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育林:云服务虽然不风光,但能长久
5月7日,在北京召开的第五届全球移动互联网大会上,阿里云的总裁王坚与金山云的总裁均出席会议。两人分别代表云计算与云存储领域,向媒体与公众进行广泛的科普,虽云服务的两个细分领域差异迥然,但两人皆把云服务比喻为煤气水电,强调云服务是一项基础服务,专注技术领域。两家还在投入阶段的公司,不约而同地表达了一个观点:云服务是一项长线生意,成本不小,时间愈久,优势才会渐显。
在金山云总裁王育林接受我们采访前的一个月,公司正式推出了快盘服务的商业版,此项服务是明确的收费版本。用王的话说,这项业务从一开始便是盈利的,因为使用者都必须付费。而此前积累4500万的快盘个人版,一直被外界解读为金山向移动互联网进军的起点。王育林解释道,云服务是一定是与移动互联网相关,但金山推出的快盘,更多是因为快盘本身依然是一个存储产品,公司目前只想专注于云存储产品的研发,并无建立应用平台的想法。
虽然云服务已经被谈论几年,但公众似乎还不能理解云的两大业务,即云存储与云计算的区别。目前国内的生态,已基本成型:以阿里为首的云计算服务,其云存储的比重可忽略不计;以金山云、百度云为主的存储服务,其云计算服务只供内部使用或部分需要虚拟机服务的企业,云计算服务并非其主方向。由于投入成本巨大,资金、技术两大门槛已经把云服务限定在国内为数不多的几家大型企业里。而此前曾经露出水面的盛大、华为、115等云服务公司已然在转型中。
王育林在采访中谈到,金山选择做云存储而不是云计算,主要基于云存储是一个相对技术成熟、商业化较清晰的服务。同时,由于存储属于增量服务,用户的使用量只会逐级增加,用户需要使用新空间公司才会投入,成本的预算要更稳定。云计算由于用户使用的时间与场景不确定,厂商提供服务时必须把弹性空间做出来,即最大峰值做,这无疑需要更多成本,此外由于运算环境复杂、技术的不成熟,开发者抱怨云计算服务不稳定的例子屡见不鲜。金山出于成本及入市时机的考虑,选择了存储服务。
云服务对于互联网公司而言,更多在于对移动互联网布局,云服务的普及标志着终端、云、数据的分拆的时代到来。百度的加入即使如此。由于公司风格偏保守,李彦宏希望通过云存储服务在扳回一成,由于时间上起步较晚,后续发展如何,还需观察。现阶段双方都在拼服务、拼体验的阶段。
“金山是技术公司,同时也是安全公司,但基于这两点还不够,对于一款面向大众的产品,还需要把它做得更好用,甚至更好看。”
谈及打磨产品、完善用户体验,似乎容易被理解为公司找不到盈利模式的藉口。但对于云服务的公司,此言不虚。不论金山云还是阿里云,这两家技术团队占成员绝大多数的公司,此前对产品的体验、售后服务考虑不足,王坚曾在去年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阿里云在一年里获得最大的进步在于建立起服务跟踪体系,更多的与客户打交道,收集信息。对于服务意识,我们从阿里云总裁王坚在大会间隙频繁会见不同客户的行为中可见一斑。由于国内云服务价格差异不大,剩下的只有产品本身能否被用户接受。
无独有偶,两人在采访中都将自己做的云服务比喻为煤气水电。这体现了云服务的几个特点:服务基础、利润低、培植时间长。基础是指直接面向企业的服务,这无论是阿里云的商业版及金山云都是一致的。利润上,全球成熟品牌秀的云计算平台,亚马逊的AWS平台去年收入是20亿美金,利润只占10%。这也解释了同样具备做云服务实力的腾讯为何不会参与云服务:腾讯在移动互联网的的发力较早,微信、手Q的产品皆获得成功,无百度的恐惧感,二来腾讯产品的利润平均在70%,相比之下,在产生规模效益之前,云服务无疑是煤矿工人的生活。
云服务必定是需要一个长期的投入、缓慢积累的过程,虽然悄无声息,但开发者与用户终究不能离开这些基础服务。对于云存储而言,随着数据量愈来愈多,终有一天会突破免费的空间,而收费领域,无疑国内的云存储在价格与易用性上要较国外云盘有优势。在移动硬件设备爆发性增长的今日,云服务成为主要受益的载体,别忘了,云存储还是一项迁移成本较高的服务。一个新商业帝国的蓝图,似乎已初见端倪。
“云服务不风光,但能长久,服务一旦形成习惯,付费便不再是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