HX1000让电脑开机,同时避免不了的是也分担了一些CPU的功耗。
最终的功耗
如果按转换效率85%算,这时电源的输出功率也有1377瓦,超过额定功率不少,不过OC版就是要能超才可以,国内还没有OC版的,我们只是过一下眼瘾,接下来是TPQ 1200标准版的测试结果。
电源的转换效率也许是在电测试中最受人关注的部分,对80PLUS铜牌认证来说,应该在110V下20%、50%、100%负载中达到85%、88%、85%的效率。来看看这款电源的表现。
转换效率变化
功率因数变化
这款电源从40%-80%的负载下转换效率一直维持在89%以上,最高为89.75%。在20%和50%两个点上的效率如果在110V下应该达不到85%和88%,不过总的来说,在功耗很超过360瓦后,转换效率维持在较高的水准。
对银牌产品来说,功率因数也应该在50%时达到90%以上的功率因数,这款电源使用主动式PFC电路,这个指标实在是小菜一碟。
下面八个图表是电源12V,5V,3.3V在负载从10%-110%下的电压变化,完美情况应该是不论负载大小,电压都应该死死保持在12V、5V、3.3V,不过这是不可能的,一般规律是随着负载加重,电压下降。
Intel在ATX12V电源规范中对输出电压有限制,12V输出的电压应该在12.6-11.4V之间;3.3V输出应该在3.14-3.47V之间;5V输出应该在4.75-5.25V之间。
第一路12V输出变化2%
第二路12V输出变化2.75%
第三路12V输出变化2.5%
第四路12V输出变化2.58%
第五路12V输出变化3.33%
第六路12V输出变化3.33%
当12V的稳定性都徘徊在2%-3%时,这款电源就注定要与“神器”无缘了,不过能够让电源从120瓦-1200瓦的变化下电压只浮动3%左右,表现属于中上等。
5V输出变化1.6%
3.3V输出变化5.15%
在3.3V和5V上的表现很一般,尤其是3.3V一路,上下浮动超过了5%。
因为是开关电源,电能在储能元件中少不了存入与泵出的过程,所以输出的电流不可能是一条直线,这也就是输出的纹波产生的原因。此外噪音的来源很多,比如开关管导通与截止状态转变时产生的噪音,外界干扰的。我们通过示波器观察纹波电压的峰峰值。这个数值越小越好,在Intel ATX电源规范中12V的纹波电压应该小于120mV,3.3V和5V应该小于50mV。
第一路12V纹波变化
第二路12V纹波变化
第三路12V纹波变化
第四路12V纹波变化
第五路12V纹波变化
第六路12V纹波变化
12V纹波的表现实在太出色了,对于大瓦数电源,纹波的控制往往不太理想,除非舍得用电容,或者提高开关频率。这款电源除了第一路纹波在满载时约为上限的一半,其他都不足三分之一,这样出色的表现一般要归功于电力缓存。
第一路纹波略高和24PIN没有那颗“电力缓存”有关,虽然没有2200uF那么大,24PIN的接头里还是藏了几颗小电容。
5V输出纹波
3.3V输出纹波
5V和3.3V输出的纹波表现一般,在满载时大约为上限的60-70%。总的来说这款电源纹波抑制上的表现非常不错!
