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赢互补迈向SSD?评希捷三星战略合作
泡泡网硬盘频道4月20日 正如之前的传言一样,北京时间2011年4月19日希捷与全球三星电子日前联合宣布:两家公司已签订协议,双方将通过所有权、投资和关键技术结盟来扩展和巩固战略合作关系。和传言略有不同的是,这次不完全是希捷收购三星硬盘,而是双方达成一个战略合作来应对目前存储行业的变革。
希捷整合三星硬盘业务(HDD)
之前的收购传言主要来自于此,而事实上希捷也确实整合了三星的传统硬盘部分的业务。三星的HDD部门近年来发展并不太好,产品以3.5吋台式机硬盘和2.5吋笔记本硬盘为主。2010年Q4,三星硬盘市场占有率约为11%,这点和东芝一样。
2010年Q4硬盘行业的市占图,大家可估算各方整合后的市占比率
传统机械硬盘行业,门槛高,技术要求高(例如对无尘车间的要求等),但是利润和技术门槛并不成比例。近几年来,这个行业用“每况愈下”来形容似乎有些过分,但大环境不太好,企业生存艰难确是事实。经历了迈拓收购昆腾、日立吞并IBM、希捷收购迈拓、东芝收购富士通后。这个行业的厂商,已经所剩无几。
在今年3月7号,西数以总计约43亿美元的价格全面收购日立全球存储科技。收购之后,西数在整个HDD市场将占据约49%的市场,尤其是在以前西数完全不擅长的企业级存储领域,将通过日立获得29%的市占率。
在这种状况下,三星HDD部门面临两大巨头——希捷和西数的竞争,原本就不太景气的业务显得更加举步维艰。被希捷整合,也许是最好的选择。整合完成之后,希捷将获得整个HDD市场大约40%的市占率,和西数并驾齐驱,成为两大巨头。
但是,和日立比起来,三星的HDD业务影响力显然要小得多,希捷真正的目的难道仅是这11%的HDD市场么?
硬盘行业大环境本来就不甚理想,最近几年,又面临着一个生力军的攻——SSD。SSD和传统机械硬盘不同,主控芯片和闪存芯片构成了性能和容量的两大要素,技术门槛可以说非常低,完全不存在传统机械硬盘的诸多高要求。
SSD已经对传统硬盘产业形成冲击
因此,传统闪存相关产品厂商,很容易就进入了SSD领域。可以说,现在传统HDD行业,骤然间多了很多竞争者。可以说,一个做U盘的厂商,做SSD也是轻而易举的事情。
性能上来讲,SSD有着传统硬盘无法比拟的优势,用希捷工程师自己的话说“没有可比性”。SSD在性能上的困扰,就是闪存芯片的可擦写次数问题,这个影响着SSD本身的寿命。但是,这个问题现在在企业级产品端已经能够较好解决,推出企业级高性能SSD的恰好又是希捷自己(希捷和SSD将在后文论述)。
另外还有两个阻碍SSD发展的因素:容量和价格。这两个因素其实本质上又是同一个问题:成本。近年来,随着NAND闪存成本的飞速下降,SSD的价格也是飞速下降,而容量却在飞速提高。当然,现在的价格还远远没有达到传统机械硬盘的水平,但是笔者认为,这只是一个时间问题。
当可擦写能力和成本这两个问题得以解决,传统硬盘厂商,又去向何方呢?当然,我们可以说,传统硬盘和SSD面向市场不一样,SSD永远也不可能完全取代传统硬盘,等等诸如此类的话。但是,未来存储的走向怎样,每个人心里都有一本帐。
而在SSD的市场,目前是三星占据老大的位置,Intel紧随其后位列第二。而这两家都是“垂直整合”型SSD企业。所谓的垂直整合型厂商指既有自己的NAND闪存芯片厂,又有自己的一套控制器技术的公司。这类企业还有镁光,三星和东芝等。
而在NAND闪存芯片领域,三星和东芝又是绝对的老大。从2010年全年表现来看,三星市占率逼近40%,东芝为34.7%,镁光和海力士分别为11.2%和9.1%,而Intel排名第5,市占率仅5.9%。三星、东芝和镁光都宣布扩建12吋晶圆厂,进一步扩大NAND Flash全球市占率。
