泡泡网显卡频道 PCPOP首页      /      显卡     /      新闻    /    正文

越自虐越欢乐 强大美国的“毁灭之路”

    泡泡网显卡频道7月24日 自由女神像被推倒了,帝国大厦被削平了,白宫被强拆了,金门大桥被拦腰斩断了,五角大楼上空绽放起美丽的蘑菇云……。美国人民不太习惯“亡国灭种”的悲哀,相反,此时的他们比大银幕中的“敌人”还要欢乐。

越自虐越欢乐 强大美国的“毁灭之路”

    如果说灾难片中这一幕幕找抽惨剧在娱乐大众的同时,还体现着一丝对大自然的敬畏和对人类生存的忧虑,那么另一种主题为“自抽”的娱乐作品,就实在无法让世界人民揣测美国人的想法了 -- 摧毁美利坚的不是外星人巨大的碟形飞船,不是山崩地裂、烈焰融城,而是货真价实的外国占领军!

    它们的共同模式就是主人公一觉醒来后,发现星条旗被“敌国”旗帜所代替,以往只能在电视新闻上看到的敌军士兵已经冲进了你的家门,你的邻居和素不相识的同胞们正被一队队、一车车地拉往劳改营、屠宰场。

    至于满世界虐人的美军,根本连出场机会都没拿到就被编剧给整没了,他们曾经在现实世界存在过的证据,仅仅只剩下涂着“大卫星”的飞机残骸,以及在路边扮死尸的群众演员。这就是为广大美利坚喜闻乐见的“自抽题材”,也是低成本影片和游戏实现以小搏大的法宝。

越自虐越欢乐 强大美国的“毁灭之路”

国土防线中的美军很没用,只有一些看起来很不靠谱的家伙才是“卫国战争”的中流砥柱。

    1984年,以苏联全面入侵美国为背景的影片《赤色黎明》(Red Dawn),以420万美元制作成本创下了4000万美元的票房,累计全球收入接近1亿美元,并且还是整个上世纪80年代美国家庭录像带租赁市场的冠军。

    影片的导演兼编剧John Milius在近20年之后,又被Kaos Studios请去担任FPS游戏《国土防线》的编剧,脱离了冷战背景和前苏联这个20世纪唯一能够和美国分庭抗礼的对手,《国土防线》中这个“朝鲜入侵美国”的故事只能用“荒诞”一词来形容,而且从哪里看,这游戏都与“天雷”一词脱不了干系。

    然而它的北美首日销量接近38万套,连续数周都盖过了《孤岛危机2》的风头,并且很快就成了百万大作 -- 瞧,美国人就是这样待见自抽题材!

    “美国会成为下一个走向衰落的超级强权吗?我们知道古希腊、蒙古、日本帝国都曾经不可一世,而他们全部都是在很短的时间内都走向了下坡路。今天的美国存在很多的问题,巨额财政赤字、经济危机、高失业率……在游戏的世界观中,除了这些内部问题,还有发生在伊朗和沙特阿拉伯的战争,导致美军疲于奔命,石油危机的到来让国内外所面临的困境雪上加霜。”

    为了让故事看上去稍微靠谱一些,制作人David Votypka不惜“唱衰”美国,“朝鲜选择了一个最恰当的时机袭击美国,此时国内的战略物资储备只够支持3天时间了!”

越自虐越欢乐 强大美国的“毁灭之路”

朝鲜大军势不可挡 美军节节败退

    是的,这位老兄的意思是,“理论上美国随时可以和历史上出现的任何强权那样,在一夜之间崩溃”,他的这一著名论断适用于地球上任何一个国家,乃至赛博坦人和天顶星人。

    然而无论是靠生化武器、核武器,还是更加不靠谱的反物质武器、黑洞武器,有一个条件是必须的:编剧给山姆大叔找的对手必须足够强大,这样的国家在历史上并不存在,在可以预见的未来也不大可能出现,于是给敌军加攻加防的首要方式,就是篡改历史,将历史上那些有希望成为世界霸主的国家在扩张道路上所犯下的错误统统抹去,然后将美利坚的制霸之路扼杀在摇篮状态。

