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用户所需 耳机发烧友要的是神马
泡泡网耳机频道5月29日 在泡泡网与百度耳机吧举办的耳机爱好者聚会中,笔者对参与者进行了问卷调查,最终获得有效问卷42份,并且已经做了统计以及分析,今天笔者毫无节操的将这份问卷的结果与大家分享,目的就是获得耳机爱好者群体的概况,让世人了解这样一个比较小众而偏向于专业的群体,希望厂商们了解自身产品的消费群体,而更大的意义在于,让普通消费者了解发烧友是怎样选择耳机的,这对选择耳机产品很有帮助。
1、何时开始玩耳机(以开始关注耳机为准)
A、初中 B、高中 C、大学 D、研究生或工作后 E、比较模糊
数据分析:通过这张图可以发现,有79%以上的耳机爱好者都是在学生时代开始接触发烧圈子的,并且通过现场的发烧友来看,大部分也都是学生群体,这也就可大概预估“玩耳机“的群体为16-24岁之间,以学生党为主,同时,高中生与大学生已呈现分庭抗礼之势,早些年以大学生为主的形势已经有所变化,耳机爱好者群体低龄化趋势已经显现。
一些唠叨:近几年来是耳机行业快速发展的黄金时期,无论是国内又或是国外,耳机绝对是最为热门的数码周边产品(手机、平板等娱乐终端的普及化是主要原因),除了最基本的发声理念之外,饰品化、个性化、潮流化成为耳机的附加属性,耳机潮牌在全世界范围内大量出现,吸引了大量年轻人的目光(主要为学生群体),这也就是耳机爱好者群体低龄化的要因之一。
2、仔细试听过的器材数量(心中对产品声音有一定的了解,并可用于参考)
A、5个以内 B、6—10个 C、11—20个 D、20个以上
数据分析:这个问题的意义在于调查到场的玩家们的经验丰富程度,有35%的玩家听音器材在20个以上,大家注意这可是在“心中对产品声音有一定的了解,并可用于参考”的基础之上,也就是说这些人听过的器材要比20这个数字大得多,这些人有着丰富的听音经历,这意味着他们在选择器材时都会有自己的主见,基本不会被他人所左右。同时,我们也会发现聆听器材在10个以内的人群占46%,接近调查人群的一半,这些人接触圈子的时间不长,经验也较为欠缺,是那些易受毒文影响的主要群体。
一些唠叨:通过数据分析,我们可以大概了解耳机玩家的结构组成,较为资深玩家们占据人群的1/3,而初级玩家占据人群的近一半左右,中间人群较少,这也就说明:
1、当玩家开始发烧,大部分人会在很快的时间内迅速成长,去聆听或者购买众多器材;
2、在迅速成长的同时,初级玩家依然能够占到50%左右,这意味着发烧群体在迅速扩充;
3、在泡泡网举办的两次聚会所来人群之中,来两次的人只有5、6个,这可能说明因为两次聚会的主题不同造成了人群的变化,但也不可否认,新面孔意味着耳机玩家群体的壮大。
3、购买器材的侧重点,优先选择音源还是耳机?
A、音源(随身播放器、耳放) B、耳机 C、不明确
数据分析:哈哈,不知道播放器及耳放厂商看到这张图会是什么想法呢?62%的人会首先选择耳机产品,然后去寻找匹配的音源,话说这可是发烧友阶层,对于大众来说,估计播放器所占比例会低得可怜,估计手机会成为最大的赢家吧。
一些唠叨:在笔者看来,播放器与耳机正类似于单反机身与镜头,高富帅不差钱全优异,追求性价比就是一个差不多的机身搭配好一些的镜头,经济拮据的挑选中阶产品。而以目前的耳机发烧市场来看,“中阶播放器搭配一条旗舰级耳塞”是很主流也较为有性价比的选择,毕竟耳机的品牌及选择更多,可以更大程度上寻找到真正适合自己的产品,相对来说,播放器目前还在发展阶段,“国砖”尚需完善,还没有真的得到市场认可,录音笔及各种耳放捆绑同样仅限于小众人群,消费者偏重于优先选择耳机产品,也是可以预见的。
4、选择器材的侧重点,品牌、外观配色......?(多选)
A、品牌 B、外观配色 C、结构设计 D、音质 E、佩戴舒适度
数据分析:这道题为多选题,我们可以看到在42位发烧友群体中,有37人优先选择了音质,比例达到88%;又有29人选择了佩戴舒适度,达到69%;而品牌因素仅占16.6%,外观颜色以及结构设计一样为26%。通过这组数据可以发现,在发烧友群体中,品牌意识的影响力已经极小,也可以理解为发烧友的品牌忠诚度很低,各种设计及配色上的噱头对于发烧友的吸引力也不大,对于发烧友来说,音质及佩戴的舒适度才是重中之重,在这里想要敬告一下各大厂商,如果所研发产品针对发烧友群体,建议在保证音质的基础上尽可能的提升舒适度。
一些唠叨:如果将环形图看成是一条耳机,那么这个百分比正是一个玩家考虑购买耳机的非常好的分析比例,如果厂商同样按照这种比例来调试一款耳机,那可是正撞发烧友的下怀啊!
