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系统协同 抓住了企业管理的密钥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冰火两重天”的局面?传统的财务和ERP需求真的已经“普及”到位,没有上升空间了吗?为什么一个经常被误读为OA升级版本的协同管理软件会突然迸发出如此强盛的增长势头?是移动解决方案触发了企业决策者们的采购欲望?还是协同管理软件以人为本,关注角色及其关系的特征点中了决策者和高管们的内心需求?
毫无疑问,这些分析都没有错,但似乎又不完全。我以为,让一向注重效益回报的高管和决策者们突然对协同软件兴趣倍增的原因还是一个,那就是协同软件实实在在地帮助企业或组织带来了真正的效益!
当然,这个结果并非一蹴而就,而是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也就是说,协同软件从理论到应用已经到了实现一个根本性突破的时候了。难道协同软件真的抓到了企业管理的“密钥”,那这个“密钥”是什么?
理论依据:组织行为管理学
在信息时代,企业管理自然离不开信息化系统。但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一说起IT项目的实施就会遭遇是否成功的诘问。客户不是指责软件不行,就是指供应商实施不力,谦虚一点的就说自己的水平不高,离上ERP系统的高要求还有很大的差距,即使是ERP厂商通畅所倡导的快速实施方法论也难以打消企业的疑虑。最典型的是“上ERP找(早)死,不上ERP等死”的经典语录流行甚广,让很多有上信息化管理项目初衷的企业,也在不断的风险提示下望而生畏、止步不前。
其实原因很简单:人!作为客户的企业中的相关人员的积极性没有发挥出来,其原因就是没有一套工具使之一以贯之地、系统性地得到实施,使ERP实施方法论成为因人而异的艺术。以人为本的协同软件从诞生的那天起就是研究和服务于组织内部的每一个人,每一个角色的。但是业界对“什么是协同”依然没有一个特别统一、清晰的标准。致远软件(www.seeyon.com)认为,协同软件包括目标管理、团队构建、绩效考核、业务内容、流程管控、知识管理、文化、沟通协作、信息整合九个方面,简称“九宫格”。可以看出,这几个方面几乎涵盖了一个组织内的所有活动。从这个意义上说,协同软件所承担的就是组织内部全员的活动、管理的总和,其内容丰富性、覆盖面是ERP等业务管理系统所无法比拟的。
组织行为管理的目的就是让每个人都有效率,但是,系统的总价值并非每个要素价值之和,因此,不能只强调单个部门、角色的绝对重要性,而要在基于一个总目标的前提下,相互配合,互相协同才能实现整体非常好的效果。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张志学教授认为,在过去100年来,这些管理学大家的理论基本上解决了企业管理的大部分问题,但那是西方企业实践“内生”出来的结果。对中国企业来说,可能就变成了一种“外生”的理论了,如何与中国企业的实际相结合成为了一个问题。比如很多组织搞“流程化管理”,经常是把规范化和流程化变成了目标本身,而没有发现这是我们为了达到目标的手段,而能不能提高效益、提高企业发展的稳定性才是根本。
诚如张志学教授所言,西方管理学界已经从其实践中总结出来的管理理论和思想如何在中国企业落地的确是个挑战。首先,我们没有必要把这个总结的过程再走一遍,浪费时间还走弯路,不如洋为中用,分享人类文明成果;其次,如何在不断变化的中国企业内外部环境下,把我们的特殊性和创新举措和管理学的一般原理结合起来。张教授在2009年看到致远的同道在研究“组织行为学”,很是惊讶!组织行为学在商学院是一个重要的课程,更多是用人力资源来表达。“而致远软件是致力于研究人们的行为模式,并且希望将这种模式通过软件固化下来,提高生产组织的效率,这一点我印象非常深刻。”
