泡泡网音乐深解析!谁杀死了古典音乐
泡泡网耳机频道9月6日 文章开篇之前我要向音乐评论界伟大的诺曼.莱布雷希特先生致以诚挚的敬意,因为我今时这篇文章之标题就是源自您那本伟大的《谁杀死了古典音乐》。
亲爱的各位读者,本文的题目看似十分之沉重艰涩,但毕竟是一篇刊登在网站之上的文章,故此我尽量以淡化古典音乐理论,从一次次的历史变革与社会发展角度来为读者解析究竟是谁杀死了古典音乐。
谁杀死了古典音乐
正文开始,简单来说在《谁杀死了古典音乐》音乐一书中作者诺曼.莱布雷希特主要是从古典音乐从业者的人心和人性中的各面角度来为我们找寻解答出究竟是谁杀死了古典音乐。而笔者寄希望于从一个社会化的角度来探寻究竟是谁杀死(文中“杀”作为虚字,意为在主流冲被替代而非被消灭掉)了古典音乐。当然,笔者才疏学浅在此没有也不敢与诺曼.莱布雷希特先生就文章深度以及角度来进行高下之比较,所以只能穷竭自己的思考以餮各位网友读者,文中不慎及谬误之处欢迎探讨拍砖。
首先要明确第一点本文中所说的古典音乐泛指于欧洲1450年-1900年这一历史跨度上的主流音乐。
梵蒂冈
诺要论述古典音乐的死亡我们首先要知道其胎始之初的一个原始形态。在1450年之前欧洲社会一直处于受到一种名为政教合一的政治形式所控制,各类音乐的创作源泉主要是来自于对圣经的理解与对上帝的称颂。大约是在1450年前后的一段时间(具体不可考证)欧洲进入了文艺复兴时期,宗教通知音乐这一状况发声了逐渐的改变,随着人们对社会,自然认知度的提升,从思想形式上逐渐的摆脱了宗教政治的束缚,开始向着更加开阔,更加灵活的音乐形式与内容大踏步的行进。
巴赫
随后经过百年的光阴与文艺复兴思潮的浸染,一种较之以往的音乐形式更加具有活力更加具有娱乐性与观赏性的音乐时期—巴洛克时期,正式到来了。
在这里不对巴洛克的时期(Baroque)(约为公元1600—1750)的音乐特点进行论述。我个人认为在这一时期是对于欧洲古典乐发展最为重要的一个阶段,在这一时期虽然欧洲的整体思想在大踏步的前进,但巴洛克初期的音乐家们好像并没有摆脱百年前宗教统治文艺的束缚。其中最有名的例子就是德国最伟大作曲家之一的巴赫,我们从巴赫以创作《勃兰登堡协奏曲》、《b小调弥撒曲》、《平均律钢琴曲集》、以及大量的教堂音乐和器乐曲中看出在巴赫的时代宗教依然是音乐中思想与内容的主流与推广途径。不过我们要从中看到巴赫在音乐创作上的进步性,他把前人发展起来的主要风格、形式和传统概括地加以研究并汇集在一起,使之更加丰富多彩。这就为巴赫之后的作曲家与音乐人奠定了一个活跃形式的基础,只有在模式上具有了这样的革命与创新,才能够将创作者的思维从严肃的刻板的宗教音乐模式中解放出来,这也是为什么巴赫被称为西方音乐之父的一大最主要原因了。
读到这里各位读者可能要向作为笔者的我发问了:“你讲了这么多古典音乐的胎盘时期的发展与蜕变与整篇文章的题目好像不太相符。”请容笔者在此稍做下结实,之所以首先要阐述宗教问题,了解欧洲历史的朋友肯定知道,宗教在很长的一段时间之内都是作为欧洲社会核心价值观的唯一参考依据。在这样价值观的影响下对音乐所处的社会环境,人文心理环境,以及发展环境都有着绝对的影响力。中国谚语:长江后浪推前浪,古典音乐首先要杀死之前统治欧洲音乐千年的宗教思想。
在这里承接下上文在巴洛克时期被解放出来的思想与创作模式,首先要面对的一个最客观问题就是发展问题,纵观古典音乐的三个阶段:巴洛克时期,古典主义时期,浪漫主义时期。每一个时期的音乐模式相对上一时期的音乐模式来讲都更加活跃更加奔放更加让人为之倾覆。
巴洛克时期风格
在人类社会经历千年的农耕社会之时,随着一部蒸汽机的发明让我们在极短的时间之内经历了过去几千年都未曾经历的巨变,多次的工业革命所带来的科技成果和生产力发展让我们的思维应接不暇。就个人愚见而言,笔者认为巴洛克时期对音乐带来的影响不亚工业革命于人类社会的影响,巴洛克时期让音乐的发展速度走进了时代所铺设的高度轨道。我们来看下古典音乐时期的三个阶段的年表,巴洛克时期(约为公元1600—1750),古典主义时期(约公元1750—1820),浪漫主义时期(约为公元1820—1900)。我们暂不看之前通知欧洲音乐达千年之久的宗教音乐时期,单从这三个阶段上来看巴洛克时期150年,古典主义时期70年, 浪漫主义时期80年(如果算上约19世纪80年代诞生的爵士乐那么浪漫主义的辉煌时期仅仅持续了60年左右)。
舒伯特音乐聚会