    早在19世纪,法国作家Louis Geoffroy就已经着手解决这一“历史性”难题了。在他撰写的历史架空小说《拿破仑征服世界》(Napol閛n et la conqu阾e du monde)中,法兰西第一帝国在拿破仑的领导下于1811年征服了俄国,并在1814年登陆英格兰,实现了皇帝陛下饮马泰晤士的终极愿望。在独立战争中得到法国人无私帮助的美国人,成为第一个臣服在法兰西皇帝宝座下的大国,《拿破仑法典》代替了《独立宣言》,建国百年时在纽约自由岛立起的不再是自由女神像,而是法国政府赠送的拿破仑巨型雕像。

越自虐越欢乐 强大美国的“毁灭之路”

《自由陨落》将美国被纳粹入侵归咎到自己身上:英国被纳粹吞并,灾难降临美国,只因纽约一名司机撞死了丘吉尔

    不费一兵一卒,就凭皇威浩荡征服了美利坚,这种YY安排给拿破仑是可以的,但用在纳粹身上,估计美国人民就不会答应了 -- 汉斯们得拿出实力来。盟军众志成城、同仇敌忾,法西斯势力穷兵黩武,在战争中后期昏招频出,彻底丧失了战略上的主动权,因此想让万字旗飘扬在白宫南草坪,仅需要将上述逻辑关系中的主语前后颠倒即可。

    在真实的历史中,1931年是后来成为英国首相的丘吉尔过得最糟的一年。他丢了工作,29年的经济危机将这位硬汉折腾到了要卖房子的地步。他还在纽约因为过街时看错了方向(英国习惯左行)而被一辆出租车撞成重伤。

    2008年的FPS游戏《转折点:自由陨落(Turning Point: Fall of Liberty)》因此得到灵感,在它构想的历史中,丘吉尔在这次事故中丧命,对德奉行绥靖政策,甚至同希特勒“惺惺相惜,情不自禁”的张伯伦首相并没有在1940年下台,结果引狼入室,纳粹旨在征服不列颠岛的海狮计划顺利实施,英国随即沦陷。再无对手的德国人横扫整个欧洲,并占领了中东和北非的全部石油资源。1953年,德国对美国采取全面入侵,一年后美国宣布投降,只剩下游戏中的那群遗老遗少们拿起武器奋起反抗。

越自虐越欢乐 强大美国的“毁灭之路”

《大敌当前》为读者带来了惊心动魄的故事,还对纳粹统治下的美国做了描述,比如IBM就是为集中营中的犹太人制造机打识别卡。

    2003年的架空小说《大敌当前(In the Presence of Mine Enemies)》,则将美国亡于纳粹归咎于30年代末期爱达荷州出身的一个很不靠谱的总统 -- 共和党参选人威廉·博拉(William Borah)。1936年,罗斯福的新政给总统带来了无比的名望,但犹如打了鸡血的博拉居然击败了如日中天的罗斯福当选总统。

    在日本和德国两股法西斯势力四处扩张时,博乐总统却做着大发战争财的美梦,他让美国“平安”度过了二战,还通过资源和军火出口赚足了油水,但美国的军工体系并未获得二战的刺激,科技水平已同纳粹间出现了“代沟”,没有经受战争洗礼的美军也沦为三流军队。

    1970年,已经拥有喷气式飞机、核弹、洲际导弹等先进科技的德国对美国发动攻击,在华盛顿、费城等大都市被摧毁后,美国本土彻底沦陷,“元首”指定将内布拉斯加州的奥马哈(真是莫大的讽刺)作为傀儡政府的首都。

越自虐越欢乐 强大美国的“毁灭之路”

纳粹占领下的白宫

    1970年太晚,在科幻巨匠菲利普·迪克(Philip Dick)撰写的《高堡中的人(The Man in the High Castle)》里,美国早在1948年就沦陷了,其原因同样是因为昏庸的领袖:新政刚刚实施,罗斯福就在1933年的遇刺事件中身亡,继任的副总统约翰·嘉乐(John Nance Garner)对大萧条带来的经济全面崩溃束手无策。

    二战爆发后,美国无力支援英国和苏联的反法西斯斗争,甚至无法应付日本咄咄逼人的攻势。1948年,日德两国沿东西海岸将美国瓜分。在菲利普·罗斯(Philip Roth)的小说《反美阴谋》(The Plot Against America)中,参议员查尔斯·林德博格(Charles Lindbergh)在1940年当选总统,这个素来对纳粹思想和反犹势力心生向往的家伙在入住白宫后,同希特勒里应外合颠覆了美国……这些作品的故事千差万别,但有一点却是共同的 -- 只要在上世纪三四十年代安排一个有Debuff效果的总统,美国就完了!

