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届如何让农民富裕起来座谈会速记
第五届“如何让农民富裕起来”座谈会
会议时间:2013年2月23日(14:30—17:00)
会议地点:农民日报社
主办单位:农民日报社
协办单位:CCTV农业频道、科技日报社、中国青年报社、健康报社、中华合作时报社、中华工商时报社、中国民航报社、中国农村杂志社
媒体宣传:人民日报、新华社、光明日报、经济日报、解放军报、工人日报、中国妇女报、人民政协报、中国经济时报、中国经济导报、人民网、新华网、中国网络电视台、中国网、中国新闻网、光明网、中国经济网、凤凰网、搜狐网、新浪网、腾讯网、中国农业新闻网等。
独家支持:永业集团
主持人(CCTV-7主持人):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还有今天在场的各位媒体同仁,大家下午好!
我是中央电视台第七套农业节目主持人刘栋栋,今天非常荣幸来到农民日报主持第五届如何让农民富裕起来座谈会。今天是正月十四,老话讲,没出正月都叫年,在这里再次向各位拜年,同时,提前祝各位元宵佳节快乐。
如何让农民富裕起来座谈会到今年已经是第五个年头了。很多领导来宾已经形成了非常默契的约会意识,每当年快过完了,我们的如何让农民富裕起来座谈会也就如期而至,精彩呈现,所以对于“三农”工作者来说,一年之计在于春,一年之计也从如何让农民富裕起来座谈会开始。
2013年的春天让我们记住了很多。我们记住了粮食生产的九连增,我们记住了党的十八大以来第一个中央一号文件,也是新世纪以来第十个中央一号文件。如何让农民富裕起来,这是我国建国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我们一切问题的重中之重,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所以今天的论坛是我们开年的破题,这个题目很大,如何让农民富裕起来,这是几千年来我们用自己的智慧和汗水一直在寻求的答案。今天我拿到各位领导和嘉宾的名单之后,被深深的震撼了,也充满了期待。接下来请允许我荣幸的向各位介绍今天莅临活动的领导和嘉宾:
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唐仁健
中国扶贫基金会会长段应碧
全国人大农业与农村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尹成杰
农业部副部长陈晓华
国务院研究室副主任黄守宏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韩俊
中国农业银行党委副书记、监事长车迎新
中国记协党组书记翟惠生
中国农业大学校长柯炳生
中国农业科学院党组书记陈萌山
人民日报社编委、海外版总编辑张德修
经济日报社总编辑张小影
农业部总经济师、办公厅主任毕美家
今天我们的座谈会还荣幸的邀请到了:
农业部产业政策与法规司司长张红宇
中宣部新闻局副局长张文祥
解放军报社副总编辑饶洪桥少将
中国妇女报总编辑孙钱斌
法制日报社总编辑雷晓路
中国建工出版社副社长王秋和
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副院长朱信凯
出席今天座谈会的主办单位领导有:
农民日报社党委书记、社长唐园结,总编辑孙林,副总编辑吕明宜,副总编辑吴秀龙,党委副书记陈凤秀,副社长季林,副总编辑李永生,副总编辑夏树,秘书长、总编辑助理何兰生。
出席今天座谈会的协办单位领导有:
中央电视台农业频道总编辑赵泽琨
科技日报社总编辑陈泉涌
健康报社社长王硕
中华合作时报社社长查迎新
中华工商时报社总编辑李忠春
中国民航报社社长丁跃
中国农村杂志社党委书记、社长李文学
中国青年报社常务副社长张坤
中央电视台农业频道副总编辑傅雪柳
中国民航报副总编辑杨少卫
出席今天座谈会的支持单位领导有:
永业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吴子申
永业集团总裁程坦
永业科学院院长仝宝生
此外,我们还专门邀请到了来自内蒙古自治区的几位嘉宾,他们是:
内蒙古自治区记协副主席安建洛
内蒙古自治区记协秘书长色木扎布
内蒙古自治区兴安盟副盟长于仁杰
内蒙古自治区兴安盟行署副秘书长肖启峰
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行政公署副秘书长陈海清
阿拉善盟委农村工作部部长戈明、工作部副部长梁守华
力农集团董事长吴长江
远洋新农业公司董事长张军
让我们掌声欢迎他们的到来!
第五届“如何让农民富裕起来”座谈会在京召开
下面还要向各位介绍一下我们今天的各位媒体与支持单位,他们分别是:人民日报、新华社、光明日报、经济日报、解放军日报、工人日报、中国妇女报、人民政协报、中国经济时报、中国经济导报、人民网、新华网、中国网络电视台、中国网、中国新闻网、光明网、中国经济网、凤凰网、搜狐网、新浪网、腾讯网、中国农业新闻网。欢迎各位媒体同仁的到来!欢迎你们!
接下来我们将会听到一系列振聋发聩的声音。一起聆听我们的“三农”好声音。
首先有请到的是农民日报社唐园结先生致欢迎辞!
农民日报社社长唐园结主持会议开幕,并作欢迎致辞
唐园结(农民日报社社长):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女士们先生们,大家下午好!
又是一年春来到,大家又为农民增收再次济济一堂,在学习中央一号文件中,继续探讨如何让农民富裕起来这个重大的时代和历史性的课题。为农民再次增收出谋划策。在此,我谨代表主办方对出席本次会议的各位领导、各位嘉宾表示热烈的欢迎!
明天就是元宵佳节,在此我向各位领导、各位嘉宾拜个晚年,祝各位嘉宾身体健康、阖家幸福、心想事成。
刚刚过去的2012年,农民增收实现“九连快”。中西部地区增速普遍超过中部地区,我们多年期盼的城乡和居民收入差距缩小的态势初步显现。农民增收出现好形势,不仅提高了农民的生活水平。而且为宏观经济发展拉动内需发挥了重要作用,为和谐社会建设提供了坚实的物质支撑。成绩的取得得益于中央政策对头、措施得力,得益于各级党委政府和广大“三农”工作者的不懈努力,得益于亿万农民群众的辛勤劳动,得益于全社会的大力支持。当然,离不开在座的各位领导专家的智慧扶持,离不开广大媒体的舆论支持,“九连快”的功劳簿上有我们大家共同努力的印记。
然而,不能忽视的是,尽管有了“九连快”,但城乡居民收入的绝对差距仍在扩大,农民收入的水平仍处于低阶段、低水平、低基础之上。农民收入的增长还带有很大的不稳定性,影响农民持续增收的不确定因素还在增长,扩大农民增收依然是农村工作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点、难点。完全可以说,关注农民增收就是关注当下中国“三农”问题的核心,就是关注当下中国城乡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重点,就是关注当下中国社会和谐稳定的关键。中国的现实国情告诉我们,“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只有农民实现全民小康,党的十八大提出的“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才能实现,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中国梦才能成真。因此我们的座谈会要一年一年接力开下去,要牢牢盯住如何让农民富裕起来这个主题不动摇。
当前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在持续发酵。欧美制造业回归声势高涨,东南亚制造业异军突起,我国制造业出口面临巨大的挑战,农民工资性收入前景出现了新的不确定因素。为了保证农民收入持续快速增长的好势头不中断,我们必须走多元化、多渠道增收之路。在千方百计稳定农民工资性收入的同时,当前要落实好中央一号文件部署,更好的挖掘农业农村内部增收潜力,不断扩大农民经营型收入,努力形成农民增收的内生机制和长效机制。着力培育新型生产经营主体,创新农业生产经营体制;还要提高农民转移性收入的政策,探索扩大农民收入的路径。
各位领导、各位朋友,农民日报作为“面向广大农村地区的党报”,中宣部要求我们发挥好“主力军”、“挑大梁”的作用。回良玉副总理去年代表党中央、国务院视察农民日报,对我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不仅要为农民增收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而且在于直接投入到为农民增收的行动中。这就是我们坚持不懈的主办如何让农民富裕起来座谈会的根本目的。
令人高兴的是,在服务“三农”、促进农民增收的过程中,在大家的支持和帮助下,农民日报本身这些年对于“三农”的服务意识也在不断的增强。服务功能不断完善,服务手段不断丰富,服务的能力和水平也在不断提高。目前报纸的发行量已经超过了68多万份,公信力、影响力和亲和力达到了新的高度。“正在成为干部群众领会‘三农’政策的重要渠道,社会各界了解‘三农’的重要窗口,广大农民获取‘三农’信息的重要平台。”
今天,农民日报社搭建平台,广开言路,围绕中央一号文件,针对农民持续增收、建言献策。会后,大家的真知灼见将很快通过农民日报传递到全国几十万种养大户、家庭农场主、专业合作社社员等新型经营主体手中。今后通过我们的报纸,亿万农民对增收的诉求和期待也将反映上来,为国家政策的制定和完善提供依据。
最后,再次感谢各位嘉宾、各位领导百忙之中参加今天这次座谈会。感谢各家新闻媒体大力支持。在这里要特别感谢永业集团亲临支持和参与。因为永业集团本身就是为农服务的企业。他们这些年来,一直致力于为农民增收服务,他们参与这个活动的根本目的就是希望带动更多的农民富裕起来。因此,在这里我代表农民日报、代表这个活动的组委会对永业集团表示深深的敬意。
最后,预祝本次座谈会圆满成功。谢谢大家!
