泡泡网CPU频道 PCPOP首页      /      CPU     /      评测    /    正文

CPU/GPU真融合!Intel新酷睿权威评测

第五章 P67/H67芯片组解析&产品曝光

第五章/第一节 6系与5系芯片组的差异

    自酷睿i系列处理器发布以来,可以看出,从X58开始,芯片组的重要性在减弱。随着处理器这颗心脏日渐强大,Intel的6系列芯片组注定是单芯片南桥的宿命,后面的文章中,我们将详细介绍6系列。

 

H55

P55

H67

P67

时间

2010.1

2010.1

2011.1

2011.1

接口

LGA 1156

LGA 1156

LGA 1155

LGA 1155

Memory channels /

DIMM per channel

2 / 2

2 / 2

2 / 2

2 / 2

USB2.0

12

8

14

14

SATA Total

(Max number of 6Gb/s)

6

6

6 (2)

6 (2)

PCIe2.0

 

 

8

8

PCI

4

4

No

No

Integrated Display

No

No

2

n/a

Performance Tuning

No

No

No

Yes

Content Protection

Yes

Yes

PAVP

n/a

Intel® RST 10

Yes

Yes

Yes

Yes

Intel® InTru? 3D

Yes

No

Yes

No

6系与5系规格对比-差异在那里?

    虽然Intel在整合方面做得越来越好,将越来越多的功能和组件集成到了CPU内部,但作为承载处理器、内存以及显示卡等部件的枢纽,主板芯片组依然是一套完整x86架构系统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Intel从X58芯片组开始将内存控制器集成到了处理器当中,而到了P55和H55/H57时期Intel又“得寸进尺”般的将北桥芯片也集成了进去。集成来继承去,主板上就剩下PCH一块芯片了……不过这样做所带来的好处就是主板上省出了不少空间来加入各种功能性芯片,比如USB 3.0芯片、混交芯片以及NVIDIA的NF200芯片等。

6系列

    Intel在LGA 1366架构中将内存控制器集成到处理器当中,又在LGA 1156架构上首次成功尝试将“处理器+北桥+南桥”的三芯片模式转换为“处理器+PCH”的双芯片模式。这种改变在芯片组历史上也是罕见的,当年NVIDIA的NForce 3芯片组也是单芯片芯片组,也在业内堪称一绝,但它也只是将南北桥整合在一起,仅限于在主板范围内活动……而像这种先集成内存控制器,然后又整合北桥的行为估计现在也就Intel做得出来(以AMD的风格,当年将内存控制器集成在处理器当中之后一坐就是七年没动……)。

    其实5系列芯片组和6系列芯片组之所以被称之为“PCH——Platform 芯Controller Hub”芯片,其更大的意义在于平台化:PCH芯片中除了包含有原来南桥(ICH)的IO功能外,以前北桥中的Dispaly单元、ME单元(Management Engine,管理引擎)也集成到了PCH中,另外NVM控制单元(NVRAM,即Braidwood技术)和Clock Buffers也整合进去了,也就是说PCH并不等于以前的南桥,它比以前南桥的功能要复杂得多。

    5系列芯片组和6系列芯片组虽然都是一个Tick-Tock周期内的产品,但这并不代表着两款芯片组之间的差别只是在处理器接口上:比如主板不再提供PCI设备的支持,原生提供SATA 6Gbps等等。接下来我们来详细谈谈。

