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实战记录 金士顿SSD试用体验分享
泡泡网固态硬盘SSD频道3月24日 前段时间在本网站进行的金士顿SSDNow V+200 SSD试用活动已经接近尾声(活动内容),五位试用网友也已经发出了他们的试用感受,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来关注一下几位试用网友的试用体验吧。
网友12stockton的入手/体验/总结分享
首先感谢泡泡网和金士顿组织此次试用活动,并且也感谢各位管理员给了Stockton一个宝贵的试用名额。说出来不怕大家笑话,作为一个10余年经验的老DIYer,这是第一次使用传说中的SSD,所以真的非常激动。今后几天就请跟随Stockton一起来体验一下金士顿V+200 90G固态硬盘的魅力吧。
缴纳押金后的第二天就收到了包裹。
虽然固态硬盘有超强抗震的优点,但是面对现在的暴力快递还是得小心。感谢泡泡网工作人员的细心包装。
包装盒的蓝色与金士顿HyperX系列常用的蓝色一样,很远就能识别出是金士顿的产品。
拿到产品后Stockton迫不及待的回家进行拍照,下面就一起来分享一下金士顿V+200 90G固态硬盘的靓照吧。
除去外包装,里面采用了再生纸制造的包装盒,看上去就像是一个大饭盒。
附件非常的齐全,包括移动硬盘盒,SATA3.0数据线、大四针转SATA电源线、USB数据线各一根,2.5“转3.5”托架一副,螺丝8颗,以及一张驱动光盘。要注意的是上硬盘的四颗螺丝和上硬盘架的四颗要注意区分。稍微遗憾的是硬盘盒采用的是USB2.0接口,与SSD的传输率差距较大。另外可能由于人品问题,我收到的驱动光盘背后有一条裂纹以至于完全无法读取,安装手册和磁盘备份软件不能使用,有点小悲剧。不过这并不能影响我第一次使用SSD的激动心情!
把镜头拉近一点,V+200的外观和之前的SSDNow系列基本一样,灰色磨砂外壳体现出金士顿一贯稳重的风格。
背面也没有机械硬盘那样的裸露电路板。(这不是废话么,嘿嘿!!!)
采用了SATA3.0接口,左边的跳线应该是切换到SATA1.0标准以提高在老平台上兼容性用的,一般情况下不需要短接。
背面其中一个螺丝孔被覆盖了质保标签。金士顿为这款产品提供了3年的质保,我们可以放心使用,不用太过于担心闪存芯片的寿命。
为了方便顾客的特殊需求,金士顿V+200 90G固态硬盘套装包含了一个移动硬盘盒,可惜的是由于仅采用了USB2.0接口,完全不能发挥SSD的威力,不过临时救急什么的倒是挺方便。要注意的是,由于是转为SSD设计的硬盘盒,所以里面没有特殊的防震保护措施,如果想要拿去装HDD得小心!!!
在USB接口旁边有读写指示灯。
套装中的另一个实用配件就是2.5“转3.5“支架了。通过它,我们可以方便的把金士顿V+200装入机箱的硬盘位,并且这个支架设计的非常灵活,可以根据需要调整硬盘的前后位置,无论是使用直头还是弯头SATA数据线都能非常容易的进行安装。另外这套支架支持同时安装两块SSD,非常的节约空间。只是另外一块SSD让Stockton去哪里找呢,嘿嘿!!!
好了,外观赏析就到这里吧,接下来是具体的测试成绩。
一、金士顿V+200 90G拆解分析:
为了更好的了解这款产品,我们必须知道他的构成,鉴于不便拆解产品,所以只能借用泡泡评测的两幅图片一用,其他图片和资料整理自SandForce官网。
首先,作为SSD的大脑--主控芯片,它决定了一款SSD产品的绝大部分特性及基本的性能发挥。所以我们就先来看看金士顿V+200系列所采用的主控芯片。
金士顿V+200系列采用了非常流行的第二代SandForce主控SF-2281VB1,提供SATA 6Gb接口、8通道以及20000的持续IOPS。
从下面这张图片看出DuraClass技术是SF-2200系列的重点。那我们就首先来了解一下什么叫做DuraClass Technology。
按照SandForce的介绍,DuraClass技术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 DuraWrite技术:它通过独特的实时压缩/解压缩技术,减少实际写入闪存的数据量,从而减少写入放大,以此提高闪存芯片的寿命。SandForce宣称其主控写入放大为0.5倍。同样的由于写入的数据被压缩,实际上也变相的提高了写入速度,可谓一举两得。
2. 智能区块管理及平均磨损算法:这个不用多解释,每个主控都有,只是算法不同。当然值得一提的是,相对其他主控采用的静态磨损算法来说,SandForce的智能动态磨损平衡算法效果更好。
3. 智能垃圾回收:个人觉得这就是支持Trim指令,只是换了个名字而已。
4. 先进读写管理技术:防止在连续的读写周期中出现错误的、无谓的写入。
5. 增强型的ECC校验功能及RAISE技术:ECC&RAISE则是类似于RAID5的功效,是一个独立的冗余数组结构。如同组建RAID5需要至少三块硬盘一样,采用SandForce主控的固态硬盘都划分出一段OP(Over Provisioning)预留空间用于RAISE和磨损平衡等机制。这就是为什么采用SandForce主控的产品一般都会有一块保留空间的原因。具体到这款金士顿V+200 90G固态硬盘上,我们很容易推算出它拥有6GB的保留空间供平均磨损和RAISE技术使用。
前面几项技术大家应该比较熟悉了,只是最后的这个RAISE似乎都不太了解。Stockton查阅了一些资料,现在就和大家分享一下。