主持人:谢谢唐社长的致辞。为了响应中央的八项决议,所以今天没有红毯、没有鲜花。每个人发言五到十分钟,谢谢大家的配合。首先有请到的第一位演讲领导是: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唐仁健先生。
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唐仁健出席“第五届如何让农民富裕起来”座谈会并做发言
唐仁健(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
明天是元宵节,借此机会给大家拜年,祝大家身体安康。我们身体安不安康,与我们今天的题目就有很大的关系。这个题目农民日报也不是今天才抓,以前长期就在论,而且刚才唐社长表示今后还要论下去。今年中央一号文件大家也关注到,主题就是这两句话:积极发展现代农业,增强农村发展活力。我认为这是主题。要说主线,就是创新农业经营体制。但是这个题目是关系长远,既关系当前,也关乎长远。今年的“三农”工作中也有一个重点要求,就是有两句话十四个字:稳粮增收惠民生、改革创新添活力。表面上增收只有两个字,但是他提的是“稳”,农民增收提的是“增”。这表明了增收在“三农”工作中始终占领非常重要的位置。
我讲四句话:第一,这十年农民增收的形势或者说成绩非常可喜。每年增收的速度都在8%以上,具体来讲是8.6%。尤其是最近三年,城乡居民的差距在逐年的缩小。由1:3.33,这是2009年的数,到后来1:3.23,1:3.13,去年是1:3.10。连续三年城乡居民的收入差距在缩小。这个我认为比绝对数和农民自身的上年比意义还要重大。当然这个能不能延续还非常困难。农民的增收、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缩小,这种形式是十年来完美的收官。这是我想说的第一个。
第二个,全面小康这个阶段,农民增收非常重要。重要是在于我们现在的几个大的问题,我认为关键或者基础都在农民。一个是大家议论很多的收入分配。收入分配里面最大的不公也好,或者需要今后把握的也好,我认为还是城乡居民的收入差距。因为这个趋势和差距往后看,大家应该可以看得出来,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最近三年尽管在缩小,但是缩小的幅度、缩小的力度在越来越小。
刚才讲到,2010年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是3.23:1,比上年缩小了0.1个百分点,2011年也是0.1个百分点。但是去年虽然继续缩小,但是缩小的幅度只有0.03个百分点。去年我们和农业部以及很多家单位都在担心,全年城乡收入到底能不能缩小,但是到年底还是缩小了一点,就是0.03个百分点。从城乡居民收入增长的幅度来看,也是呈这么一个趋势。2010年农村居民收入差距比城市快了3.1个百分点,但是去年只快了1.0个百分点。从收入分配,这里面我认为今后最要关注的还是城乡居民收入增长。只要把农民的收入上去了,我们讲的收入差距很大程度上就能解决。
另外,中国能不能超越中等收入的陷井。在世界一百多个国家中,只有十几个国家度过了,我们能不能摆脱这个问题。我认为关键在这6.3亿农民的收入能否搞上去。稳粮和增收,稳粮很重要,稳粮我认为主要关系的是稳定,增收更多的关系的是发展。稳粮更多的关系的是稳定的基础。增收关系的是发展的动力。扩大内需重点、难点其实还是在农村市场。喊了这么多年启动内需,农村市场效果有,但还不是很明显。在今后不确定因素依然低迷的情况下,今后发展靠什么?我认为还是要牢牢的盯在农村和农民的身上。这是我想讲的第二个意思,农民增收今后非常重要。
第三,从刚才我分析很多数字可以看得出来,继续推进农民增收也很困难。分析农民增收的四个构成,比如说去年农民的增收收入是7917块钱,在四个构成中,第一块,法定的收入,去年这一块到了43.5%。如果再加上农民家庭收入,二三产收入,如果把那个产业还有10%多一点,现在这两个数加起来已经超过了53%、54%了。第二块,农民家庭收入。这一块占农民家庭收入比重44.6%。其中尤其要指出的是第一产业现在只有34.4%,也就是说三分之一微强。第三块,财产性的收入。我的印象是两年前我当时查,财产性收入还占农民收入的3.3%,去年这个数据只有3.1%了。不仅没有增长,好像还降了一点,几乎到了可以忽略的地步。还有一个转移支付,7%到8%。
往后全面小康这些年,怎么促进农民增收,我认为很多方面跟困难连在一起。农民收入的这四块中,比如说工资性收入,今后这八年到底怎么办?这里还面临一个非常考人的问题,我们现在一面在推进城镇化,富裕农民要减少农业。今后要把那一亿的80后、90后新兴的农民工尽快吸收进城,真正给他们完整的社会保障。但是两亿六千万的农民工,也包括乡镇企业打工的,把这些人逐步转移一半,转移完了以后入了城市的户籍,他的统计收入就不在农民里面了。现在打工收入有43.5%,一半拿走是什么概念?现在因为他的身份还是农民,所以统计的时候还算回来收入,今后如果转为城市居民,这一半减掉以后从哪补?这个问题非常严峻。你不能说转了还算在农民身上,那不可能。我认为唯一要努力的就是农村劳动力来自社会劳动力,人口红利在基本减少或者快没有的时候怎么办?去年大家还关注一个数,全社会的劳动力第一次出现绝对数减少,345万,这也是一个重要标志。我想唯一要强调的就是农民的素质提高。家庭经济收入,农牧业这一部分,我认为今后要有一个重大的指导思想确定对农业的保护。这背后就意味着我们的支持和补贴。在WTO规则允许的范围内,一定要把它用足用够。财产性收入,我们经常讲的承包地、林地、宅基地,这面临很多政策的法律问题,也面临很多意见不同的问题。这个事情我只是想说一个意思,需要我们富有政治智慧和政治艺术的来解决和处理好这个问题。从中国国情出发,从最大限度保护农民利益出发,怎么来做,怎么让他所谓的资本化、资产化。这些问题不简单,不是说简单的农民就可以抵押了,农民可以进入市场,谁都可以包地、租地了。农民这一大块财产到底怎么办,确实没有解。转移性收入,现在给农民的四项补贴到底算黄箱还是绿箱?今后如果再要增加农民的补贴的话,建议和希望多往绿箱的补贴上面去。设施、生产能力、直接收入补贴等等把这些启动起来,农民收入就会解决的好一些。
说出来这四条管不管用,今后有什么具体的政策设计,也需要大家共同的努力。所以我说很考人,心里也没有太有底,我就讲这么多。谢谢大家!
主持人:谢谢唐主任为我们带来的四点真知灼见。刚才跟陈部长在私下里的探讨,接下来我们听一听陈部长有什么样的真知灼见愿意跟大家一起来分享。掌声有请农业部副部长陈晓华。
陈晓华指出创新农业经营体制的前提就是要充分发挥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优越性
陈晓华(农业部副部长):
原来我以为是一个圆桌会议,也没有打算做发言。因为主要目的是想听各个方面对“三农”工作的新的思想和建议。
我想我们这个座谈会已经连续举办了五届。每一届都是围绕每年的一号文件来谈如何让农民富裕起来,这已经成为新闻界宣传党的农村方针政策的一个好的形式,也可以说是一个品牌。对于这个做法,农业部给予了高度重视和充分的肯定。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的主线或者说聚焦主要是创新农业的经营体制。这个题目很好的体现了党的十八大的精神,确实是推动农民增收,让农民尽快富裕起来的一个重大的制度性的举措。对今后农业的发展会产生非常重要的影响。文件出台以后,大家对如何理解和把握创新农业经营体制机制讨论很多。因为这个主题涉及到生产关系的调整,涉及到制度的创新和政策的创设。所以,难免在各方面会引起一些讨论。通过学习,我认为全面正确的理解创新农业经营体制,保障这项工作沿着正确、健康的轨道运行非常重要。
我体会,创新农业经营体制的出发点就是文件上讲的围绕发展现代农业。这句话绝不是一句空话,因为在生产关系的调整上,我们是有过深刻的历史教训的。凡是涉及到生产关系的调整,始终要明确一点,就是要推动生产的发展。现代农业是方向,创新体制机制是为了现代农业的发展建立制度的基础和组织的基础。所以我想只有把握了这一点,才能真正的理解创新农业经营体制的核心。我们不是为了创新而创新,为了调整而调整,而是为了发展现代农业。这是我的一个认识。
第二点认识,创新农业经营体制的前提是什么?也是文件上讲,要充分发挥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优越性。我觉得这句话很有针对性。因为我们实行的家庭承包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这是我们整个农村制度的基础,也可以说家庭承包经营体制是党的农村政策的基础。对这一点必须毫不动摇。生产力发展、生产水平提高了,要坚持家庭承包经营。今后发展了,还是要坚持。世界上搞农业,包括发达国家,多数都是实行的家庭型,无非就是各国的国情不一样,规模大、规模小而已。所以我非常赞同创新经营体制,不是不要我们的基本经营制度,是基本经营制度的丰富、完善和发展。所以这是我的第二个认识。
第三点认识,创新农业经营体制的重点,就是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来的要培育新的经营主体和构建新的农业经营体制。也就是说,十七届三中全会讲的,家庭经营要向采用先进的技术和要素的聚集的方向转变,来提高集约化的水平和专业化的水平。我觉得十八大用了四个化,其中家庭这个层面我理解,重点是集约化和专业化。统一经营又要向农民的联合合作去转变,也就是十八大四化里面的后两个,组织化和社会化。所以,我觉得这么来理解,能够把握我们今后推动农业经营体制这项工作的重点。
第四个认识,创新农业经营体制的落脚点,也是文件上讲的,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这是我们衡量创新体制成功与否的一个标志和标准。所以,只要是能够调动农民的积极性,只要是能够提高农业的综合生产能力,都应该允许群众去创造、去大胆的试和大胆的闯。所以对文件精神的理解,对创新农业经营体制机制的认识确实需要全面的把握。
让农民富裕起来,我觉得是一个大的课题,需要社会各界的参与和支持,更需要新闻界的朋友们来推动。所以我希望这种形式继续坚持下去,使我们这个座谈会越办越好。谢谢大家!
