吞并or被吞并 PC界重大收购事件盘点
泡泡网笔记本频道8月24日 一周左右的时间,IT界大事不断,先是谷歌收了摩托罗拉,再是惠普宣布将个人电脑业务部门“全部或部分”拆分,并宣告将仅仅运营了一年的WebOS产品业务终止。受此行为影响,上周五惠普股价大跌20%,创六年来最低,也使惠普市值直接蒸发120亿美元。
与此同时,顶着种种猜测与质疑,惠普毅然决然斥资百亿将英国第二大软件公司Autonomy纳入旗下,欲成为继IBM之后又一个从硬件产销转型为系统/软件服务的公司。而对于被抛离的PC业务,国外分析师指出,联想和三星很可能成为惠普PC业务的最大潜在竞标商。最终结果怎样,我们还需等待。
收购,合并,这两个敏感词汇在IT界频繁闪现。接下来,笔者就带着大家一起回顾下PC产业的重点收购事件们,希望您能喜欢。
惊天壮举一:惠普收康柏蝉联第一
1982年2月,康柏公司成立,其于1986年9月率先推出首款386台式个人电脑,并从此一炮走红。1991年,康柏转投低价普及型电脑,至1994年PC投放量达到483万台,首次超过IBM的424万台,并成为PC产业王者。1998年,顺风顺水的康柏顺利收购了DEC,并达到事业巅峰。但是,这次不理智的收购行为导致两家公司在销售体系上难以融合,企业文化也是格格不入,最终导致康柏公司短时间内根本无法消化这一庞然大物,而不得不在收购后的第三年,面临被惠普收购的窘境。
而当时的惠普公司在办公打印领域增长速度放缓,服务器方面的优势也被慢慢摊平,急于寻找新的突破点,将公司带出停滞不前的处境。
2001年9月4日,惠普在CEO Carly Fiorina(卡莉·菲奥莉娜)带领下,宣布同意与康柏公司达成一项总值高达250亿美元的并购交易,交易以股票收购方式进行。两家公司合并的主要目的在于进一步削减成本,加强公司的市场竞争力。但是,收购行为遭到惠普大股东反对,其中甚至包括惠普创始人William Hewlett之子Walter Hewlett,更有甚者称这样的举措就好像“两辆垃圾车撞到了一起”。不过,时至2002年5月,两家公司的合并计划还是顺利完成,新公司成立。
惠普CEO 卡莉(左)与康柏CEO 卡佩拉斯(右)
两家公司表示,合并后新公司的年销售额将达874亿美元,并成为能够与IBM相抗衡的巨型公司,同时合并交易还将使新公司在2004财年中期以前共计节省约25亿美元的运营成本。此外,两家公司还在一份声明中表示,合并后的新公司将在服务器、个人电脑和掌上电脑的累计销售中占据头把交椅,同时在咨询服务和存储及管理软件方面占据领先地位。这样的宣言虽然不一定一一应验,但从实际市场占有率上看,合并后的新惠普确实稳居PC市场占有率第一名,收购之举功不可没。
1981年,IBM开创了PC行业标准,并发布了史上首款PC,自此一直位居市场领头羊。1994年,IBM在PC市场的销售额开始逐年下滑,甚至亏损,由此,其首席执行官萨姆·帕米萨诺宣布放弃低利润的硬件业务,直至2002年,IBM决定出售PC业务,并关闭、转让、出租了全球各地的工厂(大和实验室和IIPC除外)。
与此同时,联想在多元化迅速扩张的道路上处处碰壁,想孤注一掷守住PC主业,以全新“Lenovo”的身份进军海外市场。最后,由美林证券牵线,IBM与联想一触即合。
联想由Legend转变为Lenovo
2003年11月到2005年5月,历经漫长的相互摸底审计、谈判、股东大会、交易所批准、政府批准等进程,联想与IBM这两家公司终于走到一起。根据收购条款规定,联想以共计17.5亿美元(6.5亿美元现金、6亿美元联想股票、5亿美元IBM债务)的价格将IBM全部PC业务纳入囊中,IBM则拥有联想18.9%的股权,并继续致力于为中小型企业客户提供各种IT解决方案。
购入IBM的PC业务之后,联想获得了“Think”品牌及相关专利、IBM深圳合资公司、位于日本大和和美国北卡罗来纳州罗利研发中心,以及相关的客户、销售渠道等。自此,联想进军海外的梦想彻底实现,并成为全球第三大个人电脑企业、世界500强。
Gateway公司成立于1985年,是美国最知名的PC品牌之一。1993年Gateway进入财富500强,并在纳斯达克上市,1997年又转到纽约证券交易所。2004年初,Gateway收购了eMachines公司,从而成为美国第四大PC厂商。2006年,Gateway获得欧洲第三大PC厂商Packard Bell优先承购权。
Acer公司于1976年在台湾成立(原名Multitech),致力于推广微处理机应用。1987年,其正式更名为Acer。在第二个十年发展阶段,Acer迅猛发展,广泛开拓市场,并成为世界十大个人电脑生产供应商之一。随后,联想收购IBM电脑业务的举措直接刺激了Acer,收购一家在欧美排名靠前的PC厂商,无疑是打开海外市场,增强自身竞争力的最有效方式。而非常好的被收购目标,无疑是手中握有eMachines品牌以及Packard Bell优先承购权的Gateway。