1人已赞
第1页:前言:Intel正式发布全新酷睿处理器第2页:酷睿架构大变身 酷睿一代第3页:酷睿二代真正发力!一二代对比(1)第4页:酷睿二代真正发力!一二代对比(2)第5页:三大领域跨平台!酷睿2性能提升40%第6页:酷睿2的黄金岁月!新奔腾再续辉煌第7页:酷睿i系列到来!高端用户首选i7第8页:丰富产品线!LGA1156接口酷睿i系列第9页:Intel处理器微架构和核心代号解析第10页:Bloomfield核心:首次整合内存控制器第11页:Lynnfield核心:首次整合PCI-E控制器第12页:Clarkdale核心:CPU首次整合GPU第13页:SandyBridge核心:首次原生整合GPU核心第14页:SandyBridge核心架构改进总览第15页:SandyBridge架构:指令缓存和分支预测第16页:SandyBridge架构:AVX高级矢量扩展指令第17页:SandyBridge架构:新增物理寄存文件第18页:SandyBridge架构:环形总线与三级缓存第19页:SandyBridge架构:革命性的整合GPU第20页:SandyBridge架构:多媒体处理器第21页:SandyBridge架构:更加给力的睿频加速第22页:SandyBridge家族产品定位于布局第23页:SandyBridge家族产品命名规则及特点第24页:SandyBridge桌面版本处理器规格表第25页:SandyBridge移动版本处理器规格表第26页:SandyBridge处理器精美图赏第27页:6系与5系芯片组的差异第28页:PCH升级为PCI-E 2.0第29页:不再提供对PCI设备的支持第30页:加入SATA 6Gbps支持第31页:Intel原厂主板解析:DH67-BL第32页:Intel原厂主板解析:DP67-BG第33页:P67主板曝光之昂达魔剑P67第34页:P67主板曝光之华擎P67 Extreme4第35页:P67主板曝光之华擎Fatal1ty P67第36页:P67主板曝光之华硕P8P67 Deluxe第37页:P67主板曝光之技嘉GA-P67A-UD4第38页:P67主板曝光之主板技嘉GA-P67A-UD3R第39页:P67主板曝光之技嘉GA-P67A-UD7第40页:P67主板曝光之捷波悍马HI08第41页:P67主板曝光之精英P67H2-A第42页:P67主板曝光之微星P67A-GD65第43页:P67主板曝光之七彩虹战旗C.P67 X5第44页:P67主板曝光之映泰TP67XE第45页:H67主板曝光之富士康H67MP-S第46页:H67主板曝光之华硕P8H67-M EVO第47页:H67主板曝光之技嘉GA-H67A-UD2H第48页:H67主板曝光之精英H67H2-M第49页:H67主板曝光之七彩虹战旗C.H67 X5第50页:H67主板曝光之索泰H67 ITX U3 WIFI第51页:H67主板曝光之映泰TH67+第52页:CPU性能测试说明第53页:CPU基准:SuperPI第54页:CPU基准:wPrime第55页:CPU基准:Fritz第56页:CPU性能:SisoftwareSandra第57页:内存性能:Everest & Sisoftware第58页:CPU渲染:Cine Bench第59页:文件压缩:WinRAR第60页:视频转码:Media Coder第61页:3D渲染:Maya2009第62页:3D渲染:3DS MAX 2010第63页:综合性能:PCMark Vantage第64页:3D性能:3DMark Vantage第65页:游戏:使命召唤7第66页:游戏:星际争霸2第67页:游戏:文明5第68页:《3DMark06》:稳定的DX9C权威第69页:《街头霸王IV》:最低画质依然卡第70页:《波斯王子5》:新架构优势明显第71页:《使命召唤7》:大家都跑不动第72页:《3DMark Vantage》:DX10权威第73页:《孤岛危机》:集显也能流畅跑第74页:《冲突世界》:运行压力不大第75页:《孤岛惊魂2》:intel优势很大第76页:《战地:叛逆联队2》:颠覆对集显的认识第77页:《失落的星球2》:新架构发挥出色第78页:《地铁2033》:越级挑战第79页:《鹰击长空》:独显依然不给力第80页:《魔兽世界》:AMD终于爆发第81页:《黑暗虚空》:互有胜负第82页:《文明5》:依然蓝色天下第83页:《英雄连》:不挑显卡的游戏第84页:视频转码利器:Media Espresso 第85页:MediaConverter7论剑:硬件编码才是王道第86页:CPU功耗测试第87页:GPU功耗测试第88页:CPU性能对比:i7 2600K vs i7 870第89页:CPU性能对比:i5 2500K vs i5 760第90页:CPU性能对比:i3 2100 vs i3 530第91页:GPU性能对比:HD2000 vs GMA HD第92页:GPU性能对比:HD3000 vs HD4250第93页:GPU性能对比:HD3000 vs HD5450第94页:编辑测试心得第95页:全文总结&展望未来

关注我们

泡泡网

手机扫码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