5、手中持有的器材数量
A、3个以内 B、4—6个 C、7—12个 D、12个以上
数据分析:其实对于大众来说,一个播放器加上一条耳机或者耳塞已经可以满足听音需求,而一旦可用器材超越“一个播放器、一条耳机、一条耳塞”的配额,也就是说玩家手持的器材中必然会有闲置的器材,45%的人手持4-6个,这就可说是入门级的发烧友了,而器材在7个以上的人群达到36%,这说明发烧群体不再单纯的以简单的听音为出发点,可能有人用于收藏,而大部分的人会觉得某条耳机适合聆听古典,而另一条适合人声,耳机作为一种不可能全面的发声器材,如果想获得更多体验,就需要购买更多的耳机产品,而这也是发烧友群体的一个特性。
6、在器材的购买上有多少花费
A、2000元以内 B、2001—5000元 C、5001—10000元 D、10000元—30000元 E、30000元以上
数据分析:一不留神,到了比较坑爹的问题,由于玩耳机群体主要为学生,所以大家的主要生活费用均来自家里,所以坑爹是必然的,而近几年随着耳机玩家群体的低龄化,学生们表现出了惊人的购买力,在音频器材上花费超过5千元的达到69%,超1万元的达36%,过3万元的也有19%,也就是说每5个人中,就有一人花费超3万元,所以也就有了某些人对于发烧友群体“人傻、钱多”的自卑性评价,唉!子非鱼,焉知鱼之乐啊。
有关5、6两问的一些唠叨:作为发烧友,经常会遇到周围人群的不理解,耳机一条不就够听了吗,何必买那么多呢?其实所谓发烧,并不一定意味着在器材上花费多少,也不在于手持多少器材,单纯性的追求器材的高端奢华而忘却了音乐的本真一样没有意义,在对优美音乐的追求上没有高低之分,老烧之所以为老烧,那是拥有丰富的聆听经验以及在追求令人满足声音的道路上投入了大量的时间与经历,说大了就是将生命的一部分奉献给了音乐,所以希望初烧们不要妄自菲薄,不要看到手持高端器材的家伙就心生膜拜,所谓发烧,就是心在烧,只不过经济条件好些的把老爹的钱包也给坑了。
7、了解感兴趣器材的途径(多选)
A、论坛、网络 B、朋友 C、店面试听 D、各种试听会 E、其它
数据分析:好吧,这个问题分两张图比较直观,我们可以看出论坛网络已经是玩家了解器材最主流的方式,高达92.8%,其它三种方式比较接近。
如果将环形图看成一条刚上市的新耳机,而图中正是玩家如何了解这款耳机的途径比例,在发烧友群体中,网络是了解器材的主要途径,而对于十分感兴趣的产品,一般都会进行试听及交流。
一些唠叨:近日某吧发起了枪文毒害的调查,热度很是高涨,但声音作为一种主观的感受,很难得到统一的评论,这也难怪很多人在浏览评测文章购买产品之后难以达到心中YY的景象,而一旦无法达到,就将评测文章归类为枪文是不科学的,毕竟耳机声音这个东西不能想电脑显卡跑分拿数据说话。所以,这些血淋淋的事实告诉广大发烧友,评测文章仅具有参考价值,携带自己的器材去试听才是正解。
8、周围朋友中发烧友数量
A、3人以内 B、4—6人 C、7—10人 D、10人以上
数据分析:这组数据出现了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可能是调查对象还不够广泛),周围朋友中发烧友数量在3人以内的占到总数的38%,而12人以上的占到40%,很是接近,而4-12人合起来不过占到22%。这在笔者看来与第二的问题有异曲同工之妙,这同样意味着,初烧群体会很快成长,在进入圈子之后,会迅速认识大量发烧友朋友,群体力量会不断扩充。而初烧群体能够占据38%的份额,同样说明进入耳机发烧圈的人数增长势头很猛。
9、每天使用耳机时间
A、1小时左右 B、2—3小时 C、3—5小时 D、5小时以上