    几乎所有以纳粹德国为“自抽”实施者的故事,都是以改变历史进程的方式,先让这个日后借助二战成功“上位”的超级大国先自废武功,然后再任由法西斯蹂躏,而不是以对攻方式将万字旗插上白宫的顶端。

    其实,任何可以娱人娱己的虚构,都需要有必要的合理性,世界上任何一个够资格同美国叫板的国家想要直捣山姆大叔黄龙,就必须面临跨洋洲际作战的难题,也意味着同美国的优势海空军进行正面碰撞,而纳粹德国当时连可以威胁美国本土的远程轰炸机都没有,如果非要YY漫天的AR234、Me62喷气式战机护卫着连原型机都没造出来的Ju488重型轰炸机在纽约上空肆虐的场面,估计此时观众们会觉得将入侵者换成火星人会更有说服力。

    敢于以真刀真枪的方式履行使命的苏联,他们一样不会祭出四大舰队同美国人在太平洋血拼,在“苏联(俄国)入侵”题材的“自抽”影视作品和游戏中,我们最常看到的场面是这样的:漫天伞花将苏军士兵和重型军械从高空投放到美国的都市中展开激烈巷战,美国东西海岸内,潜水艇像群食人鱼一样伺机攻击,关于《红色警戒》中天启坦克是如何空降到地面,以及《现代战争2》中肆虐的K-50直升机的“空降”原理,这些都是交给玩家脑补的一部分。

越自虐越欢乐 强大美国的“毁灭之路”

强大的毛子已经将红旗插在了美国首都

    此类故事中司空见惯的场面都是大量“毛子”出现在美国的平民居住区,而不是伞降到陆军的胡德堡基地或空军的艾托洛基地(《独立日》中的“章鱼星”人这么做过) -- 与其说这样做是编导想让接下来的入侵看上去更靠谱一点,不如说这是由于预算有限而不得已的行为,毕竟外景、群众演员什么的都是现成的。再说让他们屠杀平民,还能激起读者、观众的义愤,进而投入到抗战的滚滚洪流。

    其实,即便在冷兵器时代,突袭的首要目标是瘫痪对方的作战能力,而不是将本来就不占数量和质量优势的部队往非军事目标一撒就不管了。以《现代战争2》中的“Wolverine!”一关为例,被俄军伞兵袭击的小镇位于弗吉尼亚州北部,以劳登郡(Loudoun County)的斯普林费尔德(Springfield)镇为原型,最先赶到救援的居然是基地远在乔治亚州本宁堡的游骑兵75团1营,制作组似乎想刻意表现出这一地区的“三不管”特性,来衬托出这场救援战的悲壮。

    殊不知这个地区周围是美国本土地面军事力量部署最为密集的地区之一,空降区周围有海军陆战队匡蒂科(Quantico)基地、兰利空军基地,以及陆军的梅尔堡、李堡、门罗堡、尤斯蒂斯堡和斯托里堡,还有若干国民警卫队的营地,在这里空降无异于将部队丢尽了绞肉机……

    另一个解释世界靠前军力连酱油资格都混不到的,就是敌人掌握了某种可以瞬间瘫痪美军作战能力的神奇科技,威力要与黑洞无限接近,原理在现实中又要有点影子,总之让人在被忽悠了之后还大呼过瘾。

    就拿《独立日》中瘫痪外星人战力的“电脑病毒”来说,放在今天,恐怕狗血程度可以同《洛杉矶之战》中一枚导弹就完爆外星指挥中心的情节相提并论,但在当时却能唬住不少人,因为电脑那时候还算是不为社会主流所认知的技术图腾。放到今天,那种“对着键盘一通胡敲就能解决一切问题”的黑客,也只能偶尔出现在某些国产电视剧中。

    《现代战争2》中使美军进入“混乱+视野为零+攻击不能”状态的ACS系统,估计就算是将编剧喊出来也说不出来它究竟是个什么东西,或者说,美军装备这么一个全称为“共计识别系统”的玩意儿纯粹是给自己添堵,它的功能完全就是围绕如何将自己整残而设计的:ACS可以控制整架战争机器的运作,美国人将自己的全部秘密和行动部署都一股脑丢入其中。

