泡泡网Mp3频道 PCPOP首页      /      正文

MD传承 索尼NW-E50网络随身听拆解测

    在正式对SONY的网络随身听产品进行评测之前,先让我把话题扯开一会儿,谈一谈现在的闪存播放器的老祖宗,也就是“采用固态存储器的音乐播放器”。所谓“固态存储器”,泛指一切采用半导体作为存储媒介的存储器,采用半导体存储器的音乐播放器,早在上世纪80年代就已经开始研究,当时国外的试验系统,采用32开纸张面积的存储电路板,仅可播放12秒长度的音乐。


    令人惊讶的是,此类播放器的概念同一时期在国内也有人提出。据不可靠消息,当时的上海无线电二厂有位工程师曾申请开发“不用激光、不要光盘”的音乐播放机,可在CD机刚出现的上世纪80年代,“不用激光、不要光盘”这一概念被主管者视为“脑子坏掉”,“异想天开”,该计划最终胎死腹中。以现在的眼光来看,这位工程师脑中构思的播放机,其实就是采用半导体存储器的播放机,也可以说是现在风靡街头的闪存播放器的滥觞吧。



    大家都知道SONY是MD的发明者,搭上闪存播放器末班车的时间并不长。SONY的“后知后觉”,除了商业上的考虑,对MP3格式音质的不信任也是很重要的一个因素。MD和MP3播放器(严格说是闪存播放器)之争曾经是网络上一个热门的话题,但争论的双方似乎都有一个共识,即MD的音质确实较MP3优胜。然而目前看来,体型小巧、外观多变时尚、功能多样、价格相对较平的闪存播放器虽然音质不尽如人意,却是代表了个人音频产品的发展方向,MD想要延长生命,恐怕只有从增加功能(主要是与个人电脑间的数据交换和存储)与存储容量上想办法。



    然而作为对闪存播放器阵营的回应,SONY一方面在不久前发表了单碟容量高达1G,可作为移动硬盘存储器的Hi-MD,另一方面也推出了一系列称作“网络随身听”的闪存播放器产品,与市场上众多闪存播放器进行直接的较量。与其他厂牌的播放器不同,索尼的“网络随身听”仍然带有纯正的MD血统,因为它不仅能播放MP3格式音乐,还直接支持SONY独有的,曾广泛应用于SONY Net-MD和现有的Hi-MD播放器的ATRAC3和ATRAC3Plus格式。正是因为引入了ATRAC3和ATRAC3Plus技术,SONY的“网络随身听”模糊了MD和闪存播放器之间的界限,一下子就让过去的那个争议性话题的实质发生了变化:当存储媒体不再有区别,硬件配置也站到了同一起跑线,人们所关心的重点,便只能落到不同音频编码技术的性能优劣上来了,而在这一点上,SONY充满了自信。<

    SONY推出的网络随身听全系列一共三款,只有闪存容量的区别,除此之外,从外观到内涵完全一样。这次SONY送测的样机,是闪存容量128MB的NW-E50。SONY旗下的另一个品牌AIWA也有类似产品推出,虽然外观与SONY的产品有较大差别,但内部的基本架构也是一样的,只是增加了FM收音功能。可惜SONY一并送来的AIWA XDM-S500未及测试,就在拆机过程中不幸“壮烈牺牲”,在本文后面只能请大家通过照片瞻仰一下“遗容”了。



    E50的工业设计维持了索尼一贯的高品味,不同材料质感的对比、不同色彩的对比,却造成既醒目又和谐的效果。造型设计也独具一格,乍一看比较女性化,但我把它与Zippo打火机放在一起,就发现这种造型其实也蛮中性的,换一种色彩,也很适合时尚的年轻男性。相形之下,AIWA S500虽然制造水准也很精良,但在工业设计上就不如E50那样富有个性,所以这个世界上有“SONY Style”,却没有“AIWA Style”。



    “Style”这个东西虽说很主观,但也不是毫无脉络可寻。SONY和AIWA出于不同的市场定位,在工业设计上的取向泾渭分明。为什么E50看上去就比S500有“Style”?这和E50干净简洁,布局合理的主视面有很大关系。除了液晶显示屏,E50的主视面上只有3个小小的按钮,音量控制和“Hold”开关在机身侧面,虽然操作起来很顺手,但第一眼是看不到的。而担负了许多重要功能的的“穿梭操控旋钮”,在视觉上却给人以强烈的装饰感而非功能感。


