浩鑫退出 奏响05年二线主板厂转型序
从2004年下半年开始,一些曾经赫赫有名的二线主板厂陆续陷入运营困境,梅捷收购、升技掏空、佰钰出逃等事件让我们分明感觉到,2005年将是台湾省二线主板厂生死攸关的一年。
一个多月之前的2005年1月17日,PCPOP发表长文《2005生死存亡,二线主板品牌路在何方?》,对2005年二线主板厂所面临的运营困境进行了全面分析,并且就可能的出路作了一些探讨。在文章的最后,我们写道:
因此,在2005年,我们将看到一些已经开始转型并小有所成的二线主板厂加快步伐,力图从主板的血腥沙场“全身而退”,也许从此就不再有“主板厂”的烙印。而另外一些仍然严重依赖主板业务的二线厂,或者在2005年痛苦地开始艰难的全面转型之旅,或者继续坚守主板阵地——假如是这样,等待他们的恐怕只有并购或者倒闭两条道路,而无论走哪一条路,原来的“二线主板厂”这个概念都将不复存在,从而为IT产业“大者恒大,赢家通吃”的老生常谈写下新的注脚。
短短一个月之后,我们的预言就得到了验证,而领2005年二线主板厂转型风气之先的,正是“多元化”经营相对成功的浩鑫科技。上周台湾股市传出消息,浩鑫从2005年开始将全力专攻准系统市场,完全退出主板领域。
2005年,浩鑫正式结束主板业务,全面转型为准系统厂商
浩鑫发言人易守忠表示,准系统的毛利率比主板高8~10个百分点,因此浩鑫退出主板业务专攻准系统之后,虽然今年营业额未必会增长,但获利一定可以大幅度改善,估计毛利率有可能回升到15%以上。
毛利率15%——在主板厂商中,这是连华硕都不敢奢求的一个数字,也难怪浩鑫要背水一战,第一个吃准系统这只“螃蟹”了。
回顾过去几年,浩鑫在主板业务方面的收缩并非无迹可循。易守忠表示,浩鑫退出主板领域并非突然的决定,而是有计划地逐年进行,让公司以及客户都有缓冲期和适应期。2002年浩鑫的主板比重仍然占7~8成,到2003年已经降低到4成左右,2004年进一步降低到2~3成。他表示,公司在去年也已经与客户沟通,经过半年调整后,今年正式给主板业务划上句号。
消息同时指出,此前为浩鑫代工主板的精英(ECS),将接收浩鑫所有的主板订单。<
在我们看来,浩鑫的退出的确称得上是明智之举。一方面主板业务确实已经无利可图,另一方面以XPC为代表的迷你PC方兴未艾,正处于市场需求初步觉醒,而标准化和产业化尚未成型的高利润阶段,浩鑫的决定是趋利避害的自然选择,但也是为生存考虑的无奈之举。
基于i865G芯片组的浩鑫XPC SB61G2
作为迷你准系统的“开山鼻祖”,浩鑫在XPC的研发、推广方面所付出的努力有目共睹,从2002年浩鑫推出第一款XPC开始,经过将近3年的耕耘,才终于迎来今天的转型,浩鑫XPC一路走来,也可以说是充满艰辛,一如准系统这个产品在市场上经历的风风雨雨。
回想2002年~2004年上半年,准系统在内地市场可谓热火朝天,上自华硕、微星,下到佰钰、艾崴,大大小小的主板厂商蜂拥而上,争先恐后地推出形形色色的准系统产品,那情形就仿佛溺水的人看到救命稻草一般。
但高昂的价格和有些超前的理念使得准系统最终没有得到对价格高度敏感的内地消费者的普遍认可。从2004年下半年开始,准系统市场逐渐走向衰落,坚持下来的“玩家”也只有建基(AOpen)、浩鑫、微星等少数厂商。
浩鑫首款AMD 64位准系统SN85G4
而在中国以外的欧美、日本市场,以准系统为代表的迷你PC概念逐步流行。2004年,浩鑫在全球共销售了63.8万台迷你PC,华硕品牌准系统出货量约为60万台,建基和微星均为20万台左右。对于2005年的出货量,浩鑫保守估计将达80万台,成长23%;华硕、建基和微星都预计增长50%以上,分别为100万台、40万台和30万台——合计2005年全球准系统的市场容量也不过300万台左右。
由于Intel推动的BTX架构离实用还有相当距离,因此业界普遍认为迷你PC取代台式PC还需要2~3年时间,在整体市场成长幅度有限的情况下,2005年准系统市场竞争将更加激烈。
而当工业标准最终确立,迷你PC取代台式PC的趋势逐渐显现的时候,Dell、HP等国际PC巨头和鸿海、广达等EMS代工大鳄的加入将使得迷你PC行业迅速步入标准化、规模化制造的成熟阶段,价格竞争的激烈程度恐怕比目前的台式PC市场不遑多让。由此看来,浩鑫跳出主板厂行列、投身准系统这片“新天地”,只能算是暂时摆脱了生存危机,怎样抓紧时间“苦练内功”,以求在3年之后的迷你PC大洗牌中存活下来并且在全球市场站稳脚跟,将是对浩鑫以及其他有志于准系统领域的主板厂商最大的考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