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题三农 永业成内蒙实干标兵
刚从美国出差回来,又紧接着要飞往外地,内蒙古永业集团董事长吴子申一直马不停蹄的奔忙。2009年9月3日,永业国际在纳斯达克成功上市。吴子申对记者说:“很多企业都认为上市是终点,我认为这是起点。”为了能让投资人及时了解永业的发展,吴子申与投资人保持着畅通的沟通。
作为内蒙古地区的首家纳斯达克上市标杆企业,同时也是中国新农业发展的带头企业,永业集团从建立之初,就确立了“做人类健康的保护神”这一定位,以打造健康食品产业链、致力于解决食品安全源头问题、从而帮助解决三农问题为企业使命。
现在,永业已经走出自己独特的道路,以高科技产品“永业生命素”为支点,通过为农服务逐步构造起全产业链商业模式,在响应国家发展农业、关注三农政策上,起到了示范带头作用,同时也为内蒙地区的沙漠治理及生态改造带来了推动作用。
因“祸”得福 搭建“人类健康”产业框架(小)
提起永业集团,大家最为熟知的,是“永业生命素”。
“其实永业生命素只是我们整个健康产业链中的一部分,我们一直关注和经营的是科技助力人类健康产业的事业。”吴子申对《中国经营报》记者说。
根据内蒙古地域和气候特点,沙产业曾一度被政府认为是当地重点扶植产业之一。政府支持通过种植和生物饲养开发沙漠生物链,并形成沙漠价值链。2002年,吴子申加入内蒙古沙草产业协会,并到内蒙古阿拉善地区签下50万亩沙地,建立中药种植园,希望按照自己设想的“沙漠生物链”方法,种植梭梭木、苦豆、白刺等喜欢干燥、低温和沙质生长环境的中药原料,建立有益于环境治理的可持续产业。但是令吴子申没有预料到的是签下的这50万亩沙漠生物链被严重破坏,沙漠中原有的梭梭被采伐,新栽的梭梭木又没有骆驼吃叶子,再生不快;同时,没有骆驼的粪便,梭梭木生长不旺,种植园成了老鼠的天国,在沙漠生态链被严重破坏的同时,永业整个产业的资金链开始断裂。
面对如此的烫手山芋,吴子申只好向内蒙古农业技术顾问的专家求救,内蒙古化工研究院副院长高静在考察后将一个装了白色液体的瓶子交给吴子申。令吴子申意外的是,将这个液体喷施在沙生植物上后,却让梭梭木、苦豆等中药材作物在15天后开始好转。后来,再加之对中药种植园的特别护理,2005年,永业中药种植园项目恢复生机。这个神奇的液体,就是“永业生命素”的前身,它同时启动了吴子申的创富灵感。
“依靠‘永业生命素’,永业不仅走出了困境,还拓展出一条适合促进农业发展的产业来。”吴子申向记者坦言自己的因祸得福。
然而,对于永业集团来说,“永业生命素”仅仅是一个起点和支点。永业集团从建立之初,就确立了“做人类健康的保护神”这一定位,以打造健康食品产业链、致力于解决食品安全源头问题、从而帮助解决三农问题为企业使命。
如今,永业集团旗下已经设有多家子公司,经营范围涉及生物工程、沙草产业、种植业、医药、文化、旅游开发及贸易等业务群。现已完成各类科研成果60余项,项目涉及化工、农业、畜牧业、医药、保健品、食品、日化等诸多产业领域。
吴子申告诉记者,永业近期做了拓展规划,扩建研发中心,做了50万的生态基地,当做原料基地,后期将规划几个工程,以内蒙古地区为依托,以生态环保治理为起点,以生物医药为主要产业,以旅游为产业线,建立有真正内涵的内蒙古草原文化的品牌。
问题即商机 破解“三农问题”(小)
所谓“三农”问题,就是指农业、农村、农民这三个问题。研究三农问题目的是要解决农民增收、农业增长、农村稳定。我国三农问题产生的原因主要是——生产资料、劳动主体、农业组织三者的弱质性。在永业看来,就“三农”解决“三农”是传统农业思维,将“三农”与城市打通才是新农业。