    当入侵发生后,全体美军坚决认为只有ACS传达来的才是正确的信息,至于成千上万种信息渠道,包括自己肉眼所看到的都被当成是尤里们通过心灵控制耍的阴谋诡计,总之一切都是浮云……还没到脑后插管的世界,山姆大叔的马仔们犯得着走火入魔到这个程度么。

越自虐越欢乐 强大美国的“毁灭之路”

末日之战中美欧就拥有EMP武器,它类似于一个定向发射的大功率探照灯,可以定向造成地面一块区域电子设备的失灵。

    美军高度依赖技术化装备,这是他们的优势,同时一种武器也可以变成他们的死穴,这就是电磁脉冲(EMP)。核爆所产生的γ射线会以光速由爆点向四周辐射,和空气中的氧、氮原子相撞击,产生带负电的电子,产生极强的电磁场,这被俗称为电磁脉冲。这个电磁场可能会对用电设备或电子设备发生耦合,并产生具破坏性的电流和浪涌,对今日微米级别的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而言是致命的,这一特性使得EMP成为了可以“秒杀”的王牌武器。

    从对威力的描述上看,其实“自抽”题材对EMP的攻击范围并没有夸大之处:距地面100千米实施的100千吨核爆所产生的电磁脉冲,其破坏半径可以覆盖半个美国。高空核爆炸的几次试验已经揭示,核电磁脉冲效应的大小同核空爆高度的关系最大,当量并不是最重要的因素。上文提及的100千吨当量的核武器在500千米低轨道爆炸,足以释放出破坏整个中北美电子设备的恐怖能量。

越自虐越欢乐 强大美国的“毁灭之路”

美国人喜欢拿自己的地标性建筑物来诠释国破家亡的悲伤,自由女神像也就顺理成章的成为了重灾区。

    虽然核导向性EMP的破坏范围和效果都相当强大,但有个问题经常被编导们忽略 -- 想用这一杀手锏的前提是对一个核大国率先使用核武器。对先发制人的一方而言,EMP的毁伤效能远远没有让蘑菇云在华盛顿纪念碑上空升起有效。如果EMP作用后依然想使用常规战争方式实施入侵,那么结果必然是悲剧性的。

    1983年的电视迷你剧《浩劫之后》(The Day After)是首部将EMP作为第一波攻击武器的作品,就已经为敌方想好了一系列的“连击”方案:美国中部时间1984年9月16日下午3时38分,一枚百万吨当量的核弹在堪萨斯城高空爆炸,EMP瘫痪了北美防空指挥部和数个空军基地的运作,紧接而来的并不是漫天伞花的突袭画面,而是成铺天盖地之势砸向一个个军事基地的洲际导弹……。

越自虐越欢乐 强大美国的“毁灭之路”

毛子都打上门了,是反击的时候了!来自《现代战争2》

    《现代战争2》中,Price大叔劫持俄军核潜艇,对着华盛顿发射了一枚洲际导弹,设定弹头在进入大气层之前空爆,利用EMP破坏了俄军的重型军械,从而使俄军同失去了制电磁权的美军回到了同一条起跑线上,这被不少玩家认为这是一种创新性的EMP使用手段:真空中无法传播冲击波,早期核辐射被臭氧层吸收,而大量高能粒子的动量非常可观,在近真空的情况下几乎无衰减即可返回地面,此时EMP的杀伤效能却可以得到最大化。太空爆核弹相对朝别国领土上直接扔而言,点燃全面核报复的可能性又有限。总之,用现在流行的话来说,叫做“环保+低碳”。看上去如此完美的使用方法,是否有大力推广的必要呢?

    其实,太空核爆在将EMP的使用价值极限的同时,也会将它的不可控性发挥到极致。脉冲以无方向性的方式传送并覆盖整个行星区,带电威力容易被范艾伦辐射带所俘获,凡经过辐射带附近的卫星都会受到影响,带点粒子会在辐射带中停留很长一段时间,使世界各国的航天设备都无法使用这一空域。由于大气的运动速度远远慢于地球的自转,因此敌国上层空间由于核爆而产生的臭氧层空洞迟早会来到自己的头上,到时候也许那些战争狂人才能更好地品尝到自己所种下的苦果。

越自虐越欢乐 强大美国的“毁灭之路”

