泡泡网CPU频道 PCPOP首页      /      CPU     /      评测    /    正文

老将斗新兵!市售20款热门CPU年度横评

    针对此次横评的评测到此告一段落,应该说我们的测试还是比较全面和细致的,20款CPU成绩一目了然,可以客观表现产品的方方面面。从整体而言,高端部分依旧为Intel新酷睿i5/i7牢牢把持;中端产品两大阵营互有胜负;而中低端产品线,AMD速龙II同等价位性能更胜一筹。

    从性能角度来看,除了45nm i5/i7依旧遥遥领先,新32nm处理器单核性能相比45nm产品有着长足的进步,超过自身的上代架构,特别是多线程的回归,此外超低的功耗,令人刮目先看,原来GPU在里面,功耗也可以这么低?

    从功能方面,Intel新酷睿的指令集优化在渲染方面表现出色,此外超线程和睿频技术的出现,也打破常规CPU功能的格局,性能与实用兼得。

    从性价比方面,AMD速龙II家族当仁不让,一如既往的与对手血拼性价比,四核卖人家双核的价格,虽然说功耗高一点,但是性能更强,你有超线程四核!我有纯三核/四核!三核可以和你纠缠,四核彻底拖垮你,田忌赛马运用炉火纯青,打的就是对手价格差。至于新32nm酷睿/奔腾虽然打着主流级的口号,但是高昂的价格,始终难撼动速龙II在市场中的地位,假以时日,当Intel 32nm产品线逐渐完善,或者AMD 32nm的诞生,或许逐鹿的场面会再次上演,但目前仍处于空白区。

    此外我们不要忽略,AMD大部分非四核处理器都可以开核心开缓存,相信这绝对是AMD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就拿此次测试成绩最弱的X2 5000来说,大部分随时可以破解成羿龙II四核,300元的产品摇身跻身千元价位,这绝对是对手无法超越的。

    AMD展望:期待真正的融合APU及神奇的推土机架构

    其实单从技术和架构方面来讲,AMD一直都扮演着领导者的角色,64位处理器、集成内存控制器、HT总线、凉又静(CnQ)节能、硬件防病毒、原生双核四核等等,无一不让竞争对手苦苦追随。从AMD近年来的口号“The future is fusion”来看,AMD未来的重点就是CPU和GPU的融合计划,AMD再次站在了业界的前沿。


“胶水”技术称不上“融合”

    但是,Intel在2010年伊始,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发布业内首款CPU+GPU整合架构的全新处理器——Core i5/i3及新奔腾双核,而AMD的Fusion至今还没有实际产品出现。表面上看AMD所倡导的概念被Intel抢先了。但详细分析其架构之后大家会发现,得益于32nm的先进工艺,Intel轻松的将CPU和GPU两颗不同的芯片封装在了一起(也就是通常所说的“胶水”技术),而不是真正把CPU和GPU无缝“融合”在一起,实际从技术和架构方面来讲这是一种倒退。

    既然Clarkdale(Core i5/i3)不是真正的CPU+GPU整合式处理器,那么到底什么样的处理器才是真正将CPU和GPU合而为一呢?透过之前透漏的资料,我们来看看AMD代号为LIano的APU:

Llano核心照片

    LIano包括了一颗四核心处理器,没有L3(可能为了节约晶体管)但拥有2M L2(每颗核心512KB)。GPU部分拥有6个SIMD引擎,如果每个引擎拥有80个流处理器(HD5000就是这个规格),那么总共就是480个流处理器。

    CPU和GPU之间不通过传统的PCI-E总线,而是直接使用高速的HT总线直连,并且共享内存控制器,这样的设计可以大大降低CPU和GPU数据通讯延迟,提升异构计算的效率。我们猜测这样的设计目的就是为了充分利用内存带宽并提升性能,架构远优于Intel,实际上对于GPU来说肯定不如配备专用的显存,但好处就是成本大大下降。

    AMD Propus处理器的晶体管数量为3亿,再加上480个流处理器和其它的专用逻辑芯片6亿左右的晶体管,LIano处理器将会拥有10亿个晶体管,和HD5770的GPU差不多,但将会使用32nm SOI工艺制造,因此功耗发热将会更低,我们估计TDP可望控制在100W以内。

    当然,AMD APU不止LIano一款,其规格将会非常灵活多变,用户可根据需要选择偏重于CPU或者偏重于GPU的型号。如此一来将会衍生出种类庞大的APU家族,当问及这样的产品定位会不会造成用户无从选择时,Chekib Akrout先生指出:未来的APU与现在多核CPU的定位划分没有本质区别,现在AMD的CPU产品型号也非常多,有双核、三核、四核甚至六核,每一个系列还根据二级缓存或三级缓存大小进一步细分,而APU将会以CPU和GPU核心数划分产品线。

