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行业2020年大事件回顾:亮点颇多却一货难求
2020年即将接近尾声,今年科技爱好者们见证了移动版锐龙“挤爆牙膏”、RTX30显卡性能翻倍、苹果ARM芯片强势进军PC平台、AMD Zen3架构游戏性能逆袭等等飞跃式的进步,可正兴奋着想下单之时却又被“涨价”、“缺货”等问题给拦住,心情可谓是一言难尽。下面就来回顾一下今年我们一起经历过的这些大事。
一、远程应用需求暴涨,PC出货量创10年新高
今年,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工作方式,也给PC市场带来了根本性的长期变化。据调研机构Canalys的统计数据显示,全球PC市场在2020年第三季度同比增长12.7%,达到7920万台,实现了过去十年来高的增速。
同时,Canalys还根据前三季度的走势预测2020年PC(台式机+笔记本+平板)全球出货量将达4.58亿台,较2019年增长17%,到2021年这一数字将再增长1.4%,至4.64亿台。
Canalys认为,居家办公、居家学习、设备及服务(DaaS)模式及新增的PC细分市场这四大驱动力不仅推动了2020年PC市场的增长,也将继续推动2021年及未来的持续增长。因此,在今年在三大类PC产品中,笔记本和平板的出货量节节攀升,台式机则是有比较明显的下滑。
二、轻薄笔记本高性能化,标压笔记本轻薄化
上半年,AMD带来了移动版的锐龙4000系列处理器,将6核、8核带向了游戏本甚至轻薄本上,让笔记本性能得到了跨越性的提升。面对如此高规格的芯片,不少笔记本厂商也不再满足于官方预设的TDP限制,进而采取强化散热、提高性能释放的策略,尤其是轻薄本产品的提升最为显著。
过去的轻薄本大多受制于芯片厂商提供的15W规范去做散热,导致四核的处理器都难以充分释放。但是以联想小新/YOGA、华为MateBook 13/14为代表的新一代轻薄本,将散热水平提升到了35W以上的级别,其性能已经与标压处理器相差无几。
此外,英伟达MX450独显(高规格30.5W)和英特尔11代酷睿Xe核显发布,它们对轻薄本的散热同样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带来的是更强大的图形或AI性能,从而让轻薄本不仅可以玩上吃鸡这样的大型游戏,还能成为相对重度的生产力工具。
特别需要指出的是Xe核显,如果要它能满血发挥,不仅需要35W以上的性能释放,还得要双通道的4266MHz内存才行,这个内存规格可是直接领先了不少游戏本。
而高性能笔记本方面,随着厂商散热设计能力的提高,今年不少中高端产品在不断尝试摆脱过去“傻大粗”的体型,在确保性能的同时走向轻薄化。
从年初随移动版锐龙4000一同亮相的ROG幻14,到年中的ROG冰锐2,再到年末的联想拯救者R9000X 2021等产品都把散热、体积、重量平衡地非常好,大受玩家们欢迎。尤其是后发制人的联想R9000X,它在保持15.9mm/1.92kg轻薄机身的同时,性能还可以与自家的传统游戏本R7000P十分接近。
三、屏幕显示素质迎来整体升级
在笔记本领域,变化最明显的当属屏幕比例了,四面窄边框的“全面屏设计”越来越普及,传统的16:9比例屏幕已经难以适应这种设计,所以转向16:10或者3:2的宽高屏也成为了必然。
最早提出笔记本“全面屏”设计的应该算是华为MateBook X系列,联想去年秋季也发布了小新Pro跟进,今年我们也看到宏碁、戴尔、华硕、惠普等厂商推出了这种宽高屏幕的笔记本。宽高屏除了有助于带来更高的屏占比,还能增加屏幕纵向显示的信息量,提升浏览效率,所以也有人称它为“生产力”屏幕。
除了屏幕比例外,达到2K+分辨率、400nit亮度等标准的屏幕,也越来越多地出现在主流价位的轻薄本上,甚至还出现了90Hz的高刷新率,令人期待未来高刷屏在轻薄本领域是否也能像它在如今的手机行业中一样风靡。
而桌面显示器领域,今年也有LG Nano-IPS和友达Fast-IPS两大电竞显示器技术的普及,让1000-2500价位也迎来了更多的价格亲民的高素质面板,而非只有过去的群创。K7B和友达2.3/2.6,前两者在响应时间和DCI-P3色域的支持上都比后三者明显要好。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Nano-IPS面板的原生广色域存在比较明显的过饱和情况,而目前除了LG原厂和戴尔S2721DGF以外,其它采用该面板的显示器几乎都不具备出厂校色,入手这类显示器的朋友可以去LG官网下载27GL850的ICC文件,当然有条件好还是用校色仪。
另外值得一提的就是低蓝光“护眼”。由于今年在线教育的兴起,许多青少年面对屏幕的时间也更长了,因此也越来越多的显示器将 “护眼”作为显示器的核心卖点之一,其中最为知名的当属“德国莱茵TUV低蓝光认证”。连续长时间接受高能短波蓝光的刺激,对眼睛的伤害是无疑的,莱茵的认证固然也是业界权威,但大家需要区分的是其具体的认证类型。
