泡泡网音频频道 PCPOP首页      /      音频     /      新闻    /    正文

音频知识普及第二弹 发烧那点儿事儿

    泡泡网耳机频道9月12日 玩耳机多年,眼看着发烧友论坛茁壮成长,心里是很开心的,因为这意味着我们有了更多的朋友。但随着发烧友数量的迅速成长,很多弊端开始显现,“骂战”屡见不鲜,“喷子与枪手”是永远的话题,在笔者看来,这些现象的背后是缺乏宽容与博纳,而更深层次,其实大部分发烧友并不是十分了解自己所热爱的“耳机”。莎士比亚有言“一点点的知识是很危险的,片面的知识比无知更可怕”,片面的知识会导致错误的理解,以讹传讹,前一段时间甚至出现为了能够听清《加州旅馆》中“咳嗽声”而不断更换器材的事件,引发了广泛的讨论。作为耳机发烧友,首要明确的就是我们“烧”的到底是什么?我们追求的是更完美的表现音乐,而不是其它的一些乱七八糟的玄而又玄的东西。

音频知识普及第二弹 发烧那点儿事儿

    正是经过多次的论坛骂战,使笔者有了写一篇耳机知识普及的文章,其实不能说是耳机知识普及,这样过于片面,应该称之为音频知识普及。为了文章的严谨性,笔者翻阅了大量书籍及网络资料,文章的部分内容有所引用。

    想了解更多音频知识请点击:第一弹《音频知识普及第一弹 音频线材那点事》

    这年头,发烧这个词已然流窜于各大专业及业余爱好者论坛,从鞋子、服装、化妆品到相机、手机、耳机、自行车,涵盖了很多领域,我们将对某种事物的追求爱好到一种如痴如醉的地步的现象,称作发烧,而这群人被称作发烧友。而“耳机发烧友”是近10年来才开始兴起的一个群体,他们热衷于欣赏优美的音乐,追求以现代音频设备和技术实现完美音质,因此投入大量金钱与时间,常常被圈外之人难以理解。

音频知识普及第二弹 发烧那点儿事儿

发烧友

    发烧箴言:

    1、发烧切记主观,不能人云亦云,不能轻信某些似是而非的观点,一切都要实践,掌握基本的电声学知识很有必要。

    2、不要盲目攀比器材价格档次,不要想当然觉得贵的就是好的,音频器材搭配很重要。

    3、评价一套耳机系统的出发点应该是:长时间聆听不疲劳,三频均衡,声音柔顺流畅,整体感觉良好。

    4、我们对耳机发烧,追求的本质是更好的欣赏音乐,而不是去追求什么细微的音色差异,甚至是去发掘噪音。

    5、声音是一个主观感受,每个人的理解都会略有不同,当我们看到与自身评价不一样的声音时,请宽容对待。

    6、最后来个争议大的,就是在“HIFI与靓声”之间的抉择,有人说找到自己的靓声既是HIFI,笔者认为这从根本上就否定了HIFI,HIFI本意是高保真,即追求回放与真实一样的声音,这是一个永远达不到的标准,同样每个厂商对于HIFI的理解与实现方式也各有不同,所以就出现了各品牌之间声音的差异,虽然各有不同,但条条大路通罗马。某些人一味追求靓声,其结果就是现在有些厂商开始玩“失真”,侧重于满足大众口味,但失去了本真的音乐,其灵魂何在?

    在一些论坛中,我们经常能够看到“耳朵收货”,而这正是实践里出真知的范例,笔者也建议耳机玩家们尽量要去实际体验,再好的评测也不能描述出听到的感受。而要怎样才能“耳朵收货呢?耳听为实话,那么什么才是好声音呢?对于很多刚开始玩耳机的同志来说,这确实是个难题。

音频知识普及第二弹 发烧那点儿事儿

聆听...

    先来说说“音乐味儿”,在很多的耳机评测或是对比中,我们经常能够看到类似“相对来说,XX耳机比BB耳机素质要高,而且音乐味足;XX耳机虽然素质一般,但音乐味足,氛围好,适合久听”的话。那到底什么是音乐味呢?

