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价劳力获利有限 代工已非非常好的选择
泡泡网资讯频道11月16日 富士康等中国代工企业主要依靠廉价劳动力,来赚取低廉的利润。然而,面临今年以来长三角地区劳动力成本的进一步上升,处于全球产业链底端的代工厂商正面临艰难选择。
廉价劳力获利有限 代工已非非常好的选择(图片来自互联网)
代工模式遇“困”
过去的30年里,广东拥有强大的制造业实力,并推动当地经济的快速发展。然而,代工始终处于全球产业链的底端,经济实力的增强,反而使代工模式的弊端越发明显。
代工模式可以批量生产商品,却无法创造品牌;代工模式可以快速提升GDP,却无法创造高利润;代工模式可以大量吸纳就业,却无法大幅提升员工收入和福利。
度过全球性金融危机,又迎来劳动力成本上升的代工厂商,在营收和净利润方面正在经历着不小的下滑。以全球最大的代工厂商富士康为例,其2009年财报显示,该公司收入72.41亿美元,同比下滑22%,净利润3962万美元,同比下滑68%。截至去年底,员工数量11.87万,相比2008年增加了9.7%,但员工成本支出却同比减少28%。
另根据美国权威市场调查机构iSupply的报告显示:售价499美元的iPad,平均成本约为260美元。除去处理器芯片、存储芯片、触摸屏等主要元器件的采购成本后,中国代工厂商的组装费用仅有11.2美元/台。仅相当于iPad售价的2.2%左右。换句话说,就连承接苹果、戴尔、惠普、诺基亚等国际订单的富士康,在原材料成本上也几乎无利可图。
事实上,与上世纪90年代相比,笔记本电脑代工的利润已经从毛利20%被挤压到不足5%。同时,用工成本却因各省市最低工资标准的提升而大幅增加。
就在外界对代工模式产生种种质疑之时,由于代工企业长久以来形成的守城意识,许多企业却并没有选择自建品牌的创新道路。尽管一些企业在条件和财力上具备了发展自有品牌的实力,却满足于从加工制造环节赚取利润的模式,止步不前,只赚“眼前钱”,从而出现对于未来规划的严重缺失。
走到岔路口?
东莞一家电子企业董事长坦言,不是没有品牌意识,但考虑到其中的风险,多数企业就退却了。
自主品牌说来容易,做起来难。
一个品牌的创造到推广、建设,需要经历很长的时间,花费的人力、物力以及投入庞大的资金,然而整个品牌创造的过程也要承担不成功的风险,这也是代工企业维持现状,少有转型的主要原因。
然而,随着利润进一步受到挤压,用工成本进一步提高,代工厂商如何寻求突破已经成为不得不考虑的问题。打破单一代工模式,建立面向市场终端的品牌和销售体系,进而与其制造优势相结合的转型,这是郭台铭为富士康这个全球最大的代工厂指出的下一个十年的出路,而更多的长三角代工企业仍在困局中前行。
摆脱代工需要承担风险,但也孕育着走向另一个辉煌的希望。如果企业固守成规的走单一代工模式,这条曾经的康庄大道还能走多远?■
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