如上图左边的是硬件低蓝光认证,而右边的则是软件低蓝光认证,当然还有更为全面的“眼部舒适认证”。笔记本上大多都是硬件低蓝光,而显示器领域则是二者兼有,其区别在于后者需要在显示器的OSD设置菜单中开启低蓝光模式后才符合低蓝光标准,而这种模式用过的朋友都知道它会大幅提高显示器的色温,让显示器偏暖色,对观感和色准会有一定的影响。但目前现状是大多数的厂商仅声称自己的产品拥有莱茵认证,我们也希望未来厂商能更清楚地注明其认证类型。
四、全功能Type-C接口大普及
被称作“未来接口”的USB Type-C接口虽然理论上可以实现相当丰富的功能,但其实在很长时间内都未能“物尽其用”。以往许多电脑上虽然能看到它的身影,但大部分还是只能支持数据传输,这样一来对比传统的USB-A就不具备多少优势了,对普通用户来说反而可能用起来更麻烦,毕竟Type-C的外接设备数量还是较少的。
但今年,集充电、视频、高速传输于一身的全功能Type-C接口已经越发地受到各大PC厂商的重视,即便是一些上半年没有迅速跟进的厂商,也搭上了11代酷睿升级雷电4的顺风车,尤其中高端的轻薄本当中全功能Type-C更是不可或缺的存在。
同时,主流价位也有越来越多的Type-C接口显示器可以选择,将之与全功能Type-C笔记本搭配使用,用户就可以仅通过一根C to C的数据线就能实现视频输出、大功率供电和USB-Hub扩展,非常方便。
随着全功能Type-C普及,氮化镓充电器也成为了今年突然爆红的产品,它不仅比传统的电源适配器体积小了很多,而且还能兼容不少手机的PD快充,可以有效地为外出旅行减负。
五、二次元营销助PC产品“出圈”
今年3月份,华硕推出的“天选”系列游戏本大受欢迎,其实熟悉的玩家都知道它是原先华硕飞行堡垒系列游戏本的改款,它的大卖除了凭借先发锐龙4000处理器,且RTX显卡配置供货充足以外,二次元虚拟形象“天选姬”的植入也是功不可没,笔者身边就有好几位平时不太关注PC产品的朋友,也纷纷对“天选”笔记本表示了强烈的兴趣。
随着天选的大获成功,众多笔记本及DIY硬件厂商都开始推出自家的虚拟代言人,像联想“拯救姬”、铭瑄“瑷珈”、影驰“星耀娘”、ROG “吹雪姬”等等,都大受欢迎,可以看出这种题材的形象和游戏硬件受众的高度重合。可以预见,明年各大品牌还可能会进一步地通过这样的形式来吸引硬件圈外的消费者对自家PC产品的关注。
六、ARM芯片挑战传统X86市场
我们知道,ARM架构处理器原先是广泛用于智能手机上,不过近年来,高通和微软都在不断地尝试将它带向PC产品,因为ARM芯片的LTE网络基带和低功耗优势与笔记本的外出使用场景本身就有着相当高的契合度。但由于跨平台的差异巨大,软件适配和性能损失等问题都有待更好地解决,市场的反响也比较一般。
而苹果今年发布的搭载M1芯片的PC产品却再次让人们见证了其强大的生态整合能力。
首先凭借台积电5nm苹果自研的高效能架构,M1有着不输给主流X86处理器的算力并保持了相当低的功耗;
其次得益于苹果强大的软件生态话语权,在Final Cut等软件中的生产效率甚至高于理论算力相同的X86处理器;
再者,还要归功于Rosetta 2这一强大的“翻译官”,让大多数基于X86开发的软件都得以在搭载ARM芯片的MacBook上运行。
不过目前来说,X86芯片在高性能领域、专业领域还是有着明显的优势,软件的原生适配也比转译适配来的更加高效稳定,因此苹果也没有急于将之推广到全系的产品上。
但X86复杂指令集架构对多数普通用户而言其实是缺乏使用场景的,相信不久的将来,低功耗的PC产品(二合一平板、轻薄本等等)很有可能就会逐渐被ARM处理器取代。
这也会让传统的X86芯片制造商倍感压力,例如英特尔就已经失去了大量的Mac芯片订单,它们今后是否考虑转型ARM架构的研发还须拭目以待。
七、产品供需不匹配,大面积缺货涨价
尽管今年的PC行业需求逆势增长,产品也亮点颇多,但 “缺货”问题困扰着无数消费者:
一二季度,移动版RTX显卡缺货,导致高性能游戏本供不应求;
第三季度,台积电7nm产能告急,移动锐龙4000系列、桌面锐龙3000系列处理器均面临缺货涨价;
第四季度,以太坊等虚拟货币涨价,挖矿潮来袭,让产能本身紧张的RTX 30系列显卡更是变得一货难求,入门级RTX 3080的价格都直接被炒到接近指导价的1.5倍;
目前,就连入门级别的GTX16系显卡都出现了严重的涨价、缺货的现象。
2020是不平凡的一年,对PC行业来说也是如此。我们曾为见证今年行业的进步,甚至是里程碑式的突破而兴奋,但也曾面临着产品缺货、涨价等问题的困扰,相信每个数码爱好者们对此的心情都是矛盾纠结的。希望在明年,全球的疫情能够及早得到缓解,生产供应能够尽快恢复正常,让等等党们都能尽快迎来最终的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