    从视觉上,E50给人的感觉是操作非常简单,这种高科技+人性化的风格,是所有能称得上有“Style”的工业产品所共同具有的特点。反观S500,银白色金属外壳本来就充满科技味,再加上一堆按钮(数了数明显的按钮、开关有7个,连USB保护盖都要放在触手可及的地方并大大强调一番),十足一副电影里的科学怪人才能玩得转的高科技玩具样,追求“Style”的人士恐怕要避之不及了。<

    别看E50的按钮不多,但这为数不多的几个按钮所实现的功能却一点也不少。最常用的“播放/暂停”按钮和音量控制按钮体型最大,而且安排在最顺手的位置,单手拇指便可操作。按下“MENU”键,转动“穿梭钮”,你就能从设置菜单中体会到E50的丰富功能——在第二级菜单中,可以设置“复读模式”、“显示模式”、“音量模式”、“预设音调”、“AVLS”、“哔音”、“背光”、“时间-日期”、“电脑时钟同步”、“闪存格式化”、“重新分组”等多项功能。“MENU”键右上方的“REPEAT/SOUND”按钮可以设置歌曲的反复播放模式,有重复单曲、重复整个专辑(按SONY的说法是“组”)、重复所有曲目、随机重复播放等多种选择。如果长按此按钮,还可以调出预设的两种音调模式。“GROUP”按钮配合“穿梭钮”,可以在各个“组”(也就是不同的音乐专辑)之间切换。



    E50的音量控制比较有特色,非但有常规的连续可调,还可设置为简单的“高、中、低”三级音量调整。另外还有ALVS这一人性化的设计,一旦此功能打开,音量会限制在最大输出的-20dB以下,此时按动音量控制钮只能减小音量,不能增加音量,避免长期大音量使用耳塞造成永久听力损伤。不过在噪杂的户外环境,20dB以上的衰减量肯定会造成聆听上的困难。


    E50的音调控制比较有早期家用音响器材的特色,只具备高、低音调的调节,范围是+3~-4,但单位不是dB。具体的音调控制曲线请参考测试部分。相对其它品牌播放器形形色色的音效控制,SONY的音调控制显得有些阳春,但让用户自己控制音调曲线的做法,比较适合有一定经验的高端用户,因为这些用户是不会将频率响应曲线随心所欲地调成各种古怪的形状的。这从E50出厂预设的两种音调便可以看出来——在S1和S2两种预设中,高音都保持平直,而低音分别处于+1和+3的位置,显然只是为了补偿耳塞在低音上的不足。看得出来,SONY的设计师还是颇有“发烧”渊源的。



    但在使用功能方面,E50还是有所缺憾,收音、外录和对录这些其它品牌常见的功能一概欠奉。然而仔细想想,连iPod这种价位和体积的产品,不也没有收音功能,要实现外录不还得借助第三方附件吗?与其“样样通、样样松”,还不如把基本的功能做到极致,这也是“Style”的一种表现方式。<

    那么SONY在哪一方面做到了极致呢?答案显而易见,那就是“编码技术”。在所有闪存播放器制造商里,恐怕也只有SONY才专门开发了自有格式的压缩编码系统ATRAC3和ATRAC3Plus,目的是以尽可能低的码流达到最好的音质。



    TRAC(声学自适应编码)是SONY在1992年专为MD开发的音频压缩格式,当时仅有285k一种码率。2000年受到MP3的压力,SONY将ATRAC改良为ATRAC3,增加了132k和66k两种码率,使得存储媒体存放歌曲的时间有了2~4倍的增长。虽然这一降低码率的作法可能会使音质受到一定影响,但事后看来,SONY的这一醉翁之意并不仅仅在于为MD扩容,而是在为SONY自家的闪存播放器作技术准备,因为只有容量有限的闪存播放器才会对音乐文件的大小斤斤计较。


    ATRAC3的码率约为CD的1/10,但SONY去年发布的新一代ATRAC3Plus又将码率降为CD的1/20,同时相较ATRAC3又没有明显的音质损失。为证明新格式的杰出音质,SONY在2003年2月邀请了ITS英国研究测试中心和德国TESTfactory两家独立测试机构对ATRAC3Plus编码作了主观音质评估,在盲听条件下得出的结果,ATRAC3Plus在64k码率下的音质与128k的MP3编码相当,甚至还要稍好一些。这就是说,在同样的音质下,SONY的闪存播放器可以比别家使用MP3格式的产品多存放一倍的歌曲。



    除了ATRAC3Plus技术,SONY的闪存播放器在电池寿命上也有不小的突破。是啊,存储容量增加了,但要是放到一半就没了电,那还不是白搭。SONY的闪存播放器搭载了VME“虚拟动力引擎”,使一节AAA电池最多可以连续播放70小时的音乐,这在所有闪存播放器里也是创纪录的。


