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MD王启尚专访:从异构设计到市场考验
泡泡网CPU频道6月21日 2012年6月19日,AMD新一代APU产品在北京正式发布,即将全面进入中国市场。发布会后,AMD产品研发部晶片设计全球副总裁王启尚(David Wang)、AMD大中华区计算产品部产品市场总监唐志德(Thomas Tong)接受了多家媒体的联合专访。
王启尚在AMD负责管理桌面平台及笔记本平台的硬件开发,Radeon GPU、Fusion APU、Opteron CPU等众多产品的设计都出自王启尚带领的优秀团队。他手下拥有两千人的工程团队,分布在四个国家的七个芯片设计中心,业务涵盖前端逻辑设计及验证、芯片整合、实体设计、计划管理、后硅验证等等,从概念设定一直到产品部署都属于王启尚的职责范围。
王启尚原为ATI 2000年所收购的ArtX团队中的一员。在ArtX就职期间,他曾负责任天堂Game Cube游戏系统计划。他还曾经在美国硅图公司(SGI, Silicon Graphics)、艾萨华科技(LSI Logic)担任过多项技术及设计管理职务。
王启尚先后获得国立台湾交通大学控制工程学系学士学位,及美国华盛顿大学电子工程硕士学位。
以下是专访摘要:
媒体:AMD一直在推动异构计算,跟很多厂商有合作,这是未来的一个趋势。明年还会有第三代APU出来,实现真正的内存共享,对开发者来讲、对性能来讲都是很好的帮助。您是做硬件开发的,能描述一下在这个过程中的一些挑战吗?
王启尚:我们跟很多家合作伙伴一起推动异构架构,这跟我们AMD的理念是非常契合的。我们希望有一个标准的架构,和标准的编程。不管是用x86,还是用ARM等其他的,只要能够用到异构架构,符合这个标准系统架构的话,程序就能在这个架构上加速。我们希望有更多的开发商能够在这样公开、开放的架构上做应用开发,谁做的好谁就赢,这是非常公平的。
至于说开发过程中的一些故事,我想CPU和GPU是很不一样的东西。CPU像开跑车,跑得很快,但一次最多坐三四个人。GPU像什么呢?像大客车,一次可以载四五十人,能把更多人送到终点,相当于可以很多事情一次性做完。这两种很不一样的交通工具,怎么样能够很完美的结合在一起?这就是我刚才讲到的AMD的策略,把这两个世界上尖端的科技用一种很好的方式整合起来。这个整合的过程是很困难的。首先,GPU原来是设计用来做游戏的,怎么样让它有通用运算功能?这是第一个难的地方,因为你让GPU做通用运算的话,游戏效率就会受到影响而减低。怎么在通用运算和游戏效率上做最完美的互补和平衡?这是很不容易的。
第二个,当你把这两个东西放在同一个芯片上的时候,怎么让CPU和GPU互相沟通?这是很不容易的,需要在CPU、GPU设计上做一些很复杂的改动,比如缓存的一致性。CPU、GPU各有自己的缓存,而且设计和工作方式完全不同,如何让它们达成一致性?这就是刚才说的完全共享内存寻址。这样的一个异构系统架构是非常大的突破,在开发过程中我们要做很多思考,比如说说该怎么去做?要做到什么样的平衡?性能和功能如何协调?
媒体:针对APU应用程序上的优化,AMD到目前都做了哪些工作?如果开发商在开发的时候遇到一些问题,有没有具体的案例说AMD是如何帮助他们解决的?未来AMD有没有一些鼓励APU应用开发的措施分享一下?
王启尚:我们AMD内部有一个专门的团队,跟软件开发商来合作,提供技术上的支持,甚至可以提供基金方面的支持,任何厂商有什么想法可以跟AMD申请协助。你可以看到,我们今天强调了,目前已经有100多款应用软件能够用APU加速了。我想每一个应用软件的背后都有一个小故事。
OpenCL越来越成熟,再加上我们的异构系统越来越成熟,未来用APU做编程跟CPU做编程就没有太大的差别了,所以异构架构除了公开以外,还能大幅简化程序员编程上的困难,让他们做他们想做的事,而不是花很多时间去思考哪些工作要给CPU做、哪些工作要给GPU做,他们不用去伤这个脑筋。当我们的架构越来越成熟,到明年后年的时候,愿意为APU做编程的人会越来越多。
媒体:新老两代APU都支持双显卡交火技术,那么新一代有什么进步?另外,提供这种双显卡技术的产品,对高端显卡平台的销售可能会产生冲击,对此有什么看法?