主持人:谢谢陈部长为我们解读了中央一号文件农业与农村的关系。接下来让我们有请全国人大农业与农村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尹成杰。
全国人大农业与农村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尹成杰出席“第五届如何让农民富裕起来”座谈会并做发言
尹成杰(全国人大农业与农村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各位新闻界的朋友,大家好!
明天就是正月十五了,在此,我祝各位节日快乐。如何让农民富裕起来,实现农民收入双倍增的目标,我认为是当前“三农”工作的重要任务。这些年来农民收入实现了连续快速增长,这是一个非常好的势头。
城乡收入的相对差距有缩小的迹象,特别是农民收入增幅快于城市居民收入增幅,这是多年没有出现过的。但是我们还是应该清醒的看到,当前农民收入我认为仍然面临新的挑战和压力。
我认为主要是,第一,农业经营收入的比重在下降。近几年农民收入的构成,外出务工收入的比重增幅较大。第二,城乡收入的绝对差距还在拉大。第三,农民收入的不平衡性也在增强。我觉得现在从全国来看农民收入前十位还是沿海发达省份。粮食主产区,特别是中西部地区增收的排位还相对靠后。第四,农民收入不稳定性也在增强。特别表现在农产品的价格波动还是较大,农产品价格的波动总的看还是影响农民增收。前几天我看到几个人说,现在是不是农民收入增加较快?我说你的根据是什么?他说现在羊肉价格五十多块钱了。实际上在个别农产品价格大幅度提高的时候,恰恰是农民手中这种农产品相对较少的时候。历年来都是这样。再一个,农产品的国际贸易我们面临着竞争和挑战。特别是近年来农产品出口萎缩,农产品贸易的逆差在拉大。所以我觉得进入新世纪以来,特别是农业发展的十二五时期,我国农民的增收,特别是让农民富裕起来,我们虽然面临着良好的机遇,但是挑战很严峻、压力很大。如何破解这个问题,真正实现农民收入双倍增,让农民真正的富裕起来,我觉得关键在农民增收。
农民增收要解决两个动力问题,一个是农民增收的内部动力,一个是农民增收的外部动力。回顾这些年来农民收入的变化,我觉得这两个动力的解决至关重要。解决这两个动力关键在于深化改革,特别是深化农村经营体制改革和深化农民增收的外部机制和体制的改革。虽然现在农民收入“九连快”,这是好的事情,但是在一些地方仍然存在内在增收动力薄弱,外在增收动力不足的问题。
要解决这个问题,深化改革,我主要提两点建议:
第一,要通过深化农村经营体制改革,大力提高我国农业经营体系的水平。我觉得这是增强农民增收的内在动力的关键和基础。构建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相结合的四化的新型经营体系,这是十八大提出的重大决策。怎么样通过深化改革来提高经营体系的四化水平。我觉得这是对农民增收来说至关重要。
提高四化水平,我认为当前关键在完善和提高统一经营程度的水平。这些年我们坚持分讲的比较多,但是完善统讲的比较少。我讲的统是统一经营层次的统。统一经营不够,使农民的内在增收动力比较薄弱,所以我们要正确处理好分和统这两个环节的关系。在分的环节,就是要稳定关系,坚持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在统的环节我认为是要加强创新、强化服务。加强创新、强化服务要实现四个转变:首先,家庭经营要向采用先进的科技和生产手段的方向转变。现在我们的农户生产经营的手段还是相当落后的。其次,统一经营要形成多元化、多层次、多体系的服务方向转变。一定要走农户联合和合作,多元化、多层次的经营体系的这条路。再次是农业的服务要向社会化服务体系转变。我们现在无论是农户的经营,还是专业合作社和龙头企业的经营都需要提高组织化,实现和市场的有效对接。现在迫切需要解决社会化服务不足的问题。第四,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要向一主多元转变。我觉得现在一家一户分散的小规模经营,我们必须有多元化的服务体系提供服务。出席我们今天会议的永业集团,多年来开展农业的社会化服务创造了很好的业绩,他们把农业科技送到了千家万户,在全国建立了相当数量的农业科技推广服务机构和体系。为农民应用科技,为农业科技走向田间地头解决了最后一公里的问题提供了很好的服务,收到了明显的效果。
第二,建议就是要通过深化改革、创新和完善农民增收的外部机制,增强农民增收的外部动力。我认为这个外部机制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是强农、惠农政策扶持体系问题。我们现在的强农惠农政策扶持力度在不断加大。但是我觉得现在还是应该向中部和西部地区,特别是向粮食主产区倾斜,加大扶持力度。我今年春节到了吉林,去下面转一下、了解一下,现在的强农惠农政策力度很大。实际上他们得到的补贴,去掉他们的生产成本、增收的外部动力也还是很小。他们也呼吁强农惠农政策怎么样提高水平,扩大规模,向农民的生产资料环节,甚至流通环节来给予有力的扶持。
其次就是要尽快的改革和完善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这作为外部的动力来说,是非常关键的一个动力。农产品价格的机制能否按照市场经济的要求真正的建立起来,直接关系到农民的增收。这些年我们反映出来的内蒙古的土豆滞销问题、海南的香蕉问题、宁夏的土豆问题、今年的蔬菜问题,价格大幅度下跌,甚至跌到农民干脆不收获了,把蔬菜毁在菜田里了。说明我们的农产品价格体制没有按照市场经济的机制建立起来,没有起到保护农民的目标。所以要建立农产品价格的机制。农产品价格我认为还是应该按照市场配置资源的规律建立,尽少的采用人为干预的手段。否则往往会造成农产品价格的大幅度波动,最后损失的还是农民。
第三,抓紧建立健全农业资源的保护补偿机制。作为农村增收的外部动力来说,保护农业资源、给予补偿、让农民获得农业资源保护的补贴,这是农民增收的一个重要的领域。目前虽然这个问题在几年的一号文件上都写了,建立耕地的保护补偿机制,但是现在看,还没有建立起来。作为外部机制来说,对农民增收,一定要把农业资源的保护作为农民增收的一个重要的方面来考虑。这样既能调动农民保护资源的积极性,也能调动农民生产发展的积极性,也能从这个渠道给农民增加动力。
第四,要抓紧改革和完善农产品的流通体系。这些年很大一个问题,我们国家的农业生产力的水平提高了,农业生活水平提高了,但是农产品的流通效率并没有多大提高。所以造成了农产品区域性的过剩,或者是市场和生产环节不能有效对接。现在农民不仅是生产环节的弱者,更是流通环节的弱者。农民为了经营生产,没有更多的精力和能力从事农产品的流通。这样的话,农业生产的价值和劳动的价值得不到实现。当然要影响农民的增收,带来价格的大幅度下跌,甚至农产品不能及时的进入市场。我觉得现在到了改革和完善农产品流通体系这样一个关键的阶段。
最后一条,我们还是要大力的拓展政策性的农业保险的领域和空间。我注意到今年的一号文件写到,要积极的发展政策性的农业保险,我觉得这个定位是非常好的。记得在一号文件起草的青岛会议上。我也提出了建议,我说对农业保险问题关键要明确定位,他就是政策性的农业保险,当然也有的同志认为,不一定叫政策性的农业保险,或者叫有补贴的农业保险。我觉得有补贴的农业保险和政策性的农业保险是两个概念。从中国的国情出发、从中国特色出发,中国的农业保险很重要一个是政策性农业保险,加大对农民的扶持力度。现在看农业保险覆盖面还比较窄。现在看从种植业和养殖业一共大约有21个险种,这是比较少的。我认为现在要增加险种,扩大领域,增加农业保险的覆盖规模。特别是随着农业现代化的建设,农民的投入成本的加大,又随着气侯的变化,异常天气和灾害性天气在增多。在这种情况下,政策性的农业保险能够有力的为农民规避市场和灾害的风险,保护农民利益,促进农民增收。
今天出席这个会议非常高兴,借这个机会讲这么两点意见,不对的地方请各位领导专家批评指正。谢谢大家!
