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炸弹 年度最受争议硬件话题TOP20
争论焦点:
“反恐精英”一直是大多数游戏玩家最钟爱的一款游戏,当《妇女报》对“反恐精英”引起青少年暴力犯罪在悄然增多进行评论的时候,立即遭到很多游戏玩家的反驳,真的是“反恐精英”若的祸?相信更多的人会给予理智的评价,对于青少年发展的问题,社会是应该给予更多的关心,但如果归罪于一款游戏,这结论下的……
电子竞技已经被列为体育项目之一,更多的网友对游戏的热爱是没有错的,对于没有节制去玩游戏当然应该给予更多关心和教育,“一刀切”的方法不可取!这篇文章的争论相当大,最后的评论为73条。
关注指数:★★★★
争论指数:★★☆
第1页:青少年暴力犯罪增多 “反恐精英”难逃其责!
暴力游戏的行为方式,会让青少年在游戏过程中,形成一种相应的思维习惯和行为示范。即在现实生活中,会逐步习惯于用暴力解决人际关系矛盾和冲突,从而失去道德和法制理性。
青少年暴力犯罪在悄然增多,而一系列血案的背后,有一只魔手——暴力游戏,似乎应引起公众的警惕。
据报道,近日,成都市正读高一的17岁少年周家梦,被在另一所中学上学,也读高一的刘亮残酷刺死。据称,这些伤人的同学平时酷爱网络上的暴力游戏。还有,某市两名15岁的中学生在长达1年多的时间里,对身体残疾的同学黄杨进行残忍的虐待,将他扔进水池、在他背上写上“杀”字并画上骷髅图案、用烟头烫手臂……施暴者原是单亲家庭的孩子,由于缺乏完整的爱而受压抑,加上暴力影视、游戏的影响,他们将自己的压抑化作了暴虐和凌辱。血案——暴力——游戏,生命就是这样烟消云散,能不令人悲哀。
如今可以说是游戏的时代,暴力游戏又是其中最生猛冷酷的一族,也是青少年偏好的娱乐方式。比如,眼下最流行的一款游戏叫“反恐精英”。在游戏中,你穿行于阴暗的巷道里,可以用刀、用手雷、用匕首,用一切办法杀死对手,保住自己的性命。“大家喜欢那种紧张刺激,到后来,有的同学已经觉得仅仅把对手杀死不过瘾,一定要用枪打爆对手的头,看着脑浆迸出才叫爽。”孩子们沉迷其间,被刺激、解恨、暴虐弄得心跳加快,在惊叫、呼喊和经历对峙、搏杀、死里逃生之后,收获着残忍的快感和乐趣。这对于世界观、伦理观还未定型的青少年来说,这种体验无疑是有害的。
第2页:妇女报剖析犯罪心理 告戒社会予以重视!
其有害之处在于,它模糊了青少年对好坏对错的价值判断,从而导致青少年价值取向的偏离。暴力游戏其实是最简单的一种游戏,缺乏最起码的道德判断和价值定位。也就是说,在这样的暴力游戏中,没有善恶、美丑、是非、对错之分。正像某些武侠演义,两个武林高手一见面就是打打杀杀,从来就不问是非缘由,直打得天昏地暗,你死我活,到死都弄不明白,为何而打,缘何而杀,为什而死。玩这样的游戏,自然不必分个是非对错,当然不需要动脑筋,也最轻松,一坐到游戏机前就开打,直到离开才告结束。加上,眼下网络游戏的画面越来越逼真,拼杀越来越“刺激”,音效越来越“震撼”,对青少年的诱惑力和杀伤力之高,无论怎样都不能低估。
同时,暴力游戏的行为方式,也会让青少年在游戏过程中,形成一种相应的思维习惯和行为示范。即在现实生活中,会逐步习惯于用暴力解决人际关系矛盾和冲突,从而失去道德理性和法制理性。在那样一个虚拟的游戏空间和界面中,拳头、武器、搏杀,以强凌弱,弱肉强食。谁够狠、谁够凶、谁更冷酷、谁更铁血,谁就是强者,谁就是英雄,谁就是“东方不败”。于是,当青少年熟悉这种解决问题的方式之后,在现实社会中遇到冲突,便会采用这种最熟悉的方式来解决。在他们看来,这和在游戏里无数次重复过的行为没太大不同,直至酿成大祸才意识到,暴力是一种犯罪,需要用失去自由甚至生命的代价作补偿。
更可怕的是,在血腥和暴力面前,生命个体就显得轻飘飘的,既缺乏了肉感,没有了生命的质感,更失去了活生生的人性人情味。长期接触暴力游戏,习惯于血肉横飞的孩子们,自然会形成感情粗劣、血液冷酷、心灵麻木的状况,对现实生命的可贵和至上价值,失去天然的判断能力,进而形成一种麻木的生命观。正像那两个对同学施虐的少年,通过虐待别人来获得一种快感。施暴少年寻求一种心理平衡,采取了把自己的快乐建立在别人的痛苦之上的手段,这是一种极不健康的畸形心态。正因此,远离暴力游戏,就是远离犯罪,应该成为每一个家庭、每一所学校、每一个青少年谨记的训诫。
内容未完,详细内容请点击原文章链接:暴力游戏诱因犯罪 妇女报怒指反恐精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