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个月狂发44款非手机新品 小米的转型究竟是好是坏?
进入2019年以来,小米及旗下品牌(米家、米兔、Redmi)用了三个月的时间发布了44款不是手机的硬件产品。平均下来,几乎每两天出一个新品。从压力锅到洗衣机,从吸尘器到智能门锁,从滑板车到螺丝刀,再从行李箱到眼镜。小米的产品已经占领了米粉们的生活,还丝毫没有停下脚步的意思。
■在手机外寻找突破口
对于一个以手机为主的厂商来说,在非手机领域发布这么多产品似乎有些“不务正业”。但如果考虑到如今手机市场的现状,这并不意外。去年的门面产品小米8和小米MIX 3都是小米在手机上遇到瓶颈的典型体现。不少网友都认为小米手机一直只会“借鉴”,没有什么技术创新。最终小米只能靠“性价比”这把双刃剑苦苦支撑小米8的销售。即使是到了今年让人看到一丝希望的小米9系列,小米依旧没放下性价比。想象一下,当之后小米的旗舰起步价来到三千多元后,小米手机还会有这么“香”吗?
所以小米不能保证未来一直能靠手机这棵树“无忧无虑”地过日子,其它厂商也同样面临这个问题。现在的手机产品本身也已经很难再做出什么足以大幅提升自己竞争力的设计,所以部分厂商们选择了开拓其它领域。最明显的例子就是服务收入占总收入大头的苹果,以及本来就不只依靠手机的华为、三星和索尼。现在,小米也加入了这一行列。
作为一家十分年轻的公司,小米对市场的适应能力还是很强的。当然,把鸡蛋放进不同篮子的做法肯定不是百分之百会成功,小米的硬件布局现在仅仅是进入了初步成熟期,未来风云会不会突变,谁都不知道。
■硬件越多,米粉越多
现在可以肯定的是,品类多样能让更多人接触到自己的产品,对培养用户群体起了不小的作用。小米早期的硬件业务只有手机,所以米粉也基本都是手机消费者,群体比较单一。有了其它硬件产品之后,没听说过小米、对新潮电子产品不感兴趣的人也能接触到小米这个品牌。这其中就会包括不使用小米手机,只使用小米智能家居的用户。在智能家居领域,小米不用面对手机行业让人喘不过来气的竞争,这样就更容易吸引新用户。甚至,由于小米其它硬件的给力,有人会变成小米手机的用户。
■逼着自己转变了销售模式
说到销售,小米给大家留下的印象可不太好,各种缺货在它的热门手机产品中一直存在,可谓是伴随小米成长的“毒瘤”之一。先抛开解不解决产能的问题,小米肯定想要提升消费者的购买体验。在有货的前提下,尽量满足不同人群的购买习惯。所以布局线下就是必须要实施的,想做大了就不能光靠着线上。所以小米近两年也是在全国各地和部分海外地区开设了不少小米之家。大家对于小米旗下那些“杂货”们的熟悉程度肯定不如手机,所以线下实体店不仅提供了实体购物的途径,也能让在购买前消费者体验一番。
再把视线转回线上,小米商城也和以前不太一样了。由于产品种类太多,小米官网的小米商城已经不是卖手机的网站了,直接成了个“电商网站”。
■IoT的提前起跑
智能硬件是普遍大众能接触到的IoT最重要的一环。经过5年多的积累和沉淀,小米旗下有了大量智能硬件产品,主要在智能家居领域。如今小米已经拥有了世界最大的IoT平台。在大家都大力发展IoT的时代领先了好几个身位。最近甚至有传闻称小米将会借助IoT来重新进入此前并不成功的SoC领域。不难看出,在IoT方面的远见令小米受益颇深。
■未来也不是一片晴朗
虽然小米目前的模式看起来非常“无懈可击”,小米在一个自己曾经十分擅长的领域给自自埋下了炸弹,那就是价格。在许多传统家电巨头的同级产品面前,小米的产品并没有价格优势。而且对于相当一部分用户来说,老品牌的专业性和可靠性都是小米旗下产品所不具备的。小米智能家居产品的智能控制功能也不是独有,传统家电厂商在新兴交互方面的适应并没有想象中的迟钝。如果未来有其它手机厂商与传统家电巨头进行互补合作,小米能否干过就不得而知了。
本文编辑:张哲
关注泡泡网,畅享科技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