  


 专用DSP与可配置DSP内部结构框图的对比,专用电路实现3种功能需要三部分功
能电路,而VME技术可以将a、b、c、d这四个模块任意组合,实现与专用电路一
样的功能,同时大大降低能耗。(左:专用DSP;右:SONY的VME DSP))


    所谓“虚拟动力引擎”,其实是索尼开发的一种DSP芯片结构。DSP芯片是闪存播放器的核心器件,主要功能是实现对各种格式音乐文件的“硬件解码”。传统的DSP为专用DSP,芯片的每一种功能都要由专用的微电路对应。比如,MP3解码和WMA解码要由同一块DSP芯片中的不同微电路来完成。而索尼的方案是将DSP内部结构模块化,各个模块之间在不同的软件指令下可以以不同的方式组合(索尼将其称为“动态配置”),从而实现不同的功能。借助这一技术,索尼将DSP的能耗降低到原来的1/4。索尼开发出的这块DSP芯片编号为CXR704060,曾应用于索尼的第一台网络随身听NW-MS70D,E50上同样也用上了这块芯片。据查,该芯片的功耗仅有4mW。<

    下面让我们打开E50,看看这台机子的内部。E50整机采用金属框架结构,两块线路板分置框架两边,其中一块负责屏显和控制,另一块是信号通道,两块线路板间用一个特殊规格的插座直接相连。线路板制作体现出一流大厂风范,元器件选料精良,布局整齐,线路板走线干净利落,铜箔厚实,转角清一色45度,且有大面积地线。接插件均直接焊在电路板上,不用飞线。这些都是以音质为出发点的设计。



    不过说到飞线,大家可以在照片上看到E50内部竟然有一条极其突兀的飞线,作用不明,让人百思不得其解。



 这就是SONY的“虚拟动力引擎”,担任MP3和ATRAC解码的可配置DSP CXR704060。


    由于SONY网络随身听在技术上的独特性,E50的芯片配置与其它品牌大不相同。东芝闪存、索尼自有的DSP,还有打着NPC、JRC、Ricoh字样的各种IC,让人感到一股股浓浓的“和风”。顺便提一句,E50机身铭牌注明该机由上海索广制造。



 东芝128M闪存,用于存储音乐与MP3管理程序


    AIWA的S500内部线路板形式与E50不同,但电路结构基本相同,仅有两点小差别:S500增加了FM调谐部分的电路,并换用了与E50不同的耳机放大IC。大家可以看到正是因为加入了收音电路,S500的体积增大了不少。


  


 AIWA S500显示控制、FM收音部分的电路板,收音部分
电路全部被屏蔽。 S500的主电路板,与E50基本结构相同。<

    评价闪存播放器的音质,应该将播放器和耳机作为一个整体系统来进行衡量,一副好的耳机,可以为整个系统增色不少。在对E50的试听过程中,我使用了两副耳机,一副是E50随机附赠的原厂MDR-E838耳塞,另一副是本人自用的SONY MDR-7506头戴式耳机。用随机耳机是为了了解E50在“默认”情况下的音质水准,大多数消费者都会在这种状态下使用这台机器。使用专业级的监听耳机,则是为了了解E50的性能极限。



 JRC NJM2776,担任耳机放大。


    在一个偶然的机会下,我用AIWA S500的随机耳塞聆听E50,发现这副型号为HP-M170的耳塞虽然貌不惊人,但音质毫无疑问比E838强上许多,而且带有欧洲耳机的风格。由于不是测评AIWA机器,所以我只在此提一下,不作进一步的说明。


    测试所用的唱片有两张(很可惜我手边没有以假人头方式录音的CD,其实这类唱片才是评论耳机类产品的非常好的工具),一张是U2最新专辑《How to Dismentle an Atom Borm》,以64kbps码率的ATRAC3Plus编码,另一张是环球公司的古典SACD样片《The Ultimate Audio Experience》, 以256kbps的最高码率ATRAC3Plus编码。SonicStage的编码速度不算快,在我的配备了1.6GHz Northwood CPU的电脑上对一张70分钟的CD进行编码大约要10分钟以上,比烧录一张CD-Rom的时间还要长。ATRAC3Plus的编码速度应作为今后改良的一个重要方面。<

    E838应该说是SONY入门级的Hi-Fi耳塞,大多数国产闪存播放器所附赠的价值人民币不超过10元的耳机根本不是它的对手。使用这副耳塞时,E50能提供足够的音量。如果是播放一般的流行音乐,我甚至不用将音量开到最大,也能毫无问题地在嘈杂的公共汽车上聆听。但同样情况下,对于动态幅度变化较大,而平均录音电平却较低的古典音乐,在安静的音乐片段,你会感到音量不足。