吴子申曾表示:“我们希望用我们的创新商业模式,从经济上打破制约中国三农问题的城乡二元结构,打造一条从18亿亩耕地到几亿张餐桌之间的‘高速公路’。”遵循着这样一个理念,借助生物高科技的产品与技术,永业规划出了生物工程的产业链条,也就是永业生命素的链条,并提出了以新农业思维为框架的致富解决方案:一端植根于农村,向农民提供财富;另一端连接着城市,为人类提供健康。
在这样一套致富解决方案中,永业构建起一套“双向可扩展的营销体系”,双向流通优质健康的产品,同时配合提供科技信息指导服务。在顺向上,永业科学院联合中国农业大学、中国农业科学院等国内顶尖农业科研院研发并推广优质的高科技农业产品;而在逆向上,通过集团采购和与农户签订收获分成协议,使采用优质农资种植的健康农产品将来可以越来越多的进入城市。
目前,永业已经建成北京北农科技示范园和内蒙呼和浩特科技示范园这两家自有的农技示范园,合作示范园也增加到6家。这些园区集产品研发、试验示范、农业旅游观光、农业技术培训、优质农产品生产与供应、农业科技成果转化、高新技术产业孵化等多种功能于一体。
服务为本 延伸产业链(小)
让吴子申如此有信心介绍自己发展理念的原因,一方面是永业创新的商业模式在中国市场中所获得的成功,另一方面是在这个发展过程中已经在全国乡镇、村庄建立起的24000家“永业科技服务站”。
“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核心就是要提供良好的服务。”永业科技服务站就牢牢扎根在农户身边,本着对市场进行精耕细作的想法,服务站承载着永业产品销售、农技服务和农产品收购等全方位服务职能,实现城乡对接,现实地解决农民买难、卖难的问题,帮助农民实现增产增收。
“永业最根本卖的是服务。”吴子申向记者强调。
建立在终端上的永业科技服务站,除了具备统一的形象设计和相关资料的宣传,还在科技服务站配备了科技服务人员,这些服务人员来自相关农学专业的大学生、退下来的农技推广部门的专业人员以及当地有名的种植致富能手等等,他们都有着丰富的农技知识。由于农村非常缺乏农技服务人员,永业科技服务站的农技人员就成了当地农民眼中的“救星”,在这里农民们不管遇到什么样的种植难题都会到此进行咨询。
所谓三农问题重点就是农民富裕问题,而帮助农民富裕的核心就是要解决农民买难、卖难问题。买难是假种子、假化肥不断坑农害农,导致农民经济效益低下。卖难是由于市场经济下没有计划,导致农民去年什么丰收第二年就蜂拥而至都种什么,由于产量聚集最后还是没有销路伤农。
“我们打造了一个财富公式,每个农民每亩投入四十块钱可以赚多肆百块钱,每头牛投入两百块钱可以多赚钱两千块钱,相当于农民给我一块钱我还给农民十块钱,大量使用永业生命素的客户的收益是已经充分证明了这个公式的成立,这是企业发展基础。”吴子申向记者介绍。
与单纯的产品终端销售店不同,吴子申希望赋予永业科技服务站更多的复合功能:首先是将高科技产品和专利技术提供给农民;其次,向农民普及农业技术知识,设立农技服务基金,扶持农业致富带头人;第三,为农民提供农业灾害防治方面的知识和专业指导;第四,组织农民成立经济合作实体,从市场和销售的角度替农民降低风险,帮助农民走产业化和规模化的产业道路。
在中国,此前的农业产业化实践大多以失败告终,其中很重要的原因在于“企业+农户”模式其实只是企业将农作物原材料的销售给分散的农户,企业与农民之间是简单的定期“一手交钱一手交货”的买卖关系,但显然交易的两方力量并不均衡。
“有了分布在村庄田间地头的永业科技服务站这一窗口,我们不仅向农民提供永业生命素、化肥、农药等农资,还会推广由永业与农业科研院所共建的农业科技示范园提供的优秀种植技术,并同时与农民签订回购订单。回购的优质农产品,再由永业科技示范园统一运作,通过消费卡和城市社区店等途径到达城市消费者,等于是以社区支持农业。”吴子申解释道,“农民、科技服务站、农业科技示范区、城市社区店之间,就实现了双向产销和丰富的可扩展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