张教授说,工业化以来一个组织要解决两个问题:一个是提高效率,第二是人与人之间、组织和组织之间的稳定性,这两方面西方企业走在我们前面。无论是美国的泰勒提出标准化的流程,还是法国的法约尔强调组织需要制度来确保持续稳定,或者说德国的马克斯·韦伯则认为需要将职责安排在一个结构里面,都是为我们提高效率和稳定性提供了充足的理论依据。
一直奔走于企业一线的致远软件副总裁张屹对中国企业的不稳定有很深的体会。首先是商业模式不稳定。我们还处在市场经济的初级阶段,靠什么赚钱是不稳定的、不断的看到有新的机遇、新的模式,就有了不同的扩张方式。而商业模式的不稳定带来组织机构的不稳定,每年都有新的变化。或者说商业模式没变,但是市场的成长率比较高也会有变化。随之带来的问题就是协同流程的不稳定。企业要花很长的时间去探索、积累。所有这些不稳定加在一起对中国企业的挑战是巨大的!因为运营管理需要固化的流程,即使是在创新后也希望能固化下来,才能够进行低成本的复制,才能是低成本高效率的运营。
“不可忽视我们的个体和组织也处在职业化的过程中,就是说每个人对待每件事的态度和处理方式没有一个标准。在组织机构中的价值模式、观念冲突都没有一定之规。这可能跟文化有很多的关系。”张屹认为,中国企业的管理价值观,正在从过去的创业激情逐渐走向理性,从“情、理、法”逐渐向“法、理、情”过渡。
在对待管理软件的问题上也反映出中西方企业之间的差距,西方管理者对管理流程的稳定性的依赖要比中国企业高,而中国企业的创新意识比较强,也带来非常的不稳定性。ERP软件最早是外企投资中国的时候就布置过来的,像一汽大众,从投产就开始运行ERP,其实是运行了在德国的全套软件,包括岗位及其职责标准。而中国的企业一开始是没有这种积淀的,总的来说,大部分的中国企业还会继续处于从混沌态到有序态的过渡和摸索中。
从这个意义上说,中国企业更有必要和迫切性要上管理软件,借助管理软件来理顺自己的流程。我比较赞同有人把企业的管理分成两大类:ERP解决业务管理层面,而协同软件解决所谓基础管理部分。在很多时候,ERP被赋予了太多的管理职能,但实际上,ERP也无法涵盖企业管理的全部。有些非常规流程肯定不包括在ERP的流程中,而有些ERP包含的流程也在没有上线之前无法发挥作用,而协同软件恰好在这个阶段可以弥补这个缺憾,为企业的快速变化提供切实有效的管理流程。
政治经济学:生产力与生产关系
用左脑和右脑来阐释业务管理系统和协同管理系统的关系是致远软件董事长徐石的一大发明。徐石认为,如果说以结构化数据为主的业务管理软件是依靠人的理性、逻辑思维见长的“左脑”负责,那么,事关个人和企业的很多非结构化信息是由“右脑”负责的,这就是基于组织行为管理的协同软件。只有左右脑的功能完全发挥出来,个人和企业组织才能达到一种新的平衡,才会持续健康地发展。当今企业的发展模式已经从过去拼点子、拼胆量到拼组织协同能力的时候了,“所谓没有执行力就没有战略”就是这个意思,而强大的执行力就存在于协同管理系统执行得是否到位。
如此说来,这30多年来,企业和产业界就只干了左脑负责的事情,没有牵扯到右脑的事情。管理被曲解了,“人”被淹没了,“情感、兴趣、爱好、人文精神,这些与行为方式息息相关的东西被遗忘了,一个好的管理一定是理性加感性的。”而这些东西往往在企业的运营中起到非常关键的作用。
在大协同的概念里,以人为中心就是把“人”作为构建信息体系的原点,也就是解析和管理人的行为,而非仅仅管理事件的结果。借助组织行为学的理论,大协同总结了九种最重要的组织行为内涵,极大帮助各种规模和类型的公司解决无视制度和流程的现状。一个显而易见的改变就是令人头疼的KPI考核将变得轻松而高效。举个简单的例子,一个同事发了一个协同,相关同事会相应处理,每个人的响应速度、回复的准确性、意见的建设性都很容易被评估和定义,对应到职责范围岗位责任,就是一个人基本的KPI结果。协同软件还能绘制每个人的工作轨迹,一周内跟谁联系最多,处理何种事件花的时间最长等等,一张图就能看得清清楚楚,可以检视和修正你的工作方向和效率。