    想要确切的给“音乐味儿”定义是不太可能的,它本身就是一个极为抽象的概念,无法用仪器来测量,也许你会说这有点儿玄,但音乐味这个东西却又广受认可,它是一种能够使聆听着进入音乐世界的精神享受。没有音乐味的器材,其总是让你无法投入,声音冷、硬、肥、蒙、慢,让人无法投入,极易疲劳,不能长时间聆听,过于平淡的声音同样使人听之无味,缺乏乐感。

    笔者认为,“音乐味儿”其实就是音频信号中的一些细微的细节,这无关主要音频参数,它的作用就是使再现的声音温润饱满,柔顺悦耳。如果非要给它定个标准的话,那就是:有足够的动态,良好的声场定位,顺滑的高低频延伸。

    基于“音乐味儿”来“耳朵收货”,笔者相信你会选择到自己喜爱的器材(建议试听一款耳机要在半小时以上,这样你才能够了解它)。

    注:单靠耳朵收货,也会常常出现偏差,如听音经历不够丰富,微暗而甜美的声音是很讨人喜欢的,通透清澈的声音也极易吸引人,最不济的量大而浑厚的低频更是让一大群消费者着迷。

    其实仅仅是在2年之前,有关煲机的话题还曾引发过广泛的讨论,争论的焦点是“是否有必要煲机”,“用什么煲机”,“煲机要煲多久”等等一堆有关煲机的话题,甚至出现IE8要煲到2000小时成神的言论,诸此种种,随着几个音频大佬及厂商加入其中,最后盖棺定论“煲机”是很有必要的,这跟新车得磨合是一样的道理。

音频知识普及第二弹 发烧那点儿事儿

耳机林sir之“煲机”

    “煲机”源自英语break-in,意思是使之长时间连续工作,持续磨合,最终快速进入非常好的状态,就像内燃机的磨合一样。当然,笔者认为,其实“煲机”并不具有非常强的普遍性,有些器材煲和不煲实在是没什么区别(在这里煲的意图是为了增加耳机的使用寿命等等),而有些器材的煲前煲后差别却相当明显(代表就是拜亚动力的T50P,其500小时左右声音较好),所以说“煲机”没有规律可循,也没有统一的标准,耳机的不同,其“煲”的时间也不尽相同。

    一般的中高阶耳机产品经过“煲机”都会见到效果,而煲机使用的声音信号也是有所要求的,主流的是两种方案:一是收音机的白噪音,二是自然听。笔者煲耳机一直使用白噪音,因为白噪音是声音中的频率分量的功率在可听范围内(0-20KHz)都是均匀的,相对自然听,白噪音较为均衡。

    注:“煲机”并不一定是良药,不是所有耳机都适合这个理论,更有甚者反而会消耗振膜的寿命(比如生物振膜)。

    说道保护耳机线,其实由来已久,只是笔者一直没想到怎么来写这么一段保护耳机线材的文字。前几天看到了“耳机林sir”的一篇有关微博,顺势看到了林sir的暴走漫画,真是好啊,所以分享给大家。

音频知识普及第二弹 发烧那点儿事儿

林sir的微博

    下面即将暴走,各位请注意:

音频知识普及第二弹 发烧那点儿事儿

耳机林sir暴走

    身边总是有人埋怨耳机线总是断,说耳机质量不好,找笔者推荐还经常夹着句“要结实的”,咱讲话了“啥耳机到了您手上都得折”。

    正确绕线方法:

音频知识普及第二弹 发烧那点儿事儿

绕线

音频知识普及第二弹 发烧那点儿事儿

自然疏散

    本来还想说些绕线的问题,但图片已然说明了一切,感谢林sir的暴走,够犀利。

    总结:此次的音频知识普及希望能够给各位提供更多的理解,煲耳机和绕线对于耳机的日常使用还是很有用的,笔者在文章中可能有不太完善的地方,欢迎各位指正。■<

0人已赞

关注我们

泡泡网

手机扫码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