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讯360交战背后:利益与监管双重失控
腾讯与360之战折射背后利益与规则(图片来自互联网)
腾讯:抄袭与偷窥是国情决定?
腾讯作为国内最大的互联网公司之一,其产品线向来以丰富著称。借助客户端、品牌、资源、能力等因素,腾讯往往能让产品后来居上,从而得罪了很多“被抄袭”的企业。此次与360的大战,有一种说法是因为腾讯要“抄袭”360的安全软件模式,触及了对方的底线。
服务型产品层面的抄袭往往是针对点子的抄袭,最终核心的技术和体验还得自己做,最后谁家的服务好就会最终获胜。但如果抄袭的是别人辛苦钻研出来的整个体系,并将产品的核心技术和体验都全盘照搬,那必将受到讨伐。
某种程度上,腾讯确实压制了中国互联网的创新,他们的抄袭复制力度相当强烈,几年前还是抄袭国外产品及大公司,但对方尚有抗衡能力,在其市场范围也影响不大。随着现在大公司同质化情况越来越严重,缺乏创新成为发展桎梏,于是腾讯掉头回来瞄准小公司。而小公司是没能力抵抗腾讯的,往往在腾讯推出同类产品后短期内即损失惨重。
腾讯的同类产品推出后,往往采取公平竞争的模式,有成功也有失败。像QQ影音、QQ旋风、QQ邮箱、拍拍、soso这些产品都是跟同类产品公平竞争,好用就会占领市场,不好用就会被淹没,其中拍拍、soso、QQ校友这些产品目前的发展都差强人意。
从另一个角度看,腾讯的抄袭行为也源于背后的游戏规则,企业的经营主要是对股东负责,用户仅仅作为获得利益的筹码。只要被腾讯评估为可以带来利润增长业务,又没有法律限制他做这项业务,做为一家公司就应该去做(对于股东来说,甚至应该叫做有义务去做)。
按照这一游戏规则,国内众多的互联网公司都存在抄袭的行为,其目的归结为一点那就是利益获得。事实上中国不抄袭的互联网公司也不多,从门户到搜索引擎再到游戏,几乎每个领域的公司都在抄袭,只不过缺乏腾讯利用IM造成的垄断地位,抄袭所带来的直接利益获得没有那么明显。就拿目前的微博热潮来说,国内的微博产品都是在抄袭Twitter模式,从功能到界面几乎如出一辙;另外国内的团购网站也同样是照搬国外团购鼻祖Groupon,盈利模式更是毫无创新。但这样的抄袭在国内并未受到大规模的攻击和抱怨,正式因为被抄袭的不是自己的创新,而是别人的。
至于用户隐私保护这一层面,中国的互联网企业一向没资格谈论这一话题。但就腾讯来说,我们偶尔会在某个警方破案的新闻中看到“当办案民警监控他的QQ时”之类的句子,这就说明QQ是完全可以被监控的,用户的隐私是可以被“有条件”的窥视的。事实上除了正常协助警方破案,通过这个聊天工具造成的跨省追捕案件有很多,某些案件中甚至会有"打印的QQ聊天记录"这样的证据出现。那么我们是不是可以这样认为,这场腾讯与360争论的用户隐私保护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完全没有必要,因为用户隐私在目前情况下是可以被“合理”窥视的。因为许多互联网公司一般都不会拒绝向“有关部门”提供一些数据支持。