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硬的低头?解析夏普停用“台湾屏”
当时间进入2007年,夏普“台湾屏”事件又有了新的进展。据我们观察,从1月开始,在北京市各大家电卖场,夏普液晶电视悄然“变心”,已经全部换成了CPA液晶面板——夏普屏回来了。
那么,夏普为什么要采用“台湾屏”,又为什么在坚称“台湾屏就是夏普屏”的同时,将全部液晶电视换回“夏普屏”?夏普“台湾屏”事件发展到这一步,未来又将何去何从,这一事件对整个产业有什么影响?我们试图通过这篇文章,去解析夏普“台湾屏”背后的产业规则。
● 产能不足+成本竞争,催生“夏普屏”事件
夏普在液晶电视领域的竞争优势主要来自其独特的面板技术,包括CPA模式液晶和ASV技术。从2005年开始,随着液晶电视需求的暴增和销售目标的提高,夏普开始面临液晶面板产能不足的问题——2004年投产的龟山一厂的第六代液晶面板生产线已经无法满足市场对尺寸和数量越来越大的需求。为了确保面板供应,在兴建第八代液晶面板生产线的同时,夏普开始寻求其他面板供应商。
除了产能的困扰之外,成本压力是夏普必须面对的另一挑战。在市场规模迅速扩大的同时,液晶电视面板的价格在迅速下跌,近两年来基本保持了每月两位数的跌幅,反映在终端市场,液晶电视的价格频频“跳水”,数千元人民币乃至腰斩的情况也是屡见不鲜。从成本结构上分析,夏普的液晶面板显然并不适合打价格战,当液晶电视的市场价格逼近甚至低于夏普原厂液晶面板的报价时,寻求低成本面板来源成为必然的选择。
在产能和成本的双重压力下,2006年,夏普开始向我国台湾省液晶面板制造商采购中小尺寸电视用液晶面板,奇美电子(CMO)和友达光电(AUO)相继入选,成为夏普中小尺寸电视用液晶面板的主力供应商——随着供应商的改变,夏普独特的CPA面板被奇美和友达的MVA面板所取代,夏普开始和“台湾屏”扯上了关系。
由于在中国市场始终宣称旗下所有型号液晶电视均采用日本原厂液晶面板,因此夏普的液晶电视在我国消费者心目中的地位一直很高。但是,在中小尺寸液晶电视导入“台湾屏”的过程中,夏普并没有进行任何说明。于是当消费者询问面板信息的时候,卖场销售人员给出的答复依然是:“夏普液晶电视采用的绝对是日本原厂面板。”
国人消费一贯注重品牌,加上夏普以往不错的口碑,因此在“换心”之后,还有很多中国消费者冲着夏普的品牌和“日本原厂面板”的宣传购买了这批采用“台湾屏”的液晶电视。也正是这批电视,成为夏普在中国市场埋下的“定时炸弹”,而触发这些定时炸弹的引信,则是夏普采用“台湾屏”的32吋液晶电视——LCD-32AX5 (资料 报价 文章 社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