泡泡网机箱电源频道 PCPOP首页      /      机箱电源     /      评测    /    正文

民族工业重任!中国电源发展现状分析

    本文转自《电子产品世界》,作者是中国电源学会副秘书长、办公室主任李占师先生。

    电源包括电子电源和化学物理电源,本文主要介绍电子电源。电子电源就是对公用电网或某种电能进行变换和控制,向各种用电负载提供优质电能的供电设备,有AC-AC变换,DC-DC变换,AC-DC变换,DC-AC变换。电子电源涉及的范围有多大,业内人士说法不一,本文对此不作讨论,重点介绍中小功率的电源设备。为了叙述方便,以下简称电源。

    由于电源产品应用的广泛性,电源市场的统计比较困难。国外有的利用功率器件的生产推算电源的产量。在中国销售的功率器件以及电源产品相当部分从国外进口,而且销售渠道很多,因此国内电源市场的统计更加困难,本文提供的情况仅供参考。

●中国电源产业的发展历史

    中国电源产业的规模可分三个发展阶段,根据原电子工业部统计的数据和资料,可以勾画出大致的发展轮廓。

    第一阶段为1976年以前,是中国电源产业发展的初期阶段。

    解放以前,我国的电源产业基本是空白,仅有蓄电池、干电池的小型企业。50年代随着建设了一大批国有企业,随着电子工业原材料、原器件和整机产业的发展,电源产品也从无到有。1959年有二厂一校生产五种规格1600多台电源。到1976年,经过17年的发展,已发展到26个工厂,34个品种,52个规格,33000多台电源。生产单位增长8.7倍,品种规格增长10.4倍,产量增长20.2倍。第一阶段从无到有,虽然增长速度较快,电源产业的规模还是很小。

    第二阶段是1977-1989年,是中国电源产业初步壮大时期。

    这一阶段是我国改革开放的初期,经济建设逐步加快,电源产业也逐步进入快速增长期。1989年电源生产企业已发展到171家,产品规格340多种,年产电源54万多台。生产企业数量比1976年增长6.6倍,品种增长10倍,产量增长16.4倍。

    在这一阶段,随着电源产业的逐步快速发展,广大的电源科技工作者急需打破原来的封闭状态,了解外部世界。自70年代中期开始,电源科技人员自发组织技术交流,1978年召开了第一次全国电源技术交流会,1983年成立了中国电源学会,1986年得到国家科委的批准。

    第三阶段是1990年至今,是中国电源产业的大发展时期。

    这一阶段,除原电子工业部系统以外,其他行业和系统,如机械、邮电、铁路、电力、军工系统等都有电源开发和生产,特别是乡镇企业和民营企业大量涌现,全国有上千家,几乎遍布全国,出现了一批超亿元,甚至超10亿元的电源企业。在这10年之中,大量的国外产品和公司进入国内,并占据了相当份额,加剧了市场竞争。这部分情况,后面详细分析。

    上面是中国电源产业规模的发展,电源技术的发展大致也可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50年代是电源整机的创建和仿制时期,主要是仿苏的电子管直流电源、磁饱和交流电源和仿美、仿欧的电子或磁放大式交流稳压电源,并逐渐实现了国产化。这个时期的电源体积大、耗能多、效率低,技术水平相当于国际30-50年代的水平。

    随着晶闸管、晶体管技术和产品的发展,电子管直流电源,磁饱和式交流电源逐渐被淘汰,晶闸管电源、晶体管电源、磁放大式交流稳压电源得到迅速发展,占据了电源市场的统治地位。如1976年生产的33000多台电源中,电子管直流电源只有2个规格800多台,分别占直流电源品种的4 .1%,规格的5.6%,产量的4% 。

    全控功率器件的出现促进了电源技术的极大发展。GTO可使兆瓦级的逆变电源设计简化,可取代需要强迫换流的晶闸管,目前仍在电源中广泛应用。功率MOSFET的出现,构成了高频电力电子技术,开关频率可达100kHZ以上,并可并联大电流输出。IGBT是MOS输入、双极性输出的复合型功率器件,工作频率与GTR相当,其电压定额较高。

    随着新型功率器件的出现,脉宽调制(PWM)电路、各种各样的零电压、零电流变换的拓扑电路得到广泛应用。电源产品更加小型化、集成化、智能化、高效率、高可靠。

0人已赞

关注我们

泡泡网

手机扫码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