泡泡网机箱电源频道 PCPOP首页      /      机箱电源     /      新闻    /    正文

可给手机充电 种子电源V12超详细评测

    电源给电脑供电后,板卡上的电压变换电路把电源提供的电力转化为需要的电压值,包括机箱前面板上的USB口需要的5V也需要这样变换,通常这些USB口的供电使用电源5Vsb的输出。

种子电源 V12 500瓦包装

    今天我们看到的电源可以直接提供USB的5V输出,在电源屁股后面就直接提供2个USB口,而且电流输出值有2A,比普通USB口的0.5A大了不少。和从前评测顺序不同,我们先来看USB充电的部分。

    先来看看种子电源的USB充电技术

USB充电口

    两个USB口是同一个方向,在接口附近标了输出电流的值:2A,虽然没有更多细节,但我感觉每个口的限流是2A,如果你同时插了2个设备的话,2个口总共的电流输出也是2A。

在电源屁股后面

    即便是1个口1A的电流也大于USB2.0规范的供电,为了充电,又不是为了传输数据,所以没什么大问题,只要别超过电池容量太多就好。

USB充电口内侧模样

    实际上USB口充电用的5V电压是从电源的Standby 5V导出的。这一路输出专门供给开关电源中的待机控制芯片,即便在电脑关闭时Standby电路也在工作。

接口板正面

    由于不是主输出中的5V(主输出中的5V通常可以达到20A以上),所以这一路通常不是很强劲,一般出现的数值是2A-3A之间,很少见超过4A的情况。

    种子电源V12就是充分利用了这一路的输出,在设计时为这一路留出了3A的量,充电时用去2A,其余的量也还是够控制电路工作用的。电脑开机和关机时都不影响这两个USB口给其他设备充电。

    不过我倒是有另外一个主意:在电脑开机后把这两个USB口的供电切换到主输出的5V上,减少Standby的压力,对转换效率提升也有好处,减少发热。

    充电速度对比测试

    我用一种自己常用的充电方式对比用种子电源充电的时间。我经常用普通的USB口给手机充电,华为U8800耗电比较厉害,一天一充是必须的,甚至到了单位就插在USB口上不拔了。

我一般这样充电

用种子电源给手机充电中

充电时间对比

    用种子电源充电时间明显缩短,大约只有用普通USB口充电时间的三分之一,这就是大电流的好处,不过还是要提醒各位玩家不是每个手机电池都适合2A电流充电的,iPad什么的肯定没问题。
种子电源V12 500瓦隆重登场

    言归正传,我们还是从包装盒细致的看起,这颗电源的名字明显借用了大众12缸发动机V12的名字,在包装盒上也明显有发动机的图案,应该是希望借喻电源比较强劲吧,不过强劲不强劲我们看12V的输出。

包装盒背面

    包装盒是位V12系列3个产品印刷的,所以上面有3个电源的功率参数与线材分布情况,一会儿我们细看。

电源的特点(实在不少……)

    这是一个通过了80PLUS铜牌认证的电源,所以转换效率不会低,其他部分比较值得注意的是采用了双滚珠风扇。

电源外观

    电源的外观比较吸引人眼球,机械风格的条纹把电源装饰得像一个能量块。风扇四个角的大头螺丝很有爱。不过线材只有24PIN包裹了尼龙网。

采用12cm风扇下吹方式,风扇罩很独特

算线材1.73公斤,不算沉

功率贴纸

重要参数

    电源的额定功率为500瓦,我从文章开始就避免提它的型号和它包装上硕大发亮的“650”字样,这对用户的迷惑比较大。马上就要进入2012年了,台系、大陆的电源厂商大都不再专门写出一个高过额定个功率100-150的数字在盒子上了,种子也可以改进下。

    电源的5Vsb因为特别设计出2个接口,所以特别加强了一点点,是3A,不然我们看到的就是2.5A。最低输入电压是100V,这是一个80PLUS认证电源应该达到的素质,不分是什么牌。但当我看到12V输出的数值时有点愣,比例很低。如果往下看您也会知道12V输出的元件用的和大部分500瓦电源差不多,应该只是负责标注的人不在意。

只有接主板的24PIN线包裹了尼龙网

线材与接头

    500瓦额定功率线材不多不少,模组化可用可不用,电源提供了1个CPU供电,2个显卡供电,足够当前最费电的单显卡使用。另外还有5个SATA口和3个PATA口,90%以上的用户都能满足需求。最吃长度的CPU线留出60cm,足够各种中塔机箱里走背线,其他线材短一些也在合理范围之内,另外所有供电的线材均采用18AWG规格,符合Intel ATX 12v 2.31中建议的规范。
同功率市售电源排位如何

    为了方便读者看清这颗电源在同瓦数市售电源中性能的排位,我们把2011年测试过的450-500瓦电源拉出来对比,当然你也可以理解为这是横向对比,我们只是为读者提供更好的购买指导而已。在今后的所有单品电源评测中我们也将加入对比的内容。接下来一页是实际测试结果,供更高阶的玩家查看。

    静态电压稳定性部分:

纹波抑制部分:

转换效率部分:

动态负载下电压稳定性部分:

保持时间部分

    因为到现在为止我们只测试了两款电源的保持时间,所以这次不列表来展示,V12在80%负载下只有11.2ms的成绩,满载下不足8ms的表现即便在今后一年的测试中也会垫底

静态、动态负载测试结果

    静态负载测试

    我们来看看种子电源V12 500瓦在静态负载中的表现。转换效率最高达到了88.4%,20%负载点和100%负载点的表现都非常不错,相比其他通过80PLUS铜牌的电源来说有1%-2%的效率优势。