主持人:再次感谢尹主任观点的分享。下面有请国务院研究室副主任黄守宏先生。
黄守宏提出在农民增收问题中应更加关注种粮务农的农民收入
黄守宏(国务院研究室副主任):
参加今天的座谈会,我是喜忧参半。一看农民日报几年如一日坚持如何让农民富裕起来这个题目不动摇,而且还宣称要继续做下去。我认为农民日报做这个事情,这么多媒体来参与这个事情,我认为这反映了全社会对农业问题的重视,对农民问题的重视,对农民收入的重视。中国的“三农”问题很多,中国经济社会的问题很多。在这里面能不能抓住关键、抓住重点,确实需要很多科学。我认为农民日报抓住如何让农民富裕起来,不仅抓住了“三农”问题的关键,而且抓住了解决中国经济发展和改革方面的关键。中国收入差距状况的改善,中国能不能避免步入中等收入陷阱,或者成功的跨越。包括我们下一步城镇化改革,所有这些都离不开农民的收入增加。抓这个问题,就抓到天上来了。这是一喜。
忧,真正的忧是忧在哪里呢?前面几位都谈到了,九连增令人喜悦,创造了历史。但是在繁荣的背后,在喜人的背后,可以说在农业的发展问题上,在农民的收入增收问题上隐藏着我认为非常严重的危机和挑战。
我们看大面,看农业发展很好,其实下面暗流涌动。就拿农民收入问题来说。我们现在现有的收入口径,农民是纯收入,城市居民是可支配收入,如果都按人均可支配收入来看,城乡居民的差距远远不是现在的三点多一点。那是多少?大家见仁见智,但是肯定是比这个大的多。再比如说,农民纯收入里面还有一部分不能实现的收入,按照现在的统一口径,只要房前屋后有树,树今天长了,就要算收入的。所以九连增之后中国农民创造了辉煌,农民收入创造了奇迹。但是当前我们城乡居民收入的差距仍然处在历史的高位。最低的时候是上世纪80年代中期,1:1.86左右。现在还是在三年差距缩小,还是在3以上。跟80年代比,还是处在高位。刚才唐主任和尹主任谈到了下一步仍然面临很多的问题和困难。所以,我们要搞经济研究、政策研究、社会研究。如果你不关注农民问题,不关注农民收入问题,你关注的就是细枝末节,不是重点。但是促进农民增收是全党的大事。城乡居民都要倍增,我认为如果城乡居民都倍增了,当然是成功,但是里面是有遗憾的。真正要实现全面的小康,收入一定是更加公平的,公平的标准之一就是,你不能一万变成两万,我两万变成四万了。但是差距依旧。而且绝对差距在扩大。所以按照十八大的本质要求,我理解,应该是让穷人、让收入低的人收入增长的更快一点。最后算总帐,大家都倍增了。你别富人变得更快,穷人变得更慢,最后算总帐也倍增了,如果是这样的话,我们的倍增计划就失败了。
任何社会里面都有穷人和富人,在农民里面现在也是穷人富人夹杂在一起了。农村里面还有富人,但是没有城市的富人富。真正农民里面,农民增收最困难,对中国农村影响最大,对中国社会影响最大的是哪一块呢?是种粮务农的农民。我们关注农民怎么关注呢?还要关注一部分人,那一部分人就是务农种粮的农民。他们的主要收入还是来自于种植业。农民增收的快速增长里面,我们是工资性收入快速增长。这是好事吗?确实是一个好事。因为没有农民收入结构的变化,就没有农民收入长效增长。但是反过来讲,在一定时间内,如果是工资性收入增长过快,不一定都是福音。按规律讲,农业来自农业内部的收入不应该下降的那么快。现在下降那么快,说明农业本身、农产品本身出现问题。所以在农民增收里面,我们应该更加关注种粮务农的农民。
我们在促进增收的措施里面,我认为要在继续促进非农收入的同时。还要着力的支持农业收入的增长。这一块要改,如果说来自于农业的收入以一定的速度增长,种粮务农的收入上不去,也会影响粮食安全和农产品的供给。怎么促进务农种粮收入的增长?这一点刚才尹主任谈到了,我在他们上面发挥一点,价格在农村增收里面的作用,本来不存在问题。我们从经济学理论来讲,从搞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来讲,本来是其中应有之意。价格作用不发挥,配置资源的作用不发挥,你搞市场经济肯定不行。但问题是,我们回顾最近的事情,过去一段时间以来,我们农产品的市场价值机制有些方面既不健全,也没有得到很好的发挥。我们有一些调控也没有完全按照市场规律、价格规律来办。包括我们的媒体宣传的时候,老实说,有些宣传报道也是违背市场价格规律。当农产品价格涨一点的时候,某些小品种涨的快一点的时候,报纸上都宣传,农产品价格大涨,这里的消费者受不了了,吃不上饭了。中央领导一看,批示,控制措施。反过来当农民卖粮的时候。尽管有些媒体在报道,但是没有在短时间内集中火力反映这个问题。
有些部门也是,对城市农产品价格监测,上涨的时候马上上报了,但是下降的时候,就不闻不问了。这反映了什么情况呢?反映了我们整个社会在对待农产品这种价格机制的作用的发挥,在对待农产品价格上是存在一定的偏差的,存在着误区的。所以下一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也发出这个信号了,农村工作会议上也发出这个信号了。下一步我们要充分发挥价格的作用,从中国农产品供求的长期紧缺的状况出发,我们国家的农产品价格应该在反映供求的基础上,应该以较高、较快的速度来提高。只有农产品的高价格,才能够形成各种资源向农业倾斜、投入。推进农业生产经营创新、新兴农业的培养才有可能有前提、有基础。种粮、种菜、养牛、养羊收入很低、没有收入,谁来干?但是,这样会对城乡低收入居民的生活造成影响。要给予补贴。因为这一套我们的机制,基本生活保障制度已经建立起来了。拿点钱就可以解决了。下一步我们在农产品上的调控,以农产品的生产者的高价格,适当的付之于低收入者的补贴,这种组合来推动我们国家农民收入增长,进而促进农业的稳定发展。
这里面就有一个问题。为什么从决策层到下面的老百姓都对农产品价格这么敏感呢?CPI的统计里面,农产品的比重,食品的比重占的太高。现在在食品在这个篮子里面占三分之一比重。城市居民的恩格尔系数,2010年占三分之一左右,2012年占35%左右。农民2010年的时候是40.3%,现在低于40%了。整个的消费品的结构已经发生重大变化的情况下,CPI还是把食品的比例搞那么高。你一搞那么高,食品价格一变动,马上影响CPI,就影响我们国家宏观政策目标的制订。我个人的意见,为了让农产品价格充分发挥作用,降低社会对它的敏感度,提高社会对农产品价格变动的容忍度,现在应该适当的调整在CPI里面的权重值。这涉及到技术问题,但是作为个人的观点、个人的意见来看,我觉得应该达到这样。
主持人:谢谢黄主任的精彩分享。接下来我们共同聆听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韩俊先生有哪些高见。
韩俊从多予、少取、放活三个方面为农民增收提出发展新思路
韩俊(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
大家下午好!非常高兴参加第五届的论坛。这个主题讨论了四年,现在第五年,每一年都要说点新话。我们国家的“三农”政策,我们归纳的、概括得最精炼的一句话:多予、少取、放活。这句话段应碧主任功劳很大。上世纪九十年代,段主任在负责主持起草中央农村政策文件的时候,归纳提炼出来的一句话,这句话已经写入了党的十八大报告。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要把多予少取放活作为我们做好“三农”工作的重要方针。回良玉副总理在去年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也强调要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做好“三农”工作必须要继续巩固少取的成果,加大多予的力度,特别是要做好放活这篇大文章。如何让农民富裕起来,我觉得也可以从这三个方面来抓、来思考、来探讨。
首先关于少取。2006年,我们取消农业税以后,农民的显性负担越来越少了。但是现在到农村搞调查,你会发现农民的隐性负担或者灰色的负担仍然不少。有的方面,农民的负担仍然很重。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明确的要求要切实巩固对农民少取的成果。我们的媒体可以在这个方面做一些挖掘。这方面如果继续完善政策的话,一定会继续造福亿万农民。
比如说列举几个方面:第一,现在农民购买生产资料,农民付的价钱里面是含税的,农民买化肥、农药、机械,这个税并不轻。财政部郭进链部长助理就建议要改革涉农税制,农民购买种子、农机等生产资料能不能免税,如果免税的话,对农民增收是一个很大的促进。第二,过去十年我们对农村的中学进行了大量的撤点并校。2000年农村中小学还有44000多所,现在已经撤掉了一半,撤掉了以后很多农村的孩子上学很不方便,往返来回一二十里地是很正常的,增加了交通费和住校花费。很多农村的家庭,特别是山区要花费一个人来陪读,叫陪读性转移。第三,虽然现在小学、初中义务教育阶段实现了两年一步。但是我们现在在全国组织上千位大学生调查了六千多个农民家庭,205个村庄,农民的负担,现在除了食品支出以外,第二位的就是教育负担。尤其农民在非义务教育阶段,农民的负担是非常沉重的。我们非常高兴的看到现在国家已经开始要免除职业高中的学费。但是普通高中是不是可以免呢?现在陕西已经有五个县全免掉了。农民很欢迎,高中教育的普及率提高的非常快。这个方面的政策也需要我们呼吁来加快免费的进程。再比如说农民贷款的利率浮动范围要比城市高得多,这说明农民的利息负担比城市要重的多。中国农民承担了最高的利息负担,这也不合理。这个方面我们也需要出台更大的利好政策。怎么样巩固少取的成果,还不能掉以轻心,我们要时时刻刻多为农民着想,多为农民办实事。不该向农民收的钱一分也不要收,不该由农民承担的不合理的负担一定要减下来。我认为这方面政策可以改进的空间仍然是很大的。