现在,企业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传统的发展模式无法继续,如何发挥人的积极性、组织的协同力是企业面临新的课题。而专注于此的组织行为管理理论在总结大量的企业实践的基础上,得到了进一步的厘清,而协同软件恰恰是实践这一行之有效管理思想的重要载体。让一向注重效益回报的高管和决策者们突然对协同软件兴趣倍增的原因还是一个,那就是协同软件实实在在地帮助企业或组织带来了真正的效益!换句偏理论一点的术语表达,协同解放了生产力,或者给企业带来了生产力的提高,甚至协同工具本身就是生产力的要素之一。
政治经济学告诉我们,生产力是人们利用自然、改造自然和生产物质资料的能力。它由“人”的因素(即劳动者)和“物”的因素(即生产资料)构成。其中劳动者是决定性的因素。随着社会的发展,科学技术、管理、信息等对生产力的作用与日俱增,但它们不是独立的实体,只有通过人和物才能对生产力发挥影响。生产力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生产关系是指人们在物质资料生产过程中结成的社会经济关系,它是人们最基本、最主要的社会关系,决定了其它社会关系。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是社会生产的两个方面,二者有机统一构成为生产方式。在生产方式中,生产力是内容,生产关系是形式。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对生产力有反作用。生产力的发展是生产关系变化的原因和新旧生产关系更替的依据,是否能够推动生产力发展,是评判生产关系先进或落后的根本标准。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发展的状况,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普遍规律。
对于一个组织和企业来说,生产力体现在实现经营目标的能力,而生产关系则是理顺投资者、经营者以及部门、团队和个人之间的关系,这种关系包括长短期目标、绩效考核、利益回报,甚至幸福指数等等。这种关系的协调和沟通主体就是“人”和“事”,而观察这些“人”和“事”的行为方式和结果,就是组织行为管理。在执行层面,我们就称之为协同,在管理软件层面就称之为协同软件。
注重产出结果和效益并非中国企业所独有,恰恰是企业这种组织型态应该具备的功能和责任。但在实际运行过程中,很多企业并没有达到预期目标的原因之一,正好是对业务本身关注过多,而忽视了对于人以及处理人与人、人与团队、人与事之间的关系。因此,我们认为,即使是稍微过分地强调组织行为管理对其企业效益的贡献也是适合的,可以达到一种矫枉过正的效果。而协同软件正好给企业提供了这样一种达到提升组织行为管理效果的有效工具。中国企业的大量实践和中国协同软件供应商相互协同合作的成果,正是对中国企业管理理论和实践方法的一次重要贡献。在理论研究达到一定的抽象总结之后,也必将给全球企业带来真正的影响。
社会环境:人的重要性得到空前提升
如果说过去对人的重要性还停留在口号上、原则上,那么,现在则不得不真正从人的价值、成本和服务对象等多个维度来凸显人的重要性了。
首先我们看到人力资本在中国现代化过程中变得越来越重要。这是资本逐利的时代,现在很多沿海的制造企业搬到越南、菲律宾等地方,往低端国家走、降低成本是经济规律。因此,无论企业还是组织都越来越注重人的效率和人均生产力水平。一句话,以前的企业更关心物料,现在则更关心人!
