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凡达再掀狂潮!三款方案看爽3D蓝光
首先我们从3D图像技术的原理开始说起,早在1839年,英国著名的科学家温特斯顿就发现了一个神奇的现象,人们由于两眼间存在一定的间距,因此在看物体的时候两个眼睛会产生稍微不同的视角。而通过对比这两个视角差别,我们的大脑就可以区分出物体的距离远近,进而产生强烈的立体感。这就是人们所常说的“偏光原理”,3D图像技术也正是利用了这种原理,在拍摄的时候采用两个机位,以模拟双眼所看到的图像。不过屏幕输出的方式稍有不同,主要分为如下几种。
● 偏振放映技术
这种技术目前在3D电影院中较为常见,其原理是在电影放映时,将代表人的左、右眼的两条略带水平视差的画面分别装入两台放映机中,并在放映镜头前分别装置两个偏振轴互成90度的偏振镜。两台放映机需同步运转,同时将画面投放在金属银幕上,形成左像右像双影。当观众戴上特制的偏光眼镜时,由于左、右两片偏光镜的偏振轴互相垂直,致使观众的左眼只能看到左像、右眼只能看到右像,由此产生三维立体的视觉效果。
▲ 优点:3D效果较为真实。
▲ 不足:应用范围窄,成本高,只适于影院放映。
● 图像分色技术
这种技术在目前同样较为成熟,就是将两个不同视角上拍摄的影像分别以两种不同的颜色印制在同一副画面中。这样视频在放映是仅凭肉眼观看就只能看到模糊的重影,而通过对应的红蓝等立体眼镜就可以看到立体效果,以红蓝眼镜为例,红色镜片下只能看到红色的影像,蓝色镜片只能看到蓝色的影像,两只眼睛看到的不同影像在大脑中重叠呈现出3D立体效果。
▲ 优点:成本低。
▲ 不足:容易产生偏色。
● 图像分时技术
这项技术同样需要立体眼镜的协助,不过立体眼镜的构造比较复杂,由可以分别控制开闭的两个镜片组成。其原理为在同一台放映机上交替播放左右眼画面时,通过液晶眼镜的同步开闭功能,使双眼看到不同的内容,进而产生逼真的立体效果。
▲ 优点:3D效果接近完美。
▲ 不足:显示设备与眼镜的成本都比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