第二个方面是关于加大多予的力度。多予的力度十八大报告明确的讲要坚持把国家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重点放在农村。要全面改善农村的生产生活条件。这句话的正向含量是非常高的。今年提出“三农”支出的总量要增加,比例要稳步提高。要做到向主产区、新型产区倾斜,这些话反映了农民的心声,说出了基层干部的期待,体现了主产区的期望。要加大多予的力度。第一,对种粮农民和主产区的扶持力度要加大。我最近去吉林松原调研。现在农民一斤粮食的补贴都算上去0.12元,补贴率只有10%。如果是种粮大户拿不到直补和综合补贴。不是谁的地补谁,也不是谁交多少粮补谁。第一,我们的农业补贴还可以继续增加。同时,补贴的方式还必须要做改进。我在松原跟基层农民算帐,粮食产粮大县,每生产一斤粮食,拿到的补贴不到两分钱。所有的种粮大县一定是一个财政穷县,这些地方是背着包袱抓粮食,抓了粮食又背包袱,默默无闻的为我们国家的粮食安全做贡献。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让粮食主产区的收入水平达到全国的平均水平。什么时候能有政策,我们媒体要深入的粮食主产区来反映粮食主产区的呼声,推动我们的政策,能够加快相关政策出台。另外,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广度的支持还要加大。我们这些年虽然投入很多,但是欠帐太多。基础水平还不够。很多设施建起来了,但是没有维护的费用。国家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怎么放在农村,不要让它变成一句空话。第三,对农村社会事业支持的力度还要加大。现在农村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在政策规定范围内可以报70%以上。但是政策规定范围太窄了。所以还要提高投资的水平,还要进一步的来让农民的收益程度提高。我们的新型农村养老保险补助肯定是非常低的。现在物价这么高,低保的水平也需要逐步提高。所以我们在发展农村社会事业方面,在落实党的十八大提出的国家社会事业发展的重点放在农村方面,我们还得要出台力度更大的政策。
最后,关于做好放活这篇大文章。放活这个文章涉及的面很广。我想就今天研讨会的主题来讲,十八大报告提出要培育新型经营主体,构建新型的农业经营体系。这两个新是十八大对做好今后农业农村工作提出的新的要求。在推进这方面改革的时候,我们一定要坚持以农民为主题,和为农民服好务作为基本的方向。这是一个最重要的方向。现在我们提出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和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绝对不是要另起炉灶,绝对不是脱离农户家庭承包经营制度这个基础去另搞一套。我们一定要铭记农户是土地承包的基础。我们不能限制,也不能强制农民承包土地。这个问题是关系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稳定和完善。一定要坚持稳定而不折腾,完善而不跑偏。最近很多专家、学者、官员在强调这一点,我觉得在一点上一定要形式共识,就像陈锡文同志讲的,我们折腾半天,还是没有饭吃。我们还得退到基本经营制度上来。
农业经营制度的创新要抓什么呢?第一,是要扶持一家一户的农民发展专业化、规模化、集约化的生产。第二,要大力发展农民的专业合作和股份合作。第三,要发育多元化、多层次的农业社会化的服务体系。第四,要充分保障农村的土地财产权。如果这四点做好了,我们的农业经营体制的创新一定会挖掘农业农村发展的潜力,一定会增强农业和农村自身的活力。
我就讲这几点看法,谢谢大家!
主持人:谢谢韩主任。刚才几位领导嘉宾,包括唐主任、陈部长、尹主任、韩主任、黄主任都发表了自己的真知灼见。围绕着中央一号文件,说的都是老话题了。大家一直都在关注着,这是一个永恒的话题,但是每个人都谈出了新的观点、新的主张。说到发展现代农业,或者创新农业经营体制,企业应该是生产经营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大家说了这么多,我们也特别想听一听来自一线的企业家对一号文件、对今年的“三农”事业有着怎样的期待。下面我们有内蒙古自治区工商联副主席、永业集团党委书记吴子申先生。
吴子申介绍永业集团正是依循着中国农业政策引导方向,创新观念,深耕三农获得企业快速发展
吴子申(内蒙古自治区工商联副主席、永业集团党委书记):非常荣幸站在这个台上与大家分享。借着还没有出正月,向长期以来帮助、关心、支持永业集团的领导、朋友们表示感谢,同时也向大家拜年。
永业探寻农业现代化与服务社会化解决方案,为解决农民持续增收提供三农实践案例
一眨眼,如何让农民富裕起来座谈会已经举办五年了。参加会议的都是老领导、老朋友,我们每次都能听到各位领导的真知灼见。永业发展了这么多年,为什么会成功,它一定会有一个内在的原因。去年,我们在几位领导的主张下,搞了几次聚谈,解析永业的案例,通过讨论,我们找到了永业发展的内在原因。企业的战略方向是非常重要的,为什么成功,它成功与否的一个核心动力,就是你创造或者找准了一个方向,成功也就成了必然。在过去的十二年间,中国“三农”领域里面,政策、方向、发展过程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永业也就是踏着这样的路径逐步成长起来的。
永业五年发展了十倍,累计给国家交了3.5亿多的税。永业科技服务网络已经达到了三万五千个,贴身服务广大农民,在整个系统内服务人员达到11万人。永业自身有三家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整个永业体系系统里,在各地,有将近一百家当地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用不同形式服务着中国农村、农业、农民,用实际行动践行着如何帮助农民富裕起来这个话题。永业在这个领域里面求得了自己的发展,我们发现成功的内在原因得益于我们做的是农业。我觉得党中央已经给的我们很多东西,从精神、思想上启发我们,接下来告诉我们发展方向,告诉我们如何去做。当然,做好做坏是要靠我们的基层饯行。
做了这么多年,我们已经从过去大家耳熟能详的一个小小的做生命素厂家,发展成了一个横跨一二三产业的贴身服务农民的系统产业集群。一个企业带领着一群人,带领着三万五千个基层网点共同奔波在如何帮农民富裕的道路上,同时求得我们自己的发展,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也赢得了国际资本对企业发展的亲睐。永业让内蒙古最低廉、最低质的沙漠资源、风化煤的资源、旅游资源发挥出价值,走出资源增值、农民增收、企业增效、地方增税、环境增绿,科技引导下的绿色循环发展新型农业之路。
在发展过程中,我们得到了两个启示:第一,钱学森提出的第六次产业革命理论,其核心内容是要发展知识密集型农业,我们一直在遵循这个理论,探索一条发展路径;第二,近五年之内,我们学习中央一号文件的动力要比很多政府机关还要认真,而且更能够深刻领会其中的内涵,从中找到了很多发展机遇。所以我今天很感慨,永业的发展是靠着中央一号文件指导下的成功。我们是方法、方向的践行者。
永业集团连续五年独家支持“如何让农民富裕起来”座谈会
我们从思维观念方面做了几个简单的总结,
第一,我们做了一个观念方面的创新。我们带领着三万五千家的基层网点从过去赚农民的钱,到今天大家共同要帮助农民赚钱。我总开玩笑,如果你要赚钱,一定要赚富人的钱,如果你想赚穷人的钱,你是死路一条。
第二,充分发挥自身人才,知识,技能的优势,与社会各界广泛的开展产学研教合作,调动一切可能的社会资源。我们跟很多大学和院校合作,让专家、田间地头的农业得到推广,共同携手服务农民。
第三,我们充分发挥自身的人才优势。我们公司70%、80%都是本科以上的学历,大家都是想着要做一件事情,发挥我们在金融、渠道、管理等方面优势,帮助农民解决买难和卖难。比如,在如何帮助农民解决生产资料和供应农副产品的销售问题,我们做出了一些研究实践。
第四,管理方法创新,对投身三农事业的人,实行奖励前置的管理方法,让三农产业成为人才高地,让帮助农民富裕成为一种社会时尚。这也被欧洲商学院和复旦大学写入了管理学院的案例。人都是逐利的,内在的激励机制就非常重要。如果没有好的激励机制大家凭什么在行业里面贡献?这是内生的动力,我们抓到了。农业要发展,必须要形成相应的人才高地。