其次,制造企业本身也在进行转型。以前经常看到的是流水线上全都是人,人力的多少决定了生产能力的多少,现在肯定行不通了,必须转型。过去无论是业务管理系统还是协同管理系统,最终用户通常都集中在办公大楼里面的那些高级职员,现在的情况则大大改变了。每一位员工都会参与到不同的工作中,每一位员工都有需要与他的老板、团队内部同事、上下游部门的同事,甚至组织外的同仁一起协同工作。他们不一定在行政大楼里面,可能分布于车间或其它各个地方,所以我们的速度加快了。随着一些新兴技术的出现,比如说3D打印技术,对人的依赖减少了,这对中国制造业的冲击也会不小。为什么我们要“腾龙换鸟”?意味着设计产品的人会越来越多,而不是生产线上的人会越来越多。那什么样的软件能够满足这些人的需求?研究这个问题就会变得越来越重要。
第三,城镇化以后,很多农民工进入城市后不再是制造业的产业工人,有可能服务业,高科技的产业的人。他们对管理工具、协同软件的需求也在大大增加。所以,传统管理软件的利润会越来越薄,增长率会越来越低,但是协同产品为什么现在变得越来越重要?除了营销团队的水平越来越高、产品越来越好以外,主要是人的重要性凸显了!我们是做人的管理的,不仅仅是事的管理,这是个大事件。
组织协同软件就是以人为核心的。如果说以前的ERP系统是以物料为关键要素,是以一个单据为流转核心的。协同软件则不同,单据只是一个载体而已,是需要安排一个人来做事情的,所以就把人流转起来了。可想而知,如果生产线里面没有人,全部由机器人来做,失败的可能性很大,特别是针对规模化生产模式一定会出现问题。大家知道,丰田刚开始去美国学习福特公司的时候,福特公司就是典型的规模化生产,流水线作业,中间没有人去介入。所以次品直到最后一道工序才爆发,成本非常高。丰田改了,在生产过程的每一步都有人去进行掌控,有问题在中途及时拉闸,把次品替代掉,最终的成品就会高。因此,人在生产过程中的干预是非常必要和关键的。
企业实施信息化项目也是如此。企业不可能只买SAP、用友等ERP软件,还会有其它系统在使用。通常我们会用类似A8软件本身具备的数据交换引擎进行数据交换。其实这有一定的问题,因为主要数据还是要靠人建立的。比如说我们的一个设计部门,他设计好了,但是开发部门根本不给他仔细看,不仔细的做一个决定,开发部门立马就自动化就生成了,这样越生成的快,其实废品越多。我们发现把各个部门的信息打通,用“人”来打通是一个非常好的方法,而且他的成本是最小的。
ERP一般都有很固化的流程,有的则称之为非常好的业务实践(Best Practice),要求你企业跟着他的流程来进行改变,这种所谓的业内流程再造是非常恐怖的!其实每个企业之所以成功,不是因为他去学某个流程,恰恰是因为他有自己的流程,让企业形成了一定的竞争力,你强迫他去“再造”,有可能把他的核心竞争力也丢掉了。而协同软件是在满足你企业流程的情况下,用个性化的语言让你更灵活地运用。以前是数据驱动、物料驱动的,现在则变成以人驱动的流程。
技术平台:更贴近管理实际的V5平台
很多人认为,致远软件(www.seeyon.com)推出的V5平台,更像是苹果公司当年推出的iPhone 3引领了一个协同软件的应用新方向,对业界的影响开始慢慢显露出来了。以人为中心,以协同为主线,以工作目标为导向,以组织行为管理为轨迹,兼顾软文化和硬任务,让工作沟通无处不在。以应用主题为价值抓手,以门户和M1构建基于用户角色的个性化工作桌面,以组织绩效优化为结果,实践“协同创造价值”的愿景。
V5的设计理念就是“智慧管理、快乐协同”。让组织因协同而智慧,让员工因工作而快乐!以统一的工作平台、个性化的工作桌面,形成全员参与的跨系统、跨入口、跨设备的统一工作平台。多维信息空间包括个人、团队、公共空间、应用主题空间等。对管理者来说有一个以人为中心的组织协同驾驶舱。:通过协同立方、协同360、流程分析、工作统计等工具了解某项业务过程类的绩效和结果类绩效:业务类绩效、知识类绩效。企业聚焦到应用主题上,专注于刚性管理和柔性管理。刚性管理包括业务管控、公文管理、会议管理,而柔性管理包括知识社区、文化建设、目标管理。在沟通工具方面整合了统一通信,开设UC中心,与ERP等软件实现数据交换、业务集成。V5抽象出协同技术平台CTP,具备了技术平台化、应用服务化、集成配置化等特点。在企业社区、服务云平台、智能终端的配合下,开启了大协同时代!
