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室肌肉男!测全汉1200瓦金牌电源
这颗电源采用了英飞凌ICE2PCS02控制得主动式PFC+CM6901控制的LLC半桥谐振开关+同步整流12V输出,3.3V和5V采用DC-DC降压输出。
电源内部结构
开盖后发现场地比较复杂,这正映了全汉送测前沟通:这是刚从台湾直接寄过来的,还是样品,正式上市要2012年。
EMI滤波部分
市电入口和PCB板上的EMI滤波元件有3个X电容,两对儿Y电容,两个共模电感,保险管一只套了黑色热缩管,浪涌吸收元件没有缺少,而且还用了继电器为NTC元件提供恢复状态的服务。这部分做工是很教科书式的。
日系主电容
主电容包皮很像日化的,不过它其实来自Toshin Kogyo的LPH系,在他们的官网上没有找到这个系列的Datasheet,420V耐压,105℃耐温(这点很不错),470uF的容量两只并联,等效容值940uF,这么大的容量在断电10分钟后拆解时还打了我几下,不知道这怎么算。
PFC控制器
两枚新电元的整流桥并联,每枚25A电流,有散热片
并联后按50A算,就算输入电压100V,转换效率满载时87%,整流桥也可以保证电源输出4300瓦功率,当然这里只是为了降低导通电阻,所以余量才会这样大。
PFC开关部分
PFC的开关管采用3枚英飞凌的IPP60R190E6,每枚可以传输20A电流,导通电阻很低,三枚并联就更低了,E6也是新型号。二极管用的是CREE碳化硅管,很不错。
LLC开关控制器
变压器
电源中间两个最大的变压器是主变压器,负责12V的输出,原边串联,每个变压器的电压承担一半,副边并联上,因为功率较大,一只变压器可能会超出PCB上高度的限制,所以用了两个变压器。
12V输出的Mosfet在底部
全汉在Aurum系列中习惯把二次侧整流的Mosfet往PCB背面放,这次也是,两个变压器分两组,两上两下整流。都用的是英飞凌IPD36N04L,封装格式发热会略低于TO220的,耐压40V,导通电阻3.6mΩ,每枚可以传输90A电流。
3.3V和5V的输出
3.3V和5V的输出方式也和之前Aurum完全不同了,均采用12V的DC-DC降压变换,控制器APW7073,3.3V和5V的设计一致,上桥两枚APM3116并联,下桥两枚APM3109并联,30V,50A,7.5mΩ。从输出功率角度看功率余量丰富的很。
二次侧散热片
如果你注意观察会发现电源内部只有一张厚度较正常的散热片,在一次侧高压部分,二次侧的散热片都是上图中这样的铜片,刚才我们看到mosfet都在PCB底部,这些铜片和板子里的铜箔相连从PCB另一侧伸出,散热效果也是足够的。
二次侧滤波
二次侧的输出滤波靠这些电容,日化KZE系的电解电容2200uF的4枚,还有11颗斐成470uF的固态电容。我突然想起了那动态负载测试……
模组化输出接口板背面
别看功率有这么大,三由于采用了传统式的出线方式,所以模组化输出接口板并不是很大,焊点上都蘸了不少锡。
注意最粗的线材
输出接口板用的线材尽量节省,不然电源内理线和安装外壳都会增加时间和故障,3根12AWG规格的线材+2根16AWG规格的线材负责接口板部分的12V输出,当然,地线也都尽量用了12AWG规格的巨粗线材。
线材根部处理
输出线材看上去并不多,主要是用了7根12AWG规格的线材,从线材截面积看,12AWG的截面积为3.3平方毫米,18AWG的为0.81平方毫米,所以一根顶4根,7根顶了28条线,所以不显得凌乱。根部都套了热缩管,并且用金属环箍住了,增强了受牵拉的强度。尼龙保护网也一直套到最里面。
PCB背部的情况
做工和设计比较复杂,由于功率很大,为了稳妥也在很多地方补了锡,和其他大功率电源比做工处于中等,但不如全汉自己生产中低瓦数电源采用的那些工艺更整齐,因为工序确实有点多,制造比较复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