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老迈ATX说再见!永阳BTX机箱优势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这句话即使在发展速度飞快的IT界也同样适用,想当年PC机发展初期,IBM PC击败苹果PC最重要的一条秘诀就在于标准化的部件、通用性的结构和广泛的兼容性,微处理器、内存模组、主机板、硬盘、I/O接口以及键盘、鼠标、机箱都有自己的逻辑和物理标准,各个厂商只要遵循这些标准,所有的零部件都可以毫无障碍组合在一起。
在这些标准中最基础的就是定义主机板和机箱结构的AT/ATX标准。1984年,IBM公司推出了PC/AT结构的个人电脑,六年之后也就是1990年,第二个主机板结构标准Baby/Mini-AT问世了,而今天广泛流行的ATX标准则诞生于1996年,它相对于Baby/Mini-AT最大的变化就是机箱从卧式结构变更为立式结构,这也是为什么现在卧式机箱几乎绝迹的原因。
不经意间,ATX机箱结构已经为我们服役快10年了,即使现在它也是市场中绝对的主力,这期间ATX还衍生出了1.1、2.0、2.01、2.02和2.03等五个版本,它们之间差别不大,只是2.03版增加了一个P4专用的4针供电插头。
上图是一款经典ATX结构的主板,其供电模块、CPU插座、北桥芯片以及内存插槽全部集中在了一起,这或许在早期的Pentium、P2、P3、P4系统上没有什么问题,但是随着系统部件运行频率的不断增加,系统温度越来越高,单是处理器方面Prescott功耗就可达100~110W左右,再加上周边的那些发热大户,致使热量无法及时排出最重导致了系统的不稳定。
在这种情况下,单纯采用更高质量的散热器已经难以满足使用者的要求,建立一条风道似乎来得更有效一些,但是无奈于老迈的ATX设计初衷根本就没有考虑到这方面需求,组建风道费时费力不说,最终的散热效果也难以保证,再加上现在Serial ATA和PCI Express等充满活力的新技术的诞生,我们不禁要问,ATX还能满足我们的需求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