现在我们所有的应用都通过结构化数据和非结构化数据来进行的。之所以在管理软件里面,除了非结构化数据,在业务里面可能结构化数据是要进行统计分析使用,所以致远在表单的结构化上面有进一步突破。门户系统也有了很大突破,每个人可以换“肤”,定制自己的界面。这在充满个性化的互联网世界里是显著提升客户体验的一个重要方面。这背后的技术点的设计和实现也是件很了不起的事情。
其实V5是一个协同管理平台,是我们每个人的工作入口,每天首先要打开后进入工作状态的入口。所以,协同是一个粘度很高的软件产品,在这个基础上可以推送很多新的服务到你的桌面上。如果你看到这个新的应用,就可以马上下载下去进行试用,试用完之后再决定购买。这样的话,有3个万终端就相当于有3万个服务人员在为你提供相应的服务,这就是云服务。工作社区也解决了社交的问题,在协同的过程中实现了相互沟通。我们在内部嵌入了企业微信就是适应了流行的社交形式,而且这是有隐私保护的微信。你可以做到不上腾讯微信,而通过企业微信做到内部人士之间的实时沟通,无论您身处何方。
致远软件副总裁文杰表示,新发布的V5平台有3项专利、9项要素、15大亮点、100项应用技术创新,未来致远的所有产品,都会在基于现在V5产品上分别打造。比如以前的A6和A8是分属不同的技术平台,现在则在同一个技术平台上,可以非常平滑地升级上去。组织模型权限对工作人员的表单协作、报表门户都非常有效。我们的业务生成器真正解决了企业内部的业务管理需求,企业可以构建自己的业务应用。这一版的组织模型全部按角色来进行区分,比如说哪几项不要了,可以通过系统管理员把他勾掉就没了,这就是我们所有的权限造成的。很多新的功能在业界可以说是创新的。
致远的合作伙伴或者客户自己可以来搭建这个业务系统。尽管有些企业有类似SAP的ERP系统,但还些功能还是不能满足,就可以用协同软件,通过表单、流程自己搭建一个业务系统出来,而且是符合你自己流程的系统。这点是非常了不起的一个突破。文杰表示,以后可能就会提供服务类产品,像App store一样。你们搭建一个业务应用可以上传到我们商城去,别的企业可以去下载。当然,如果你觉得是保密的,可以放到你公司直接使用。
一个业务生成之后,会自动地在你的手机端也生成一个业务,自己配置业务,比如CRM系统,但后台的平台是统一的。一步式的报表生成发布系统,比如说我们对了很多表单,你可以打个勾儿,这个表单生柱状图,然后自动化就生成了。比如说项目管理,可以用仪表盘的方式。你可以先干别的,系统自动就会完成运算和表单生成。协同立方可以看出不同角色之间的“远近”关系,这在业界也是创新。在这一版中,从理论模式到具体功能都有一个全新的变革,已经完全不是传统概念上的协同软件了。
新的目标管理有一个相关嵌套关系。组织的目标和团队有关,而团队成员之间的目标也有相互嵌套的关系,团队成员完成的进度会叠加到团队进度中去。领导布置的任务可以点勾以后直接进入到我自己的计划中去。这样的设计“游戏度”很高,所以致远的“协同度”管的就是人。
新的UC中心把各种应用手段都打通了。比如随便抓一个人或者一个组织发出一个信息,跟微博的形式一模一样,体验也一模一样的,学习的成本就很低了。你可以跟某一个人或者某一个企业发传真、短信,也可以直接打他的手机联系他。手机的操作方式跟微信一模一样,你可以按着手机说话,跟微信的方式一样,他在PC端可以听这个话等等。其实我们的有些客户不愿意用微信,主要是怕隐私得不到保护,因为你的微信上面的很多信息在腾讯的服务器上会有备份的。但是V5平台里面,你的信息都在公司内部服务器上,是得到保障的。
支持组织文化的建设。一个企业要成功有他“硬”的一面,就是你的业务系统,但还有知识和文化。知识管理方面两个方向:个人知识中心和企业知识库。企业库或知识中心可以和个人的知识中心打通,比如说在企业知识库里面有单位的学习、个人的东西,还有广泛的知识点。其中某个文档被大家点击过高,他就会自动放大到企业的热点中去,大家可以进行评价。致远V5的绩效管理是按小时进行分析的。以前的绩效大部分都是结果的绩效,比如我们财务绩效,财务分析,大部分是财务结果的一个分析,过程是管理比较少的。而致远可以管理两个:结果的报表和过程的报表。协同管理仓的使用人员分成三类:领导的、部门的和个人的。
协同绩效提供三个界面:管理人员、普通员工和CIO的界面。普通员工界面可能就没有项目管理的一些统计分析。CIO的界面会提供一些统计数据:每天有多少人上线?上线的高峰期是什么时候?是用手机上的线?还有PC上的线?手机上线大概多长时间等都要分析,一目了然。
产业发展:打开了“天花板”
相对来说,经过几十年的发展,ERP市场的发展遇到了一个瓶颈,而协同软件则在技术支撑下,适应了市场需要,打开了“天花板”,潜力无限!