Intel也对这个领域雄心勃勃。2006年,Intel与镁光合资成立了IM Flash公司,同年这家公司在Lehi地区耗资20亿美元兴建了首间300mm晶圆厂,根据双方的协议,IM Flash公司生产的闪存芯片51%将供给镁光公司,余下的部分则归Intel所有。同时,Intel占据着SSD市场全球第二的位置,目标是赶超三星成为第一。
这里不难看出,三星在这个领域,是走在了先行者的位置上,而且有着很大的优势。而另一个传统硬盘的厂商东芝,也是NAND闪存芯片的行业巨头。东芝的SSD全力进攻笔记本市场,08年曾拿下了50%的笔记本SSD市场。
面对各方抢占SSD市场的局面,作为传统硬盘行业曾经的龙头企业,希捷还是相当着急的。
就在和三星宣布战略合作的同时,希捷公布了最新财报,该公司硬盘出货量为4900万台,收入27亿美元,毛利润率为19.1%,净收益为9300万美元,每股摊薄收益为0.21美元。根据分析,第三财季净盈利下降82%,主要是由于营收的下滑,加上运营开支的小幅增长。这说明,在传统硬盘行业,现在确实不好做。
希捷需要新的业务点。就在最近,希捷公布了企业级硬盘的优异性能产品——SSD的Pulsar.2和Pulsar XT.2。Pulsar.2使用的则是MLC闪存,容量上会更大,性能上稍微低一些。Pulsar.2耐用性指标是每天超过10次全硬盘写入,15PB写入生命周期。该系列硬盘提供6Gb/s的SAS和SATA两种接口,容量包括100GB、200GB、400GB和800GB。
在消费级领域,目前希捷有采用NAND闪存模组的混合硬盘。而在未来,希捷也很有可能在更多领域推出SSD产品。然而,希捷并非垂直整合型厂商,没有自己的NAND闪存芯片工厂,在市场竞争中位置不太有利。这次和三星的合作,包含如下的方面:
扩展和加深两家公司现有的专利交叉授权协议。
根据NAND闪存供应协议,三星会将市场领先的半导体产品供应给希捷企业级固态硬盘(SSD)、固态混合硬盘及其他产品使用。
显而易见,抱上了三星这个业界最强NAND闪存芯片企业的“大腿”,希捷发展SSD就有了可靠的根基,未来的市场竞争中,就能在一定程度上,取得优势。
所以,恐怕这才是希捷选择这次合作的真正目的,三星HDD 11%的市场,并不是最重要的部分,获取三星NAND闪存的支持,才是在属于未来的SSD领域里,站住脚跟。
根据硬盘供应协议,希捷将为三星的个人电脑、笔记本和消费电子产品供应硬盘。
两家公司将扩大合作,共同开发企业级存储解决方案。
消费电子存储是希捷目前重点发展的领域之一,前不久还推出了USM的标准。而消费电子产品又离不开存储,尤其是比如高清播放机等等。目前的SSD和闪存在成本上还无法满足这一类的需求,传统硬盘仍然是非常好的选择。
希捷的笔记本混合硬盘
所以,整合之后,三星获得了希捷这个大的硬盘供应商,笔记本和消费电子产品解决了硬盘供应问题。
另外,企业级存储是三星一直难以涉足的一块,而这方面正是希捷的长项,这次合作三星也有了涉足企业级存储领域的机会。比如,提供性能更稳定的SSD用NAND存储芯片。
就在大家纷纷传闻希捷收购了三星时,我们在双方发布的新闻里可以看到如下的条文:
三星获得希捷相当比例的股权。
根据股东协议,三星的一名高管将被任命为希捷的董事会成员。
这些交易和协议的总金额大约为13.75亿美元,希捷将以50%股份和50%现金的方式支付给三星。从结果来看,三星获得希捷股份,加入希捷董事会,倒想是三星入股希捷。谁收购了谁,还真是不好说哦。
无论如何,希捷收益出现了下滑,三星以这种形式参与进来。双方共同面向未来的目标——也许是闪存业务,也许是SSD,也许是别的。笔者也希望这次合作,双方优势互补,共同开辟双赢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