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近SATA6Gbps极限!Intel全新SSD评测
泡泡网固态硬盘SSD频道3月12日 Intel真正进入固态硬盘行业是在它发布首款X-25系列固态硬盘的时候,该系列硬盘以不俗的性能、不错的稳定性成为业内的标杆。但随着新一代主控Sandforce芯片的问世之后,Intel X25系列固态硬盘的霸主地位遭到了挑战,越来越多的品牌加入了SSD军团,别切分散了用户的关注度。
在这次的CES大会上Intel就已经给出了它的路线图了,在2011年的第一季度我们已经看到了"Elm Crest" ,它采用了34nm NAND和SATA 6Gbps接口,但是不知道主控芯片是哪一家厂商生产,可能是Marvell,因为Marvell的主控是真正的支持SATA 3.0的,之前的Marvell的主控芯片曾经在镁光的C300和C400上面使用过。
现在Intel新一代的510系列SSD已经上市,网上报价分别为120GB版本314.99美元(合2070人民币)、250GB版本614.99美元(合4044人民币)。和之前的产品一样,Intel 510系列还是采用了2.5寸铝材质外壳。
Intel 510系列SSD正面
Intel 510系列SSD背面
这款产品捆绑了很多附件,一个2.5寸转3.5寸的适配模块,一个SATA 6Gbps线缆,一个SATA供电转换接口,以及一张安装光盘和说明书,另外有意思的是还有一张印有“speed demon”(速度怪兽)的标签。
首先我们来看看Intel 510系列SSD的官方特征和参数:
从上图我们可以看到其采用了MLC NAND,厚度和普通的双碟2.5寸硬盘后大都一致,在笔记本上有很好的兼容性。另外不同意于机械硬盘,固态硬盘超低的延迟是传统笔记本硬盘无法企及的,这款产品更是达到了读取延迟65us,写入80us。
由于采用了SATA6Gbps接口,因此该系列SSD的速度突破了SATA3Gbps 300MB/s的上限,最高读取速度达500MB/s,写入速度达315MB/s。读取速度已经非常接近于SATA6Gbps 600MB/s的极限了。
打开铝壳,就可以看到这款SATA6 SSD的内部结构了:正面是8颗NAND存储颗粒和一颗Marvell的主控以及一颗现代的缓存颗粒。
背面也同样安置了8颗NAND颗粒。
这些NAND就是采用了intle自家的 34nm MLC 。
这是容量为128MB的现代DDR3-1333缓存颗粒
这颗Marvell 88SS9174主控曾经在镁光C300上面使用,Marvell的主控在很多的SSD固态硬盘上都有使用,它也是现在SATA 3.0主控芯片比较成功的一款。
由于测试的SSD硬盘支持SATA 6Gbps接口所以采用了最新的P67平台,以下是平台的配置情况。
平台组装完成后的图,两块250GB组建Raid 0系统
通过Intel快速存取技术我们可以看到Raid 0模式后的硬盘容量,为466GB和一块单碟的500GB传统磁碟硬盘的大小差不多。
从上图我们可以看到Intel rapid storage technology应用程序具备硬盘分卷的各种管理操作。
P67芯片组只有两个SATA 3.0硬盘接口,剩下的4个都是SATA 2.0的标准,因此我们最多只能试用两块SSD组建高速的Raid 0系统。
ATTO Disk Benchmark单硬盘的成绩:
写入333MB/s的速度已经超过了SATA 3Gbps的速度了,更为惊人的是读取速度直逼SATA 6Gbps的速度,达到531MB/s。
ATTO Disk Benchmark双硬盘Raid0的成绩:
组建Raid 0后的性能可以用彪飞来形容,写入速度已经超越SATA 6Gbps,读取速度接近四位数字了。
PCMark Vantage单硬盘测试成绩:
PCMark Vantage是一款专业的PC性能测试工具,从上图可以看到硬盘总体得分为40298,值得关注的是,游戏加载速度达到了154.886MB/s,对游戏性能的提升不言而喻。
实际的使用过程中,我们更注重的是它表现出来的性能,而不是表面的分数,下面我们来看看它的实际的文件拷贝速度。
在拷贝5.01GB的图片文件时仅耗时33s,成绩非常的不错。
由于单个MP3的文件相对照片较大,所以传输所用的时间相对照片来说减少了不少,只有21s。
总结:随着Intel 510系列新一代SSD的发布,彻底改变了上代Intel X25系列读写性能一般的特点,Intel 510给我们带来了可喜的成绩,让众多的Intel的热爱者有了新的选择,可以说新一代的Intel 510有了一个很大的突破,读取性能接近刚刚应用不久的SATA 6Gbps,相信超越SATA 6Gbps也是轻而易举。
现在一些商用的SSD由于SATA 6Gbps无法满足其需要就采用了PCIE接口,不过每秒600MB的速度还是能够满足现阶段的需要,加上SSD普遍偏高的价格还没有达到普及的阶段。■<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 充分利用Z68俩SATA6口 教你组建Raid0