交叉负载中一共8个点,每个点由前后两个数字构成,前一个数字代表12V的输出功率,后一个数字代表3.3V和5V的输出功率。通过不同的搭配,让电源有时12V输出比例高,有时3.3V和5V输出比例高,这时考察电源在不均衡负载下,电压的调节能力。
交叉负载测试
大功率电源的交叉负载测试需要注意图中的三个点,两个红点处有时会触发低压保护自动关机,蓝色点是12V输出最大的功率点,考验电源的肌肉程度。
这款电源采用了DC-DC处理3.3V和5V的输出,这种结构决定了不存在12V输出最小值的要求,所以在两个红点处完全正常,在蓝色点上12V输出的电压为11.95V,也和均衡负载中100%负载下的情况类似。
凡是采用了DC-DC设计的电源在交叉负载上几乎都表现得很完美,各路电压浮动只与负载轻重有关,和其他路输出的电流大小没有太大相关。
这款电源的出自Enhance,采用了交错式PFC+ISL6752控制的ZVS全桥+同步整流,3.3V/5V DC-DC输出的设计,在我们评测的电源中这个结构很先进。
电源内部结构
一级EMI滤波
在一级EMI滤波部分安置了两个X电容,一对Y电容,零线与火线套上了磁环,可以滤掉GHz级别的高频噪音。
二级EMI滤波
二级滤波留下的空间实在很小,只好往立体方向发展,两个X电容伸出大长腿骑在两个共模电感上,处理的还好,大长腿都做了绝缘保护。除此之外还有一对儿Y电容,浪涌吸收元件和一个保险管做输入的过流保护。这是一套很完整的EMI滤波电路。
经过滤波后的电流进入整流桥,GSIB2060一枚,600V的反向耐压,可以传输20A电流,如果假设这款电源在满载时的效率为85%,则这枚器件可以保证1870瓦的输出功率,所以还是留出了较多的余量。
整流桥
PFC电感
这款电源使用了交错式PFC,与之对应的就是两套Boost电路,这里能看到的就是两个升压用的电感。黑色磁芯,1毫米线径。这两枚大电感比航嘉的X7要实惠不少。
PFC开关管
每套升压电路使用了一枚英飞凌Coolmos C3系列的SPW32N50C3,反向耐压560V,导通电阻0.11欧不算高,对提升效率有益处,可以传输32A的电流。应该是在输出功率低于某一数值时不采用交错方式工作,其他状态时两套PFC电路一同工作,开关的工作相位差相差180°。两枚32A的器件留出了足够多的功率余量。
快速恢复二极管
两套PFC电路每套使用一枚快速恢复二极管,两枚二极管都安装在另外设立的散热片上,互相遮挡得太严实,看不到参数了。
主电容
两个日本化工330uF,耐压420V,耐温105℃的电容并联,等效一颗ESR更低的660uF的电容,以这个容量看,1200瓦带载时保持时间很难过16ms,不过我们关机前电脑的负载通常不会超过300瓦,从实际家用角度看保持时间上还是完全没有问题的,此外保持时间也和PWM占空比的可调范围有关,不可一概而论,我们今后也会增加一些设备来检测这项指标。
我们拆解过的大部分电源在PFC控制器上使用的都是CM6800或者FAN4800这样的整合PFC和PWM的控制器,而使用德州仪器芯片的高档货很少见,Antec TPQ 1200这款电源的交错式PFC就不得不用到比较昂贵的控制器。
交错式PFC原理图
这里可以看到交错式PFC使用了两个电感和两个开关,比起传统主动式PFC来说增加了不少成本,而这样做的好处呢?
开关信号
S1和S2是两个开关的信号波形,可以看到他们的相位正好相反,航嘉使用了德州仪器的UCC28070,这是一个专门用于控制交错式PFC开关的控制器。
交错式PFC控制器
输出电流的纹波
上图画出了两组Boost电路输出的电流,他们叠加后输出的电流因为相位相反,很多纹波相消,比起单独输出要小了很多,这样保证在最终输出时尽量减少PFC开关造成的纹波。据航嘉给的信息,这款电源在低载时不会使用交错式方式工作,这样还可以减少一部分损耗。
TPQ 1200应该使用了全桥谐振结构,主电容背后可以看到四枚开关管,他们是意法半导体的STP20NM50FD,每一枚可以传输20A的电流,250毫欧的导通电阻,设计余量比PFC开关管上还略大一些,不错四个开关管依次在零电压下导通。
TPQ1200中的全桥原理图
主开关管
PWM控制器
PWM控制器来自Intersi,这张小板就是控制主开关的PCB。这枚芯片除了控制零电压条件下全桥的四枚开关管交替工作,还同时驱动二次侧的Mosfet在零电压条件下做同步整流,提高电源转换效率也减少了设计难度。
两条散热片间躺着大块头主变压器,提供开机后12V和-12V的输出,小块头占着的是待机变压器,提供待机时5Vsb的输出,也为控制芯片提供电力,这款电源的待机5V输出标称为6A!这是我们见到的电源中最大的。
待机变压器
同步整流Mosfet