  


    全频段的平衡尚好,在关闭音调控制情况下,有经验的聆听者会嫌音质偏瘦,较为单薄。但因为整体音质比较柔和,在习惯一段时间之后,你会很快适应这种音质,并投入到音乐中,忘记这方面的小小缺陷。聪明地运用音调控制,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改善这一系统的听感。对于节奏强劲的流行音乐(U2),我将低音调整到+3的位置,并将高音设置到-1,此时低音稍有膨胀,但力度与冲劲大大强化,比平直设置大为过瘾。之所以将高音置为-1,是因为我嫌平直相应时的高音稍稍有些刺耳,衰减一档,听感高音变得比较平滑,而高频的延伸却没有受到明显的影响。


  


    聆听环球古典音乐,高码率转码的音质比较满意,感觉音质比U2好上一个档次,不过这也可能是原来的CD录音品质上的差别。高音音调仍然要设在-1,这样小提琴高音区的质感会变得非常柔滑。低频即便提升到最大,对低频的影响也远不如流行音乐那样明显,虽然音乐厚度有些微提升,但定音鼓、管风琴这些低音乐器的雄壮音质根本表现不出来。



    由于闪存播放器电源电压的限制,即便加上直流升压,播放器信号电压摆幅仍然不足以满足高要求的古典音乐播放,这是所有使用普通电池、充电电池,甚至一部分采用锂电池供电的随身听播放器所存在的通病。E50在这方面也不例外,虽然可以放得很大声,甚至大到稍微嫌吵的音量,在音乐高潮到来时,听感上仍有“阻塞”感,或者说是耳机过荷的感觉。


    如果不考虑所有耳塞和闪存播放器本身存在的先天不足,E50配合E838耳塞的音质可评论为清丽、细致,有一定的力度感,在市场上的闪存播放器中音质属于上乘。<

    这幅耳机是索尼业务级耳机中的中档产品,阻抗63Ω,灵敏度106dB/mW,所以E50也能比容易地进行驱动。通过MDR-7506聆听,你会惊讶于E50这样小的机器也能有如此强劲的低频表现。聆听U2,低音只需提升一档甚至完全不用提升;聆听古典音乐,基本可以不用提升低频。与使用E838时对照,你会发现能够多听到许多低频乐器,低频细节。马勒交响曲中的定音鼓和管风琴这会儿都出现了,形体都非常清晰,低频的音高定义准确,同时又有很令人满意的量感和弹性。



    高频不做衰减,质感已经很滑爽,但衰减一档以后感觉同样很好,纤细又不失柔和,我相信这种稍事修饰的音色更容易讨到对聆听舒适感比较在意的人群。高低频的调节都会对中频产生影响,但不会改变整个系统较为透明、准确、圆润,同时稍显清淡的中频。E50人声的纯净度在闪存播放器产品中是显得比较突出的。


    音域平衡有了很大的提高,音质变得更丰满,更柔和,与使用E838时相比呈现出更温暖的色调。由于振膜面积加大,声音听来更加轻松,让人一下子不敢相信音乐是从这么一个打火机大小的播放器中流淌出来的。动态虽有改善,但仍不足以应付古典音乐的超大范围起伏,表现在阻塞感大大减弱,但代之以高潮时驱动不足的感觉。看来随身听产品在动态上的不足,不是换用高档耳机所能解决的。



    总体来说,E50配合MDR-7506的音质有着日本声精致细腻,低频质量较好的特点。可以听出,E50可以通过换用更高级的耳机,大幅提高音质水准。而且,能够驱动大型头戴式耳机的E50,在驱动其它任何耳塞时相信都不会遇上任何问题。


总结:



    很多铁杆的音响发烧友不会对任何随身听产品发生任何兴趣,甚至从感情上就排斥这一类产品。的确,相比家庭环境下使用的由各种单据件器材组成的完整音响系统,哪怕是CD随身听也显得那么的不入流。但是,即便你能背上上一台高级CD机、一台高级机耳机放大器,外加它们所需要的笨重供电系统,在户外的嘈杂环境下,你也不会比用一台高质量的随身听产品多听到多少声音细节。与其如此,不如换一种视角,放下“金耳朵”架子,你会发现,像E50这样方便携带的音乐播放器,并不会给你的音乐欣赏带来障碍,相反,它所带来的随时随地的欣赏乐趣,同样也能让人沉醉其中。况且,E50的表现,足以让我对这一类产品的音质刮目相看了。<

1人已赞

关注我们

泡泡网

手机扫码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