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帅富专机 Strike X ST全塔机箱评测
泡泡网机箱频道7月25日 继前不久的魔蝎之后,Aerocool再度打造了一个庞然大物,而且比魔蝎更加健硕。Strike X ST出自他们电竞系列,拥有极为夸张的各种优异配置。面对这款机箱,各种配置问题都不复存在,唯一要注意的就是你家里有没有合适的地方去摆放。
本篇配置优势:侧板9风扇位、10槽、双电源位
还没看到机箱我就知道Strike X ST会是个庞然大物,它的包装箱大致与175cm左右的人腿高度持平,于是小编赶快进去Aerocool官网查看一下官方参数。635×230×700mm,对于一个机箱来说它绝对是个庞然大物了,超大空间意味着内部能够兼容更多的发烧硬件,同时安装硬件也更省事,不会受到空间的制约。
机箱外观
Strike X ST隶属于Aerocool的Strike X系列,该系列主打电竞主题,极具质感的黑色框架下以难掩热情的红色冲孔网来装饰,低调与张扬兼具。Strike X ST是那种比较大气的机箱,外观线条略粗,有一些工业感。
左侧板
这个大侧透会让气流血脉喷张起来,几乎整个主板区域都是侧透,其上减震垫星罗密布,各位看着可能会有点混乱。事实上,这块区域一共分布了9颗12厘米风扇的安装位,另外一大圈12厘米减震钉的内部也有大尺寸风扇的安装位,从而照顾玩家们不同的安装需要。
大量风扇位的好处就不用说了,基本上安装了风扇后这里能够直吹主板上的每一个角落,散热效果自然不会差。另外可以看到机箱的右侧板也是提供了一个风扇位,位于CPU背板处,可以加快废热的排放。
机箱的前面板除光驱挡板和进气孔外就是装饰性元素了,而背面则是复杂很多。这款机箱不仅具有彪悍的10个扩展槽位,双电源安装位以及7个水冷孔也是难得一见,不用问它够不够高端,背面的结构已经说明了一切。
关于双电源位,如果大家是使用水冷散热,这个设计会实用一些,上置电源可以防止漏液后烧毁电源,当然各位上水之前还是要测试一遍的,毕竟还有板卡呢。
本篇配置优势:双U3+热插拔硬盘位、顶盖底部各可装3颗风扇
面对这么一个庞然大物,我们需要一个大房子和一张大桌子,当然即便如此各位应该也不会把它摆在桌面上,因此Strike X ST的接口都分布在机箱顶盖上。除了接口,顶盖便是风扇位了,全方位的散热是这款高端游戏机箱的一大特色。
机箱顶盖
接口处细节
配置方面,Strike X ST的顶部接口非常全面,它提供了双内置19pin针脚USB3.0、两个USB2.0以及一组音频接口接口。另外机箱提供了三路独立风扇调速功能,各位可以根据需求快捷的调节风扇转速,夜深人静时相比谁都不想收到噪音的影响,轻轻一拧旋钮将转速降至最低即可。调速器后方还有一个热插拔硬盘位,自己硬盘多或是经常与好友交换数据的话将会非常方便。
拆下顶盖后的内部
顶盖的后方是双20/三12、14厘米的风扇安装位,出厂时预置了一颗20厘米风扇,足以帮助CPU区域及时的排热。面对360冷排兼容的支持,各位水冷用户动心了吗?
