泡泡网手机频道 PCPOP首页      /      手机     /      新闻    /    正文

历史回顾 《花花公子》85年专访乔布斯

    泡泡网手机频道8月26日 乔布斯卸任苹果CEO,他塑造了苹果公司的辉煌,他重新创造了手机。在回味乔布斯的职业历程的时候,让我们回到他的29岁,看1985年《花花公子》对乔布斯的专访。


    如果说有一个人能够代表一代企业家的精神,那就非苹果电脑(Apple Computer)魅力十足的联合创始人兼董事长史蒂文-乔布斯(Steven Jobs)莫属。他把一家在加州洛斯阿尔托斯(Los Altos)的车库里创办的公司,打造成为收入规模达到十亿美元的革命性企业——只用了5年时间,这家公司就跻身财富500强,发展速度超过历史上任何一家公司。最令人惊讶的是,他只有29岁。

历史回顾 《花花公子》85年专访乔布斯

29岁的乔布斯

    乔布斯的公司将个人电脑引入了美国的家庭和企业。在1976年创办苹果之前,多数人对电脑的印象都是科幻电影中那些哔哔作响、闪着灯的机器,或者是在大型企业和政府机构紧锁的大门后面那些默不作声、体积庞大的大型机。但是借助晶体管以及后来的微处理器芯片的发展,将电脑技术微型化,并使之可以为个人所用,成为了可能。到70年代中期,一套主要面向业余爱好者的入门级电脑元件只要375美元,外加各式各样的配件。

    旧金山硅谷地区南部已经聚集了大批电子公司和年轻的创业企业,在这里,两个喜欢恶作剧且热爱电子产品的好友发明了一台属于他们自己的小型电脑。作为一名机械工的养子,时年21岁的乔布斯从里德学院(Reed College)退学后,已经在Atari找到了一份视频游戏的设计工作。而时年26岁的史蒂芬-沃兹尼亚克(Stephen Wozniak)则在惠普担任工程师,这是硅谷地区最大的企业之一。

    这对好友利用业余时间设计并开发了一台电脑代用品——实际上就是一个电路板——并给它起了“苹果I”(Apple I)这么一个稀奇古怪的名字。这台电脑的功能不多,但是当他们发现,这台奇妙的装置已经吸引了50份订单时,乔布斯开始渐渐明白,个人电脑或许会成为一个成熟的市场。沃兹尼亚克的兴趣主要在技术;乔布斯则开始着手将这台电脑面向大众推广。在他们二人的通力合作下,苹果I增加了键盘和内存(能够存储信息),沃兹尼亚克还开发了磁盘驱动器(可以永久性读取并存储信息的设备),并增加了一个视频终端。乔布斯聘请专家设计了一套高效的电力供应系统以及一个华丽的外壳,于是,苹果II诞生了——随之而来的则是一个全新的行业。

    苹果的增长非常迅猛。这家诞生于“乔布斯的车库”(相当于硅谷版的“林肯的小木屋”)的公司第一年的销售额为20万美元,但到了1984年,它已经成长为一家年收入高达14亿美元的巨型企业。它的创始人们则已经成为了亿万富翁和民间英雄。

    沃兹尼亚克实际上已于1979年从苹果退休,重返大学,并资助了一些音乐节。相对而言,在为这项技术做出了创造性的贡献后,他的几乎就没有再做太多事情。乔布斯则留了下来并负责这家公司的运营,让70%的家庭和学校电脑都印上了苹果的标识。除此之外,他不仅要抵御公司内部的逼迫他卸任的敌对势力,还要对抗IBM这个收入规模达到400亿美元的“蓝色巨人”,因为后者也开始进军个人电脑业务。

    凭借着4.5亿美元身家——多数都是苹果股票——乔布斯成为了迄今为止登上福布斯美国富豪榜最年轻的人。(同样值得一提的是,在福布斯的100名上榜美国富豪中,只有7人是白手起家的,而乔布斯就是其中之一。)最近,由于1983年的困境导致苹果股价下跌,使得乔布斯的账面财富缩水了2.5亿美元,所以他如今的身家约为2亿美元。

    但是在乔布斯看来,金钱的重要性连一半都不到,尤其是考虑到他很少挥霍——而且,事实上,很少有时间展开社交活动。他的使命是,通过个人电脑,尤其是苹果生产的个人电脑来宣传“救世福音书”。

    他是一个吸引人的推销员,总会不失时机地推销他的产品,用他那富于表现力的口才描述这样一个时代:届时,电脑将会像厨房电器一样普及,其影响则会像电话或内燃机一样具有革命意义。且不说这是否是炒作,事实上,在教室、市郊居民的客厅、农舍、导弹追踪站以及遍及全美的大小各异的企业办公室中,目前已经拥有超过200万台苹果电脑,软件约有1.6万款。

    在创建庞大电脑市场的过程中,苹果还创建了一个竞争环境。虽然从1977年至1982年间,苹果一直在该市场占据主导,但逐渐开始有大批企业涌入这一领域,抢夺市场份额。不过,没有一款产品能够像IBM PC一样成功,该产品迅速抢占了28%的市场,并建立了新的标准。随着市场份额的下滑,苹果推出了两款新电脑,Lisa和苹果III,但却反响平平。

    到1983年中期,分析师都在急切地关注苹果的生死问题。在企业内讧中,乔布斯接管了苹果一个部门,专门开发全新的电脑。在他看来,这是苹果最后也是最好的希望。他表示,这并不仅仅是一种狭隘的心理,如果他们失败了,“IBM就将主导——并毁掉——这个行业。”

    3年后,Macintosh发布,并且投入了2000万美元的广告。这款产品号称“我们所有人的”电脑,并且被誉为向电脑易用性迈出的一大步。但是这款配备纯白屏幕,用一堆小图片来代表程序,并利用鼠标(一种上面带有一个按钮的小滚轮盒)在屏幕上进行选择的产品,显然是迄今为止威胁最小的一款电脑。还有人批评Mac太像玩具,不适合严肃的商业用途。尽管外界争论不休,苹果还是在一个月内赶工了4万台Macintosh电脑,今年还计划将这一数字翻番。

    根据谈话对象的不同,乔布斯会给人留下不同的印象,有时是一个改变世界的梦想家,有时则是一个有着不可思议的商业成就的营销专家。苹果自诩为一家融合了60年代的理想主义和80年代的商业头脑的企业,作为这家公司的掌门人,穿着牛仔裤和运动鞋的乔布斯既令人尊敬,又令人畏惧。“因为他,我每天要工作20小时。”一名工程师说。

    或者,正如迈克尔-莫瑞兹(Michael Moritz)在《小王国》(The Little Kingdom)中所写的那样,乔布斯的善变——头一天表扬,第二天又鄙视——几乎令Macintosh团队成员抓狂。他还邀请百事可乐总裁约翰-斯卡利(John Sculley)主管苹果的行政工作。在斯卡利犹豫不决时,乔布斯说:“当你能改变世界时,你还想继续向小孩推销苏打水吗?”斯卡利接受了邀请。为了了解这位年轻的(乔布斯下个月就将年满30岁)电脑革命之父的生活和技术,《花花公子》派出了自由职业记者大卫-谢夫(David Sheff)前往硅谷采访。

0人已赞

关注我们

泡泡网

手机扫码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