数据分析:有关听力保护的问题多年来时常出现在各大媒体,而年轻一代的听力水平下降是确切发生的事情,无可争辩,耳机也就常被当为罪魁祸首,在本次的调查中,特意加入了这一项,聆听时间在2-3小时的人群达到52.4%,这部分人群与一般人群没有太大的差别,如果这2-3小时被均匀的分为几段时间,并且音量合理,相信对于听力不会有什么损害。使用耳机时间在3小时以上的人居然达到了33.3%,更有14.3%在5小时以上,这样的数据估计也仅限于耳机玩家了吧?在笔者看来,3小时是一天合理使用耳机的极限,一旦超越3小时,就意味着听觉疲劳将会出现,同时会对听力造成损害。
一些唠叨:国内并没有科研组织或者机构对“每天使用耳机时间”是否会对听力造成损害做过研究调查,没有可用的数据,而某CCAV曾做过选择耳机的节目,节目中出现大量不正确的观点以及观念,并且没有科学的数据,对消费者很有误导的意思,笔者每天从中科院声学研究所门前路过都在想:这些砖家们什么时候能够关心一下老百姓的耳朵啊......
奉上保护听力一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爱音乐、爱耳机、更要爱护宝贵的听力》。
10、获取无损音乐资源途径(多选)
A、付费下载 B、论坛交流 C、购置碟片 D、玩家互相交流
数据分析:42人中有33人会通过各种音乐论坛来免费下载无损音乐,占总体人数的比重高达78.6%,由此可见中国正版音乐的道路会是多么的崎岖,这种途径在所有获取方式中占有40.7%的比重,说白了就是传播盗版音乐。而选择付费下载的仅有12人左右,购置碟片的有20人,话说发烧友群体可是目前碟片的消费主力啊......唱片公司想靠卖唱片过日子真心是痴人说梦啦......
一些唠叨:这个调查就算是公益事业吧,毕竟正版这个问题永远都是中国音乐人的痛楚啊!好不容易做的音乐却卖不了多少钱,只能靠参加各种电视节目、演唱会或者各种炒作来赚钱,然后还因此各种被骂不好好做音乐,话说亲们,好好做音乐真养不活人家一家老小肿么办╮(╯﹏╰)╭。
11、拥有正版CD及正版数字音乐数量
A、3张以内 B、4—8张 C、9—14张 D、15张以上
数据分析:果然还是发烧友群体啊,正版碟片还是有一些销量的,虽然大部分人已经不再使用CD唱机来听音乐,但对于非常喜欢的音乐,还是会购买正版CD,抓取之后用于收藏,同时也是期待未来可能购入CD转盘。
一些唠叨:目前类似京东、QQ音乐等在线播放器,已经开始开通正版音乐销售下载服务,如QQ音乐只要购买绿钻即可下载高品质及无损音乐,这是一个很好的方式,纯数字的网络购买可以有效减少正版碟片的成本,让消费者以低廉的价格享受高品质的音乐,但就已目前的情况来看,QQ音乐的无损音乐资源量依然不够充足,碟片的介绍及信息不足,并且QQ音乐的无损资源来源也受到质疑。如果类似的网络销售数字无损音乐的形式得以推广,笔者相信还是会有很多人乐于支持这项事业的,同时这也有利于国内的音乐人们有更大的动力来创作音乐。
总结:很多发烧友可能都在想:为啥XX耳机明明在某个细节上稍作修改就可达到非常好的效果,而XX品牌的设计师却偏偏想不到呢?明明知道耳机是质量越轻佩戴舒适度会有所提升,还偏偏把耳机设计得那么重?如此种种,虽然市场上可见的耳机产品有很多,但很少见到令人满意的产品,有句话说得很好“如果你成不了苹果,那就多听听用户的声音”。
今天这篇文章到这里就结束了,数据资料已经罗列其上,虽然仅仅只是42人的调查,但也是具有不小的研究价值,如何为消费者提供非常好的的产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