机箱底部
机箱的底部Strike X ST提供三颗12厘米风扇的安装能力,如果使用上置电源模式才能让这里固定360冷排,否则要视电源长度减少风扇安装的数量。可以看到底部还有很多密密麻麻的小孔,这并不是固定SSD所用,Strike X ST提供了四个轮子可以安装到底部,这样在移动机箱时会更加的便利。
本篇配置优势:兼容HPTX主板、10显卡位、10扩展槽之前提过Strike X ST尺寸为,635×230×700mm,看到主板托盘上那些钉柱孔就能知道它有多彪悍了,机箱最大可以安装HPTX主板,依旧不用为兼容性担心。
内部结构
托盘背面
Strike X ST的结构很好了解,各方面布局明确,中后方托盘上没有障碍物阻挡安装,会大大便利装机的过程。另外能够看到机箱的托盘走线孔很多,不多对主流ATX主板的优化并不明显,如果是大型主板,走线的效果要明显优于普通ATX/M-ATX主板。
光驱仓
彪悍的硬盘位
635mm的高度让Strike X ST有很多的空间来规划驱动仓,而且4个光驱仓基本也是主流的配置数量,剩余的空间全部用以配置硬盘位,这让Strike X ST一同可以容纳10颗2.5/3.5寸硬盘,扩展性能依旧是可以用彪悍来形容。尽管机箱的硬盘仓很多,不过从图片来看仓位间的间距比较合理,能够保证前置风扇吹透从而用于组建机箱风道。
CPU区域的散热配置
机箱的顶盖和背部各配置了20和14厘米风扇,半透明红色扇叶可以反射LED的灯光,幽红色的效果与机箱配色十分融洽。从风扇的尺寸上也能体现出机箱的尺寸,这两者都是一般中塔产品所难见的尺寸。
10槽
Strike X ST的PCI区域提供了10个扩展槽,挡板均可重复拆卸,有辅助散热的开孔设计,手拧螺丝固定也很方便,配置非常到位。这里的4路显卡位尺寸为430mm,兼容性没有难度,难的是谁钱包能满足这么强大的扩展能力。
上置电源位
下置电源位
下置电源位的安装面和底部均有减震设计,配合超长的千瓦以上级别电源也能很好的吸附震动减小噪音,另外可以看到电源位的防尘配置也很到位。
本篇配置优势:21颗风扇、3组独立调速,15个风扇供电接口
从之前的配置来看,这是一款具备双U3、10硬盘、10扩展槽、支持HPTX主板的超强发烧机箱,当然其优势不仅限于此。Strike X ST最多提供了21颗风扇的安装能力,远超普通机箱数倍,下面我们来扫描一下它的散热配置吧。
外部机箱风扇位
看了上面的图之后怎么数也是19颗风扇,官方参数骗人?别急,咱们往下看。
内部还有两颗
最后的两颗就隐藏在内部硬盘仓的侧壁,这两颗风扇距离显卡更近,因此理论上对机箱内部的作用会比较明显,不过这两颗风扇位的配置远没有外部风扇主流,因此可以作为最后的升级考虑,尽可能的还是优先照顾前后、以及侧面风扇。
内部的风扇供电模块
如此彪悍的风扇配置往往并不会带来便利,因为3pin接口不够用将困扰极为各位。考虑到这个因素,Strike X ST在主板托盘的顶部和底部各配置了三组风扇调速用接口,每一组都拥有5颗风扇接驳能力以及一个共用风扇调速旋钮的配置,我们能够控制机箱内15颗风扇的转速!
上图为Aerocool官方制作的Strike X ST风道图,可以看到无论机箱哪个角落几乎都能被风扇所照顾到,这便是立体散热的好处,所有硬件都不会被遗忘。出厂默认配置下,机箱提供了前置以及底部的20厘米风扇以及一颗14厘米背部风扇,如果还想升级,可以考虑下侧板偏下部分的显卡位风扇,基本上这几处就足以满足散热使用了。
本篇配置优势:14kg、0.9mm板材、彪悍内部空间
把这个大机箱放到电子称上的动作有些危险,一方面因为接触面小会有机箱跌落的风险,另一方面这个大家伙也在挑战者电子称的读数上限,好在最终一切顺利。
14.22kg
侧板2.34kg
经过测量显示,机箱的净重为14.22kg,无论各位对用料有多么重视,看到这个数字应该也会满足了,再多的重量只是堆料并难为我们的手臂。测试时拆下侧板的一霎那感觉这家伙也很沉,上称一看才发现已经有半个入门中塔机箱那么沉了,有料。
板材厚度测量
Strike X ST的板材厚度在0.85到1mm之间,绝大部分板材在0.9mm,因为尺寸巨大,所以在厚度方面要明显超越入门机箱才能带来更加坚固的表现。
显卡位
散热器空间