王启尚:我想除了在软件上面更成熟以外,其中一个进步是APU里面放的GPU功能越来越强大。你也知道,这种交火功能,内置和外置的GPU性能越接近,效果就越好。现在的APU里面的GPU可以达到中端独立显卡的水平,双显卡交火效率也会更高。
第二个问题,我想有的厂商愿意用最高端的APU,但是不加独立显卡,同时还有很多厂商,希望用A4、A6级别的APU配上独立显卡,这些设计的应用范围是不一样的,可以给消费者不同的性能选择。是否外接独立显卡不是技术上的问题,而是市场和应用上的,以及如何让我们跟合作厂商赚最多钱的问题。我们提供所有的解决方案,合作伙伴要什么我们就给提供什么。
唐志德:我补充一点。在笔记本上面,由于散热和空间局限,很多厂商不可能放太高端的独立显卡进去,因为耗电量太高了,电池使用时间会非常短。APU双显卡几乎可以把性能提高最多80%左右,不会牺牲电池续航时间,也不需要牺牲轻薄度,就能达到高端显卡的效果。这一点你会看到,今天所有的厂商在主流产品里都会有双显卡搭配,消费者也会喜欢这样的搭配。
媒体:在欧美很多国家,网络环境和国内有很大区别,网站比较干净一些,国内的则充斥着Flash,低配置电脑会很困难。AMD针对中国区有没有一些特殊的产品建议呢?
唐志德:我们有E系列APU产品,其实在国内也卖得非常火热,在在国内的知名度和接受度是非常好的。E系列已经占据整个笔记本市场8%到9%左右的份额,而且只用了一年时间就取得了这样的成绩。Intel Atom曾经炒得火热,但在顶峰时期也是差不多这样。
笔记本市场上有一个很重要的价位,那就是三千块钱以下,加上独显的话三千二左右,它们占据了我们笔记本市场很大的比例。在性价比这个部分,是没有其他产品可以跟E系列APU抗衡的。今天我们也同时发布第二代E系列产品,通过对显示性能提升,以及平台周边配置的增强,包括支持USB 3.0等等,相信未来E系列产品在三千到三千五百元人民币价位的笔记本上会是有很大份量的。
媒体:关于异构计算,如果大家都有一个统一的标准的话,这个事或许就能成。AMD怎么看待这个问题?大家都会朝统一一个方向去走吗?
王启尚:一个开放的架构是非常重要的。OpenCL是个公开标准的编程方式,但是每家的架构不一样,所以我们做了异构系统架构基金会(HAS Foundation)。它并不是让每一家都做同样的事情,而是设定了一个架构,来规范GPU和CPU怎么沟通。硬件上怎么去设计是你的事,要放多少个GPU和CPU核心,是同构还是异构,这些都没有关系。AMD希望在架构上面能够统一,因为架构不统一的话,做编程的人、做软件的开发商会很头疼,也不愿意花钱来做软件开发。HSA基金会这个组织,还有ARM、Imagination、德州仪器、联发科等很多厂商加入,他们的软件不比我们少,但是为什么要加入我们AMD推广异构系统架构?是同样的道理。
媒体:随着HSA架构和APU的推进,今后编程可能不比考虑在CPU、GPU之间选择,而是在后台自动分配给合适的部分来执行。以目前的态势看,肯定会朝这个方向走吗?您认为要达成比较理想的状态大概需要多长的时间?
王启尚:我们当然要往这个方向走。这并不是我们自己唯一的愿景,这么多厂商跟我们都有同样的愿景,我们也非常欢迎Intel加入我们的行列,用最公平的方式来竞争。我觉得这是一个正确的方向,而且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目前我们已经有100多个应用程序用到了APU的加速。至于要花多少年,真的很难去预测。但是我可以想象,从架构到产品,完整的产品出来至少需要两三年,然后在市面上让更多的软件开发商针对产品做开发,至少又需要一两年时间,而且新的架构要开花结果,几百个程序是少不了的。如果真的要达成成千上万应用的规模的话,至少需要四五年时间。
媒体:现在新一代APU发布了,和上一代APU在市场上的切换会是怎样的?是垂直直接取代呢,还是比较长时间的并存?
唐志德:我们会看到有一个短暂的并存。我们新的产品也需要时间,所以在一两个季度里,会看到我们从老的平台切换到新的平台。
媒体:台式机产品线是什么样的?
