泡泡网CPU频道 PCPOP首页      /      CPU     /      评测    /    正文

X86决战ARM:Intel的东进与ARM的西征

    精英团队并不能够保证公司的成功,这句话已经被MIPS演绎的淋漓尽致。

    “古来成败原关数,天下英雄大可知。”2012年11月,CPU领域的标杆式企业MIPS Technologies被英国公司Imagination Technologies(IMG)以六千万美元的“白捡”价格收购。我不知道当神州龙芯公司的董事长李国杰院士(中国处理器之父,我的偶像之一)看到这则新闻的时候,做何感想?难道没有些许遗憾?他本可以“趁火打劫”把这等便宜事儿捡到中国来的。

X86决战ARM:Intel的东进与ARM的西征

    斯坦福大学的第十任校长老约翰(John L. Hennessy),作为计算机体系结构领域里教父级的人物,于1984年利用学术休假的时间,一手创办了MIPS公司。因为老约翰在学术界里强大的号召力,在MIPS的创始团队里,真可谓集合了当时最优秀的一批精英。

    然而,在此后二十多年的时间里,MIPS虽然为RISC CPU(精简指令集处理器)的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但就商业公司本身而言,却相当失败。MIPS历经两次上市,两次收购,终于以四分五裂式的被瓜分而宣告终结。而另外一家基于相同设计原理的英国CPU公司,尽管比MIPS的成立还晚了六年,但如今,却成为了煊赫一方的霸主,这便是ARM。

    上世纪八十年代,老约翰三十岁出头,正是“公瑾当年,雄姿英发”的年龄。他连续发表了一系列关于CPU架构的论文,矛头直指Intel CPU的架构缺陷,提出了有可能大幅度提高CPU性能并且减少功耗的新型RISC架构。学术界对于处理器架构的纷争持续了近二十年,最终基本上同意了老约翰关于RISC架构优越性的观点。然而,在另一端的商业战场上,“究竟谁能胜出”的复杂程度却要远远大于学术上的争论。

    在与Intel抗衡的道路上,老约翰选择了在处理器性能上挑战Intel CPU,这在后来被证明为一个错误的商业决断,由于Intel在制造工艺上无可匹敌的优势,使得MIPS CPU在架构上的些许优势完全被抹杀掉。相反,远在英伦的ARM公司却选择了在“降低处理器功耗”这条商业道路上前行,历经十几年的长征,终于守得云开见月明,乘着移动计算的大潮,脱颖而出,成为新派领袖。

    说起这次收购,看似IMG担当了主角,但其实ARM也获利颇丰。IMG只买到了MIPS的外壳,而以ARM公司为核心的Bridge Crossing协会获得了近五百项原本属于MIPS的专利。换句话说,这次MIPS的覆灭,彻底解除了ARM在移动处理器专利战场的后顾之忧。自此之后,“鸿沟天下只横分”,ARM可以全力迎战剩下的唯一敌手,巨无霸Intel。

    这世上,永远都不是“最美丽的女子成为了皇后”。当MIPS殒灭的时候,我又不禁回想起昔日学习计算机体系结构这门课程时的情景,所用的教材,正是出自老约翰之手的圣经:《Computer Architecture: A Quantitative Approach》。时至今日,老约翰在书中所描绘的那般精妙万方的处理器世界,依然深深地震撼着我的心灵。

    在ARM努力统一移动处理器市场的时候,巨人Intel也为了完成对PC处理器市场的垄断,与AMD进行了一场长达数年的战争。这场战争耗费了Intel太多精力,以至于当它在PC处理器获胜的时候,才发现,芯片市场已然“换了人间”,自己竟然在移动处理器上落后太多了。

    在下一篇里,我将回顾Intel与AMD的那场“正确与错误”并行的PC处理器之战,芯片史称:“长平之战”。而对于那些敢于挑战巨人的勇士们,MIPS和AMD,我总是心怀敬意:纵然再锋利的刀尖,也曾是他们翩然起舞的楼台。

0人已赞

关注我们

泡泡网

手机扫码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