从不同时期的替换速度越来越短上来观察,看似古典音乐进入到了一个类似计算机产业中摩尔定律的辉煌时期,但作为当今生活的我们回顾欧洲音乐史,我们看到的古典音乐发展在进行到浪漫主义时期的时候就戛然而止了。在这一篇章中我们不去探究社会因素,科技因素的情况下单从音乐的角度来分析,我们能够看到古典音乐在20世纪伊始的某一个节点处被来自于移民国家美国所诞生的更为活力更为符合当时民众欣赏胃口的黑人演奏为主的爵士乐所杀死了。
继续承接上文,在文中的最后一段笔者有一句话:“在这一篇章中我们不去探究社会因素,科技因素的情况下单从音乐的角度来分析”在这一章节之中,我们会从社会因素,科技因素这两方面度来分别阐述究竟是谁杀死了古典音乐。
木化的贵族社会
首先是社会因素,从古典音乐三个时期来看,社会越来越希望音乐形式活泼多元化的需求是决定古典音乐高速经历三个阶段的一个最主要驱动力。但是在古典音乐时期所谓的社会,是为欧洲上流贵族社会以及部分美洲移民的贵族集团,我们知道在没有MP3 iPod等廉价音频设备的今天,欣赏音乐绝对不是一般普罗大众的购买力及消费力所能消化的奢侈享受,所以注定古典音乐在当时的那个年代只能在占社会人口不足百分之一的贵族阶层社会所流传推广。
欧洲资本主义革命
在古典音乐最为辉煌的浪漫主义时期,世界各地的反封建反阶级分化的斗争进入了白热化阶段,同时随着民智的开启,世界各国阶层民众逐渐取代之前的贵族阶层成为欧洲各国的主人后。民众对音乐的享受的渴望日益增加,随着社会进步潮流的推进,像古典音乐这种服务于极少数人群的艺术形式,逐渐被服务于大众享受,形式乐观积极,不需要过多内涵纯粹娱乐性质的娱乐形式所代替,并在占世界上绝大多数的普罗大众中广为流行开来。音乐欣赏的主体人群随着社会的变革发生了根本性质的改变。古典音乐从而失去了发展动力与源泉。
从上文中我们得以看出,古典音乐由于其时代的适应力随着社会的发展逐渐下降,进而被多种新生的音乐形式所冲击,其在音乐界的主导地位在20世纪初的20 30年间被以摧枯拉朽般的冲下顶峰,失去了其几百年间一直是主流音乐形式这一宝座。
你能想象他们是贫穷的一群人吗?
由于话题比较敏感对于这一章的内容,故此我用我前日切身经历的一个小故事说明。
破碎的提琴
在前段时间我去村儿里逛市场的时候,我偶遇了一个与泡泡网同类型媒体的同行,在聊天中他提到他一直是中国某优异乐团的小提琴手,由于收入情况不太理想,故此来到垂直门户做兼职。
从我经历的这个小故事上可以感受到一种不详的气息。首先大家看看对话中的几个关键语:优异乐团 收入情况不理想 做兼职。从这几个关键语中可以得到这样的信息,虽然古典乐不是当今音乐的主流,但就算目前在国内的优异乐团从事演奏收入情况也十分不理想仍然需要依靠兼职来维持生计。一叶落而知天下秋,优异尚且如此,合乎一般者?
若是说前面所讲的内容有些灰色气息,那么这一章的内容多少会有那么一些春意盎然之色。从好的方面来看随着收音机的普及信息的高速传播古典音乐逐渐走进了千家万户,成为诸多家庭闲暇时光的背景音乐,为古典音乐走下高高在上的庙堂打下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并在普罗大众中培养其了诸多的古典音乐爱好者。然则在录音时代初期声音录制水平与传播途径的限制,无法将现场的音乐的精髓很好的通过录音手段进行传播,最终通过收音机,橡木唱片播放出来的效果十分不尽如人意,嘈杂的噪音,混乱的定位,播放设备三频的不均衡,带来了极差的听音感受,从而使得古典音乐在一些初接触的人心中产生了抵触与厌恶情绪,要知道那个时候买一张唱片的钱都去酒馆边听驻唱边喝好一阵子酒了。
早期唱片意想图
不过诸如音场不佳,三频混乱等技术上的这些掣肘问题,随着科技的发展与声学工艺水平的提升已经基本上在录制与播放环节上得以到了良好的解决。若要举出具体事例来我想德意志唱片公司,在录音技术对古典乐的发展上有着不可磨灭的功绩。使得一般百姓能够成本很低廉的在家欣赏到金色大厅般的辉煌气势。
德意志唱片的代表作《金色卡拉扬》
“面对全球古典唱片业的大萧条,DG不断挖掘市场潜力,巩固着古典音乐领域无可争议的权威和主导地位.一方面,DG充分发挥自己早年所留下的珍贵录音资料,运用先进技术使许多经典录音重见天日.比如“黄金卡拉扬系列”,"二十世纪大师原音系列”,大花版系列等都很受欢迎。”
写在最后:在今天随着录音技术的成熟与发展再配合以家用HIFI设备的逐渐普及,古典音乐再次的走进了我们的视野之中从被杀死的尴尬境界起死回生,虽然古典音乐永远不会重返到几百年前那样辉煌的岁月,但是他真正的又一次的回到了生活当中,而古典乐此次的回归不是回归到少数权贵的手中而是走进了普罗大众的千家万户之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