泡泡网键盘鼠标频道 PCPOP首页      /      键盘鼠标     /      评测    /    正文

当时间被燃成灰烬 十年经典鼠标TOP10

    记得几年以前我们在购买计算机时,往往要在一些核心部件上要投入极大的精力去选购,关心的只是CPU有多快,硬盘有多大……。当时的市场上也是如此“风气”,那些价格不菲的配件总能吸引着人们更多的注意力。而诸如键盘、鼠标这类外设产品却是备受冷遇,它总扮演着“群众演员”的角色,出现在配置单的某一个角落里,仿佛随便挑选一个就可以了。而对于它的性能、技术与制造工艺等我们从未提及过,并且知之甚少。

    在今天,这一切都发生了改变。无纸化的办公让人们意识到了键盘的手感有多重要,而FPS游戏的火爆告诉你什么才是真正的鼠标。与此同时,人们对于一些周边的外设产品也做了重新定义,就连鼠标垫、鼠标贴脚这些我们过去漠不关心甚至闻所未闻的“装备”,如今也堂而皇之的摆上了电脑城的货架。外设类产品发展的速度超乎了我们的想象……

  在这里,我们特地罗列了10款鼠标产品,从罗技银貂、Razer到IE3.0……,每一款产品都成为了一代经典,即使时过境迁,它们也并未从我们的记忆中淡忘,也依然在延续着自己的辉煌。下面,就让我们一起重温一下经典而又熟悉的“武器”,来感受它们永恒的魅力……<

    一个不为人知的小公司,却企图通过2款鼠标,去颠覆整个游戏外设的格局,但很遗憾,他最终也没能获得永恒的成功,这个公司就是Karna,这两款鼠标就是Razer Boomslang 1000和Razer Boomslang 2000。

  这两款鼠标唯一的特点就是专为QUAKE玩家所定制,产品的分辨率达到了前所未有的2000 DPI,这即使在今天也让我们咤舌。当五花八门的QUAKE赛事如火如荼时,Razer系列便风声鹊起,它带给了游戏选手前所唯有的体验,从当年的QUAKE四大高手共同为其代言,我们也可略知一二。

 金属铁盒的内包装

 Razer鼠标宽大而扁平的身形

 当年QUAKE四大高手曾共同为Razer代言

  但是,当一款产品过于专业、也过于职业时,它就偏离了大众化的方向,这也就注定了Razer系列的消亡。宽大、扁平的外形使鼠标看上去就像一只长角甲虫,而用Razer来打游戏,对于普通用户简直是精神与肉体的双重折磨:你需要时刻保持在一种吃力的姿势下,并且还要忍受着手腕欲断的痛苦,但在心中仍要默念:Fatal1ty曾经是它的忠实拥趸……

Razer Boomslang 1000/2000

·经典指数:★★★★
·收藏指数:★★★★★
·受关注度:★★☆
<

    微软总是不缺乏创意,在1996年时微软为鼠标装上了一个滚轮,就让屏幕上的垂直滚动条彻底从你眼前消失。在2003年,这个滚轮又可以左右摆动了,这就是新一代的“纵横滚轮”技术。

 左侧为1996年的滚轮,右侧为2003年的“纵横滚轮”

    “纵横滚轮”又将鼠标滚轮的应用迈上一个新的台阶——即使再长的水平滚动条你也无所畏惧,轻触滚轮即可。虽然这项技术曾经还饱受非议,但它却让滚轮这个容易被忽视的部件重现阳光,而这也正是我们将无线银光鲨列入其中的原因。

 惨遭“毒手”的无线银光鲨

  

 彩色版的无线银光鲨

  此外,无线银光鲨花俏的配色又向我们展现出一种另类的风情。这其中以“Matrix”版本的无线银光鲨最让人瞩目,它将《黑客帝国》中炫目的数字雨引入到了鼠标的设计上,将这款产品的视觉效果演绎得格外深邃。而599元的价格也并非不可以接受,但当你考虑好购买一只这样的鼠标时,却得知它在全中国仅限量发售5只,你就会明白,当钱不再是问题的时候,一定会有新的危机隐藏在某个角落……

微软 无线银光鲨

·经典指数:★★★
·收藏指数:☆
·受关注度:★★★★
    作为今天光电鼠标的奠基人,微软向人们证明了他并非只是软件王国的强者。
  
  1999年,微软在与安捷伦的合作之下,推出了Intellimouse Explorer(IE 1.0)鼠标。它使用了一种名为IntelliEye的光学定位技术,这也是世界上第一个光学成象式的鼠标引擎。这款鼠标的两大特点成为了人们津津乐道的话题,其一是它几乎可以工作在任何表面(人们也因此一度认为光电鼠标是不需要鼠标垫的),其二便它是无须清洁的特性。