《现代战争2》中于近地点爆炸的核弹,成功解除了华盛顿所遭受的俄军攻击,这次核爆所释放的EMP很强大。

    从实际影响上看,EMP显然可以对城市的基础设施带来毁灭性的影响,《现代战争2》和《细胞分裂:定罪》中,华盛顿两次遇袭后变成一片黑灯瞎火,这是最常见不过的景象了,不过军方是否会在一片电火花中乱作一团,这就不好说了。

    早在冷战时期,北约就有核袭击后依然保持军队运作的预案,其中就包括军官只需佩戴机械手表,航电、通讯等电设备都保留一套老式真空管的备用设备。今日以F-22为代表的新一代战机已经开始用光传飞控来代替传统的电传操纵方式,而且军用级电磁屏蔽的防护性能绝不像民用电子设备那样不堪一击 -- EMP穿越一般加固的地下军事掩体(钢筋混凝土),会额外损耗100万倍,穿越战时加装屏蔽网的军用设备,会损耗1~10亿倍,配合专业的防护设备,此时的实际效能已经无限接近于零了。

    最后的难题是出给入侵军的,由于EMP的影响范围很广,准备趁乱突袭的入侵军部队此时肯定也会暴露其半径以内,那么最坏的结果也是双方士兵脱离了一切技术装备玩原始对抗,而不是《国土防线》故事背景所描述的一边倒情景。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以《奇爱博士》为代表的“美苏开战”影视题材,必然以“互种蘑菇”作为结局 -- 在对等毁灭的恐怖平衡作用下,这是冷战一旦变“热”后必然的末日惨景。

    随着70年代后期华约军事力量的剧烈扩张,不但西欧人民对柏林墙东侧那6万辆坦克组成的铁甲洪流压力很大,大洋彼岸的美国人民也觉得苏联不用核武器也可以平推自己 -- 之前美苏两方常规军力基本是对等的,没出现过这么离谱的差距。核战争没有赢家,常规战争可以有,此时常规战争带给美国人的恐惧感反倒更浓,也更具有现实性,《赤色黎明》正是这一时代的产物。

    这部堪称美式自虐题材的鼻祖尽管预算不足、制作粗糙,但苏联的“阿拉斯加方面军”同古巴军队对美国进行的南北夹击,与《现代战争2》中的“美军定向脑残系统”相比,还算是存在一定的逻辑真实性。

越自虐越欢乐 强大美国的“毁灭之路”


攻击美国有多种战斗方式,有些具备实战的影子,有的十分天马行空。

    然而,让在科罗拉多小镇抵抗红军伞兵的那群高中生万万不能理解的是,不到30年后,美军就沦落到了连一个尚未解决温饱问题的蕞尔小邦也抵抗不住的境地,他们更不会想到,这样的题材居然可以大卖特卖。

    其实,美国人对“自抽”题材如此热衷,以至于发展到今天逮着谁都能虐自己、只要能满足自抽条件可以对任何合理性和逻辑性选择性失明的地步,并不是因为他们骨子里就存在自虐的基因,“自抽文化”的产生、发展和演变,其实反映出了美国人心态在过去30年中的变化。

    这种自虐固然有现实威胁的影子(就连《国土防线》这种无厘头剧情,也在背景上点到了美国当下的经济危机和在中东陷入的军事泥潭),但它本身并不是一种居安思危式的自我反思,它的目的是娱乐。美国人敢于“自抽”的关键原因在于,那些银幕上和显示器中在自己领土上烧杀抢掠的野蛮侵略者,在现实中根本就威胁不到自己。

    因此本质上说,“自抽”并不是满足自虐狂们的受害者妄想,相反是一种极端的自大和自恋,一种对那些“潜在威胁”的不屑 -- 至少在《国土防线》中,我们看不到《赤色黎明》所表达的对现实的恐惧。在开了这个头后,相信古巴、利比亚、伊朗、埃塞俄比亚,甚至是索马里海盗都很快可以成为完成美国人自虐梦想的工具粉墨登场,至于“合理性”,其实观众和玩家都可以选择性失明。

越自虐越欢乐 强大美国的“毁灭之路”

将纽约变成一片断壁残垣的《孤岛危机2》,在911时期绝对是一部“反动透顶”的游戏。

    其实,嘴上念叨着“独孤求败”的家伙,其实他们根本就不想败,因为一旦败了,它带来的辨证否定显然就超出了自虐题材所能承载的。

    越自虐,越欢乐,以孤独者的身份。■<

0人已赞

关注我们

泡泡网

手机扫码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