第五,积极探寻农业现代化和服务社会化的解决之路。尤其在今年一号文件之后,我们更要紧扣着社会化服务体系进行经营创新。我们碰到的问题很多是有地没人种、有人没地种这样一个非常尴尬的局面。社会化的信息不对称是形成这种局面直接的根源。我们怎么样去改变过去的政府包揽,如何去指条路,给个方向,进行一些转变,都值得去研究。同时,我也认为这个过程背后蕴藏着非常大的发展机遇。
比如,上海月嫂高薪也很难聘到。符合这个标准的人是什么样的人?就是40岁到50岁的妇女,有些地区的妇女在农村一年不说18万,可能每月1800元都难挣。只要我们完善培训机制,给她最好的专业培训半年时间,完全可以上岗。挣不了18万,挣8000块钱也比她们闲置在农村的收入要多。
另外,我们在上海市安亭镇,做了一个农业社会化服务的示范点,打造一个东方的迪斯尼农业王国。让很多城市中五谷不识的人,从小孩教育抓起。我们就是想利用长三角1.2亿人口这么一个巨大的市场,把城乡结合这个市场搞活,使全国方方面面的人都能到这里培训学习。我们希望在中国找到十个这样的基地,真正从如何让农民富裕、在农业发展过程中找一条路。
这次,我专门邀请到了内蒙古的力农集团和远洋新农业这两个企业和大家共同接触。力农集团是规模化养殖的一个企业,一个饲养圈是50户,每一户一年赚十万块钱,两千只羊。有这样一个规模,去年的经济效益非常好。看未来的发展,他会带领很多的老百姓去致富。远洋新农业,他们帮助内蒙古准噶尔旗的乡村,去年人均收入已经达到了两万。我们希望通过我们管理、人才、金融等方面的支持,帮助他们找到从两万块变成五万块到十万块的发展路径。今年的一号文件提的非常好,永业只是在实践现代农业发展领域起到抛砖引玉作用,希望能有更多的社会有识之士,更多的企业与我们共同投身“三农”领域,在党和国家政策引导下,实践让农民富裕起来的宏伟事业。
谢谢大家!
主持人:谢谢吴总带来永业这样一个非常生动的案例。我们也听出来了永业的发展和其他的涉农企业发展还不太一样,它有这样几个特点:第一,过去很多企业赚农民的钱。现在永业是带领农民赚钱。还有一个不同是从开发农业市场到带领农民一起闯市场。第三,从企业掌握农民,到农民掌握了企业的模式,提升行业的整体水平。第四,从企业拥有科技产品,幻化成农民朋友们也能够拥有这样的科技产品。第五,企业探索一个绿色发展的通道,带领农民朋友们也能够进入绿色发展的轨道中。过去两者之间好像是企业只是赚农民朋友的钱,现在二者绑到了一起。在吴总刚才的讲话中提到了他们创新的金融模式,包括跟银行的合作。今天正好中国农业银行的车书记也在这里,我们想听听车书记有哪些高见。掌声有请车书记。
中国农业银行党委副书记、监事长车迎新介绍农村金融改革思路
车迎新(中国农业银行党委副书记、监事长):
大家下午好!很高兴能参与到如何让农民富裕起来的这个座谈会,我认为农村可能面临着一个现实的问题。就是现在,农村的存款和农村的贷款比较起来,还是存款大于贷款。让农村活起来,大家感到最大的困难可能还是金融。大家想发展经济,在贷款上比较困难,在金融服务方面还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我的话题是深化金融体制的改革,特别是农村金融体制的改革,让农村真正活起来,农村经济活起来,农民才能富起来。
大家应该关心到这么一个现实,我们在对农村的支持过程中。有金融的支持,也有财政的支持。特别是对一些贫困落后的地方,财政的支持力度很大。在金融改革的过程中,大家可以有一个思路,财政的资金和金融的资金、银行的资金怎么结合起来。因为财政的资金是无偿的,银行的资金是有偿的。无偿的资金通过对金融的支持。比如说减少银行对农民的贷款利息。甚至于对一些特殊的项目,财政给予贴息,银行给予贷款,这样可以减少银行担心风险问题,也可以减轻农民贷款利息的负担。这样,财政的资金和银行的资金捆在一起就可以发挥更大的能量。
第二,税收的问题,现在金融的税收在地方的税收收入中占的比重是比较大的。营业税、所得税占的比重很大。在减少银行的税收方面给予服务农村的金融机构以减少税负,让这部分的税收用于支持银行扶植农村的经济,这是一个非常值得研究的问题。
第三,由于银行的利率政策主要体现在对风险的防范上。我们现在存在一个问题,农村的资金非常困难。但是在向农民发放贷款的时候,利率相对来说还是比较高的。在利率的限制上,中央银行应该出台更多的利率政策,使有利于农村金融发挥更大的作用。
还有一点是在金融监管方面,存款的准备金率是对银行限制贷款的一个重要手段。能不能减少农村金融机构的交存款准备金,用这一部分支持农业的发展。等等此类的东西加起来对于搞活农村经济、农村金融、发挥农村金融的支持力度是非常重要的。在金融改革的支持方面,我有这些想法。
第二个想法是要对农民提供更多的金融服务。我们农业银行最近几年搞了金穗惠农村的工程。这个工程现在农业银行急于推行的金融服务的手段和工具要逐步达到和城市一样的水平。我们现在推行的信用卡、POS机,包括现在新惠农这一方面的准入政策,我们都是通过现代的金融工具进行服务的。农民要想盖房子,他要贷款,他用他的房产进行抵押,现在政策上还是有一定难度的。尽管我们推行了林权的抵押,土地承包权的抵押,但是还有很多的问题在贷款上还是难以通行的。下一步推进农村合作化,农村经营体制多方面的改革,农业、农村和农村的金融怎么在政策上进一步结合起来,我想国家应该下更大的力度来做好这方面的工作。
对于农民富裕起来,农村金融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但是现在实际上我们的资金是通过金融的渠道向城市进行涌入。我们怎么采取正确的政策使城市的资金向农村进行流动,到那个时候农村的资金活跃了,农村的经济发展了,农民才能富裕起来。
谢谢大家!
主持人:谢谢车书记的讲话。下面有请中国扶贫基金会会长段应碧。有请段老。
中国扶贫基金会会长段应碧出席“第五届如何让农民富裕起来”座谈会并做发言
段应碧(中国扶贫基金会会长):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聚焦农业经营体制创新。我认为这是党中央国务院根据我们国家农村发展新的情况做出的新的部署,也是我们国家农业和农村工作的一项新的任务。他预示着我们国家农村的生产关系、农业的经营体制将会有新的变化。创新农业经营体制有很多事情要做。我想利用这个机会讲我自己的一点看法,一个观点,也就是一句话。在创新农业经营体制中,一定要坚持家庭经营的主要地位。
农业是跟动植物打交道,他的生产对象是有生命的动植物。他具有两个很重要的自然经济特点。一个是经济再生产和自然再生产的交集。第二,生产时间和劳动时间不一致。生产时间很长,劳动时间不长。这两个特点就决定了有两个东西不适合在农业上搞。一个是集体劳动,一个是雇佣劳动。因为这个特点决定了,搞农业的人对农作物、农副产品必须像母亲对待自己的孩子那样精心的呵护,不光是劳动时间要很精心,而且在整个生产周期的过程中都要很精心的呵护。要做到这一点,就要家庭经营,他的利益关系最直接。
刚才吴总讲保姆一万八,其实再好的保姆比不上自己的母亲。当妈的人只要有时间就要看着自己的孩子。孩子幼儿园放学,妈妈还没有下班,她会担忧她的孩子怎么样,保姆会这样?农业整个生产周期就要精心呵护,什么时候该给它喂奶,什么时候该给它喝水。不喂奶不喝水的时候应该怎么办。他的老母亲早上起来做饭,他叼根烟袋到田头去看。他看他的庄稼,一旦风吹到以后,他就给扶起来。这种精神你搞集体劳动行吗?你搞雇佣劳动行吗?谁给你关心去?发达国家最早是搞庄园主制度,那是奴役制劳动、集体劳动,不行。后来变成资本主义大农场,以雇佣劳动为主。巴西过去搞雇佣,都垮了,现在都是家庭。我国八十年代改革就是搞家庭经营。在创新农业经营体制的过程中必须坚持家庭经营的主要地位。有些人就要说了,那你还创新什么?我觉得他是在家庭经营基础上往前走,着力点应该在哪里?我觉得要把注意力和工作的重点放在四个方面。
第一,农业劳动力的转移机制、体制。世界农业发展规律是农业劳动的人劳动要减少,要扩大规模、搞现代化。农业劳动力比例的大小是衡量一个国家经济发展水平的很重要的标志。所有的发达国家农业劳动的比重都很低。所有穷国农业劳动力比重都很高。我们要想办法让农业的劳动力尽可能去搞非农就业。现在两亿农民已经不搞农业了。我们怎么从体制上让他形成一种自然转移的机制。这样才是我们搞规模经营、搞农业现代化的前提。
第二,建立新型的,在土地流转机制上创新。现在我们的土地流转时间短、随意性很大。怎么把它变成一种能够有利于向种田能手、家庭农场集中的机制。你要有规模,没有规模怎么搞现代化?没有规模也不能发展集约。
第三,要改善农业的生产条件,转换农业的投入机制。为培养规模化的新的经营服务主体创造条件。随着劳动力的转移,土地就可以在农民手上集中,可以发展大的农户,还有一些家庭农场。但是土地的平整、土地的水利化,这些基建投入要搞起来。因为农民没有集约,他靠他自身做不到这些,政府就要给他创造条件。
第四,就是农业的支持体系和服务体系。这一点是这个新的经营体制创新的重点。这里面有三种:一个是靠政府,公益性的服务就得要靠政府来干。第二,靠农民,发展专业合作。第三,靠企业,企业特别的重要。我们国家的龙头企业有十几万个。十几万个企业领头人都像吴总那样,我看服务体系建设就会提加快。你怎么把龙头企业的领头人都变成吴总那样,这也是一个值得研究的事,本身就是一个研究题目。加强调动企业的积极性,那就厉害了。所以我觉得创新农业经营体制很重要,在这个过程中一定要坚持家庭经营的主体地位,这个在任何时候都不能动摇。
谢谢大家!