  虽然人们对这款鼠标无限的好奇,不过在光学成象技术尚不完全成熟的当时,其成本与价格也都成为了Intellimouse Explorer不可逾越的障碍,它在当年的售价也高达100美元,这也是今天100多元人民币的价格所不可想象的。
  
  这款传说中的鼠标最终也没有在中国露面,当然也就没有一个明确的中文名称,但这不代表我们就可以将之忽略不计,Intellimouse Explorer的意义也并非后人可以企及,它是鼠标“革命史”上一个里程碑式的设计,为今天已普及化的光学定位技术,树立了一盏明灯。

 IE1.0 IE3.0 IE4.0,三世同堂

  在1999年,微软共推出了三款基于IntelliEye引擎的鼠标产品,除去Intellimouse Explorer外,还包括IntelliMouse Optical和Wheel Mouse Optical,这些名字,也同样不应忘记。

微软 Intellimouse Explorer

·经典指数:★★★
·收藏指数:★★★★
·受关注度:★☆
<

    当国内用户还在通过各种渠道购买千元价位的IE 1.0时,罗技则为我们带来了极光旋雕,它的售价只有300元。如果说微软发明了光电鼠标,那么罗技则通过极光旋雕,大范围的推广了光电鼠标。

 

  虽然在今天看来,极光旋雕的性能实在不值得一提,400DPI的分辨率以及1500次/秒的扫描频率使它不能适应任何FPS游戏(M/N号为BJ-58的极光旋雕将指标提升到了800DPI与2000次/秒)。但它的到来,还是让不少中国消费者第一次使用到了光电鼠标。

 采用了安捷伦的光学引擎

  并且极光旋雕的造型设计也被奉为一代经典,此后罗技的一系列鼠标都以此为基础。虽然极光旋雕并未加入过多的人体工学设计元素,但灵巧的身影与体积也非常适合中国人的手型,它在OEM市场获得的巨大成功也足以证明这款产品对于普罗大众的亲和力。

罗技 极光旋雕

·经典指数:★★★★
·收藏指数:★☆
·受关注度:★★★
<

    从我们现在的角度来看,极光飞貂(俗称双光头)也只能算是一款过渡性产品,或者说是罗技在青黄不接之时,使出的权宜之计。

  2001年,安捷伦推出了第二代光学引擎,罗技也率先将它应用到了自己的产品上。但第二代引擎对比第一代,在性能上并没有明显的提升,仅仅是将DPI值提升到了800,扫描频率提升到了2500次/秒。这个指标显然不能满足FPS游戏的需要,快速转身时鼠标的丢帧,成为了它的致命伤。
  
  而微软在结束了与安捷伦的合作之后,在2001年底推出了独立研发的第二代IntelliEye引擎,它更是将扫描频率提升至6000次/秒,由此将光电鼠标的性能推上颠峰。而IE3.0也在此时顺应而出。

  面对如此情况,罗技显然不会坐以待毙。虽然还受限于安捷伦的技术实力,但罗技在2002年初,出人意料的放出了一个“双头怪物”,去阻击IE3.0如潮的攻势,这个怪物就是极光飞貂。
  
  极光飞貂在内部集成了2个光学传感器(安捷伦A2051),它们以交替工作的方式来获得成倍的性能提升。这种设计的效果也立竿见影,在FPS游戏中也基本可以杜绝“丢帧”的情况,但实际性能还是逊色于微软的IntelliEye引擎。

  随着MX光学引擎的普及,这个“双头怪物”也被永久的封存在牢笼之中,而这种“以二敌一”的战术则相当成功,它不仅保证了罗技在产品上与竞争对手能够相抗衡,同时也为MX引擎的顺利释出,争取到了更多的时间与空间。

罗技 极光飞貂

·经典指数:★★★
·收藏指数:★★★★★

·受关注度:★☆
<

  我们在这里提到的光学红光鲨,指的是基于第二代IntelliEye引擎的产品,也就是我们更为熟知的IO 1.1(Intellimouse Optical 1.1)。而至于IO 1.0,1500次/秒的扫墓频率还是它的标榜身份。

  优秀的性价比为IO 1.1聚拢了大量人气,并且凭借强劲的性能,它也广受好评。当消费者认为IE3.0 499元的价位过于昂贵的时候,微软又拿出了非人体工学设计的IO 1.1,这款鼠标也基于第二代IntelliEye引擎,6000次/秒的扫描频率也与IE 3.0保持了相同的步调。而它的价格却便宜了100元整,以399元售价推向市场。

微软 IO 1.1

·经典指数:★★★☆
·收藏指数:★★★

·受关注度:★★☆<

    当安捷伦结束了与微软的合作,便转身投入到罗技“怀抱”之中。二者用了一年的时间,在2002年下半年,推出了名为“MX”的光学引擎。这款引擎的分辨率依然保持在800 DPI,但罗技始终没有提及扫描频率这个概念,取而代之的是470万/秒的像素处理能力。而罗技下一次规模性的宣传扫描频率,就要等到新版MX引擎的释出了(我们曾对此做过详尽的原理分析,具体请点击【这里】查看)。

