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磨一剑:邓中亮的“室内定位”之旅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有句名言:“一个人的一生应该是这样度过的:当他回首往事的时候,他不会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为碌碌无为而羞耻……。”
有这样一位学者,他筚路蓝缕,十年磨一剑;他摒弃诱惑,舍小家为大家;他希望当他老的时候,回首自己这一生,可以自豪地对自己说:“我帮助这个国家实现了什么发展,解决了什么问题,有哪些国内之最、世界之最”。他就是北京邮电大学电子工程学院教授邓中亮。
艰难的抉择
2003年,对于邓中亮来说,是个不寻常的一年。那年他作为高级访问学者在美国南加利福尼亚大学学习期满,即将回国,而此时一些国外知名企业也向其伸出橄榄枝。是去是留,邓中亮面临艰难的抉择。
2003年,对于中国人来讲,也是个不寻常的一年,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圆了中国人几千年的飞天梦想。而当时身在国外的邓中亮,他能深切感受到作为中国人是无比的自豪,海内外华人无比的骄傲。
那年,科技部领导也曾去探望他们这批海外留学的专家学者,希望他们作为国家的栋梁,能回国报效祖国。
“在国外永远是给人家打工,自己在国内才是真正的主人,更重要的是,在国内可以实现自己的梦想,能帮助这个国家在科技领域发展。”回忆起当年的心路历程,邓中亮这样说道。面对祖国的召唤,邓中亮决心已定,最终他放弃了国外企业优厚的待遇,踏上了一条充满希望却又异常艰辛的路。
挑“难啃骨头”
回国伊始,邓中亮面临着又一次艰难选择——研究方向。当年,曾有人问他,你会什么?他讲了好多。对方说,你什么都会就等于什么都不会。这让他深受启发,并下决心找准方向,全力以赴。
经过市场调研及对自身优势的分析,很快,广域室内高精度定位技术进入了他的视线。
熟悉定位导航领域的人都知道,室外定位领域的研究开展较早如GPS等,技术相对成熟。而室内定位在世界各国都是个难点——由于卫星定位信号强度弱、易受遮挡等环境因素干扰,难以在室内进行定位。而现有室内定位技术如WLAN、UWB等系统虽然实现了局域室内高精度定位,但须布置大量节点,信号覆盖成本较高,指纹库运维难,不利于向广域推广,这使得室内位置服务发展产生了很大的瓶颈。
机遇和挑战并存,在邓中亮看来,“科研选择有时候是需要勇气和运气的。你必须要研究得比别人快,还得有突破和创新,天时地利人和都得有”。
2005年,我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工程项目启动,更坚定了邓中亮的决心——凭借着他多年来在智能通信、导航等跨学术领域的研究,他毅然选择了广域室内高精度定位技术这块“难啃骨头”。
十年磨一剑
方向选好后,邓中亮便夜以继日地开始了他的研究,没有双休日,甚至连暑假都没有。
“做科研的人,都要耐得住寂寞,越是人家认为很难的东西,就越有挑战性。”提及当年的工作状况,邓中亮坦言,“压力肯定存在,因为大家都不信嘛。”然而,他认为,科学不是人云亦云,而是你要想办法证明,你的想法是科学合理、可行的。通过做实验,拿数据让人们信服你,支持你。还得通过应用,验证是否具有可行性。
刚开始,邓中亮带领自己实验室的同学、老师们小范围研究。到后来,为了将室内定位技术很好地产业化,他逐渐与国内优秀的企业、科研院所合作。他深知“把国家最优秀的资源整合起来,你才能把一个事情做得最好。”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经过近十年的不懈努力,在邓中亮的牵头带领下,我国成功研制了TC-OFDM定位与通信融合的新型信号体制,该体制构建了天地一体的室内外无缝定位体系。突破了多项室内高精度定位关键技术瓶颈,其水平定位精度达到3米,高度方向精度达到1米,经鉴定达到国际领先水平,有效解决了城市室内外定位与移动数据通信等多网融合与共享难题,为大幅提升国家公共安全与应急救援能力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2012年3月,在北京邮电大学该技术通过了由多名院士组成的项目鉴定专家委员会的科学技术成果鉴定。而这也是我国“863”主题项目“城市室内外高精度定位导航关键技术与服务示范”的重要成果。目前该项目取得了多项自主知识产权成果,已申请了国际专利6项和国内专利近80项。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曾告诉人们,一个人只有在革命的艰难困苦中战胜敌人也战胜自己,只有在把自己的追求和祖国、人民的利益联系在一起的时候,才会创造出奇迹,才会成长为钢铁战士。
的确,在漫长的科研道路上,邓中亮始终矢志不渝,耐住寂寞,或者正是缘于他心底的那个梦想:“在国家羲和计划的指引下,推动广域室内外高精度定位系统产业化,争取2020年达到1万亿的产业链”。
与国外同学安逸的生活相比,邓中亮坦言,现在很忙很累,根本没有时间照顾家人,但他感觉,“精神上比较充实”。基于这种精神,相信未来,他将继续用自己的行动谱写国家科技创新新的篇章,创造一个又一个新的奇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