主持人:谢谢段老用生动的案例和幽默的例子为我们讲了现代农业。无论是我们发展现代农业还是创新农业经营体制,或者是创新农业科技,我们需要有一支年轻的生力军。这支生力军有一个共同的黄埔军校,就是中国农业大学。下面让我们有请中国农业大学柯炳生校长为我们做演讲!
中国农业大学校长柯炳生介绍新型农民与农村实用才人培养的关键问题
柯炳生(中国农业大学校长):首先给大家拜年,祝大家新的一年身体健康!
以上几位领导已经把这个题目论述的非常全面、详尽、深刻。因为这些领导都是一号文件的起草者,他们讲的就是一号文件的主要内容。连续十个一号文件,每一个一号文件里面都把如何让农民富裕起来,如何让农民增收作为一个重要的内容加以阐述、分析和研究。
如何让农民富裕起来,所有答案都在一号文件里面。无非是政策、组织、市场、投入等等。还有一个因素就是科技。我就科技这个事说三句话:第一,科技很重要。第二,科技创新很重要。第三,科技推广很重要。
科技很重要。政策的因素、市场的因素都很重要。但是他更主要是在短期内,这个短期是一年、两年、三年。科技是长期的。世界农业的发展史本质上就是一个农业科技的发展史。科技是什么?就是以尽可能少的投入获得更多的产出,更好的产出。也就是提高农业的劳动生产率。因为没有科技的创新和进步,农业生产力的提高是不可能的。农民增收也就缺少了一个最基础的源泉。通过农业科技的发展,同时也能把没有用的资源变成有用的资源。原来资源贫瘠的变成更好的、产出更高。
第二,农业科技创新很重要。对于我们这样一个大国来说,要想促进农业的发展,我们自己的原创非常重要。我们的科学家做什么?抗旱的应用。同样的品种,有抗旱基因的孕育,三十天不浇水,之后浇水了它能够缓过来。我们常规的科技和现代的生物科技方面我们有很多的进展。要想发展现代农业,促进农民增收,这些方面仍然是非常重要的。也要看到国家在近年来大大加大农业科研的投入。跟需要相比,仍然很不够。无论如何计算,我们国家对农业科研的投入跟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
第三,农业科技推广很重要。再好的技术如果不能为农民接受的话,还是不能转变为生产力,所以推广很重要。农业的推广有很多新的需求,我们传统的讲农业推广很简单。有一个新品种,推广一下,有一个新技术推广一下,大面积推广。现在的要求越来越细致化。农民对技术的需求越来越个性化。有一家一户的农民,有合作社,还有一些涉农的企业,这些方面要加大力量。
这些力量是三个方面的力量:第一,政府的推广力度。政府的农业技术推广提高。原来是百万大军,现在是五六十万。核心是县级的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的加强和完善。一村一个大学生很好,但是一个大学生的能力有限,不足以支撑。把县一级别的农业推广弄好了,县一级向上可以和农业科研院所合作,向下可以和农户、企业、示范户联系,可以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县级范围内,种植、养殖的主要品种差不多,技术有一个共同性,有百八十人,现在交通发达、技术发达,覆盖全县应该是可以达到的。第二,农科院系统,农科院做的工作更结合实际一点。农业大学的工作是把育人、科研和社会服务结合起来。历史上最辉煌的时期,那是一个农业科技研究和推广结合的范例。我们获得了国家的科技进步的特等奖,也获得了几个院士。在新的时期我们有新的培养类型。他们搞了农家小院,开始在广西,后来搞到河北去了,河北小麦增加15%到10%。广西有一个种橡胶农民企业家,种了一万亩,他用了全现代化的国外灌溉和施肥的机器,成本很高。我们一看,你根本不需要那样,用了国内的化肥,肥料有好的配方,大大降低了成本。这样的例子很多。第三,涉农企业,在为农民提供生产资料服务和输送农民产品的同时,也为农民提供他的技术支持和技术咨询。这在发达国家已经非常普遍了。因为只有农民会用这个产品,这个产品才能有好的效益。尤其随着现代涉农企业的发展,在这方面的作用会越来越突出。永业集团是一个很好的范例,希望有更多的农民企业家像永业集团这样的,我们期待着也一定会有。
我就说这些,谢谢大家!
主持人:谢谢柯校长。科技很重要,科技推广也很重要。有请下一位演讲的中国农业科学院党组书记陈萌山先生。
中国农业科学院党组书记陈萌山在“第五届如何让农民富裕起来”座谈会上主题发言
陈萌山(中国农业科学院党组书记):
如何让农民富裕起来,我的意见是要从农业全产业链上建立农民增收的机制。去年九月份,我有幸参加中国政府农业代表团到北欧丹麦、瑞典、芬兰三国考察。我有一点体会,可以用三小三大来概括:
一是小国家,北欧这三个国家都是小国家、大企业。三个国家都很小,丹麦是五万平方公里、芬兰33万平方公里,瑞典45万平方公里。人口是几百万到一千万的小国家。但是这三个国家都有在国际上有影响的大企业、大公司,如诺基亚、爱立信等等。国家的竞争力体现在企业的竞争力。政府的话语权来自大公司的支撑。小国家、大企业。
二是小产品、大企业。这三个国家都十分重视科技创新,强国立国。支持发展一大批看似小、但科技含量很高、在世界市场占有率很高的产品。比如说瑞典的利乐包装公司,就是搞乳制品饮料包装的,这一个产品占全球市场的70%。
第三,小农户、大合作。这三个国家都是世界上人均收入很高的国家,现代化程度也很高,但农业没有因此凋敝。农业涉及到国家的现代化、农业的现代化。农业收入与城市居民收入的差距很小。我观察有两条,或者两个原因。一个是欧盟共同农业普及政策和提升。二是农户的生产规模小。农户的生产规模没有改变,给农户生产经营,农户仍然是家庭生产经营,规模都是在二十多人左右。我们看了几个农户,合作社这种体制紧紧的把农民、农业带向了现代化。通过合作社使农民全面分享了农业全产业链的利益。所以,我今天建议的主题就是怎么能让我们国家的农业,特别是种田的生产性的农民能分享全产业链的效益。
北欧三国的农民组织化程度达到很高的水平。合作社办了很多养殖业、加工业,确保了农民的收入能够随着国家的现代化、工业化、城镇化发展,农民能够得到合作社的产权。丹麦的农民合作社起步早、非常完善。所有农民都是一个或几个合作社的成员。农民一旦进入合作社,享受全方位的效益和服务。政府重视合作社的发展,通过专项基金、特殊的政策扶持。所以刚才我说的瑞典的利乐公司,利乐公司是农民合作社办的跨国企业,合作社使农民改变了弱势地位,农民也能够享受现代化进程中的利益。
我国农业随着国家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农业产业整体效益在迅速提升。2012年我国农牧渔业的总产值是5.2万亿元,农产品加工的产值是15万亿元,农产品流通产值超过10万亿元。这两项加工业和流通业是农林牧副渔总产值的两倍以上。我们国家农业前端和后端的收益大多数被城市和工业占有。特别是生产性的农业并没有真正分享到农业产量和成果。全面促进职业农民的稳定增收,就是农民进城以后,我们改变统计方法,种田农民纯收入的问题,是我们当前最急迫要研究、面对的问题。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快,专业化农民会逐渐减少。解决农民增收,要让农民具备一定能力,吸收青年人进入农业、住在农村。要大力发展合作社,让合作社进入全产业链。目前我们国家农村的合作社大多数停留在生产上的合作。合作社经济在现代农业发展、农民增收致富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是调节工农城乡关系重要的平衡器。目前我们合作社是68.9万家,也只有5300万农户。合作社的发展还处在初级阶段。现有的合作社是生产型为主,规模比较少。产权不够清晰,管理不够规范。还需要进一步的规范,大力扶持,不断提升农民专业合作社的专业化水平。一是要从政策上打开全产业链,降低合作社的准入门槛。二是要加大扶植力度,着力提升合作社自身的实力和带动能力,吸引有知识的青年农民从事农业,进一步强化金融、税收等方面的政策措施,进一步提升合作社在市场营销、冷藏、冷链方面的加工能力。三是推广合作规范化建设。四是要强化人才培养,大力培养职业农民和新型农民的经营主体,打造合作社的领军人才,加大对合作社企业人才的培养和引进。
谢谢大家!
