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86决战ARM:Intel的东进与ARM的西征
“人生五十年,如梦亦如幻。有生斯有死,壮士何所憾?”之所以没有遗憾,是因为有了理想。
公元1582年,日本战国时期最著名的霸主,织田信长,吟唱着这首诗歌,于烈火中逝去。织田虽死,却留下了一支精锐无敌的火枪兵队。几年后,其家臣,羽柴秀吉凭此统一日本全境。
公元 2011 年,科技时代的盟主乔布斯离世。在他留下的宝藏里,以A字冠名的CPU成为移动领域里最强的利器。数月之后,苹果公司在新领袖库克的率领下,市值攀上世界的巅峰。
可又有谁知道,在那些苍翠的路上,他们历遍了多少创伤?苹果对于掌控顶尖处理器的渴望由来已久,这种带着伤痕的渴望起源于自己在八十年代后期于PC战场上被Wintel联盟打得一败涂地。Windows抄袭了Mac的界面,乔布斯还可以用起诉来对付,但眼看着无论是采用摩托的68K处理器,还是采用IBM的PowerPC处理器,都被Intel的奔腾拉开了好几个档次。这个难题,可不是让律师们吵吵架就能解决掉的。
1990年ARM公司在英国成立,苹果参股其中,正式拉开了进军移动处理器的大幕。虽然在2006年的时候,苹果宣布Mac电脑全线采用Intel的CPU,但千万不要低估了苹果在处理器上的壮志雄心。次年,苹果推出划时代的iPhone,在前三代里均采用三星设计的ARM处理器,但此时的苹果已经悄悄开始了自行设计处理器的计划。
2008年,苹果收购PA Semi,并立刻购买ARM的架构级授权(Architecture License),开始着手设计一款拥有全新微架构(Microarchitecture)的 CPU。2010年,微架构的前端设计完毕。同年,苹果收购拥有丰富后端设计经验的公司Instrinsity,开始了长达一年的处理器后端设计。2012年iPhone5问世,冠绝天下,所使用的正是这款耗时四年,名字叫做A6的处理器。
当一众黑客黑掉A6,看到其中的布线结构时,完全震精了:这简直是一款近乎“纯手工”打造的CPU!
“纯手工”,这是一个怎样的概念?在如今这个集成度肆意飚升的年代里,单个芯片上集成数亿个晶体管早已屡见不鲜,靠手工来布线是个几乎不可能的任务,所有的设计都是在EDA(电子设计自动化)工具的辅助下完成。当然,在芯片设计的后端,设计师们也会再用手工做出布局上的少量调整,工作量一般在3~6个月。
然而!然而!苹果竟耗费大量的设计师和大把的光阴来“纯手工”优化后端设计,仅在布线上就花了整整一年的时间!还请不要忘记,苹果的设计师们本已是以一当十的高手了。为了推出这款登峰造极的产品,真不知,乔布斯和他的苹果究竟有着多大的理想与雄心,而又付出了多少的辛苦与努力?
时光仿佛回到了1953年,我正站在威斯敏斯特教堂里,看那加冕中的伊丽莎白女王,风采迷人,芳华绝代。而她的身上正披着一件由数名设计师,耗时16个月,纯手工制成的登基礼服。唯有如此,才配得上四个字:完美无缺。
乔布斯的理想也是如此的完美无缺,因其追索求达之艰难,才成为亘古永恒的不朽。当我们这些俗人,慢慢长大,习惯了唱着“背弃理想,谁人都可以”的时候,又是否会在某个夜晚倏然醒来,仰望那片没有了理想的星空,而轻轻哭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