协同软件的发展有两条线是非常明确的:一个就是企业应用管理的线索,一个是技术发展的路径。现在被大数据和各种技术的流派发展很快,这个也为企业的改革和管理工具升级提供了一个机会。
近30年来,特别是最近十年来,技术手段的发展日新月异。而与技术发展的历史轨迹相伴,也诞生了与之相适应的代表性厂商。从单机时代微软的Office和国产的WPS文字处理系统,到局域网时代以用友和金蝶为代表的财务系统和涉及多个部门的MIS系统的兴起,再到后来的以SAP、Oracle、用友、金蝶为代表的ERP时代,直到2005年开始,以致远为代表的一批协同管理软件的蓬勃发展。今天,随着互联网、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和大数据等技术的发展,管理的边界得到了扩展,新一代企业管理软件在设计思路、管理理念和技术应用上都取得了重大突破,试图寻找一种更为妥适的方法去适应企业面临的新的管理挑战,进而影响到产业转型和战略路径的选择。商业环境日趋复杂、信息数据的高速流动强力推动企业内部组织单元、价值链环节(组织之间)、上下游(合作伙伴、客户等)乃至整个产业链与产业集群之间高度协同关联与构建。因此,企业组织行为管理与产业链的大协同密切相关,甚至影响到中国企业整体的可持续发展的竞争力。
看一看管理者的演进之路。在70年代,主要是以专业性的业务人员为主,财务人员为主,关注交易结果,而不是交易过程。换句话说,如果这个事情发生了,他只是统计分析,然后再作进一步优化,到时候黄花菜都凉了,因为事情已经发生了。而随着协同的道理,他已经是在过去的经营管理上有更灵活的运用,然后他的数据处理掉,这种结构化数据,还有非结构化数据。但是到了今天我们推出这份软件,他是那种全员的,如果一个企业里面有100个员工,只要那个员工有手机,他都可以上,用我们这个进行全年的协作。对无序的组织来说,工作得越快,生产的次品越多,带来的消耗越大,利润越低。
如果从产业发展的角度来看,新的巨头的应运而生绝不是简单地沿袭传统巨头的老路,而一定在局部或者全局上另辟蹊径才能实现弯道超越。我们认为,新的中国管理软件巨头至少在以下几个方面获得重大突破:
潜在客户容量的巨大突破
以个人用户为主和以企业用户为主的商业模式本身就存在着天然的巨大差异,不能简单地以前者贬低后者的用户数量,也不能以后者的复杂应用来突出自己的高级应用。说到底,这是无法相比的两类业务。如果就从企业业务的模式来看,传统管理软件的功能越强大、参数设置越多,复杂程度也越高,实施难度越大,运营成本越高,其目标用户数量也越少。比如,财务软件相对ERP来说就显得简单,涉及的是以财务为主的有关部门,潜在的用户量就越高;而相对复杂的ERP来说,复杂性更高,行业性差异更大,同一款产品的潜在用户就少。
以组织行为管理为主的协同软件则基本上没有行业的限制,对组织行为的管理思路和方法几乎可以抽象所有行业的共性特征、思维模式,因此,其适应的行业面更广,潜在或者目标客户的容量就更大,协同软件厂商的发展前景更为广阔。
在组织或企业内部,其覆盖面也更为广泛,几乎可以达到全员参与。因为每个人都有在这个家企业或组织中的角色,每个角色又都有其特定的职责,与上下级之间、同事之间都有相互协同的关系。致远软件(www.seeyon.com)的专利技术“协同360”和协同立方体还能为每一个角色描绘出具体的协同耦合度,以协同、公文等多维参数来综合定义协同度,这对每个人的评判和观察的精度得到了大幅度提高,方便个人以及企业对人尽其才的作用,做到“天生我才必有用”。
与新技术的融合
互联网、移动互联网和云计算等技术的大量应用和普及,让原来碎片化的时间和资源通过协同软件整合在一起,让生活和工作的界线模糊了。几乎所有的管理软件厂商无不从这些技术入手致远软件副总裁胡守云经常举的一个例子:我到三亚休假,在美丽的海滩上处理了很多协同问题。你说这是幸福还是不幸福?这源于每个人内心的标准。人们最不愿意的就是“我的工作就是生活”,而最希望达到的境界则是“我的工作就是生活”!