用这张图形容三家公司关系还是很恰当的(图片来自互联网)
Acer对Gateway的收购非常迅速。2007年8月27日,Acer宣布以每股1.9美元,总共7.1亿美元的价格收购Gateway公司。次年2月,Acer宣布已经以4580万美元的价格收购了欧洲第三大PC厂商Packard Bell母公司75%的股权。
可以说,Acer对Gateway的收购属于典型的“买一赠二”的买卖,“一箭三雕”的举措直接减缓了联想开发海外第二市场的进程,也将其从全球第三的位置拉下马,并取而代之。此外,不光是联想,Acer在收购这两家公司之后甚至曾经挤掉过戴尔PC界亚军的地位,全球出货量几乎与之持平,“第二争夺战”愈发激烈。
2006年3月,戴尔公司宣布已经与高端游戏PC厂商Alienware达成最终收购协议,具体收购价格未公布。戴尔电脑表示,家用和商用市场对高性能个人电脑产品需求正在不断增加,本次收购Alienware的行为刚好可满足这方面市场的需求。
Alienware首席执行官Nelson Gonzales表示,公司自1996年成立以来,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并培养了一批忠实的消费群体。但是,公司缺乏一种能让公司高效运营的商业化模式,而戴尔却做得很好,与戴尔合并可以使两家公司文化互补,可以更高效的为用户提供各种他们需要的服务,并加速实现Alienware品牌梦想。
Alienware与戴尔的XPS对比
收购之后,Alienware作为戴尔旗下全资子公司,继续保留独立的产品开发、市场开发、销售、技术支持、运营以及商标。2009年中,戴尔将Alienware引进中国,并在9月份于上海百脑汇开设了全国首家旗舰体验店。
今年7月4日上午,联想公司宣布对日本NEC公司的并购完成。如预期计划,联想集团和NEC成立合资公司,其中,联想控股51%,并向NEC公司发行了2811万股普通股票,总价约1.75亿美元。
NEC个人产品子公司与联想成立电脑业务合资公司(图片来源:互联网)
从相关信息来看,NEC本次决策是为改善电脑业务营收状况,同时公司为提高业务效率还对电脑售后网点进行了相关调整。联想集团首席执行官杨元庆表示:“与日本NEC的合作,将大大加强我们核心的PC业务,同时也为我们在日本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增长机会。”
同时,NEC全球总裁远藤信博(Nobuhiro Endo)表示,本次合作“将进一步加强及扩大我们在日本的个人电脑业务,并以NEC的品牌继续为用户提供高质量的产品及服务。”
根据IDC数据显示,2010年第四季度,联想PC市场份额为10.4%,位列第四,如果加上NEC的市场份额,联想有望再次进入前三,并与第二名戴尔保持在1%以内的差距。而面对这一说法,杨元庆表示相当淡定,他表示,“联想有这样的信心和决心,成为这个行业里面领导性的厂商。我们只要不断加强我们的竞争力,每个季度都不断的高于市场、高于主要竞争对手的增长,我们的市场地位一定会一步一步的得到提升。”
联想收购德国Medion已发行股本约51.9%(图片来源:互联网)
此外,今年8月1日,联想宣布其已经正式收购了德国PC企业Medion AG约51.9%的股份,此举将使联想在德国的市场占有率翻番,并成为第三大厂商。
虽然通过收购Gateway和Packard Bell,Acer一举成为第三大PC厂商,但其在中国市场的表现并不理想,尤其是和联想相比,占有率差距高达20.6%!Acer清楚的认识到,要想建立一个成熟完善的渠道,势必需要很长时间积累,而在尝过了收购带来的甜头之后,Acer将这一模式再次套用。
2010年5月,方正PC业务被Acer收购的消息闹得沸沸扬扬,27日下午,宏碁与方正科技宣布达成战略合作,内容涉及产品、渠道、研发等多个方面。宏碁希望通过与方正的合作,进入中国PC出货前三甲的位次。但双方强调,在产权方面,将保持独立性,且不会相互参股。应合作之风,方正股价一路狂涨…
而就在“收购”传言即将平息之时,8月4日,Acer宣布了两家公司的合作细节:拟于未来七年内,支付不超过7000万美元的授权费方式,取得方正的品牌使用权,并负责方正的PC品牌规划、营销、及供应链管理等大部分业务。
基于本合作,Acer将利用方正PC全面的经销渠道网络,进入四至六级城市、农村市场以及啇业市场领域;方正PC业务亦将受益于Acer的规模效应提高产出能力,并最终迎来双赢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