机箱扩展槽到硬盘笼的空间大致为425mm,这个数字的意义就是能够完美放下任何你买得起的显卡。另外散热器方面钉柱到侧板距离为195mm,Aerocool官方给出的散热器兼容性只比这个低了2mm,应该是还算入了侧板凸起空间。当然无论如何这么大的空间也意味着超强的兼容性,依旧不用考虑硬件兼容问题。
背部走线空间
Aerocool Strike X ST并没有才是时下非常流行的右侧板凸起设计,原因便是它不需要这个的结构去扩展空间,托盘到侧板3厘米的表现就是实力的象征,搭配这款机箱会让走线玩的更加从容。
装机体验上大空间带来的便携不言而喻,从顶部散热器上方的剩余空间就能体现,各位丝毫不用为更换散热器、接处理器供电接口等问题困扰,超大空间为厚重的冷排提供了施展舞台。
CPU散热器上方的空间
主板旁剩余空间很大
说完优势再来看看不足,机箱出厂时把钉柱固定在了E-ATX和HPTX主板位,且附件包中没有其他钉柱了,作为一个ATX主板用户,我需要把用不到的三颗钉柱从其他孔位拆下才能固定好主板,这是不便因素之一。另一个问题就是机箱没有配置锁定柱的小工具,徒手将这些钉柱取下基本不可能,所以各位没有钉柱锁的玩家们准备动钳子吧。(文章发布后Aerocool方面解释了这个原因,他们送测样品时忘记放钉柱附件包,实际量产中不会有这种情况,安装起来会方面多了。)
散热器上方空间
放个风扇还有富余
CPU散热器空间方面,我们测试时使用的是九州风神大霜塔散热器,高度159mm,即便上面落了一颗25mm厚风扇也只是刚刚到侧板平面,这样的空间表现非常出色,不用为买来的散热器无法兼容而担心。
显卡位空间
测试时我们使用的670比较短,刚刚和主板持平,想要填满整个430mm超长显卡位完全不可能,所以这里也不用担心兼容问题。
背板合理
装机完成
硬盘安装
硬盘的安装需要使用螺丝刀,所以它并不是免工具了。而且机箱附送的螺丝柱较粗,侧面无法固定,从减震钉的位置来看,官方推荐的应该也是从底部固定硬盘。
按照配置来看Strike X ST的散热是一个绝对强项,评测体验时自然是不能少了温度测试部分。为了反映机箱的散热性能,我们通过与裸测平台对比来考量Strike X ST的散热性能。测试平台配置为OC 4.4GHz的i5 2500K(电压主板自动调节)、技嘉P67A-UD3R主板、金士顿DDR3 1333 2G内存×2、七彩虹670-GD5 CH版 2048M显卡(公版外排涡轮扇)、希捷160GB硬盘。此外散热器以及电源分别为九州风神大霜塔以及安耐美白金冰核600瓦,测试时环境温度为26摄氏度。
测试平台(点击可看大图)
首先是裸机时的测试,测试时针对CPU以及显卡满负载运行15分钟,测试第5分钟时清空温度数据以收集第5到第15分钟温度稳定时的信息,温度监控软件为AIDA64。
裸平台测试
裸平台温度
裸机情况下满载测试15分钟过后主板平均温度为42.4℃、CPU四颗核心的平均温度为54.07、显卡以及硬盘平均温度是58.5和37。
装机测试
机箱内测试温度结果
装机测试时,Strike X ST风扇均接在主板3pin接口,除标配风扇外无其他散热升级配置。相同的硬件配置和测试条件下,满载15分钟过后主板平均温度为39.8℃、CPU四颗核心的平均温度为50.3、显卡以及硬盘平均温度是61和38.3。
温度对比
通过表格我们可以直观的看到Strike X ST的散热表现,可以肯定的是机箱温度均与裸测表现详尽,这证明了它有着不错的散热表现。测试子项方面,CPU温度明显低于裸平台,在顶部和后置风扇的作用下,机箱内部有着更加强劲的气流效率,比裸测好并不意外。同理,显卡方面就没有那么好的待遇了,没有风扇主动进风后这里可以用于显卡散热的气流表现要比裸测的开放平台更差一些,升级侧板风扇应该会有改善。
硬盘温度是比较让人意外的,可能与机箱的硬盘架过高阻挡了硬盘表面与前置风扇带入的气流接触,当然仅仅是猜测。综合来看这款机箱的散热表现还是非常出色的,单硬盘散热给这种印象打了个折扣,如果这里加强一些会更好。
机箱优点:21颗风扇位、10硬盘位、10扩展槽、用料彪悍、兼容各种发烧级硬件
机箱缺点:侧板无防尘、硬盘散热不足
这是一款接口、安装硬件数量和规格都非常彪悍的机箱,此外拥有BT的风扇配置、用料也到达了极高的水准。以这样的配置来看,它绝对不会是主流定位,如果不在意其庞大的身躯,这会是一款各方面都能带来优异体验的高端全塔机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