事实上,到底是否工作还是生活,都与严重个人化的内心感受并没有直接的联系。按照我们理解的“幸福理论”,如果实际的结果超出了原来的预期,则你的幸福指数就会很高!在这里,“原来的预期”就是预先设计的目标,目标是可以分解的、清晰可辨的;有严格的规范和路径帮助你实现这个目标;你自己能力的提升、实现的工具、团队的默契、沟通工具是否通畅等等都决定了实际上是否可以达到预期的目标,这个结果直接关系到你内心的幸福程度。你会发现所有这些都是协同软件帮助你来实现的,也就是说,不仅对企业或组织,即便是对个体的角色来说,协同软件关系到你是否在快乐的工作、生活。
致远软件董事长徐石认为,新技术所呈现出来的交互、分享、及时、沟通、规则、路径、团队等应用特点恰恰是协同软件所追求和实现的功能。“协同是一个天然的云平台。”徐石经常用这样的表述来强调协同软件和新技术的融合。而致远软件V5平台就是在理念和技术应用上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相当于苹果公司推出的iPhone 3的当量,相信一定会在业界牵起巨大的波浪。
与业务系统的融合
尽管协同软件的覆盖面很广,增长速度很快,但在某些企业决策者那里依然是一个可有可无的系统,对其与自身业务的关联度总有一些距离感。移动解决方案的应用对这部分稍显“顽固”的决策者们是一个突破,至少可以通过他熟悉的手机方式来处理很多业务,在其生活、工作的同时,可以“并发”地解决很多日常管理工作。而业务生成器的推出可以称为协同软件领域的一个里程碑事件。
致远软件(www.seeyon.com)认为,无论日常管理、办公,还是专业性较强的业务系统的实施推动都离不开人,而业务系统比较严格的流程控制流向让很多工作其实是需要电话、邮件、即时通信等方式触发和推动的,而协同软件的应用让这些触发和推动的工作有一个共同的平台,免去了因为邮件或电话不通而耽误工作进程。
不少客户在谈到致远软件(www.seeyon.com)的“业务生成器”的时候,都显示出非常渴望的目光,对这一工具如何推动自身业务的实施有很多期待。而不少已经应用这个工具的老客户则显示出非凡的创意能力,用这个功能“生成”了很多非常个性化、非常实用的应用方法,大大颠覆了对传统协同软件的看法!比如项目管理系统、客户关系管理系统、人力资源管理系统、报销管理系统……,所有这些得心应手的管理应用系统都是有企业管理者自身在“业务生成器”的基础上“搭建”出来的。在人们心目中根深蒂固的OA升级版本的协同软件早已不再是流程发起、申请、批准、传达等传统套路的应用,而成为真正弥合业务管理与组织协同的“融合剂”,其不断扩展延伸的架势大有“变形金刚”之意。
大生态链的建立
致远软件借助V5平台的发布更加扎实地推动“大协同时代”的来临,其中大生态链的建立和扩展是其中一项重要内容。
渠道拓展、咨询培训、项目实施及运维、定制及产品整合、行业化产品及服务、增值服务、跨产业联合、移动互联网模式等方向都是以新的V5平台展开的。只有建立一个开放的平台,让更多的合作伙伴参与才是一项可以乘数倍扩展的大事业。致远软件对协同理念的理解和标准的提出势必在业界引起强烈的反响,引领协同软件的集体进步与发展。从这个意义上说,大协同软件有极大的可能性成为新一代中国本土管理软件的重要群体。通过在理论和实践层面的分析,其发展潜力有可能超过传统巨头在业务管理系统的发展,成为我们突围的方向。
关于致远软件
北京致远协创软件有限公司(www.seeyon.com)成立于2002年,目前已成为中国最大的协同软件产品研发、营销、服务及解决方案提供商。致远软件构建了中国乃至亚太最大的协同管理软件服务体系,包括30余家分支机构、500多家客户服务和培训中心、1000多家合作伙伴、3000余名服务顾问。现在,每天有超过20000家成功企业、100家上市公司、数百家行业领导企业、300万精英人士在享受致远协同带来的高效便捷服务。致远软件连续八年位居“中国协同管理软件市场占有率第一”、连续七年荣膺“中国协同应用管理软件市场年度成功企业”、连续九年斩获“用户满意产品、服务、单位”荣誉,作为“中国软件十大领军企业”、“中国优秀企业公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