按照Sandforce的说法,新一代的SSD主控芯片不仅搭载的更高级别的ECC校验以提高纠错能力,并且利用创新的RAISE技术尽量减少那些不可纠正的数据的出现。这两种技术的结合让不可纠正的数据出现的概率降到的10的负29次方,大概只有其他主控方案的一百万的四次方之一(比较绕口。。。。。其实我自己也糊涂了,嘿嘿)。
那什么叫RAISE呢,其实这是Redundant Array of Independent Silicon Elements的缩写,直译过来就是独立硅器件上的冗余阵列。这个技术把写入的数据分配到多个区域进行有冗余的存贮,类似于用硬盘组建RAID5,只是这个技术是在一块SSD内部的不同FLASH芯片的不同区块上实施了阵列操作。总之,采用了SandForce的这个独门绝技之后整个SSD的数据失效率从12%降到了0.13%。可以说真的非常安全可靠。
说完了主控芯片,我们再来看看金士顿V+200 90G的闪存芯片。通过泡泡网评测的拆解知道,这款SSD使用的是Intel的颗粒,P/E值为3000,也就是写入次数为3000,看似这个值比较小,远比不上SLC的上万次,不过在强大的SandForce主控的帮助下,可靠性还是可以保证的。并且金士顿也为这款产品提供了3年的质保,我们大可不必为其寿命担心。另外出于产品定位的考虑,并没有采用性能更好的同步颗粒,当然了,对于Stockton这种第一次使用SSD的用户来说同步异步已经不重要了。
下面正式进入测试环节,首先说一下测试平台:
二、基准性能测试:
Windows7体验指数
PCMark Vantage磁盘性能测试
AS SSD传输率测试
AS SSD文件拷贝测试
ATTO Disk Benchmark传输率测试
Crystal Disk Mark传输率测试
HD Tune传输率测试:
不知道什么原因,开头的一段曲线有点异常,可能是因为系统装在这个盘上的原因吧。
HD Tune随即读取测试
从上面的成绩可以看出,由于定位于入门级产品,并且使用了异步闪存颗粒,金士顿V+200 90G的成绩并不是非常的亮眼。但是考虑到对使用体验影响最大的参数---IOPS以及模拟真实使用情况的PCMark Vantage磁盘测试,金士顿V+200 90G比我之前使用的系统盘西数6400AAKS要强出太多太多了。(6400AAKS的具体成绩请看下图)
三、实际应用测试:
上面的理论测试数据对于普通玩家来说其实是枯燥无味的。只有在真正的使用环境中才能检验出到底SSD比HDD快多少。接下来的实际体验中我将会对比系统开机时间和几款游戏的加载速度。为了创造一个相对公平的对比数据,无论是在SSD还是HDD上运行一次程序后都重新启动一次系统。有一点要注意的是,由于HDD用的是使用了很久的32bit系统,而SSD是新装的64bit系统,所以该项仅供参考,具体差距没有直接对比的意义。
(单位:秒)
可以看到,除了尘埃3的载入之外(我也觉得很奇怪,但是测了好几次,确实如此),SSD都比HDD要快很多。当然还有些东西是不好用数据来衡量的,比如说噪音,HDD在开机的时候伴随着硬盘灯的闪烁,咯吱咯吱的声音真是伴随了我的整个DIY的生涯,并且由于Windows7具备Prefetch技术,在开机完成之后还会再狂读一阵,恼人得很。换成SSD后,整个启动的过程又静又快。再比如启动浏览器、qq以及迅雷这种软件,虽然本身体积不大,但是由于要读取许多零散的数据,所以使用HDD启动的时候速度非常慢,把这些程序挪到金士顿V+200上面,双击后基本达到“秒开”的效果,整个系统的流畅性非常的好。
四、本章小结
通过此次的测试,Stockton感受到了金士顿V+200 90G固态硬盘强大的性能,并且这个“强大”不仅仅是体现在测试数据上的,在实际的使用中,我们能明显感觉到它和普通硬盘的差距,同时在很大程度上也消灭了那恼人得咯咯声。当然如果就这样结束试用显然还没有挖掘出金士顿V+200的全部潜力。接下里Stockton将会和大家分享一种利用部分内存及SSD空间给系统二次加速的方法。
通过一个多星期的使用,Stockton充分感受到了SSD带来的快感。在流畅且安静的环境中使用电脑真的是一件非常舒心的事情。
另外,尽管最近HDD一直在降价,但是经过涨价这半年多来的追赶,SSD的价格已经不再高高在上,像我这样的普通玩家也能承受了得起了。而业界也普遍预测,在今年之内SSD将达到1$/GB的心里价位。但是我觉得按照现在各大芯片厂的产能都已经从3Xnm转到2X纳米甚至听说19nm的芯片都快量产了,加上主控芯片成本的降低,我在这里大胆的预言一下,今年年底120G固态硬盘的价格会在800元之内(记得05年7月底我购买的一块120HDD的价格是750元)。相信到那个时候,60G-120G容量的SSD飞入普通用户的机箱当做系统盘将不再奢侈。另外到明年年中,伴随着也许是第三代超极本上市,市面上大部分的笔记本都将标配中等容量的SSD。
活动的最后按照惯例,再次感谢泡泡网和金士顿组织此次SSD试用活动,让Stockton能提前很久(至少在今年上半年本是没有购买SSD的计划的)享受到固态硬盘的快捷、安静和稳定。同时也祝泡泡论坛越来越火,祝金士顿公司再接再厉,继续为玩家提供高效、稳定、超值的存储系统。
12stockton微博地址http://weibo.com/u/1903864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