主持人:从前年的下半年开始,在我们的媒体和新闻界刮起了一股旋风,叫做走转改。我们的农村、农业需要记者同仁的关注、报道和宣传。所以,接下来我们要共同聆听一下翟书记有哪些高见。掌声有请中国记协党组书记翟惠生先生。
中国记协党组书记翟惠生介绍三农报道的指导思想
翟惠生(中国记协党组书记):大家好,我今天就讲讲我们媒体的事。“三农”的问题是新闻报道富矿,让农民富起来是永恒的报道主题。但是在当今这个时代怎么搞好“三农”报道?第一,必须是模糊性思维。第二,必须是走转改。
模糊性思维,现在有三个模糊:国际和国内模糊,虚拟世界和现实生活模糊,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科技边界越来越模糊。我们搞农业报道绝对不能只就农业说农业,农业确实是弱点,但是我们的思维应该是政治型、社会型、经济型、民生型。只有这样才能把农业放在大局下考虑。就农业说农业,陷进去了,第一,你不是专家,第二,你不是农民。你要向全社会说“三农”的事,要把事情说清楚。
第二,必须走转改。走转改走了一年多了,效果挺好。现在关键问题是,走转改最终的本质是什么?绝对不是把民生新闻碎片化。走走镜头,农民过着什么样的苦日子,我们怎么样去扶贫。这是最初始阶段。核心是要有深刻的思考。今天我数了数媒体一共31家,网络几乎占了少一半。这么多媒体,就是把专家的话简单的说说就完了吗?可以,但是要知其一,更要知其二。一定要深入下去,把很多“三农”的问题要有模糊性的思维,用基层的语言说出来。这样的农业报道就是最有生命力的。不是说只有农民日报才专门搞农业报道,光明日报就不搞农业报道。关键是看话怎么说,角度怎么把握。我们理清了思维,找到一种采编的正确的走转改的路子,“三农”报道一定会很好的火起来。这个一直在谈论、一直在破解,到现在还没有破解完的如何让农民富裕起来的话题,一定会在未来三到五年内得到一个破解。我就讲这么多,谢谢大家!
主持人:下面有请农业部产业政策与法规司司长张红宇先生。
张红宇提出让农民富起来,要有内生机制,通过体制机制创新,发挥改革作用
张红宇(农业部产业政策与法规司司长):
我结合今天这个会议主题讲四句话:
第一,如何让农民富起来,要有一个目标。我认为这个目标要实现农民的超常性增长。如果不实现农民的超常性增长,尽管我们实现了倍增,这个差距仍然是存在的。所谓的超常性增长,是进入到八十年代段主任他们当时一个团队的一句话:一个是超过经济发展速度的增长,第二个是超过城市居民收入增长的速度。
第二句话,如何让农民富起来,要有内生机制。这部分农民将来可能是更多的通过非农产业获得他们的收益。另外一部分农民应该从职业化,通过专业化、规模化来增加他们的收入,甚至有小部分农民将来一定是通过补贴来增加他们的收入。所以,第一个是促进分工。第二个收益的内生机制,就是通过所谓的体制机制创新。体制机制创新也就是发挥改革的作用。
第三句话,如何让农民富起来,要顺应外部形势的变化。改革开放到现在30多年,农民收入的构成和十年前、二十年前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所谓的适应外部形势变化,第一,怎么样顺应高价农业的发展。高价农业对农民增收有很大的好处。我们不可能与资源丰富的美国、南美这些国家相提并论。对于消费者来讲,你可能要忍一忍,对于生产者来说是一个很大的利好的消息,要顺应高价农产品时代的到来,要通过持续的高价格增加农民的收入。第二,要顺应低成本工业化结束的环境。这就意味着工农之间的交换关系要发生很大的变化。工农之间,特别是农业的要素资源在交换过程中要得到最大的实现。要素资源得到最大的实现,对农民增加财产型收入,我以为是非常有用。第三,调整农民收入分配格局。
第四句话,如何让农民富起来,政府要有所作为。第一,一定要有一个目标,现在城乡居民收入倍增已经有了一个非常清晰的目标,但是缩小城乡之间的收入差距,现在看起来还应该有一个更清晰的目标。我们能不能设想到2015年,我们的收入差距由现在的1:3.1,缩小到1:2.5,或者是左或者是右。到2020年能不能缩小到1:2到1:2.5。现在在发达地区和中西部地区都有一些星星点点农民收入和城市居民收入差距不是那么大。1:2,1:2.5,这些案例都有。这些案例形成燎原之势在全国放大,我们政府是可以有所作为的。第二,能不能通过改革,改革是最大的阻力,改革就涉及到方方面面了。政府要扛起改革的大旗,在农民收入更应该打攻坚战。第三,是不是要有一个考核机制。2020年要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各级政府的考核,一定要把民生问题,特别是农民收入作为最大的问题来统盘考虑。
我的发言完了,谢谢大家。
主持人:下面让我们掌声有请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副院长朱信凯先生。
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副院长朱信凯做主题发言
朱信凯(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副院长):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前辈、各位记者朋友。我想给我们的记者朋友讲几句话。通过我们的记者朋友向全社会传递一种声音。我们农业的问题既不是缺钱的问题,也不是缺科技的问题。缺什么呢?我觉得我们理解文化的时候从四个方面理解。器物、组织、价值的层次。我觉得我们是整个社会对农业有一种极大的偏见和认识上的误区。这是最大的问题。这个问题如果我们改变不了,谈什么问题都是纸上谈兵。我最近有一本书叫《我们必须重新认识农业》。我给农业下了一个定义,农业是集技术、经济、政治和国家安全于一体,与整个人类的发展史相并存,并与人类相同发展进步,表现为多功能性、永恒的魅力产业。这才是农业。如果我们不能从这个角度认识农业,我们要吃很大的亏,要走很多的弯路。美国早就不是农业社会了,但是美国除了五角大楼国防部,就是农业部。美国打击全世界的武器不是核武器,是农产品。
但是我们现在全国人民对农业有一种极大的认识上的误区。尤其是统计部门公布城市人口已经超过了农业人口。有一天我们人民大学一位院长忽然跟我说,你们学院的任务是不是快完成了,你们学院是不是快被结束了?所以我觉得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就是怎么样理解和认识农业。正因为我们没有很好的认识农业,所以我们最大的问题是一个体制问题。包括我们的政府也没有认识到农业的重要性。我们有哪一个部的大部制改革紧迫程度比农业重要呢?我不是说一定要把农业部做大,你一定要在更高的层面整合。我们真的不能容忍从田间地头到餐桌的农产品的产业链有那么多的部委在插手。所以我们最应该进行的就是农业的大部制改革。我觉得我们现在已经到了一个应该整合农业资源的时候。农业发展到了一个瓶颈,现在确实要打破这个瓶颈。只有通过农业的大部制改革或者在更高的层次上真正意义上的整合农业的全产业链,这个才是最重要的。
好的,我就讲这么多,谢谢!
主持人:两个多小时过去了,我们今天的座谈会也已经接近了尾声。我们为了响应中央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决议,今天没有红毯、没有鲜花,虽然没有鲜花,但是我们每个人的心里都是春暖花开。马上要迎来的二十四节气是惊蜇。大家今天的真知灼见,各位专家今天的观点、论断就是一声声的春雷,让我们在春雷声中忙活起来吧。一年之计在于春。再次感谢今天的各位嘉宾参加我们今天的座谈会。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