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革命 WALKMAN的漫漫路MD随身听篇
初代MD又大又重,最令人恼火的就是在经过七、八个小时的充电后,使用时间居然只有2小时都不到!尽管最初的MD产品在诸多方面都很不足,音质无法和CD随身听抗衡,体积又不比卡带随身听。但是,即具备了卡带随身听小巧的体积和可录音性,又具备了CD随身听那种方便的数字播放和操作能力,MD依然很多的厂商看好。夏普也不失时机的推出了自己的样机,同时也开始了自己的MD核心芯片的研发。紧接着,松下、健吾、胜利(JVC)、安桥、天龙、先锋等知名厂商纷纷参战,也就是在这个时期,DCC也正式上市,可惜在与MD的市场争夺战中很快就败下阵来,眼睁睁看着MD开始扩张和发展。
1997年是一个很重要的年份,成为MD随身听历史上的分水岭。1996年12月,索尼和夏普相继完成了最近的MD芯片和编码的研发,一种新型的,成熟的MD数字内核完成了,接着厂商们开始更多考虑外型、人性化设计和电池续航能力等问题。MD机小型化也在1997年终于得到了实现。
所谓MD机小型化是指将机身的长宽都控制在100mm以下。这一年中,夏普率先将可录和单放MD机都做到了小型化,而索尼只是在单放机中上实现了小型化,录放机种则在1998年才实现。至此以后,MD机小型化成了众多厂商斗争的法宝。每推出一款新机必然要冠以“世界最小”的称号。松下是走极端者之一,其SJ-MJ88机的11mm超薄机身在很长时间内成为MD小型化的王者。
另外,1997年前的MD机都只有不到10小时的播放时间。而在1998年到2000年间,MD芯片技术的提高却促进了省电技术的发展。同时,“线控”也成了一大买点。早期线控的设计比较简单,随着MD的发展,线控的人性化设计也越来越被重视,液晶屏幕的显示内容大大增加。而且,挂在胸前的线控对于消费者的影响也越来越大。最鲜明的例子就是夺取1999年香港MD机销量冠军的JVC XM-PX5(外号唇膏仔线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