   Bobcat定位入门级,LIano定位主流中低端,而AMD另一款定位高端的核心Bulldozer(推土机)也是备受瞩目,它最大的亮点就是每一颗核心拥有双倍的整数运算单元,整数和浮点为非对称设计:

AMD神奇的“推土机”架构

    在一个推土模块里面有两个独立的整数核心,每一个都拥有自己的指令、数据缓存,也就是scheduling/reordering逻辑单元。AMD也提到,这两个整数单元的中的任何一个的吞吐能力都要强于Phenom II上现有的整数处理单元。Intel的Core构架无论整数或者浮点,都采用了统一的scheduler(调度)派发指令。而AMD的构架使用独立的整数和浮点scheduler。

    现在推土机将整数调度单元增长了一倍,浮点运算的部分则维持原样。在FP scheduler之后是两个128位的FMAC。AMD认为每一个线程被分发到核心将会使用到一个128位的FMAC,如果这个线程只是纯粹的整数操作,另外一个FMAC就可以使用全部的FP执行资源。在AMD看来,目前存在于服务器上的80%的操作都是纯粹的整数操作,这也就是AMD只加强整数运算单元而无视浮点运算单元的重要原因。

    Intel展望:期待更多32nm处理器的陆续推出

    采用最新32nm的酷睿i3/i5及奔腾G6950无论功耗还是性能相比上代双核产品都有着长足的进步,其中酷睿i3 530与奔腾G6950价格定位千元以下,对于消费者喜好新工艺是毋庸置疑的,因此新产品不乏追捧者。但毕竟32nm产品凤毛麟角,目前市场中还是普遍以45nm产品为主,其实无论产品线覆盖面积有多大,真正在市场中占有主导地位的产品都是以性价比来决定,从上市的新酷睿i3和奔腾来看,价格还是有些虚高,在先进工艺的光环下,根本无法冲击对手的主流领域,32nm新双核任重道远。

    下面来说一下32nm新品价格问题,就连入门级奔腾G6950都超过了700元,并且不带超线程技术,要知道速龙II四核也仅仅这个价格。而内置GPU的设计的确耳目一新,的确,先进工艺就是牛,想放进什么就放进什么,但是放在G6950这个级别上也就算了,至少可以和整合平台搭上边,至于放在中高端的i3/i5上,就毫无道理了,你还不支持独显/集显切换,一个接近千元、一个千元开外,鸡肋一般的添加,不如加进点实用的,例如把原生的内存控制器放进去,胶水真的不适合我们。

   其实我们对于全新32nm工艺无疑不欣然向外,但是目前来看门槛过高,如果能把价格拉到500元附近,相信又是一个CPU市场嘉年华,当然要等到清完上代酷睿2和奔腾的库存才可能有望实现。至于在Intel旗舰级产品上依旧采用45nm工艺,何时Intel高端32nm产品出现,也同样令人期待,然而竞争对手方面压力太小,也是阻挡CPU发展的主要原因。

0人已赞
第1页:老将斗新兵! 市售20款热门CPU年度横评第2页:2009-2010年CPU"关键字"解读:新酷睿第3页:2009-2010年CPU"关键字"解读:32nm工艺第4页:2009-2010年CPU"关键字"解读:CPU+GPU第5页:2009-2010年CPU"关键字"解读:全整合第6页:2009-2010年CPU"关键字"解读:睿频加速第7页:2009-2010年CPU"关键字"解读:超线程第8页:2009-2010年CPU"关键字"解读:速龙II第9页:2009-2010年CPU"关键字"解读:破解门第10页:测试平台:X58/P55/P45/785G搭配HD5970第11页:参数介绍:12款Intel处理器CPU-Z截图第12页:参数介绍: 8款 AMD 处理器CPU-Z截图第13页:wPrime:八线程无敌/逻辑四战平物理三第14页:Fritz:新老酷睿四核750/Q9550性能持平第15页:CrystalMark:处理器二缓作用大于三缓第16页:CrystalMark:三通道内存性能威力爆发第17页:CineBench R10:渲染性能依赖核心架构第18页:CineBench R10:OpenGL中二级缓存关键第19页:ScienceMark:主频缓存是性能关键所在第20页:3DMark Vantage:核心数/二缓性能影响大第21页:PCMark Vantage:架构影响综合性能发挥第22页:WinRAR测试:i7 920三通道内存优势明显第23页:X264编码:高主频多线程才是性能关键第24页:PHOTOSHOP:Nehalem指令集渲染效率出色第25页:DX9C游戏测试:多核处理器优势逐渐明显第26页:DX10游戏测试:大缓存性能突出作用明显第27页:DX11游戏测试:新兵难敌老将 i5/i7败阵第28页:功耗对比测试:32nm很节能 X58平台费电第29页:全文总结及展望:CPU"融合"乃是大势所趋第30页:市售20款年度CPU颁奖:32nm酷睿/速龙II

关注我们

泡泡网

手机扫码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