静态测试结果

    12V上的电压稳定性非常不错,5V和3.3V的表现较好,都控制在3%以内,纹波抑制上表现也很不错,满载时12V输出的功率有400瓦,超过了参数标签上的380瓦,不过因为在室温下测试,也说明不了什么具体问题,期待我们的恒温罩能马上到位吧。

    总的来说这颗电源在静态负载下表现很好,没有瘸腿的项目,效率高于其他铜牌电源。

纹波波形

满载下12V纹波

满载下5V纹波

满载下3.3V纹波

    噪音部分表现

    我们评价噪音都直接用耳朵听,给电源加了负载后耳朵逐渐凑近电源,知道听到风声声音为止停住,测量这时耳朵距离风声的距离。由于负载仪就在电源旁边工作,噪音很大,所以通常耳朵需要离电源较近才能听到由电源发出的噪音。

Ruikang 滚珠轴承风扇

    在20%轻载、50%中载和100%负载下耳朵分别需要距离风扇5cm、10cm、21cm时可以听见风扇声,在半载前这颗电源是非常安静的,满载时噪音不大,但离得近还是可以感知到。

    总的来说电源很安静,满载时你基本都在玩儿游戏紧张时,那点噪音不会干扰到你。

    保持时间的表现

    主电容够不够用主要影响保持时间和输出的低频纹波高低,我们从这颗电源开始均测量电源在80%负载和100%负载下的保持时间,其中电源规范中建议的数值是80%负载下超过17ms。

80%负载下11.2毫秒

100%负载下7.6ms

    这颗电源的保持时间真的像包装盒上介绍的,只有8ms,这点离Intel ATX 12V 2.31的规范相差较远。

    动态负载测试

    动态负载的详细参数可以在这里查。在200Hz的动态负载下,波形呈现明显的时间特征,12V上的电流跳变幅度是12.5A。我们测量了负载到来和负载撤销时电压的下冲幅度和上冲幅度。此外我们也大致衡量了电压从负载变化到基本稳定所需的时间。

负载撤销时,电压上冲309mv

负载到来时,电压下冲342mv

    上面2张图是这颗电源在动态负载频率为800Hz时的波形,负载变化导致的电压上冲和下冲分别达到309mv和342mv,这个幅度不算小,电压变化总是越小越好。

恢复时间260us

    这颗电源的反应时间只有不到0.3ms,和大部分双管正激结构的电源相比快了很多,负载变化为1300Hz时还能看到明显的时间特征,再快就反应不过来了,总的来说除了上冲、下冲的幅度有些高外,对电压变化反应非常灵敏。并且没有出现震荡、啸叫从5KHz开始出现,但非常轻微,实际使用中啸叫的概率应该会很低。
电源内部设计、用料简介

    这款电源采用了协发的主动式PFC+CM6805BG控制的双管正激开关+12V肖特基整流,5V和12V共同使用PWM调压,3.3V采用12V降压的DC-DC输出。

电源内部结构

元件列表

市电入口处的EMI滤波

PCB板上的EMI滤波

   EMI部分一共使用了两个X电容,两个共模电感,两对Y电容,一个MOV,一个黑色 热缩管保护的保险管,零线和火线上还套了磁环,地线上也单独套了磁环,可以说这部分做工很到位,为通过各国安规打好了基础。

主电容TF??420V 330uF 105℃

整流桥

    整流桥来自台系的SEP半导体,参数被点胶覆盖看不到,不过安装在散热片上,比较稳妥。

开关部分

    PFC开关用了一枚24A的器件,双管正激的开关是两枚18A的Mos,这在500瓦中非常常见,一次侧部分功率余量合理,是一个正经的500瓦该有的配置。

散热片顶部开花

    电源的散热片在顶部展开,而且分出很多鳍片,由于风扇是12cm下吹式的,所以这样的散热片布局更有利于降低温度。

    5V和12V的输出都采用了两枚30A的肖特基并联的方式,对比参数标签上来看,12V标注为380瓦,合32A,两枚30A的并联留出了合理的余量,5V的余量更大一些,感觉种子在标注12V联合输出时保守了一些。

3.3V输出方式

    3.3V输出的Mos在电源PCB背面,两枚APM2558NU上桥下桥各一枚,60A的电流足够用了,而且导通电阻只有1.6mΩ,这比传统肖特基整流的方式节省很多损耗,不过当前我们的电脑也没有多少从3.3V走的电流。旁边的芯片是控制两个MOS的控制器APW7073。

线材根部箍了金属环套了热缩管,很规矩

    此外这颗电源从主电容到二次侧滤波电容均是一水儿的TF牌,没听说过这家国产品牌。

PCB背部工艺

     背部做工在电源中算不错的,SMT比较整齐,需要覆锡多一些的地方也没有用手工堆,3.3V的DC-DC控制器和PWM控制器也都在背面。

第一个固定点

第二个固定点

第三个固定点

    比较特殊的是主PCB没有用四颗螺丝固定,卡扣+塑料件+点胶+2颗螺丝来固定,这样的方式真是独特
测试总结

    这颗电源在各方面都比较平均,纹波低和比较静音是稍微突出一些的优点,明显的弱势可能就只有价格了,因为从去年夏天开始涌现了非常多的299元450瓦电源,有个别12V输出也高于32A,而这颗500瓦电源的价格比他们高80%。

    测试时这颗电源一直放在我的面前,也就自然而然帮我充了两天电,但我突然想到一件事:如果电脑前的你在用台式机,屁股不离椅子,可以摸到电脑电源交流电总开关的人请举手。

    恐怕不是很多,所以这些USB口势必要配一根USB延长线才够,希望种子之后的V12 USB Power可以补充两根这样的线.

0人已赞

关注我们

泡泡网

手机扫码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