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普勒秒杀GCN 新卡皇GTX680首发评测
今年一月份,在AMD发布HD7970时,我们曾详细的分析过AMD代号为南方群岛的“Graphics Core Next”架构。这是AMD收购ATI之后的近5年来第一次对GPU架构进行“伤筋动骨”的“手术”,而架构调整的核心内容则是为并行计算优化设计,我们发现AMD的GCN架构与NVIDIA的GPU有很多相似之处。
当时笔者曾感慨:“在流处理器部分,终于不用费劲的把AMD和NVIDIA GPU架构分开介绍了,因为GCN与SM已经没有本质区别了。剩下的只是缓存容量、流处理器簇的数量、线程调度机制的问题,双方根据实际应用自然会有不同的判断,自家的前后两代产品也会对这些数量和排列组合进行微调。AMD向NVIDIA的架构靠拢,证明了他这么多年来确实是在错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还好浪子回头金不换,这次GCN架构简直就是大跃进!”
促使AMD做出革命性改进的一大原因,就是从R600开始SIMD(单指令多数据流)VILW(超长指令集)的效率问题,AMD的GPU固然拥有恐怖的浮点运算能力,但很多时候都不能完全发挥出来,由此导致游戏性能和计算性能都要大打折扣。此后的四代产品虽然在R600的基础上修修补补,但始终未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AMD承认,从VLIW到GCN是GPU的革命,这次革命NVIDIA几年前就完成了
NVIDIA的GPU从G80时代开始,其MIMD(多指令多数据流)一直以高效能而著称,但也存在一个让人头疼的问题——GPU流处理器数量较少、浮点运算能力太低,这同样限制了N卡在游戏以及计算方面的实际性能。
AMD的SIMD架构可以用较少的晶体管造出庞大数量的流处理器、拥有恐怖的理论浮点运算能力;而NVIDIA的MIMD架构必须使用更多的晶体管制造出看似比较少的流处理器,理论浮点运算能力相差很远。双方走的都是极端路线,AMD以数量弥补效率的不足,而NVIDIA以效率弥补数量的劣势。
7年前从G80和R600开始,NVIDIA和AMD在GPU架构上分道扬镳,这么多年经历了风风雨雨之后,发现极左或极右路线都有各自的局限性,修正主义治标不治本,唯有走中间路线才是正道!不过中间路线也有不同的走法,有些人还是偏左、有些人还是偏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