电源为主输出一共设置了8枚IR的MOSFET开关管,型号为IRFB3206,反向耐压60V,可传输电流270A,导通电阻2.5m欧,和肖特基管做整流相比的损耗要小太多了。 2枚并联做整流的上半周,2枚并联做下半周整流然后由一个电感线圈输出,另一组也是同样的结构由另一个电感输出。输出能力超过电源标签太多了。
DC-DC模块
背靠散热片
在12V的同步整理后设置了2个DC-DC模块处理3.3V和5V的输出,他们实际上也是使用了同步整流技术的Buck变换器,控制器是我们常见的茂达APW7073,四颗日本化工的470uF,16V的固态电容做滤波,另一侧Mosfet贴上了散热片,看不到型号。
模组化输出接口
在模组化输出板上还有3颗日本化工KMA系,16V耐压,100uF的电容,2颗三洋16V,220uF的电容为12V输出做滤波。看来Antec确实想尽办法降低纹波了。
二次侧的监控芯片为一枚点晶的PS232S,最多可以提供六路的低压/过压/过流保护,因为输出路数比较多,还补充了一枚伟铨的WT7518,可以监控4路的过流保护。
二次侧监控芯片
6路12V输出
六路12V输出在板子边缘标注着,线材的根部用卡子和热缩管保护了,不过还是有三组12V和一些3.3V与5V没有套热缩管。线材背后是6颗日本化工KZE系2200uF,耐压16V的滤波电容,这部分滤波用的料也挺多,外加上所有线材上的“电力缓存”,这款TPQ1200在滤波上真是舍得下料,实际产生的效果也不错。
电源PCB背板
电源背部采用了大量的贴片元件,细看每个小元件,SMT工艺有些粗糙,在电流大的线路上补锡舍得下本,电流加强筋虽然不好看,但实际作用却不能忽视。
编辑总结:
这款电源的包装风格有火爆和炫酷的效果,电源外壳延续了F1跑道风格,与他定位于游戏和超频玩家的思路很切合,不过个人来讲更喜欢黄黑搭配,而且外壳终究还是喷漆工艺,所以外观给87分。
这款电源搭配的线材非常全,完全支持4路SLI或者CF的应用。所有线材都用尼龙网保护,而且部分超过18AWG的规格,55cm做为第一个接头略短,SATA和大4PIN都有8个,真是太实在了。总的来说,你玩儿3路SLI+一张物理卡+双CPU+12个硬盘+4个机箱风扇都完全足够,找不到任何扣分理由,给100分。
测试总结
采用了交错式PFC、ZVS全桥,同步整流技术,这么先进的结构在DIY电源市场中还非常少见,在所有功率元件上均采用了知名半导体厂商的元件,而且都留出了非常多的设计余量,电容的牌子相比从前TPQ来说提升幅度很大,而且在线材上采用的“电力缓存”确实起到了非常好的效果,设计上的创新带来不错的性能,没有理由不加分,所以即便在做工上略有粗糙(X电容的大长腿,贴片工艺略粗糙),也给97分。
电压稳定性上12V在2.5%-3%浮动,3.3V表现及格,5V表现较好,最后给67分。纹波抑制5V和3.3V一般,12V1没有大颗的缓存所以表现算较好,但其他12V的输出简直低的让人乍舌,综合起来给85分。交叉负载上,只要设计上没有问题,DC-DC的结构在泡泡的评测中始终是100分。电源的转换效率按给89分。期待之后能有金牌系列的TPQ电源,因为这个结构能提供的转换效率还有不少上升空间。
总评:89.3分
首先是3.3V输出在20%、50%、100%负载下的纹波:
3.3V 20%负载纹波(高频、低频)
3.3V 50%负载纹波(高频、低频)
3.3V 100%负载纹波(高频、低频)
接下来是5V输出在20%、50%、100%负载下的纹波:
5V 20%负载纹波(高频、低频)
5V 50%负载纹波(高频、低频)
5V 100%负载纹波(高频、低频)
最后是12V1-12V4这几路在20%、50%、100%下的纹波:
12V1 20%负载纹波(高频、低频)
12V1 50%负载纹波(高频、低频)
12V1 100%负载纹波(高频、低频)
12V2 20%负载纹波(高频、低频)
12V2 50%负载纹波(高频、低频)
12V2 100%负载纹波(高频、低频)
12V3 20%负载纹波(高频、低频)
12V3 50%负载纹波(高频、低频)
12V3 100%负载纹波(高频、低频)
12V4 20%负载纹波(高频、低频)
12V4 50%负载纹波(高频、低频)
12V4 100%负载纹波(高频、低频)
12V5 20%负载纹波(高频、低频)
12V5 50%负载纹波(高频、低频)
12V5 100%负载纹波(高频、低频)
12V6 20%负载纹波(高频、低频)
12V6 50%负载纹波(高频、低频)
12V6 100%负载纹波(高频、低频)
均衡负载参数
交叉负载参数
最后放上10%-100%均衡负载的参数和6个点交叉负载的参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