泡泡网显卡频道 PCPOP首页      /      显卡     /      评测    /    正文

开普勒秒杀GCN 新卡皇GTX680首发评测

    今年一月份,在AMD发布HD7970时,我们曾详细的分析过AMD代号为南方群岛的“Graphics Core Next”架构。这是AMD收购ATI之后的近5年来第一次对GPU架构进行“伤筋动骨”的“手术”,而架构调整的核心内容则是为并行计算优化设计,我们发现AMD的GCN架构与NVIDIA的GPU有很多相似之处。

GTX680架构解析:GPU版开普勒三大定律

    当时笔者曾感慨:“在流处理器部分,终于不用费劲的把AMD和NVIDIA GPU架构分开介绍了,因为GCN与SM已经没有本质区别了。剩下的只是缓存容量、流处理器簇的数量、线程调度机制的问题,双方根据实际应用自然会有不同的判断,自家的前后两代产品也会对这些数量和排列组合进行微调。AMD向NVIDIA的架构靠拢,证明了他这么多年来确实是在错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还好浪子回头金不换,这次GCN架构简直就是大跃进!”

    促使AMD做出革命性改进的一大原因,就是从R600开始SIMD(单指令多数据流)VILW(超长指令集)的效率问题,AMD的GPU固然拥有恐怖的浮点运算能力,但很多时候都不能完全发挥出来,由此导致游戏性能和计算性能都要大打折扣。此后的四代产品虽然在R600的基础上修修补补,但始终未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图形与计算那些事 AMD次世代架构解析

AMD承认,从VLIW到GCN是GPU的革命,这次革命NVIDIA几年前就完成了

    NVIDIA的GPU从G80时代开始,其MIMD(多指令多数据流)一直以高效能而著称,但也存在一个让人头疼的问题——GPU流处理器数量较少、浮点运算能力太低,这同样限制了N卡在游戏以及计算方面的实际性能。

    AMD的SIMD架构可以用较少的晶体管造出庞大数量的流处理器、拥有恐怖的理论浮点运算能力;而NVIDIA的MIMD架构必须使用更多的晶体管制造出看似比较少的流处理器,理论浮点运算能力相差很远。双方走的都是极端路线,AMD以数量弥补效率的不足,而NVIDIA以效率弥补数量的劣势。

    7年前从G80和R600开始,NVIDIA和AMD在GPU架构上分道扬镳,这么多年经历了风风雨雨之后,发现极左或极右路线都有各自的局限性,修正主义治标不治本,唯有走中间路线才是正道!不过中间路线也有不同的走法,有些人还是偏左、有些人还是偏右……

0人已赞
第1页:终于来了:NVIDIA新旗舰显卡GTX680第2页:突破1GHz,GTX680参数规格一览第3页:GPU图形架构:改革还是革命?第4页:GPU图形架构的阴阳之争第5页:AMD的方向:SIMD的另一种形式第6页:NVIDIA之路:从MIMD到SIMT第7页:开普勒之架构:流处理器暴增之谜第8页:开普勒之核心:SMX与SM的改动细节第9页:开普勒之频率:CUDA频率不再是双倍第10页:开普勒之显存:频率全面超越对手第11页:开普勒之其它:多形体引擎和缓存设计第12页:开普勒与南方群岛谁更先进?第13页:GPU Boost:让显卡自动超频第14页:新功能:平滑自适应垂直同步第15页:更具效能的抗锯齿技术:FXAA和TXAA第16页:新功能:单卡四屏显示第17页:新加入模块:NVENC解码单元第18页:招牌技术:PhysX物理加速第19页:一睹真容:公版GTX680实拍照片欣赏第20页:做工用料揭秘:GTX680彻底拆解第21页:首批上市显卡曝光:影驰GEFORCE GTX680第22页:首批上市显卡曝光:七彩虹GTX680-GD5 CH版 2048M第23页:首批上市显卡曝光:索泰GTX680-2GD5极速版第24页:首批上市显卡曝光:映众GTX680游戏至尊版第25页:测试平台说明:最顶级发烧配置第26页:基准测试:3DMark/Heaven/石巨人/SubD11第27页:DX9C游戏测试:星际2/街霸4/使命召唤第28页:DX10游戏测试:孤岛危机/孤岛惊魂2第29页:DX11游戏测试:异形/蝙蝠侠/战地3第30页:DX11游戏测试:潜行者/孤岛危机2/文明5第31页:DX11游戏测试:尘埃3/失落星球2/地铁2033第32页:DX11游戏测试:幕府将军2/魔兽世界第33页:温度/功耗测试:性能强却更省电第34页:测试成绩汇总:比HD7970强10%第35页:超频测试:默电可上1150MHz第36页:全文总结:速度最快的显卡诞生

关注我们

泡泡网

手机扫码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