唐志德:OEM厂商马上就有基于第二代APU的产品出来。渠道部分和DIY市场会再往后一点,具体时间应该在第四季度左右,今年年底以前。
媒体:我们的读者基本是很普通的消费者和用户,从发布APU开始就问一个问题,性能到底如何?他们必然有一个参照物,比如说Intel。我代替用户问一个很直接的问题,新一代的Trinity相当于Intel什么级别的产品?这是最直接传达给普通用户的信息,谢谢。
唐志德:从我们市场部的看法,现在很多时候的产品对位都不是AMD或者Intel说了算的,要看最终产品在市场上的定价。今天的市场上,我们E系列产品的价格大概跟友商的奔腾系列产品是相当的,A6和i3、A8和i5的价格处于一个级别。这是我们在市场上看到的很多笔记本的定价。
王启尚:大部分用户看的是传统的性价比。AMD在推生态系统,一旦启动AMD加速,性能就要比单纯的CPU好很多。光看CPU,Intel要强很多,光看GPU的话,AMD又要强很多,现在我们两个都得看,CPU加GPU,那又怎么样呢?我们希望推广的理念是APU最后会完全取代CPU。APU的架构,不管是GPU加速部分也好,还是CPU跟GPU怎样完美整合在一起也好,这是我们的强项,能够把GPU的运算能力叠加在CPU上面,不会出现1+1小于1的状况。APU在扩展生态系统上面做了很大努力,我们希望带给消费者最终最好的体验。
你知道为什么苹果电脑做得那么好?苹果从第一天开始,他们得整个操作系统就开始用GPU做加速了,所以效果非常华丽又很流畅。
媒体:一年前Intel推超极本的时候定义不明确,初期的时候很多厂商有排斥,后来每个厂商都按照自己的理解去做,导致消费者有一个困惑,同样买的都是叫超极本,为什么你有的东西我没有?这次AMD推出超轻薄笔记本,是否会在规格还有参数上做比较严格的定义?我听说AMD可能要把更多的自由权下方给ADM厂商,那如何解决消费者的困惑?
王启尚:从这个技术层面来讲,AMD提供的是完整的解决方案,我们可以支持超轻薄到传统主流的笔记本。至于说怎么样去定义规格的问题,基本上AMD还是比较开放的架构。我们总是觉得,这些系统方面的问题最好由我们的伙伴来做,不管是外壳还是电池。我们要做的就是在APU里面怎样把功耗降到最低,从硬件和软件的方式把功耗降到最低。我们把元件做好,让合作厂商最后根据市场来做最后的决定,这是我们的做法。
我们的想法是,引导创新不只是一家公司的事情,因为我们人力物力有限,我们自己在行的东西是芯片、系统和软件的设计。这样的合作型创新是我们的一种做法,可以给合作伙伴最高的灵活度,让他们决定什么样得价位、功能、效果。其实OEM厂商也没有办法决定价格,最终决定得还是是消费者。
至于说超薄本和传统的笔记本怎么样去区隔?这个对我来讲不是那么大的问题,因为它们是连续的东西,关键在于消费者愿意用多少钱来买什么样的体验。我觉得这是连续的光谱,合作伙伴需要在这个光谱中找好自己的定位。
唐志德:所有得消费品都不是千篇一律的,即便今天的家电、彩电,你跑到国美、苏宁看看,不会有两台长得一模一样的。你要相信,消费者他们都是很聪明的,他们知道哪些产品是他们喜欢的,按自己的需要寻找最适合的产品。我们把我们最终产品的定义交到我们合作伙伴手上,因为他们最了解他的客户。过去二十年,AMD一直为客户提供创新的理念。
媒体:现在半导体工艺难度是越来越大了,直接导致了AMD受到一些影响,王总对半导体工艺有什么看法?包括和台积电、GlobalFoundries得合作怎么样?另外,APU明年会集成ARM IP,但仅限于TrustZone安全模块,未来AMD会不会使用更多的ARM IP?
王启尚:刚才你提到的厂商,我们都会与其保持良好的合作。ARM方面暂时只有TrustZone。
媒体:这一代APU和上一代APU在架构上是有一些改变的,在做第一代产品的时候有没有考虑过这种升级?未来还会有第三和第四代产品,又会有什么变化?
王启尚:这一代APU和上一代不管在性能方面,还是在功能上面,都有很大的提升,生态系统上也有更多的支持。我们每年都要推出新的产品,总没有办法把好几年想做的所有事情都一起放进去,要一步步来。未来得APU在异构架构上每一代会做改进,CPU性能会继续提升,GPU也有比较大的架构,会用GCN。
媒体:我们媒体经常跟用户谈性能怎么样,但是对于很多性能问题,用户是不了解的,或者对一些功能不了解。Intel就很聪明,从我们的角度看到的很专业的东西,Intel把它转换成实质的东西,比如超极本就让别人知道这个本子性能强,又很薄。现在AMD也有这样的产品,可能性能上还更强,但对用户来说很难去理解的。最后会不会形成和用户之间的障碍,因为他们一直都接受不了这个概念。
王启尚:如果用户一直没有办法接受这个概念的话,我们要全部回家了。如果他们没有办法接受,我们没有办法在应用软件上让使用者真正体会到差别,那就是我们失败的地方了。
媒体:之前用AMD APU的产品,价格都不算很高,定位在主流或者低端。新的APU上来后,是不是还要坚持性价比或者中低端的定价范围?
唐志德:性价比本质不是坏事。很多时候,大家会说性价比好就代表它便宜,我觉得不一定。我们得A8产品在四五千块钱左右,绝对值也不算便宜,但是性能在同样价位的产品里面是很好的,因此性价比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