  技术要附着于产品才能体现出价值,罗技也在同期推出了3款基于MX引擎的鼠标产品,分别为MX700、MX500与MX300。

  采用了与微软类似的做法,罗技也将基于MX引擎的鼠标做了产品线的划分,MX300则以相对低端的身份去面向用户。MX300的造型保留了极光旋雕的风格,这首先就让它更容易被大众所接受,强大的MX引擎又为它注入了无限的活力,即使最优异的玩家,也没理由对它嗤之以鼻。

    同时MX300也是极少受到非议的一款产品,但壮士扼腕,随着MX310的浮出水面,罗技宣布停止MX300的一切销售活动。但在消费者眼中,MX300依然保持着一颗“强壮”的心脏,它也不应该走向生命的尽头……

罗技 MX300

·经典指数:★★★★
·收藏指数:★★★

·受关注度:★★★☆
<

    虽然MX510已经成为罗技钦点的领袖,但MX500庞大的出货量足以证明它依然深受爱戴。

  MX500与MX300是同期推出的产品,也都基于了MX引擎,但不同的是MX500加入了人体工程学设计,这样也就区别出了它与MX300的规格,从而错开了二者不同的市场定位。

  从市场上涌现的无数仿制品,我们也可以佐证MX500工业设计的优秀。实际上,从鼠标的弧度、凹槽、体积到非对称的考虑,MX500的设计都让我们无可挑剔,在使用过程中,我们也体会到了一种人手合一的“错觉”。虽然我们也不止一次的听到指责它的声音,关于鼠标掉色、按键失灵,但作为一代王者鼠标,它的地位也无可动摇。

罗技 MX500

·经典指数:★★★★
·收藏指数:★★★

·受关注度:★★★★☆<

    也许有些朋友对这款“老掉牙”的鼠标并不熟悉,但熟悉它的朋友,就一定深知它的博大精深,它也值得我们顶礼膜拜!

 仍在PCPOP服役的罗技银貂

  在98年,罗技推出了一款名为“MouseMan+”的鼠标,它的中文名字就是罗技银貂。从推出时间上我们也可以看出,这是一款传统的光机鼠标。
  
  在罗技银貂身上,最让我们兴奋的莫过于它登峰造极的人体工学设计,称之为登峰造极并不过分,鼠标左侧的弧线一直“扭曲”至背板,右侧的凹槽则“柔和”进头部,按键向下倾斜,并且在鼠标两侧采用了橡胶材料以增强防滑性。

 扭曲的造型

 饱经风霜了

  这些设计是我们此前在任何鼠标上都没有看到的,当用户体会到极至人体工学所带来的舒适之后,也彻底颠覆了对鼠标的传统观念。即使是在6年后的今天,也没有任何一款产品,能够在人体工程学设计上超越罗技银貂的高度。
  
  它真正的做到了“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它也创造了鼠标历史上一座不朽的丰碑!

罗技 罗技银貂

·经典指数:★★★★★
·收藏指数:★★★★☆

·受关注度:★★☆
<

    IE3.0作为最优异的鼠标产品之一,它在一个合适的时间出现在了玩家面前,而出色的性能与设计,又为它赢得了无数赞誉与荣耀,即使在IE3.0“退位”一年之后,其霸主的地位也不容任何人去动摇。

  在2001年,已经有越来越多的用户将手中的鼠标升级到了光电产品,虽然它有着无须清洁、以及表面适应性强的特点,但苛刻的游戏玩家已经开始对光电鼠标的“丢帧”问题颇有微辞。而微软则不失时机的抛出了基于第二代IntelliEye引擎的IE3.0,6000次/秒的扫描频率将“丢帧”的顽疾一扫而光。并且也就此将IE3.0扶上游戏鼠标之王的宝座。

  虽然后人曾企图颠覆王位,但势单力薄最终也只能化为一滩血水。即使是接任者IE 4.0,也仍然是望其项背。记得我们在IE 4.0的评测文章中曾写道:“相比IE 4.0的初露锋芒,IE 3.0则会给人以江河日下之感。而且微软即将作出产品线的调整,IE 3.0将面临着淡出市场的局面,而不是通过降价来维持其命脉。得到此消息我们不禁感慨,今日的鼠标之王明日便会悄无声息的远离人们的视线,后浪推前浪之势似乎永不可逆。”
  
  但今天看来,IE 3.0的离去并非如此悲壮,市场上IE 3.0的“几度复出”还在延续着玩家们的热情,而在论坛里,关于IE3.0的讨论依旧是最热门的话题……

     IE 3.0,它的经典已经得到了永恒!

微软 IE 3.0

·经典指数:★★★★★
·收藏指数:★★★★★

·受关注度:★★★★☆
<

0人已赞

关注我们

泡泡网

手机扫码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