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届佳能感动典藏摄影大赛高层专访
Q:小泽先生您好,有问题想请教您一下,咱们这个摄影大赛是第三届,与前两届相比,今年加入一个公益的元素:为贫困学校的学生拍毕业照,而且参赛者每上传一张照片,佳能就会向成龙基金会捐赠一元钱,我想问一下这样做的出发点是什么?
小泽秀树:
我想回答你这个问题的时候,先讲一下我们佳能集团最初的一个愿景,这个愿景就是成为一个良好的企业公民,在中国的话就是成为一个良好的中国的企业公民。实际上,虽然我们是一家公司,但是相当于一个个体,是一个人。作为人,我们就要在中国发光发热。
作为一个企业要生存,最基本的企业活动就是创收交税,佳能也是这么做的,通过这样一个创收交税的过程,为中国建设基础设施发挥我们的作用。这个初步的贡献做完了之后,接下来要做到就是跟各个地区搞好关系,具体来说,就是和各地区的人们同甘苦共患难:他们有困难的时候我们去帮助他们,他们有欣喜的事情的时候,我们和他们共享。通过这个过程成为她们的一员,也就是成为中国的公民之一,这就是我们佳能集团所设想的愿景。
迄今为止,我们朝着这个目标开展了很多企业活动,公益活动是其中之一,也就是说,如果我们有能力去做的话,就要尽力而为。比如说过去我们也开展过相关的公益活动,每买一台复印机,我们就捐赠一百元人民币。在摄影大赛的前两届没有加入相关公益的因素,但是从今年开始,我们认为:如果我们有能力去做的话,我们就尝试一下,所以参赛者每上传一张照片,我们就捐赠善款一块钱,这样把公益的因素巧妙地渗透到我们这次摄影大赛的活动当中。所以,与其说我们想成为一个好的公司,不如说我们更想成为一个好的公民,一个好的中国公民。
Q:我想问一下吉冈先生,近年来我发现佳能不光是通过自己的一些技术上的优势和创新来开拓市场,而是更多的宣扬一种影像文化,我想,在佳能看来,不管是这次的摄影大赛,还是“感动常在”活动,是不是意味着佳能进入一个营销数码相机市场的时代?
吉冈达生:
您说得很对,我们是想通过技术力量和创新能力,再加上现在的营销模式,来推动我们影像文化的发展。
但是,不论是过去还是现在,实际上我们最终的目标是没有变化的,也就是说,通过我们生产出来的照相机,让每一个人都能够拍摄最美的照片,留下最美好的纪念,具体来说,、你要留下最美好的记忆、最美好的作品的话,首先你要有一个好的产品、也就是硬件,这样需要我们进行技术开发,不断地创新一些功能来满足这个需求。但是,同时为了使我们开发出来这些功能,让我们的消费者、我们的用户能够理解,能够真正地会用,那么这个时候就需要我们进行营销、进行宣传。比如说我们通过举办这样的摄影大赛,可以告诉我们的消费者如何使用照相机,摄影就会变得很简单,消费者可以随时记录下美好感动的瞬间。所以说,我们这个摄影大赛是一个非常好的市场营销手段。
Q:问吉冈先生一个问题。这次大赛明确了组别,对各个组别参赛对象有了一个明确的界定,专业组是面向专业摄影师,达人组是使用单反相机的摄影爱好者,这个组被称为高级发烧友。大众组是面对DC的广大用户。明确对象以后,对于各个组别的选手参赛和评选操作上会有更明确的指向性。我想问一下吉冈先生,对于鼓动高级发烧友参赛这一块,摄影大赛有什么具体的措施?谢谢。
吉冈达生:
这次的宣传活动不仅仅在一般杂志和网站,同时也在一些非常专业的杂志和网站上面都发布了摄影大赛的消息。我想这样一种宣传方式会使更多的高级发烧友知道并参与。
Q:您好,刚刚吉冈达生先生在第一个问题里面提到几个特点,其中一个审查环节方面,我想知道今年的摄影大赛更加专业化了,在审查这个方面有什么具体的改进,能够介绍给我们的网友。
吉冈达生:
这次摄影大赛请了中国三大专业协会——中国摄影家协会、中国民俗摄影家协会、中国艺术摄影家协会的委员来做我们专业组和达人组的初审评委。所以说评委的整体水平还是很高的。而且在专业组的评审方式有一个非常大的改进,过去最开始预赛初选的阶段都是通过网友投票来选优秀的作品,但是我们这次专业组和达人组是在预选的阶段就由专家、评委来参与。
Q:您好,佳能感动典藏摄影大赛包含今年已经连续举办三届,想问吉冈先生一下,感动典藏第三届摄影大赛未来的目标和规划是什么样的?
吉冈达生:
首先,第三届与前两年相比,设定的目标是非常高的。比如参加人数,去年是11万人,今年设定的目标是18万人,作品数去年约17万,今年我们设定的作品数目标是28万。佳能感动典藏摄影大赛,今后我想还会持续三年、五年,甚至十年,最终我们希望它能够成为中国国内最好的摄影大赛,No.1。最终,我希望中国13亿人都参与我们这个大赛。
Q:您好,我们通过今天的发布会也看到了,佳能感动典藏摄影大赛是一个非常特别的比赛,它不但是一个很专业的摄影比赛,同时也欢迎社会大众参与,比如学生、群众等。处理大众和专业这两方面是非常难的事情。我想问一下,佳能是如何做到这两者兼顾的?
吉冈达生:
首先,我们整体的目标就是想在全中国普及一种影像文化。要普及渗透这种文化,不仅仅要靠专业的力量,必须有一般群众的参与,但是,从操作层面来说,要是没有任何的区分的话,最终的获奖者可能绝大部分都是那些专业的摄影师或者达人层面的人员。所以为了保证它的公平性和个人的特点,让参与人员都能有入围获奖的机会,我们将范围扩张到了专业组、达人组、一般大众、青少年、高校组(分专业和一般)。将来如果我们进一步扩大整个大赛的规划,有可能会再增加新的组别,让所有的人都能够更容易参与到这个大赛当中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