泡泡网主板频道9月28日 存储设备接口进化顺序如下:RAMAC接口、MFM接口、RFM接口、PATA接口(IDE)、SCSI接口、SATA接口、SAS接口,而普通电脑的接口主要为早期的PATA(俗称IDE),速度约为8.3MB/s-133MB/s,而近几年快速发展SATA速度约为150MB/s-600MB/s。 往往计算机的速度最慢的地方就是在于存储装置,就像一台高速跑车
蒋尚文 · 2011-09-27 16:40 - 铠侠EXCERIA PLUS G4(VD10)评测:性价比拉满,读写性能比肩旗舰
作为存储领域的翘楚,铠侠近期就推出了EXCERIA PLUS G4极至光速PCIe 5.0 NVMe固态硬盘,这款硬盘的标称顺序读取速度高达10000MB/s,顺序写入速度高达8200MB/s,有着出色的性能表现,但在价格上对比同类产品又更加友好,吸引了众多用户的关注,今天我们就来看看它的实际体验如何。
王原 · 2025-01-10 09:20 - 希捷固态硬盘怎么样:关于希捷固态硬盘的速度、功耗以及性价比测评
随着笔记本电脑上固态盘的崛起,越来越多的人选择选购固态盘。希捷是一个生产存储设备品牌。它固态盘如何?今日,我想介绍一下希捷固态盘基本知识。希捷固态盘主要分机械硬盘和固态盘,各有优缺点。使我们来介绍一下这种不同种类固态盘优缺点。
王梦迪 · 2024-03-19 05:23 - 影驰HOF Classic DDR5-7000内存评测:性能出众的纯白颜值旗舰
DDR5内存随着自身性能的成熟,加上近半年存储价格的大幅降低,近期已经成为越来越多DIY玩家的装机首选。前段时间,以发烧性能著称的影驰HOF名人堂系列也推出了自家的旗舰级高频DDR5内存—HOF Classic DDR5-7000 16GB*2,本期就来看看这款新品会带来怎样的表现。
陈沐梁 · 2023-07-06 07:18 - 影驰HOF OC Lab大师S DDR5-5800内存评测:纯白羽翼,实力之作
最近,AMD的新一代Zen4平台已经全面转向DDR5内存,而Intel的13代酷睿处理器也提供了更好的DDR5内存支持,内存更新换代的时候到了。为了帮助玩家充分体验新平台的性能,DIY大厂影驰前不久推出了HOF OC Lab大师S DDR5内存,本期我们就上手了该系列中的DDR5-5800 32GB套装。
陈沐梁 · 2022-11-18 04:50 - 影驰HOF PRO 30 1TB评测:散热强劲的高性价比PCIe4.0固态
如今随着技术产业的发展成熟,PCIe4.0固态硬盘的价格已经不再像当初那样高不可攀,主流级的产品已经降到了不少玩家可以接受的价位。但除了价格以外,令人犹豫是否选购PCIe4.0 SSD的还有它的发热高温问题。
陈沐梁 · 2022-09-19 02:53 - 影驰PS10移动SSD评测:更高速的大容量便携存储
对经常需要在多个设备间备份、传输数据的用户来说,U盘受限于体积和散热,性能普遍偏弱,而且单位容量的价格也不便宜;移动机械硬盘虽然容价比高,但它的体积偏大,而且机械结构不耐摔,经常外出使用的话,受外力损坏的风险也不小。知名存储厂商影驰近期就推出了一款移动固态硬盘,让我们看看它的表现会如何。
陈沐梁 · 2021-05-08 06:47 - 实测Crucial英睿达移动SSD:4TB X6拷贝19G仅24秒
对于购买轻薄本这件事儿,大部分用户都会纠结标配容量的问题。拿MacBook Pro举例,512GB版本要比256GB版本贵1500元左右,而处理器、内存等配置完全一样,听上去是不是觉得很“肉疼”。尤其是像一些媒体工作者、剪辑工作者来说即便是换成512GB也未必够用,所以像英睿达X6或者X8这种超便携移动SSD来扩容就非常有必要了。
宏伟 · 2021-03-18 10:44 - 更值得入手的私有云方案 联想个人云存储A1评测
NAS设备近些年似乎越来越火爆,随着网盘“群雄割据”时代的结束,各大网盘或转型为商用网盘为企业服务,或直接关闭网盘业务,只剩百度网盘笑到了最后。而下载速度过慢、资源一夜之间消失等问题,公有云无论是效率还是安全性都没法让人安心,NAS的出现便很好的解决了这个问题。所有资源保存在本地,几十M/s的速度也秒杀众多公有云,近日,联想又推出了第二款个人云存储产品——A1。
陈昊威 · 2020-08-20 08:36 - 海量NAS硬盘 CMR希捷酷狼Pro 16TB是你的最佳选择
随着设备的平民化,NAS网络存储服务器,可以简称“NAS云存储”或者“NAS网络存储器”,开始走进越来越多的中小企业和千万家庭。特别是今年日趋火爆的网络直播带货,促使不少品牌的NAS云存储设备出现在直播镜头当中,被一抢而空,被越来越多的消费者所熟悉。
张帆 · 2020-06-17 1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